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学研究院

作者简介:
杜紫,高级营养师,江西人民出版社《亲子》杂志专栏作者,浙江大学医学院主办《健康人生》杂志特约作者。
目前已有100多万字文章在传统纸媒正式发表,散见于《家庭教育》杂志、《健康人生》杂志、《亲子》杂志、《健康娃娃》杂志、《婴儿世界》杂志、《为了孩子》杂志、《婴儿母亲》杂志、《育儿生活》杂志、《育婴专家》杂志、《孩子》杂志、《好父母》杂志以及《老年健康报》、《钱江晚报》、《都市快报》、《家庭教育导报》等报刊杂志。
现任中国雨巷文学社副社长、杭州文学研究院研究员。

图书馆
归人的窗
作者:赵庆 - 杭州
心安处即是故乡,如果说我现实中家的所在是第一故乡,那么图书馆就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有我关于家的期待,关于家的心安。在图书馆这个家里,我可以打开知识的天窗,光明会从这里进来;在图书馆这个家里,带着一身的困倦的我,可以找到一方宁静,或者说找到一种思路、一种方法。即使生活对我关上了所有的门,这里还是会迎接我归来,为我打开一扇窗,让心头 重新统放希翼,做一个不被生活击倒的人!
我和图书馆的缘分从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因为父母在杭州大学任教,从我记事起,我和小伙什最喜欢的事,就是去杭大图书馆玩。杭大图书馆里有一尊高大的毛主席立像,整个馆内安静而庄严。我们这些小顽皮一进人图书馆,也变得安静而平和了。大家悄悄地散布到了书架前,默默地翻看着各式图书,虽然大部分的字不认识,但书中的插图还是让我们看得津津有味!在现在这个电子时代,我还特别怀念图书馆大厅那一排排小抽屈里工作人员用工整的字迹编好的书目卡片索引。
说来也真的是和图书馆有缘,我两次搬家都是在图书馆附近。第一次是搬到了浙江图书馆老馆旁边。浙图老馆是一幢红色的民国时期建统,里面分为阅览区和办公区。阅览区基本上以杂志为主,也有部分报纸。学生时代的我,经常在放学时去浙图老馆阅览杂志,对杂志的那份偏爱应该也是那个时期就形成了吧。
第二次搬家是搬到了杭州图书馆附近,这不仅让我有了一个随时可以回归的心灵家园,更给我的专业提供了许多的便利。
也许是由于年少时常在浙图阅读杂志,我对各类杂志有着一份天然的亲近。我从事的是营养工作,平时也经常会写一些营养科普文章给杂志。其间由于时间差的关系,有些杂志是图书馆先上新了,而我还没有收到样刊。所以一般我在文章发给杂志后,会在一段时间后去图书馆关注相关的新月刊,就能第一时间看到我的文章刊登了。每次在去图书馆的路上,总有一种归家的亲切感,知道家中有惊喜在等待我。此间的心情波澜起伏,也是我与图书馆共享的心灵秘境了。
现代营养学总是在不断地突破,新的观点新的研究不断出现,图书馆那些专业的书籍给了我理性的思考和分析,也给我的研究带来了不少的启示。有时,合上一本书的瞬间,我体会到了什么是顿悟。
人生一路走来,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的家庭也出现了一些变故。当波折来临的时候,有时你会发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有答案的!在那一段灰色的日子里,我每天都会去图书馆,借着书的力量来忘却身边的烦恼!我没有目的地阅读,随着一天一天的阅读量的积累,发现我所烦恼的事情正在渐渐散去,不是说事情变好了。而是我的心境大了,不再纠结于这些事情了。
那个冬季,坐在温暖的图书馆里,窗外飘着漫天的白雪,窗内是一盡盡橘色的台灯,灯影下是一张张安静的脸庞,世界仿佛也开始变得安详而神圣!我份佛看到了生活虽然对我关上了一扇门,却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就在那个时刻,我在图书馆里发出了第一封应聘营养讲师的求职信。
此后证明,我那天在图书馆里下的这个决定很对,我的讲座连续收获了听众的好评,职业讲师的工作也让我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原点,不再畏惧生活的变故了。
我知道自己今后的生活都会和图书馆联系在一起。这不光是因为图书馆可以给我提供便利快捷的图 书资料,还能让我第一时间在杂志上看到自己的作品,更是因为图书馆犹如故乡温暖的家,用她的力量来迎投我这个归人,并且,为我打开亮堂的窗,让我有所收获,也让我拥有希望,不惧将来!
2024年10月7日

杭州文学研究院
首席顾问:黄健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责任编辑:陈继业
2024年10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