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协会会员,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签约作家,吉林省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公安文联副主席,吉林省警察协会《吉林警察》主编。出版“刑警故事”丛书四卷本、长篇报告文学《闪亮的坐标》。2021年,报告文学《让哑巴“开口说话”》获第六届公木文学奖( 吉林文学奖)。2024年,获吉林公安文艺终身成就奖。
《李金龙与公安文学的创作之旅》
(上篇)
文/静川
在公安文学这片广袤的天地里,李金龙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熠熠生辉。其实,我写作不爱用这样的形容词,但对李金龙来说,可以。
我对他有些歉意,就是他在退休之前送我一套刑警故事丛书 《罪案人生》《乡村刑警》《刑警荣耀》《刑警探案》四部大作,到他退休后我也没看完。也不是我懒惰,四本书共计160万字,我感到惊骇!这得花费多少心血和时间记录这么多的案例?!
这四部大作我还没看完,他的长篇公安纪实文学《闪亮的坐标》又出炉了。
这一系列作品不仅获得了吉林市委宣传部优秀文艺作品重点项目扶持,还因其卓越的品质和深刻的内涵,被公安部宣传局列为全国公安机关“警察书屋”推荐书目。这套丛书以其真实生动的案例和细腻入微的人物刻画,展现了刑警们在侦破案件过程中的艰辛与执着,以及他们背后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他退休之后,并未离开他钟爱的公安文学领域。省里对他的才华高度认可,返聘他担任《吉林警察》杂志的主编。
李金龙在公安文学的征途上留下了一串坚实而耀眼的足迹。他的身份众多,每一个都彰显着他在公安文学领域的重要地位。他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报告文学协会、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现在还是全国公安文联签约作家,吉林省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公安文联副主席。还有各种奖项一堆,我就不说了。
李金龙从警30多年,经历丰富,为他独特的公安题材的创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自 1986 年踏上文学创作之路,他便一路高歌猛进,收获了众多令人瞩目的成果。
一、璀璨坐标,不朽英魂
李金龙的公安报告文学《闪亮的坐标》,以其深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公安英烈们的壮丽篇章,成为了铭记英雄、传承精神的一座不朽丰碑。
这部作品采用了亲历、回访、口述等写实手法,这无疑是一种对真实的执着追求。通过深度采访 100 余位公安英烈生前的领导、战友、遗属、子女以及工作在奖励抚恤战线上的同志,李金龙仿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过去的时光之门。每一个被采访者的声音,都如同历史的回响,交织成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英雄赞歌。在这些真实的叙述中,公安英烈们不再是遥远的名字和模糊的形象,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鲜活生命。他们的故事,是峥嵘岁月的生动写照,也是难忘记忆的深情铭刻。
以点带面,以小见大,这是《闪亮的坐标》的精妙之处。李金龙巧妙地选取了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却能让我们从中看到整个公安队伍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每一位公安英烈的英雄壮举和感人瞬间,都如同点点繁星,汇聚成了浩瀚的星河,照亮了我们对正义和责任的认知。他们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崇高情怀,在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深沉的热爱和坚定的信念。这种情怀,不仅是个人品质的体现,更是公安队伍精神的核心,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作品所凝练的人民公安队伍的“中国根、英雄气、公安魂”,更是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中国根”,意味着公安队伍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价值观念;“英雄气”,彰显了公安英烈们在面对危险和困难时挺身而出、舍生忘死的英勇气质;“公安魂”,则是公安队伍坚守职责、维护社会安宁的坚定信念和职业精神。这三者的融合,构成了人民公安队伍独特的精神特质,也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李金龙本人在吉林市公安局工作,他深知公安工作的艰辛与危险,也更能理解公安英烈们的付出与牺牲。近 10 年来,全国各地公安机关每天至少一名公安民辅警因公牺牲,这一残酷的现实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和平年代公安队伍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金龙创作这样一部弘扬公安英烈精神的作品,其意义更加重大。他的夙愿,不仅仅是为了纪念那些逝去的英灵,更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公安队伍的奉献与担当,唤起社会对公安工作的尊重和支持。
去年夏天,李金龙与宗源冒着酷暑行程数千公里进行采访。这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但他们的坚持和执着,正是对公安英烈精神的最好传承。他们用脚步丈量着土地,用心灵倾听着故事,将公安英烈们的事迹一点点挖掘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这种对真相的追寻,对正义的捍卫,与公安英烈们的精神一脉相承。
松原市公安局的一位领导在看了这本书之后的感慨,更是从侧面反映了《闪亮的坐标》的巨大影响力。“看不下去了,心里难受,金龙,替烈士家属谢谢你!”简单的话语,却饱含着无尽的感动和敬意。这也证明了李金龙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的作品真正触动了人们的心灵,让我们对公安英烈们的牺牲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李金龙的深情话语:“我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每次采访心里都仿佛经受一次洗礼,经历一次净化。能在这样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奉上一部讴歌英雄、礼赞英雄的文学作品,这就是我应该做的,也是必须做的。”让我们看到了他作为一名公安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作为一名作家的良知与情怀。他用文字,为公安英烈们竖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他用作品,让公安英烈的精神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
