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拾柏壳记
文/ 刘志敏
( 原创 乡土文学白杨礼赞
2024年10月09日 00:29 河南)
刘志敏老师导读:(知识链接)柏树为常绿乔木,在中国分布极广,北起内蒙古、吉林,南至广东及广西北部,人工栽培范围几遍全国,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柏树为一般对于柏类植物的统称,柏树包含侧柏、圆柏、扁柏、花柏等多个属。柏树树高一般可达20米左右。柏树分枝稠密,小枝细弱众多,枝叶浓密,树冠完全被枝叶包围,从一侧看不到另一侧,多为墨绿色的圆锥体。树皮红褐色,纵裂。小枝扁平。叶鳞片状,小形。雌雄同或异株,球花单生枝顶。球果近卵形。种子长卵形,无翅。
10月6日下午,十一黄金周已接近尾声,前边几天接二连三的贺喜吃酒席的“苦差事”也终于告一段落,难得一个空闲的时间,该到户外去走动走动了。独自一人,去哪里?我忽生这样的念想:去蝎子山上捡拾柏壳,拿回来装枕头。以前总听人说柏壳装枕头好处多多,我赶紧又在手机上查询。可不是,我搜寻到了这样的信息:一、乌须发:柏壳子枕头可以起到乌须发的作用,有利于缓解头发出现的白发症状,使头发变得更加乌黑浓密。二、清热解毒:柏壳子枕头可以起到清热解毒的功效,有利于改善因上火出现的咽喉红肿和疼痛,使症状逐渐地减轻和好转。三、提神:柏壳子枕头有良好的提神功效,有利于缓解因劳累出现的精神不振和困乏症状,可以使精神变得更加充沛。以上这三点,我最看重第三点,柏壳子可以提振精神!
不到两点钟,我便骑车从家里出发了。距离目的地仅两三公里,十多分钟的样子,我便骑车到了蝎子山的后山上。蝎子山并不高,形似平地上凸起的一处丘陵,唯有或裸露或深埋的岩石才符合了山体的部分特征。也正因为多石的缘故,在久远的过去,这里为蝎子这种爬行类动物提供了天然的生长环境,蝎子山也因而得名。山下的村子也因为此山而得名蝎子山村。到了近现代,随着气候的变化,人口的增多,蝎子山上的蝎子一直在不断减少,到了几近绝迹的状况。现在蝎子山徒有其名,名不副实呀!不过,现如今,蝎子山上取而代之蝎子的,是一山翁郁苍翠的柏树。这些柏树树龄都在八十年以上,树高多在6、7米以上。柏树是长寿树,此时正值生命旺季,树上的种子结得稠密。每年秋季,正是采摘种子和捡拾柏壳的最佳时间。
我弃车徒步,沿山上布满荆棘的小路向柏树林深处走去。树林里很静,没有风,也没有人声和鸟语。因为用心专注,我不曾产生一点胆怯害怕的心理。碗口粗的柏树,犹如身穿绿色军装的军人,挺直了腰杆站立在我面前。拨开荆棘,在地面平缓裸露的地方,我发现了散落满地的柏壳。它们如星星一般分布于每一棵柏树的周围。这些“星星”的颜色或呈赫黄色,或呈灰褐色。不难判断,这赫黄色的是今年刚落下的果壳,而那些灰褐色的自然是往年的老果壳,经历了风吹日晒雨淋,变成了沧桑的模样。我捡起了一枚新鲜的柏壳,用手机给它拍了照:分裂的壳瓣呈塔状分上下两层。下边的四瓣,上边的三瓣。再比对地上躺着的其它果壳,上层有两瓣的,也有少数是四瓣的。
掏出随身携带的塑料袋,我蹲下身子,开始单手捡拾地上的柏壳。风干了的柏壳如玻璃弹子那般大小,树下散落得到处都是。开始捡拾时并容易,一个一个捡起后往袋子里放,效率太低且耗力气;倘一次捡上三五个,往往有果壳如调皮的孩子,从你的指缝间挣脱,令你懊恼贪多的麻烦。其实,干这样的事情,也是检验耐心的一种好方法。欲速则不达,我有意放慢了捡拾的速度,并改进了捡拾的方法,放下袋子,双手并用。大约一个小时,原来干瘪的袋子已变得鼓鼓囊囊,提在手里已相当有份量。在我心里,这一个个赭黄色的柏壳,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在捡拾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些果壳上尚有没有脱落掉的柏籽。再仔细审视地面,同样也可以看到散落在地上的柏籽。这一粒粒灰褐色的种子籽粒不大却相当地结果饱满。由这一粒粒的种子,我又想到了与这山、这树、这村子有关的人与事。
蝎子山是和我们相邻的自然村,我们同属于一个行政村。之前,我也曾写过一篇题为《巍巍松柏昭后人》的文章,写了蝎子山上的柏树,还有山下世代居住的村民。山上的柏树,至今已逾八十年的历史。当年其栽种的艰辛与不易,至今仍被传为美谈。那是在解放以前,由本村乡贤王大宝首倡并出资,蝎子山人在山上栽下了上千棵的柏树。据老辈人讲,为保证柏树的成活,要求村民每人要向山上贡献一锨土、一桶水。这样的一件事,发生在一个人口不多的小山村,在当时不能不说是一个壮举!
站在蝎子山上俯瞰山下的村落和原野,在国庆节这个时间节点,我又想到了我的启蒙老师张瑞法老师,他是一个关于蝎子山及蝎子山村文化不遗余力的宣传者。去年的国庆假日,我们还相聚一起,畅谈蝎子山村的人和事,还有蝎子山村的未来,张老师还谈及了来年为村里办点实事的计划呢?不成想,春节前的一场大病,把张老师挡在了新年的门槛外。今年的国庆节,物是人非,我和张老师却再不能相见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收回沉重的思绪,我感到了腰酸背痛,这捡拾东西的活儿还真不算轻。凑近快要装满了的袋子,望一望这一下午的劳动收获,深吸一口气,柏壳散发的芳香扑面而来,我的精神也一下子振作了起来,想必柏壳枕头的功效一定不假。带着一种惊喜与感恩之情,我用一种虔诚的心揖别了蝎子山和山上面的柏树们!
作者简介:刘志敏,洛阳市宜阳县白杨镇人,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中文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发表网络作品百余篇,创建有微信公众号“乡土文学 白杨礼赞”,现为白杨写作学会会长兼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