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安陂古城遗址前的静思
李世忠
岁月匆匆,流年又去,今朝又是重阳。天桥共赴,笔底写秋凉。三里残垣断壁,满眼是,一片苍茫。人皆道,安陂故址,史册共流芳。
皋陶封地里,残砖碎瓦,暗示辉煌。夯土里,层层史迹深藏。静立风中思忖,问大地,谁主沧桑。红尘里,流光飞逝,来去本寻常。
站在安陂古城遗址上
李世忠
西风烈烈送秋凉,日曜天桥桂子香。
白露河边观画卷,安陂遗址赏残墙。
皋陶封地传今古,双柳新村书华章。
陶片绳纹知岁月,手摸夯土叹沧桑。
甲辰重阳安陂古城(潢川县)诗友雅聚
王茂权
九九重阳金菊黄,安陂古镇话苍桑。
载歌踏舞群情动,演唱联欢口技扬。
游览田园双柳景,诗村情韵壁墙彰。
吟朋雅聚何其乐,福祉人间诵小康。
赞第三届安陂古城(潢川)诗会
郑振华
盛世安陂喜气洋,精英荟萃续辉煌。
歌声嘹亮萦天际,诵韵悠扬倾万方。
吟客连云携雅趣,高朋满座带书香。
皋陶故事数千载,文化传承再远航。
参观豫东南高新区
陈良彬
晓起清风引,潢川恰近邻。
宏图凭擘划,实业看高新。
衣振芳樽举,帆扬逸韵频。
同来慰吾愿,体验最真真。
采桑子•访潢川县天桥村
陈良彬
鸿飞菊放重阳好,诗侣天桥。古邑东郊,远处枫红把手招。
五千年史为谁诉,追忆皋陶。再看阿娇,风雅歌中转绿腰。
注:古邑,安陂古城。
安陂遗址抒怀
刘新奎
白露河流柔细浪,安陂遗址傍波藏。
城墙夯土雄今古,旧瓦陶瓷诉衷肠乡村典范复兴路,党建擎航幸福舟——第三届天桥金秋诗会
华夏文明新起点,山川龙脉故园昌。
登临远眺思无限,岁月如歌志未央。
浣溪沙.观青创中心书画展
刘新奎
墨韵飘香溢满堂,丹青妙手绘华章。文人墨客赞声扬。
山水之间藏古韵,野芳丛里有馨香。心随画卷入苍茫。
浣溪沙 重阳节豫南诗友会
文/徐业利
云淡风轻绘美篇,群贤毕至聚潢川,豫南诗友共言欢。
雅集同吟秋色漫,菊香盈袖意流连。愿祈耆老寿康全。
二
重阳信阳诗友雅集潢川天桥村
文/徐业利
九九重阳天爽凉,潢川双柳瑞云翔。
群贤毕至才情显,众友欢逢意气扬。
雅聚村头诗韵妙,畅言屋内墨花香。
虔心敬祝耆年寿,岁岁平安乐未央。
《重阳赴潢川诗会》
文/徐业利
重阳赴会到潢川,贤友登高赋雅篇。
欢聚小村愁日短,诗香秋色意流连。
七律. 赴潢川县天桥村诗会有感(中华通韵)
程金灵
白露河清映客颜,安陂故地韵回环。
豫南雅士颂风雅,江北贤流吟贵贤。
遗迹新容诗满壁,小村大景锦铺园。
农民佳作成雄势,谁道丽词仅圣坛。
赴潢川参加诗词文化节有感
潘伦花(新县)
飘香菊桂醉金秋,胜友相邀翰墨酬。
德树新风情易结,泽传古韵意难收。
诗画乡村文脉盛,安陂遗址晓风柔。
华章赓续恒绵远,豫南雄起数光州。
鲁家宝诗三首
1、安陂古城遗韵
安陂遗址映斜阳,千古英名颂万方。
残瓦依稀遗圣迹,古墙疑似马奔忙。
遥思昔日繁华景,慨叹今朝野草芳。
历史长河谁主宰,沧桑岁月话兴亡。
2、皋陶颂
明德高镜悬,贤名遍四方。
官清天意顺,法治民心昌。
功业垂青史,美名耀万邦。
千秋思久远,公正筑朝纲。
3、重阳节参加潢川天桥诗会
几番暮雨染轻黄,红遍千山沁野芳。
晚叶淡浓枫静美,秋园肥硕果甜香。
寻诗元亮同观菊,邀月吴刚共举觞。
满座诗朋逢盛会,高歌一曲庆重阳。
赞诗友合影留念
王道成
古城诗会映辉煌,合影留念友谊长。
作协宾朋齐相聚,笑语欢声绕画梁。
镜头定格精彩瞬,歌赋挥洒好时光。
此情此景难相忘,共享佳节谱新章。
双柳感怀
朱和光
我欠光州一首诗,寻师访友赶来迟。