《闪亮的坐标》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力量的传递。它让我们明白,英雄从未远去,他们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需要这样的作品,来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正义与善良,来激励我们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李金龙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坚定的信念,为我们奉献了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闪亮的坐标》将永远闪耀在文学的星空,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铭记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牺牲的公安英烈们,让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二、《罪案人生》案例背后的人性深渊与救赎之光
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世界里,李金龙的《罪案人生》宛如一座神秘而又令人敬畏的宝库,里面装满了一个个惊心动魄、发人深省的案例。它犹如一部活生生的社会纪实,将人性的复杂、欲望的挣扎以及命运的无常展现得淋漓尽致。
每一个翻开这本书的读者,都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悬疑与惊悚的迷宫,被那些真实而又残酷的案例紧紧揪住心弦。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充满了悲欢离合、善恶交织。
在《罪案人生》的篇章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人性的脆弱与迷茫。那些走上犯罪道路的人们,并非生来就是恶的化身,而是在生活的洪流中逐渐迷失了方向。就如同尼采所说:“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在许多案例中,犯罪者往往在最初只是被小小的欲望所诱惑,然而这微不足道的一步,却如同蝴蝶效应一般,引发了一连串无法挽回的悲剧。
在《罪案人生》中,有一篇《“魔鬼情人”的死亡之旅》,我觉得是正义之光与文学之笔相互交织的真实的案列。
李金龙的这篇《“魔鬼情人”的死亡之旅》以其扣人心弦的情节、详实的细节和深刻的社会洞察,为我们呈现了一起令人发指的犯罪案件,同时也展现了公安人员卓越的破案能力以及案件所带来的深远社会影响和警示教育意义。
在这起案件中,公安人员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卓越的破案能力。从最初接到报案时的迅速反应,到在艰苦环境中进行的细致勘查,无一不体现出他们的严谨与执着。面对毫无头绪的尸源查找工作,公安人员没有丝毫懈怠,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进行排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在排查无果的情况下,他们能够冷静分析,判断被害人极有可能是外来人员,并及时调整侦查方向,开展“地毯式”排查,发布寻尸启事和协查通报,充分利用现代传播工具扩大搜索范围。这种全面、深入、灵活的侦查方式,为案件的最终侦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别是在寻找犯罪嫌疑人杨慧洁的过程中,刑侦人员的工作更是展现出了高超的智慧和耐心。从大海捞针般排查众多名叫杨欢的女子,到拓宽思路梳理甄别桦甸市符合条件的姓杨女性,再到最终锁定杨慧洁并成功将其抓获,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但他们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一步步揭开了谜团。
此外,对于案件的分析和推理也十分精彩。通过对现场情况的仔细研究,刑侦人员准确判断出凶手人数、杀人第一现场以及可能使用的交通工具等关键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排查工作。这种基于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精准判断,不仅体现了公安人员的业务能力,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对正义的执着追求和对真相的不懈探寻。
李金龙在文中对案件细节的描述令人触目惊心。杨慧洁及其同伙的残忍手段、李平姐弟的悲惨遭遇,都让人感受到了犯罪的极度邪恶和生命的脆弱。而这些细节的呈现并非为了单纯的猎奇,而是通过真实而残酷的画面,引发读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
杨慧洁从初中毕业后就走上歧途,结交流氓地痞,形成犯罪团伙,以色相勾引、麻醉抢劫等手段疯狂作案,最终导致多条生命的消逝。她的堕落历程反映了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也揭示了家庭教育、社会监管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同时,李平对杨慧洁的盲目迷恋和信任,也反映出一些年轻人在感情面前缺乏理智和判断力,容易被表象所迷惑,从而陷入危险的境地。
这起案件也让我们看到了金钱对人性的扭曲和腐蚀。杨慧洁为了满足自己不断膨胀的私欲,不惜杀害无辜,甚至计划抢银行,这种对金钱的极度贪婪让她丧失了人性的底线。而董玉柱等人在金钱和威胁面前,选择了与杨慧洁同流合污,也反映出在利益诱惑面前,部分人的道德和法律意识是何等薄弱。
这起案件的侦破和公开报道,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首先,它彰显了法律的威严和正义的力量,让广大民众相信,无论犯罪分子多么狡猾和凶残,都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这种信念的传递有助于增强社会的安全感和稳定感,让人们相信生活在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中。
其次,案件为社会敲响了警钟。它提醒我们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让他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能够明辨是非,坚守底线。同时,也提醒人们在感情生活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爱情冲昏头脑,忽视了潜在的危险。
对于家庭来说,这起案件也是一个深刻的教训。父母应该关注子女的成长,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和错误观念,为子女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此外,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加强沟通和信任,在遇到问题时共同面对,避免因个人的盲目行为而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李金龙在这篇报告文学中展现出了出色的写作能力。他以生动的笔触、紧张的节奏将整个案件如同一部精彩的悬疑大片般展现在读者面前。文章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紧张和关注。
