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行记
宋文东
三游洞
我们是在10月1日一早从济南出发的,领秀户外群的大巴车载着30几位驴友一路向西南疾驶,及至抵达目的地宜昌已是深夜12点了。队长说,咱们今天辛苦一点,明天就方便多了。
2日早饭后,我们先去游览此次三峡行的第一个景点——三游洞。
三游洞位于宜昌附近的长江边上,是西陵山北峰峭壁上的一个巨大山洞。唐元和十四年(819年),47岁的诗人白居易由江州司马迁任忠州刺史,与弟白行简同行。有一天,二人在夷陵(今宜昌)与元稹不期而遇,遂同游此洞。在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余,三人又各作诗一首并书于石壁之上,白居易还作《三游洞序》,亦写在洞壁上,洞由此而得名。这也是人们所说的“前三游”。宋代苏洵及儿子苏轼、苏澈也同来此洞游访,人称“后三游”。我们从下牢溪悬崖边沿着石阶下到三游洞。洞高约10米,深30米,几根钟乳石石柱像门一般将洞分为前后两洞。洞内外石壁上有大量的古人题刻,楷、隶、篆、行等字体皆有,其中不乏书法精品。但最令我注目的还是洞口最高处的题刻:是谁杀了我们同胞的父母和兄弟。这是冯玉祥将军于民国28年游此洞时写下的。旁边还有“不共戴天”四字,落款不是太清楚,大概也是冯将军的手迹吧?当时正值国难当头,从题刻中我们可以看到冯将军一颗火热的爱国爱民之心,极大地鼓舞了抗战的人们把倭寇赶出中国去的坚定信念。

出了洞,我们继续沿着江边栈道前行,登高来到张飞擂鼓台。这里有张飞擂战鼓的雕像,高踞江边,威风凛凛,足以震慑敌胆。据《东湖县志》记载,张飞任宜都(今宜昌)郡守期间,传说曾在此修筑擂鼓台,击鼓操练水军。

至喜亭与张飞擂鼓台相距不远。该亭始建于宋代,由峡州(宜昌)太守朱庆基修建,位置在大江边,以便于船夫以及商旅登岸休憩。景祐四年(1037年),文学家欧阳修被贬任夷陵(今宜昌)县令时,专为此亭撰写了《峡州至喜亭记》,此亭成为宋代峡州三大胜景之一。欧阳修在《峡州至喜亭记》中写道:“江出峡始漫为平流,故舟人至此者,必沥酒再拜,相贺以为更生。”“夫天下之大险至此而始平夷,以为行人之喜幸。”这便是至喜亭名称的由来。由于战乱,至喜亭被毁。1984年,为纪念欧阳修,当地政府在三游洞顶重建此亭。亭子三叠,重檐七面,红柱黑瓦,翘角斗拱,极其典雅气派。

我与游伴登上了至喜亭最高处。东眺长江,江水汤汤,葛洲坝雄姿依稀可见;西望两岸,层峦叠嶂,长江水接天遥远无边。
下了亭,我又站在了江边悬崖之上,身边立一块刻有“三峡起始点”几个红字的巨石,我才知道原来这里就是西陵峡的峡口,也是古代军事要垒,难怪三国时张飞在此操练水军非常重视这块地方呢。只是由于葛洲坝水利工程的建设,江面被抬升了几十米高的水位,两岸山势像是矮下去了一大截,古时峡关军垒的险要也已经显不出来了。


船游巫峡
我们离开三游洞时已经10点半了,大家乘车往巫山县奔去,争取赶上下午2点的游轮游巫峡。队长说,如果赶不上这班船,就得等4点那班了。我们的运气太好了,恰好2点前赶到了巫山码头。大家上了船,几分钟后船就开了。远远地看见一桥飞架南北,有知情的游伴告诉我,此为巫山大桥。桥梁离水面很高,整座桥像一架巨大的弓弦似的横跨于长江两岸,雄伟壮观。

