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涪陵探伤、长寿线路车间关工小组对口“五老”罗邦生,男,69岁,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工程师,2015年8月退休前任涪陵工务段指导主任,今天把他从事线路技术员、线路领工员、线路车间主任、指导主任36年积累的混凝土轨枕单开道岔养护经验,通过文字传递给对口车间及各线路车间关工小组,指导车间新一代年轻班子借鉴学习。
浅谈混凝土轨枕单开道岔的养护经验
文/罗邦生
道岔在线路设备中是结构较为复杂的设备,也是线路设备三大薄弱环节之一,其养护难度大。它的各部尺寸与机车车辆走行结构有着密切的相联关系,由于道岔结构上的特殊性,在养护上对各部几何尺寸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因此,在养护过程中应着重加强精细化养护程度,确保道岔设备的运用质量。
一、起道作业
1、道岔在起道之前应对道岔及道岔前后50米范围内的线路设备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2、对道岔全面起道、捣固,恢复或改善道床弹性,道岔起道作业通常是以辙叉为平面基准,因辙叉是连接道岔导曲部分及辙叉后线路部分的设备。调整辙叉平面后再整正两端的平面位置,起辙部分应加强捣实。道岔起道作业最关键的要照顾好前后线路的长平,否则会造成两端线路平面脱节,增大负面工作量。
3、起道时导曲部分不得有水平反超高,通常以导曲上股的直股为基准股,导曲下股的直股对水平,并对导曲四股钢轨都要检查水平,若导曲股个别水平、高低、三角坑出现不良现象又无法再起道可采取调垫的方法解决。另一个种情况就是导曲股磨耗或直曲股过车量较大悬殊,有造成反超高的可能时,则应视其需要可在导曲线上股做不大于6毫米的超高,做好导曲两端的水平顺坡,其顺坡率不大于2‰。
4、转辙部分的起道作业和一般地段起道大致相同,起道作业完成后则应加强捣固,转辙部分是整个道岔的薄弱点,受转辙机、联结杆的限制枕底不易捣实,形成轨枕空吊要利用冲镐或直捣机捣固,有联结杆部位的轨枕不得有一侧枕底悬空必须填砟捣实,转辙部分日常应保持枕底密实,不得有暗坑、吊板并受力均匀,否则尖轨操动时不易上滑床台影响使用。
5、整组道岔起平后应对两端线路进行调平,根据状态可全起全捣或重起重捣,使道岔两端线路平面衔接良好。
二、拨道作业
1、在拨道之前应对道岔两端线路进行相应检查目视道岔直股是否与线路轨向贯通,否则进行线路整正(包括岔后连曲线正矢)。
2、拨正后的道岔直股必须与岔前岔后线路通向良好。
三、道岔改道作业
1、改道与拨道作业两者互为关系,都是使轨向发生相应变化。若道岔大方向不良应先拨正轨向再改正局部小轨向或轨距。若轨向变化不大应改正局部小轨向或轨距后再拨道,两者的先后作业取决于设备的状态而定。改道和拨道都不能解决的小轨向,则应考虑进行矫直钢轨硬弯作业。
2、在改道作业前应对钢轨、联结配件全面调查,并对失效配件进行补充或更换,对钢轨错牙及肥边的处理,钢轨硬弯的矫正,对配件螺栓全面涂油,对失效螺旋道钉进行改锚等。调查轨枕间距位置是否正确,否则需调整到设计位置。
3、对道岔各部按设计理论数据定点,并在相应位置做上标记,导曲部分准确把握好导曲线的始点和终点(就是通常指的前三后四),特别对各支距点要掌握好点与点间的准确度,各部点标定好后填写相关技术参数,并按技术参数标准进行改道作业。
4、辙叉部分改道
(1)若辙叉位置正确,应目视叉后开裆通长轨枕范围内的轨向,如开裆轨向不良应配合拨道作业整正轨向,调整开裆距,并顺直岔后短枕线路轨向轨距。
(2)改正查照间隔距及护背距的方法,先改正辙叉心轨距,然后改正护轨平直段轮缘槽宽度,再检查整正查照间隔距与护背距离,当护轨有磨耗时应适当加垫,若磨耗超标时应更换护轮轨。查照间隔日常养护应保持在1391毫米-1394毫米之间,护背距日常养护应保持在1346毫米-1348毫米之间。
(3)查照间隔与护背距的量取部位,60-1/12普通道岔设计图为心轨顶宽25毫米断面范围内测量,60-1/12提速道岔按设计图在心轨顶宽20毫米-30毫米断面范围内测量,其他单开道岔在心轨顶宽50毫米断面范围内测量,特型道岔按设计要求。
5、导曲部分改道
(1)导曲部分的改道作业,在改正轨距前应对事先刷新点位、技术参数进复核,正确后目视小轨向,检查轨距并确定基本股划撬。(2)导曲部分改道通常以导曲上股直股为基本股,改正上股直股轨距轨向,检查上股曲股各支距点支距是否达标,否则需要改正支距,支距改正达标后再调改导曲下股直曲两股钢轨的小轨向与轨距。导曲部分的支距是固定直股与曲股间的距离的,因此,导曲轨距受支距的制约,在改正轨距之前必须整正好支距。
(3)导曲部分轨距不良与岔枕位置、钢轨、配件磨耗有关,当岔枕未按标准铺设,通过运营轨枕位置发生变化或歪斜将会影响轨距,钢轨轨头的侧磨,配件的磨耗及扭力不达标都会影响轨距超标。发生这种状况时应调正岔枕位置,整修或更换磨耗、肥边钢轨,否则,改正轨距支距不达标,改正支距轨距不达标,为此,对设备病害要分析整修。
6、转辙部分改道
(1)普通道岔基本轨接头至辙跟接头为道岔的转辙部分,这部分轨构造复杂,通过运营后轨距不稳定变化较大,改正轨距比其它部位难度相应要大一点。转辙部分的轨距与辙跟支距、框架尺寸、轮背距、基本轨弯折矢距有密切关系。
(2)在改道前按设计要求改正道岔框架尺寸,辙跟支距及辙跟轮缘槽尺寸,并按设计加宽改正轨距,应按标准递增递减至基本轨接头。
(3)普通单开道岔尖轨中部轨距加宽值在尖轨切削终点处量取。
(4)改正轨距后尖轨竖切部分必须与基本轨密贴,否则,应进行框架尺寸的修理或尖轨病害的整治。若对口道岔两道岔轨距相等不作任何轨距递增递减,若两道岔加宽值不相等时则应较大轨距向较小轨距方向均匀递减,其轨距变化率不大于6‰。
(5)转辙轨距改正后必须调整尖轨顶铁,尖轨顶铁与基本轨间不应离缝,离缝过大列车通过尖轨时产生较大横向挠动力,增加横向加速值,对行车安全不利。
编后语:3月10日下午,罗邦生和4名“五老”随同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一行到涪陵沙溪沟,慰问完成2024年春运值乘任务归来的涪陵线路维修车间关工小组青工,返回重庆北的动车上,按照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安排,雷厉风行,用最快的速度,把从事线路技术员、线路领工员、线路车间主任、指导主任36年沉淀的线路养护绝招——混凝土轨枕单开道岔养护经验,用文字书写出来传递给线路车间关工小组,指导新一代青工交流学习,引导青工提升设备养护技能,尽快成长成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