古都洛阳 魅力老城
作者:郭有三
今年国庆假期洛阳最热闹的地方要属老城了。老城古城文化街区业态布局完善,由丽景门、鼓楼、洛邑古城等景点串联,配套餐饮小吃、休闲娱乐、文创产品、汉服写真、民宿酒店、特色纪念品等,是洛阳乃至全国目前最火的旅游打卡地之一。
老城丽景门始建于隋朝,如今的丽景门是一座重现古都洛阳风貌的城楼,由城门楼、瓮城、箭楼、城墙和丽景桥(古时为吊桥)等部分组成,其城垣高厚,月城宏阔,气势磅礴,是洛阳古城历史文化较具特色的标志之一,经开发改造后成为集古迹、民俗、餐饮、娱乐、住宿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老城丽景门的市井气息浓郁而热烈,商铺鳞次栉比,青砖灰瓦的平房错落有致,各种小店别具特色,古老的不翻汤店、丸子汤店、牛肉汤馆、烧饼铺、杂货店……这些古老的店铺见证了老城的繁华,处处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气息。洛阳水席、不翻汤、浆面条……这些美食不仅代表了洛阳特色,也承载着洛阳的文化。
据传说,清康熙皇帝曾途经此地,因饥饿难耐,向一位老太太讨食。老太太正烙饼时,康熙皇帝说:“不翻不翻,救命要紧。”于是抓起饼大吃,觉得美味异常,并为这小饼赐了字。从此,“不翻汤”便流传至今。碗里的绿豆饼、血块、平菇、豆皮丝、粉条、油炸丸子等食材在骨汤中煮制而成,佐以葱花香菜辣油,清爽不腻。
走进老城古城区,处处焕发着年轻活力:从大街小巷的各种汤馆到新上市的奶茶、鲜花饼、牡丹瓷等,有效满足游客的深度体验需求;汉服秀、特色小吃、时尚购物等活动,满足年轻群体多元化社交和文化需求,引领消费潮流。古朴的商铺错落有致,宛如一幅灰白相间的画卷,完整保留了老街原有的历史韵味。走在古色古香的青石铺成的路面上,满目都是穿着唐代襦裙、明代马面裙,绾青丝贴花钿的游人,摩肩接踵,游玩拍照。最具特色的伴手礼要数洛阳的鲜花饼了。鲜花饼有多种口味,卖得最好的有牡丹和玫瑰口味,可以先尝后买,甜度适口,有植物的香气,表皮层层起酥,香甜可口。万景祥是一家生产销售牡丹鲜花饼的老字号企业。据店员介绍,他家的鲜花饼三朵牡丹一个饼,表皮很脆,带着牡丹籽油的油香,内馅清香,有丝丝缕缕的牡丹气息,香甜不腻,品质有保障。
到了夜晚华灯初上,十字街两边挂满了红彤彤的灯笼,霓虹闪烁、灯火通明,变身为热闹的烟火夜市,处处弥漫着各种美食的诱人香气,小吃商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为十字街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人们三五成群,欢笑着,簇拥着,来到十字街,或漫步游览,或品尝美味,或休闲购物,共同感受着十字街的繁华和魅力。临近洛邑古城,汉服店、民宿酒店一家连一家,店内灯光明亮,人头晃动,挤满了换装试穿的人流。洛邑古城以文峰塔、文府庙等遗址保护为节点,注入非遗产业、现代服务业态和灯光演艺等,在传承历史、展示文化、活化遗产的同时,将古风古韵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让游客感受与众不同的老城文化魅力。漫步街头,随处可见身穿汉服的小公主、小王子。她们三三两两,婀娜多姿,遍布大街小巷,使我们仿佛穿越到千年之前,亲眼目睹大唐盛世的繁华和辉煌。
洛阳老城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质,在现代商业文明发展的洪流中显得格外耀眼。我们相信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与时尚包容精神的高度融合,一定会让洛阳魅力常青,历久弥新。如今的洛阳依托汉服出圈,激活了文旅一池春水。来吧,让我们一起到洛阳,穿越千年时光,去感受大唐盛世的繁华和辉煌,开启一段惊艳的洛阳汉服之旅,体验古都洛阳的独特魅力。
作者简介:郭有三,笔名安乐书生,现居住于洛龙区安乐镇,现在农行洛阳分行工作,是一个有一定金融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金融工作者。参加工作后,长期从事于市场营销、信贷管理工作,其撰写的《信贷资产良性循环的实践与探索》一文,在河南省农行交流学习,关于信用卡、零售业务、信贷方面的工作心得在农行总行发表,在省市级媒体发表宣传报道及文学作品多篇,是一个知行合一的业余文学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