江上凉风习习,轻抚着人的脸庞,颇为舒爽;江水清澈,碧波荡漾,游轮犁开的水花雪白如玉。天上的白云如成堆的棉花一般铺满了天空,仅留下少量的空隙透出纯蓝的底色,令人心旷神怡。大江两岸,峰峦嵯峨,逶迤连绵,峻美如画。

江上靠岸边固定有一些小铁船,应该是水上的航标吧?江边山崖上近水处还有柱状的航标灯,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应该是夜间给渡轮指引方向的。
船行接近1个小时后,忽见左面江边有座普通的建筑物,上面写有“神女峰游客中心”的字样。一见到“神女峰”三个字,我就有点激动,忙询问队友哪座山峰是神女峰?队友指给我说,大概就是靠前面的那座吧。我仔细端详了一会儿神女峰,却怎么看也觉得不大像,就有点纳闷。巫山山高峰陡,险峻异常,别说普通游客,就是专业登山队员来这里攀登神女峰也要怵头三分。但又一想,既然有关部门在此设立了游客中心,一定有它的理由,只是我们不知情罢了。我一直以为神女峰是巫山的最高峰,今日才知并不是。随着游船前进,见江边接近水面的石壁上刻有两行伟人的词句“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我们今天可以告慰老人家了,他的“高峡出平湖”的宏伟愿望早已成为了现实。

游轮渐渐靠岸,大家下船。南岸上有家客栈,叫神女苑。队长说,咱们今晚就住在这里。客栈正对着江北岸的神女峰,我们都对队长选择的这个客栈位置非常满意。峰下半山腰上还有片像庙宇的建筑物,客栈老板娘告诉我们说,那是神女庙。在那么陡峭的山崖上,建设它并不容易,也不知道是何人何时建的,但看其庙貌应该比较古老了。看神女庙所处的位置,一年之中恐怕也没有几个香客可以攀上去的,神女一定很寂寞了吧?我问老板娘,怎么看着神女不大像呢?老板娘说,怎么不像?你仔细看,那两根石柱下面还有一根矮小细瘦的石柱,那才是神女呢!神女面朝东站着,怀里还抱着个孩子。我仔细看,还是看不清楚,只是依稀看见有一根人状的小石柱,至于怀里那孩子则是根本看不清楚。老板娘又指给我们道,神女峰往东那两座山峰,一座叫帽子峰,另一座叫剪刀峰。帽子峰顾名思义像顶帽子无疑,剪刀峰跟神女峰有点相似,只是她的位置在神女峰东面,也更矮一些。我又问老板娘,原来江面在哪里呢?她伸着头指指江面说,在下面很远的地方,大约有100多米深呢。

我们是在神女苑门前的平台上用的晚餐。平台上有棵盆栽三角梅,开得很美。墙下面还有几棵不是盆栽的三角梅,开得也很鲜艳。三角梅属于热带花卉,在海南岛到处可见,一点也不稀奇。但在湖北长江边上也能见到许多的野生三角梅,就有点不可思议了。队友们边吃饭边观光,好不惬意。
不觉黄昏来临,天上的云彩也变得更淡了,虽然看不到晚霞,因为有大山的遮挡,但看天上的淡淡彩云也能感觉到,一定很美。夜色渐浓,江面以及对面的神女峰都已经沉沉地隐去了身影,停泊在江边码头上的两艘游轮也是灯火通明,它们已经在此停泊了几个小时了,不知何时启航。江边的红绿色航标灯闪烁个不停,可以大致勾勒出长江的轮廓。西边的一处山岬上那座航标灯更为显眼。从那里往山上有一道弯弯曲曲的路灯勾勒出的曲线,可以肯定是条登山路。可能我们明天徒步神女天路就是从这里开始吧?可是白天见那里没有码头,我们怎么过去呢?
神女天路
3日,拂晓之后,我到室外溜达。忽见东方天际彩霞漫天,映红了一片江面,那种美简直无法用合适的词语来形容。我简直有点喜出望外了。我自语道,多亏了自己有个早起的好习惯,不然这美景岂不擦肩而过了吗?我拍了几张美照,然后静待江上日出。可是等了半天,眼见彩霞渐渐地散去,却一直不见太阳个影子,再看一眼那大山,我就明白了,不免有点失望。但想想刚才巫峡那满天的彩霞,此刻又有多少人能够感受得到?于是对自己说,人要知足,知足者方能常乐。

