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魏台平,男,1956年8月生,中共党员,台山农商银行办公室原副主任,系中国金融作协、广东侨作联、岭南诗社、羊城诗社、江门作协等协会会员,江门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台山市政协特约文史研究员,台山市文评协会副秘书长,台山市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在《中国金融文学》《金融文坛》《金融时报》《岭南诗歌》《南方农村报》《羊城晚报》等媒体发表过报告文学、小说、散文、诗词曲赋联等作品,有经济杂谈发表于《南方日报》,曾获全国、省、地市级各类征文比赛奖项20多次,其中2023年参加广东省老年文化协会春联征集有奖活动荣获一等奖,2023、2024连续两年参加江门地级市散文大赛荣获一等奖。
榜样给我力量
——读《榜样:致敬革命前辈》有感
作者:魏台平
一个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一个崇高的事业需要无数的榜样引领,一个光辉的榜样激励无数人的斗志。立秋时节,笔者阅读了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人民日报文艺部主编的《榜样:致敬革命前辈》书籍,书中收录的23篇文章,深深地感动我、教育我、鞭策我,给我增添了无穷力量。
——战斗英雄给了我献身革命、不怕牺牲的力量。《榜样:致敬革命前辈》的书籍中,有一篇纪实文学《追寻上甘岭神枪手》很是感人肺腑,介绍贵州仡佬族邹习祥这位志愿军狙击手的战斗故事。在五圣山防御战和上甘岭战役中,邹习祥带领志愿军第135团1营1连一批狙击手,用5个多月时间歼敌800余名,被喻为“神枪手”的邹习祥创下了78发子弹毙伤敌39名的优异战绩,荣立一等功。在他的档案里,留下了歼敌203人的记录。另一篇纪实文学《庄严的军礼》,讲述四川的李化武,他17岁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1951年12月的轿岩山阻击战中,被炮弹炸成重伤,失去了右眼和双前臂,被民政部门评定为一级伤残军人。他向组织递交“回家种田,支援农业”的申请书。70年来,李化武用自己仅存的左眼看着新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强盛。2021年国庆,为致敬这位70年前在朝鲜战场浴血奋战的伤残军人,相关部门特意为他举行了《长津湖》专场放映,年已88岁的老人庄严举起右残臂敬了一个军礼。邹习祥、李化武这两名战斗英雄的事迹,是多么的感人至深!他们是无数战斗英雄的缩影,正是由于有他们的存在,我们的山河才能无恙,人民才能幸福。只要我们学习战斗英雄献身革命、不怕牺牲的精神,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团结一致,华夏才能日益走向强盛。
——烈士精神给了我坚强意志、不忘初心的力量。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报告文学《华屋村,那挺立的十七棵松》,讲述瑞金华屋村十七位烈士的故事。华屋是著名的红军烈士村,当中华苏维埃政府发出“扩红支前”的号召时,仅有34户人家的华屋村,家家户户都有人参加革命,十七位被后人刻下名字的华姓后生,没有一个回来这个村庄,只有他们亲手种下的十七棵松树,还挺立在密林中。《那一棵棵胡杨》,讲述台山都斛大纲村的林基路参加革命在新疆工作期间被反动军阀盛世才杀害,时年仅27岁。作者刘利元同志以文学手法将西北戈壁的一棵棵胡杨,象征革命者,以铮铮铁骨、用倔强豪放在戈壁荒漠上书写英雄的诗篇,读来感人至深,荡气回肠。我们今天虽然处于和平的时代,但居安思危的意识不能丢,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不能弱,初心不能忘。
——新时代的科研楷模给了我生命不息、钻研不止的力量。《榜样:致敬革命前辈》书籍里《一生愿作“拓荒牛》讲述“时代楷模”彭士禄的生命旅程就像一头拓荒牛,带领战友们在神秘的核动力领域,奋力开拓的故事。彭士禄是我国农民运动的先驱彭湃烈士之子,20世纪80年代,他“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几十年来,为研究中国核潜艇工程而奉献青春,成为一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另一篇《一心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事业》,讲述了郭永怀上世纪五十年代从美国留学回来报效祖国,一生横跨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三个领域,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这些新时代的科学家,为了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弘扬生命不息、钻研不止精神,汲取奋发力量,坚定理想信念。
《榜样:致敬革命前辈》记载的,都是典型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在某些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这些人物,不惜献身而成为英雄,不惜奋斗而成为模范,不惜青春而成为榜样。榜样给我力量,榜样给我信心,榜样给我标杆,榜样给我灯光。祖国需要这样的英雄,时代需要这样的模范,人民需要这样的榜样。让这些英雄、模范和榜样,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永远成为一盏明灯,照亮我们携手前行的道路。
图是《榜样:致敬革命前辈》书籍。

版面设计: 君君
音乐:来源网络(侵删)
图片:来自作者与网络(侵删)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平台删除,致谢!)
编辑寄语:
非常感谢您阅读本作品,您的评论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欢迎投稿,在这里,您可以畅所欲言,与我们一同探索知识的海洋,分享生活的点滴。请将您独特的见解和精彩的故事创作成诗文发送至微信wxid_cefqlfgd8gj022,本平台阅读后将筛选优秀作品发表,让更多读者分享拜读。期待您的精彩来稿,期待与您共享思想的火花!让我们一起创造更多的文学价值!
请您长按二维码识别添加好友,并点击关注本平台,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