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江夏区文化路中学
支持单位:江夏区妇联
省朗协语言研究与实践基地

作者:化雪老诗
诵读:陶媛 常娟 张锦煜
音乐合成:江丽芳 编辑:杨建松

在江夏红史上,袁溥之不仅牵来了世纪风云,启动了江夏的妇女革命,也打开了湖北省巾帼群英拼搏向上的新时代。
袁溥之(1904~1994),女。湖北省光化人。父亲袁理堂一辈子追崇教育救国、妇女翻身,不仅创办了光化县第一所女子中学,还出任校长亲上讲台宣传改革,但对袁溥之影响最大的人却是叔父袁书堂。

袁书堂(1884~1930),这位于1925年入党的革命家曾任武昌县县长。1930年5月4日晚在部署均县、光化、谷城、襄阳、枣阳五县农民暴动时,遭民团突袭壮烈牺牲。牺牲前的袁书堂常常给侄女们讲共产党、讲无产阶级革命,所以袁溥之终生都牢记着叔叔所说的“走不出家门的女娃一生难成大事”。
1918年夏天,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增设了一个“戊班”,吸引了不少追求进步的女青年。其中杨子烈、陈媲兰等不久就异军突起成为巾帼新星。袁书堂在年节回家探亲时就没少跟侄女们讲过他们。所以当五四运动爆发后,15岁的袁溥之和13岁的妹妹袁震之就曾举着小旗子到老河口的街头参加过大游行,并把平素积攒下来的压岁钱悉数捐献给了“国货维持会”,用以抵制日货。听闻这一消息后,袁书堂大为赞赏。
1920年,袁溥之以总分第5名的成绩被女师录取。第二年,妹妹也踩着姐姐的脚印考进了该校,这让袁书堂非常骄傲,他常对朋友说,“我家两息女,未来大可期。”
住在叔叔家中的姐妹花深得叔婶的喜爱。为了培养他们除了平时给她们讲些新思想、新理论外,袁书堂还为她们订了大量的进步报刊,不久还向她俩隆重地介绍了正在湖北女子师范学校任教的刘子通和陈潭秋两位老师。正因为交际圈大了,讨论的主题多了,思考的层面更高,所以不久她俩就邂逅了另一位社会影响更大的革命先驱林育南。林育南很喜欢这姑娘们的上进心和泼辣劲,1921年,他还慎重地介绍了袁溥之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年底,为了培养妇女干部,陈潭秋以女师学生为主体,吸收了部分社会女性成立了“妇女读书会”,袁溥之参加了这个设在中共武汉区委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机关的“妇女读书会”,并在共产党早期创始人李汉俊的指导下与李学惠、徐全直等一起读书、讨论问题。

这房的二楼有恽代英、黄负生创办的《武汉星期评论》。该刊由于“以改进湖北教育及社会为宗旨”,所以被当作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公开出版物,许多文章都积极宣传新文化,传播新思想,而且还被定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直接领导的“党刊”。江夏青年项德隆就曾以“夏英”为笔名,在上面发表过好几篇文章。
不久后,刘子通老师的文章《改良湖北教育意见书》也在《武汉星期评论》上发表,没想到这篇文章竟然引发了江城的一场轩然大波。原来新学期刚开始,骨子里十分守旧的校长王式玉看过了刘老师的文章后,公开指责刘子通“宣传赤化、危害学生”,并用一纸通告将他给解雇了;湖北省教育厅还以“均产共妻之说,信口侈谈”,“行为乖谬,有妨教育”的罪名将其驱逐出境。
这么好的老师就因一篇力作遭遇如此不平,全校学生都不服啊,杨子烈、袁溥之等7名同学前往校长室质疑,结果遭受校长王式玉勒令转学。
得知这一消息,李文宜和兰淑文带领同学们再次前往校长室抗议,她们摔碎布告牌,高呼口号表达不服。但湖北省教育厅应声发布公告,还公开了开除上述同学。湖北学联觉得这些处置过分,教育厅在袒护校长,故发布了《宣言》号召其他学校罢课声援,湖北一师、武昌高师等多所学校的学生随即举行了罢课游行。这次“湖北女师学潮”虽然没有取胜,但这也是中共党组织领导的第一次武汉学界运动,在湖北红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25年,袁溥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年的年底,她与董必武、向忠发、蔡以忱等7人作为湖北代表出席了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翌年4月,袁溥之当选为中共湖北省第一任妇委书记。会议刚一结束,她就组织人马创办了《湖北妇女》刊物。
10月10日北伐军攻下武昌后全省掀起了革命高潮,12月武昌县妇女协会在武昌红楼成立,代表们一致选举袁溥之妇女协会委员长,从而形成了那时省委妇委书记兼任县妇协委员长的特色。

几天后,武汉各界在阅马场举行了“欢迎国民政府迁汉”庆祝大会。宋庆龄在大会上发表演讲。由于宋庆龄嗓门不大,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邓演达就请袁溥之站在宋庆龄的身边当“扬声器”,宋庆龄讲一句,袁溥之就传一句。那时的袁溥之年轻啊,嗓门大,会后受到了宋庆龄衷心地赞赏;袁溥之也被同志们誉为“宋庆龄的扬声器”。

(宋庆龄)
“宋庆龄的扬声器”一辈子忠心耿耿,为共产党的事业矢志不渝,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为中国妇女的翻身解放所做的贡献,永远值得后人们仰慕。

作者:化雪老诗,中学教师,江夏地方文化学人。

诵读:陶媛,女,35岁,区妇联执委,现任武汉市江夏区信访局群众来访接待中心主任,曾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武汉市“最美妇联人”、全区“三八红旗手标兵”等称号。

诵读:常娟,武汉市江夏区文化路中学德育副校长,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江夏区优秀德育工作者,江夏区十佳少先队员辅导员,曾获精品课国家级一等奖。

诵读:张锦煜,武汉市江夏区文化路中学八(5)班学生,在2024年江夏区初中英语第二届核心素养提升系列活动中荣获个人演讲类一等奖。
音频合成:江丽芳 江夏区文化路中学七年级年级长,优秀教师,江夏区百优班主任,区“新长征突击手”,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

编辑: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省朗协融媒体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2024年荣获“第三届荆楚朗诵之星”荣誉称号。《都市头条》认证编辑,铁马豪歌平台三年阅读已逾一亿六千多万。
图片采自网络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铁马豪歌》主页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