用完了早餐,已经接近7点半了。队长说,都带上背包,咱们去码头乘船。小船不大,我们30几个人竟然坐不下,只能分成两个批次了。我们第一批上船的,先送到对岸,不过用了几分钟的时间。船到江边那山岬停下来,有一位小伙子先下船固定好船,然后让大家从船舱两侧拽着舱顶的不锈钢把手慢慢下船。船舱边十分狭窄,仅容只脚,我知道江水深不见底,乃小心翼翼,蹐步以渡。
大家上了岸,小船又返回去载另一半队友。
我们沿着石阶往山上而去。随着山势渐渐地升高,再回瞩江面,感觉眼界更宽更广了。石阶蜿蜒向上,两边的黄栌都还绿着,如果此时红了,那该有多美!

2个小时后,大家陆续地爬上了山顶。但再往前看,这里还远不是山峰,那更高的山峰还离得远呢。我们进入一个叫青台的小村庄。村头上站着几位村民,有老头老妪,也有年轻小媳妇。他们都很热情,主动带着我们去东面观景台观光。那位老妪说,在那里看江才叫美呢。当听说我们是从山东来的,年轻的媳妇指着路边一块石头说,我们这里的旅游设施都是山东烟台援建的。我看见路边站的一块巨石上面刻着:山东烟台市对口帮扶项目。作为一位山东烟台人,我感到很自豪。
登上观景台,俯瞰江面,以及江对面的神女峰,因为观景的角度发生了变化,景色也不完全一样了,呈现出的又是另一种的美。江上的游轮如一叶一叶的扁舟穿梭往来,又见它们好像静止在江上不动似的,但见船尾拖着的白色尾巴,可知它们一直在行走,只是比较缓慢罢了。

回到村头,远远地闻到一股奇香,队友们都不知道是什么缘故。原来在一家屋前有一棵粗大的桂花树开满了米黄色的小花。见到桂花树,我忽然想起很久以前经常听到的一首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可惜现在听不到了。只是桂花在北方不大常见,南方才是她的家乡,今日见到这么一棵粗大桂花树,真是开眼了。可是也怪,当我们站在树下,那香味却淡了。

我们沿着公路走了2公里多远,沿途根本找不到一块大一点的平地,地瓜以及大豆等农作物都是种在那些陡峭的山坡上,似乎也没有水利设施,应该是靠天吃饭无疑。眺望远山,可见大山上一个个小村庄零星地散布着,我想,乡亲们的生活该有多么地不容易!不过,现在好多了,起码这些村庄应该都通了公路,不再与世隔绝,相信老百姓的日子也会一天比一天好的。
我们走近一座小村庄,在公路边的山坡上,见一位长髯飘飘的老人正在刨地瓜。有队友问老人多大年龄了?老人说,76了。见老人身子骨还很结实,精神矍铄,那脸色像红枣一般,我就感慨,等我们到了老人这个年龄,能有他这样的身体吗?从老人笑眯眯的眼神里,我读到了坚强与友善。路过一户人家门口,有队友买了饮料、矿泉水,我也买了瓶矿泉水,因为队长在后面,也不知道前面的路途还有多远,我担心带的水不够。卖水的姑娘知道我们去神女天路,主动地给我们指了条近道,说比走公路能节省一二公里远。

