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递上一枝橄榄的人
2001年7月,在殷巷工作13年之后,曾任过王楼管区的总支书记的我,又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次被辞退。因为,当时县委要求所有乡镇的临聘人员全部精减。
其实,我已早早准备了后路,那就是去怀仁法庭。时任法庭庭长储久金、副庭长李希山对我看法很好。与储庭长见面后,他们很愿意我到法庭工作。辞退的第二天,殷巷镇党委副书记李增䘵(后任商河县土地矿产局局长)用他的旧伏尔加将我送到法庭,完成了我精减后的“无缝对接”。
在工作的一周内,我接到常庄法庭法官尹三贞(展家法庭原庭长)的电话。尹三贞曾在怀仁法庭工作过,当时为了殷巷镇政府的提留清欠,时任党委书记孙毅福将其“请”到殷巷,和我一起负责处理村庄的一些疑难复杂问题。他在殷巷工作期间,我对尹三贞照顾有加,不论工作上还是生活上,关心倍至,给他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面对常庄法庭审判力量不足的问题,尹三贞向庭长孙浩建议,让我去常庄具体办案。因为我办案质量好,判决书写的好,这在全院是比较有名的。
在家乡工作了十多年,各种杂乱事比较分心,所以,我也很想去一个比较远的地方,沉下心来把工作干好。最后我决定还是离开怀仁,去常庄。当和储庭长辞行时,储庭长遗憾地和我说:“我的庙太小了,养不了您这样的大神啊!”
来到常庄法庭后,我不但把案件办好,同时也参与了很多常庄乡政府的一些具体工作。因为,常庄乡的党委书记是李泽静,而副书记就是送我去怀仁、又调到常庄乡的李增禄。由于担任过总支书记,两位书记对我很是放心。安排了工作,我也会用心干好,李泽静书记对我也很是器重。
命运就是这样捉弄人。尽管我干得不错,但也避免不了再次被裁员的结局。当年年终,面对法庭中五位临聘人员沉重的工资压力,孙庭长决定全部解聘,并事先和我们进行了沟通,让我们早做打算。
我每早都有早起散步的习惯。法庭位于常庄街十字路口的西北方向,而向南经过十字街就是一条小小的生产路,直通南沟。
一天清晨,我有散步时正好遇到了李泽静书记。他关心地问起了我工作的情况,生活上有什么问题。这一问,也勾起了我的愁肠。我略带伤感地和李书记说,明年我就不能在这里上班了,法庭要将所有的临聘人员进行清退。
李书记一听,很是惊讶,但一想这是法庭的内部管理问题,也不便干涉。于是,他说,这样吧,你可以继续在法庭上班,我和孙庭长说,但工资由我们发放。你可以多运用法律智慧解决一些乡政府的疑难复杂问题。
李书记这么一说,我心里有底了。毕竟在当时,找份工作是相当难的,尽管工资每月只有260元。
记得当年春节期间,我到好友刘延忠家作客。他父亲会看手相。他看着我的手说,你的事业线时断时续,看来工作可能不太顺利。这确实应验了我多次因政策原因而辞退的命运。好在,我的努力,让遇到我的领导真实地看到了,他们一次次的给我递来了事业生命的接力棒,让我时断时续的事业之途又续接起来。真的感谢我生命中遇到的这些贵人!
就这样,当其他同事翌年没有来上班的情况下,我第一个来到法庭,重新开始我的工作,这样一干就是三年,直到2005年3月。
怀仁法庭庭长储久金、常庄法庭法官尹三贞、常庄法庭庭长孙浩、常庄乡党委书记李泽静,是你们在我微弱的事业生命中,在关键时间给我递上一枝橄榄,搭建起我的无法跨越的事业之桥,让我不再返回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成为一名敲击键盘的文字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