在人物刻画方面,李金龙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将杨慧洁的狡猾、残忍,李平的单纯、痴情,公安人员的智勇双全等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同时,李金龙在叙述中能够恰当地运用背景介绍、环境描写等手法,增强了文章的层次感和丰富性。例如,对杨慧洁早年经历和成长环境的描述,让我们对她的犯罪动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案发现场和侦查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了紧张、压抑的氛围,进一步凸显了案件的严重性和侦破工作的艰难。
李金龙在《罪案人生》里的《“魔鬼情人”的死亡之旅》不仅是一个案列,也是一篇精彩的报告文学作品,非常有可读性。
这部《罪案人生》有很多扣人心魂的案例,都能给予人生的思考和社会的警示,比如书中的另一案列《博士复婚无望当街杀人,失败的婚姻无处忏悔》,一位拥有高学历和社会地位的博士,本应是理性和智慧的象征,却在婚姻的挫折面前彻底失去了理智。他将自己的痛苦和愤怒转化为极端的暴力行为,不仅毁掉了他人的生命,也将自己的未来推向了无尽的黑暗。这让我们不禁思考,知识的积累是否能够真正抵御情感的冲击?当内心的平衡被打破,人性中的恶是否会如洪水猛兽般肆虐?
而在《一年土二年洋 三年挥霍命来偿》中,主人公王晓亮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断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对父亲的谆谆教诲置若罔闻。他在追求物质享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陷入了犯罪的泥潭。这正如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所说:“通向犯罪的道路不仅是下坡路,而且坡度还很陡。”王晓亮的故事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虚荣和贪婪是如何一点点侵蚀一个人的灵魂,将其推向毁灭的边缘。
除了个人的欲望和情感,家庭和社会环境在犯罪的形成过程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七旬父母锤杀孽子》这个令人痛心的案例中,过度的溺爱导致了孩子的无法无天,最终酿成了家庭的惨剧。这正应了英国作家萨克雷的名言:“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错误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如同埋下的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人性的黑暗面。
《“啃姐帝”疯狂灭门案,至善“姐娘”发酵了他的罪恶》则展现了家庭关系的扭曲对人性的扭曲作用。在这个案例中,姐姐无底线的付出和纵容,使得弟弟变得贪婪、自私和残暴。家庭本应是温暖的港湾,但当爱失去了原则和边界,却可能成为滋生罪恶的温床。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所说:“多办一所学校,可少建一座监狱。”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正确的教育,对于塑造一个健康的人格是多么的重要。
与此同时,社会的压力和诱惑也是导致犯罪的重要因素。在《网络三少年:黑手伸向出租车》中,几个稚气未脱的少年因为没有钱上网,便选择了抢劫出租车司机。网络世界的虚拟诱惑和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困境,使得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让我们想起了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话:“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左右,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挑战。
然而,在这一片黑暗之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丝希望的曙光。在《吸毒女谱写戒毒歌》的案例中,主人公在经历了沉沦和痛苦之后,最终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踏上了戒毒的艰难道路。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曾经迷失在黑暗中,只要有决心和勇气,依然能够找到回归光明的道路。正如美国作家海明威所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在《走向新生》这一板块中,许多曾经犯下罪行的人在经历了法律的制裁和自我的反思后,重新回归社会,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人性并非一成不变,只要愿意改过自新,就能够实现自我救赎。
《罪案人生》中的每一个案例,都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恐惧、欲望和弱点。它让我们明白,犯罪并非遥不可及的他者行为,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的人性息息相关。正如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教会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在面对诱惑和挑战时,我们需要学会用理性和道德来约束自己,才能避免陷入犯罪的深渊。
同时,这本书也提醒我们,社会应该更加关注人性的教育和培养,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环境。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说:“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
总的来说,李金龙的《罪案人生》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的作品。它通过一个个真实而又生动的案例,让我们对人性、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它不仅是对罪恶的揭露,更是对救赎的呼唤;不仅是对过去的反思,更是对未来的警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有可能面临各种诱惑和挑战,只有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内心的道德底线,才能走出一条光明、正直的道路。让我们从这些案例中汲取教训,用智慧和勇气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