上了天路栈道,我们边走边瞰巫峡长江,那弯弯曲曲的江面,正在行驶的江轮,那景致与在船上看感觉大不一样,堪称壮美。栈道上有架高倍望远镜,可以观看江上以及对岸的美景。我一直为没看清神女的模样不大甘心,眼看着就要与神女告别了,下次再来还不知道猴年马月呢,现在也算有了机会。我以为需要投币才能观看,这是各地景区普遍的做法。但我又没随身携带硬币,因此也没抱多大的希望。当我把镜头对准了神女峰,仔细地看那神女,竟然如在眼前一般清晰。原来“神女”果真怀里抱着个婴儿,形象惟妙惟肖,真是大饱眼福。看来关于神女的传说故事还是有点玄幻的。
从三峡之巅到白帝城
走完了神女天路,我们经过巫山大桥,又回到了巫山县城。我们没有停留,继续往此行的最后一站——瞿塘峡前进。当巫峡渐渐地消失的时候,我还有点留恋呢。但一想到我们此去瞿塘峡、白帝城,还会与长江见面,也就释然了。
抵达夔州古城,已经是下午3点半了。安顿好住宿,队长让大家自由活动。此时离黑天时间还早,我与舍友一起外出闲逛,不经意间走到了江边李白登舟处。这里有李白乘坐的一条小船模型,以及他的众多朋友码头相送的群体雕像。小船旁边的水上还有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的不锈钢字绝句。我与舍友坐在江边,望着一泓碧水,心里道,这哪里是峡谷啊?分明就像一座湖泊。但一想到江面170多米深的水下,不禁感慨万千。在江边坐了半个多小时,忽见夕阳渐渐地西下,那金盘落在长江上的霞光,像一条金光大道从远处一直铺到我的面前,我是第一次遇见,感到既新奇又开心。

4日7点,我们乘坐大巴车往三峡之巅出发。从赤甲山盘山公路到三峡之巅的游客中心,也不记得转了多少道弯儿,反正随着地势不断地升高,我是紧张的不行。及至到了游客中心,心才放松了好多。我们换乘了景交车,仅用不到10分钟,便直达山巅,仿佛一步登上了天。也许是经常爬山养成的习惯,我对没有经过流汗的成功总觉得有点汗颜。不过依队长多年爬山的经验,这样的安排肯定有他的道理,我相信不会有错。
站在三峡之巅,瞰瞿塘峡风光,我只能用四个字表达当时的心情:相见恨晚。虽然由于三峡大坝蓄水,江面抬升很高,古人描写的瞿塘峡险象环生、波涌浪高的场景不再,但瞿塘峡之壮美仍然难以掩饰。同时长江上出现了许多的江岔,这在过去是没有的,由于山脉的遮挡,在山巅上远眺,让人分不清哪是长江主航道,哪是江岔了。

10点钟,我们开始下山,挑战危石鸟道。所谓的危石鸟道,就是从三峡之巅有条下山的小道,通往江边码头,非常陡峭险峻。我初看到这四个字的时候,都有一种心惊肉跳的感觉。景区安排一女孩在山巅路口把关,凡是从此下山者皆需要签字,否则禁行。我们一位队友代表我们一伙10几个人签了字,大家一起下山。若不是大家一起结伴而行,我自己还真的不敢从这里下山呢。
小道多是“之”字型的,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把陡路变缓,以减少危险。也有捷径,是陡直的,却没有石阶,仅拉了根铁链子,没有点胆子断然不敢走的。我们走在前面的几位队友,多数人图省事走捷径,唯独我胆子小,走的曲径,虽然我多走了点路,却觉得安全多了。他们虽然走的近道,也不见得比我下山快,并没有落下我。小径也有一大段都在直立的悬崖边上,多数地方可以看到万丈悬崖下面的江面,我是看一眼都觉得毛骨悚然,甚至眼晕,因此我都不大敢看。靠崖边也有安全防护铁链,有的地方建了仿木栏杆,这给游人心理上增强了一定的安全感。随着地势的不断下降,瞰江上往来的游轮也觉得越来越大了。

到隐龙槽,用了3个小时。这里是比江面略高一点的一条支谷。我与队友稍稍休息,然后再爬山。爬上山半腰,回眺刚才走过的三峡之巅,只见一峰兀起,石壁直立,犹如刀削,直至江面,险峻至极。刚才在山巅上,我还登上了观景台,现在仰眺,都有点后怕。再看鸟道,就像曲别针一般,弯弯曲曲,曲曲弯弯,如一道道白杠蜿蜒相接,清晰可见,颇为震撼。再西望江面,两面石壁夹峙之下,江轮缓缓穿梭往来,我们能够清晰地听到甲板上游客的吵杂声了。也听到两地游客相互打招呼的声音,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

