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周颖,1956年生于吉林省吉林市,祖籍吉林省扶余市。1982年起开始在国内外报纸副刊,文学期刊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数以千计篇(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主要著作有散文诗集《轻轻爱河》《情人的呓语》《情感的旅痕》散文诗配画集《泪眼看清宫》散文随笔集《泪眼问花花不语》《但使相思莫相负》《饮一杯唐诗咖啡》轻散文集《忐忑》诗歌、文化随笔集《诗地图》散文诗、随笔集《诗经里的人间烟火》(待出)小说集《关雎》等。
2020年轻散文集《忐忑》出版,一举轰动了散文界,先后有多家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并一度登上当季畅销书排行榜。
轻散文写作理念是由作者率先提出,并由已故吉林作家郝伟进行理论架构,该文体倡导的是精短而朴实的写作。
《在<诗经>中探寻人间烟火》
——评周颖的新作《诗经里的人间烟火》
文/静川
周颖的《诗经里的人间烟火》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引领读者穿越千年时光,走进那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诗经》世界。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描绘了《诗经》中所展现的丰富多彩的人间万象,让我们得以窥探到先人们的生活百态、情感世界以及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周颖深知这一点,在书中,她巧妙地将《诗经》中的诗句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读者在领略古代诗歌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深厚的人文关怀。
作者开篇自序中便以“穿越千年去《诗经》里走走”为引,将自己比作一位即将踏上长途旅行的旅人。这种形象的比喻瞬间拉近了读者与《诗经》的距离,让我们仿佛也即将跟随作者一同踏上这充满未知与惊喜的旅程。在旅行前,作者如同一位细心的伴侣,为出行做足了准备。然而,这一次的旅行,作者是孤身一人,没有带上老伴。周颖是个很风趣的人,“没有带上老伴”,的句子是为了铺垫这种独自前行的孤独感,与即将深入探索《诗经》的神秘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对比,让读者更加期待作者在《诗经》中的所见所闻。
在书中,作者深刻地感受到了每到一个新地方的陌生感。但《诗经》所描绘的世界,却彻底颠覆了她的认知。那些生活在几千年前的先人们的庸常生活,在《诗经》中被一一呈现。作者发现,尽管时代变迁,但在某些重要的人生大事上,如婚庆嫁娶,古今之间仍有着相似之处。这种古今的呼应,让我们看到了人类情感和文化的传承。
周颖在书中对《诗经》中的婚庆场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召南·鹊巢》中那宏大的一百辆迎亲车的阵势,让人震撼不已。相比之下,作者自己与老伴结婚时的简单与朴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作者也深刻地指出,婚礼的宏大与否并非衡量婚姻幸福的标准,婚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才是真正的生活。而新娘作为婚礼的焦点,其美丽与光彩不仅仅在于外表,更在于那一刻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除了婚庆,作者还对《诗经》中其他与爱情和婚姻相关的篇章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在《周南·桃夭》中,作者通过“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诗句,想象出了新娘千娇百态、风情万种的模样。而在《周南·关雎》《周南·摽有梅·》《郑风·溱洧》《郑风·山有扶苏》《秦风·蒹葭》《卫风·氓》等篇章中,作者又带我们领略了男女之间的相思、求爱、结合以及分离的种种情感。这些情感或甜蜜,或痛苦,或哀怨,都通过《诗经》中的诗句生动地展现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书中敏锐地观察到《诗经》中对人物情感的描写常常与植物和季节变化相联系。这些植物不仅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更是人类情感的象征和寄托。荇菜、艾草、薇菜、苦菜、谖草、卷耳、毛栗等植物,在不同的篇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与人物的命运和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人间画卷。
周颖在书中还提到了《诗经》中的音乐。走进《周颂·有瞽》,那宏大的场面布置,尤其是中央巨大的编钟,让人仿佛能听到那穿越千年的悠扬乐声。作者想象着在忽明忽暗的灯光下,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了《诗经》中音乐的魅力。
此外,作者从《诗经》中重新认识了众多的动植物,这本书也是用这些植物的名字引入《诗经》里的章节,如艾蒿、飞蓬、荠菜、旱柳、桑柏、白杨、芍药、郁李、桃花、白狐、牛羊等。这些动植物不仅丰富了这本书中的内容,也让《诗经》的内容重新解析给了我们,也让我们看到了古代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作者对回归田园生活的渴望,也反映了现代人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眷恋。
总的来说,周颖的《诗经里的人间烟火》是一次对《诗经》的深入探索和深情解读。她用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言,将《诗经》中的世界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在感受古代文化魅力的同时,也对当下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
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诗经》不仅仅是一部古老的诗集,更是一部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基因的宝库。它所描绘的人间烟火,无论是爱情、婚姻、劳作还是祭祀,都反映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诗经》的世界里,我们看到了先人们的喜怒哀乐,也看到了他们在艰难生活中所展现出的坚韧和智慧。
作者通过自己的阅读和感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诗经》的新窗口。她让我们明白,《诗经》虽然诞生于遥远的古代,但它的价值和意义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同时,也可以让我们从先人们的生活智慧中汲取营养,更好地面对当下的生活。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诗经里的人间烟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作者的语言优美流畅,富有感染力。她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让书中的文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例如,在描述《诗经》中的植物时,作者写道:“那些植物仿佛是大自然的精灵,在《诗经》的篇章中跳跃、歌唱。”这样的描写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富有诗意,让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诗经》中植物的魅力。
此外,作者在书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他将《诗经》中的世界与现实生活进行对比,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同时,他通过对《诗经》中不同篇章的相互衬托,展现了《诗经》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种写作手法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也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把握《诗经》的主题和内涵。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诗经里的人间烟火》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让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周颖的这本书以一种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诗经》的魅力,激发了读者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它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当然,这本书也并非完美无缺。在某些章节中,作者的论述可能过于主观,缺乏一定的学术性和严谨性。对于一些《诗经》中的疑难问题,作者的解释也略显简单,不够深入。但这些不足之处并不能掩盖这本书的光芒。毕竟,作者的初衷是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诗经》的世界,感受它的魅力,而不是进行学术研究。
在阅读《诗经里的人间烟火》的过程中,我仿佛也跟随作者一同穿越了千年时光,走进了那个充满诗意和浪漫的世界。我看到了先人们在田间劳作的身影,听到了他们在河边吟唱的歌声,感受到了他们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这本书让我对《诗经》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我们的传统文化。
我相信,每一个阅读《诗经里的人间烟火》的读者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收获。它可以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在浮躁的社会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也可以是一次文化的盛宴,让我们在品尝传统文化的美味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无论如何,这本书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用心感受。
希望周颖能够继续他对《诗经》的探索和研究,为我们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像作者一样,热爱《诗经》,传承《诗经》,让这部古老的诗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责任编辑:雪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