来三峡之巅的路上,队长提醒我们,瞿塘峡鸟道上有不少的野猴子,都注意点安全。鸟道边也见过景区设置的提示牌。其实三峡的猴子从古代就有了,这从李白的诗中“两岸猿声啼不住……”就可知一二。我一直注意身边的森林,唯恐突然窜出只野猴子来,不仅麻烦,而且增加了几分危险。好在一路上唯见络绎不绝的登山人,野猴子则是一个也没遇到。到了赤甲楼,我才看见那楼下的江边有几只猴子,许多游人在楼上观望、投喂。却不知道这是不是野猴子呢?路边还有一些猴子的画像,如真的一般。可能现在野猴子不多了吧?
下午3点,我们抵达赤甲山码头,此行仅下山就用了整整5个小时。码头上的游客很多,如潮涌一般,多是去白帝城的。渡轮用3分钟即把我们送到白帝城码头,可见距离之短,其实完全可以修座桥的。登上白帝城,我们先到了10元人民币背面风景的拍摄地——夔门取景点,拍了一张照片留念,然后登山谒白帝庙。

路边墙上开着一片三角梅花,红的鲜艳,白的莹洁,真给人提精神。只是白色的三角梅花并不多见,我是第一次认识,更开心了。

进得庙门,先谒托孤堂。公元221年,蜀汉皇帝刘备为了给结拜兄弟关羽被东吴所杀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结果被东吴大将陆逊火烧连营700里,败退至此,大伤元气。原来以为,白帝城是刘备托孤之处,其实不然。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由此可知,刘备临终在奉节,托孤是在成都,不在白帝城。刘备之后,诸葛亮真诚辅助刘婵,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忠君报国留下了一段佳话流传至今。

回到停车场,接我们的车尚未到,于是与几位队友在廊下休息。待车来了,自己却不愿意站起来了。看手机步数,33000多,这一趟下来,距离不少于15公里,与我们今春从东御道登顶泰山全程距离差不多。
船游瞿塘峡
5日上午,我们在队长的带领下一起逛了夔州古城,参观了依斗门、开济门、古塔、古城墙、博物馆等处。10点钟,我们赶去奉节码头,乘船游览瞿塘峡。

过了一座正在修建的长江大桥,颇为感慨。大桥基本框架已经完成,雄伟气势已显。据说现在长江上已经建成或者正在建设的大桥有150多座,真是不敢想象。我国作为基建狂魔,可以说没有造不了的桥梁,我为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度,感到无比的荣光。每一座长江大桥的建成,都给当地人民的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

当游轮进入夔门的一段峡谷,我看到岸边一条清晰的水位线,这条水位线在巫峡也看到过,明白这是三峡大坝建成蓄水后能够达到的最高水位。果然,在白盐山一侧水位线上有处红油漆标明的175米的数字,离现在的水位线大概有五六米吧。也就是说,现在长江的水面已经抬升到了170米左右了。可以想象,长江水位下降到了170多米之后,也就是过去的长江水位,那会是个什么状况呢?
随着游轮深入峡谷,在白盐山一侧的岩壁水位线上面,我发现有几处红字题刻,冯玉祥将军的题字也在其中:踏出夔巫打走倭寇。寥寥八字,包含着冯将军一颗滚烫的报国之心,激励着人们打鬼子的斗志,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我曾见过三峡红叶澷崖的图片,非常壮美,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又见崖壁上成片的灌木都枯黄了,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昨天,我在赤甲楼附近曾经问过一位景区工作人员,他说是旱死的,还说今年的红叶可能也不会太多。
(文中部分图片借用了同行驴友的摄影作品,在此致谢!)
2024年10月9日
作者简介:宋文东,笔名齐牛,山东莱阳人。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写作学会、山东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齐鲁晚报》《济南日报》《山东工人报》《历山》等报刊。参加各种征文,偶有获奖。2023年度被山东省写作学会与《都市头条·济南头条》评为10大散文家。著有散文集《故乡的那条胡同》和《行走漫记》。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