情缘未了天桥聚,只待明年会此时。

天桥诗会诗词四首
作者/姜舟林
天桥诗会诵读
诗吟三届胜空前,涌动遐方客讶然。
亮似晨钟萦桧樾,婉如溪水罩云烟。
情深自有秋香韵,物阜催生大吕篇。
慨叹天桥多圣手,引吭一唱闹耕田。
天桥诗会演唱
霓裳舞动醉诗魂,天籁萦梁尚有村。
胜似京腔摇板调,更兼楚韵卖花言。
歌如浩荡淮河水,情蕴巍峨古寨墩。
大别闻名双柳镇,山民扮靓美家园。
水龙吟 安陂古城
人生天地轮回,六千载后西风劲。长空云横,悠悠弋水,潢川美景。桂树香浓,情牵申地,古来名胜。断垣萋草处,四方骚客,齐呼唤、皋陶应。
遥想墙高山岭,护城河、夯牢固永。相闻鸡犬,安然无扰,妇人汲井。瓦罐绳纹,磙锛陶器,史前强盛。绘描新安陂,天桥儿女,高歌行进。
宋小湾诗词村
天桥今又金秋,绚斓景色无边际。小湾偶遇,惊魂甫定,顿生爱意。鸡犬相闻,参差嘉树,桂花香味。碧水生别墅,休闲寄住,远胜那、喧嚣地。
更有诗词画美,写平生、清欢妙句。蕴涵烟火,情连四季,梦求如此。古寨相邻,韵流白露,渊明才气。万年桑梓处,文明新貌,正鲲鹏势。
(注:白露指白露河。)
重阳节游潢川天桥村有感
小鹤
天桥秋色景希珍,水绕山环不染尘。
莫道农家房屋陋,诗词村里有良人。
安陂古城遗址
陈讲一/潢川
远古文明切莫疑,绳纹陶片问谁知。
欲寻旧事云无语,散落城墙尽是诗。
安陂古城遗址
集句/陈讲一
厚地灵根世不疑,啾啾小鸟唤谁知。
望云代作皋陶祭,拈起风光总是诗。
依次集句;清末至现当代·潘伯鹰 明·徐渭
清·全祖望 宋·李曾伯
第三届安陂古城(潢川)金秋诗词交流会抒怀
陈讲一/潢川
夯实城墙远古留,浓荫夹道境清幽。
香凝丹桂霓裳醉,笔带金风锦字酬。
骚客行吟歌胜迹,老农起舞妒名流。
归时笑问何相赠,依旧诗情塞满兜。
鹧鸪天 • 赞豫东南高新技术开发区
郑振华
框架延伸起紫烟,新区建设火荼燃。配齐硬件根基奠,汇聚人才高技攀。
从未有,盛空前,理工学院建潢川。全新时代宏图展,古豫东南绘巨篇。
八声甘州 • 天桥的重阳
郑振华
喜晴空丽日耀天桥,秋风拂皋陶。看金黄遍地,归仓稻菽,采摘瓜桃。千载城垣夯土,似诉说黄尧。又至重阳日,心爽天高。
致富奔康民众,享太平盛世,悦耳虞韶。创文明村组,领教化风骚。更登台,放声吟唱,达宇寰,洗净乱云霄。加油干,手书新梦,笔绘妖娆。
参观潢川宋小湾诗词村
刘家亮
诗意人间何处寻?宋庄墙上满诗文。
莺歌莲韵梅花蕊,月下蛙鸣占满分。
参观安陂古城遗址抒怀
刘家亮
悠悠遗址觅尘烟,故垒风情别有天。
仿佛瑶池流碧玉,惊疑阆苑溅珠泉。
山中林响金鸣笛,畈上春锄雨润田。
远古回音犹在耳,星光月影淡云牵。
潢川天桥安陂文化重阳诗会赞
文/陈功震
重阳佳节聚天桥,古迹安陂映碧霄。
诗韵悠悠传雅意,墨香袅袅绕秋潮。
旧痕岁月沧桑印,新句才情璀璨昭。
共赏风华思过往,金樽美酒话今朝。
梅花引 • 颂天桥文化村
郑振华
残墙土,浓荫树,安陂遗址引人注。四千年,写巨篇,出土文物,皋陶法教宣。
桑田沧海虽巨变,文化传承不曾断。古文明,续文明,天桥诗会,名片亮丽呈。
第三届安陂古城(潢川县)诗词文化交流会采风作于重阳
一、赞第三届安陂古城(潢川)诗会
郑振华
盛世安陂喜气洋,精英荟萃续辉煌。
歌声嘹亮萦天际,诵韵悠扬倾万方。
吟客连云携雅趣,高朋满座带书香。
皋陶故事几千载,文化传承再远航。
二、八声甘州 • 天桥重阳
郑振华
喜晴空丽日耀安陂,秋风拂天桥。看金黄遍地,归仓稻菽,采摘瓜萄。千载城垣夯土,似诉说皋陶。又至重阳日,心涌钱潮。
致富奔康民众,享太平盛世,悦耳虞韶。创文明村组,领教化风骚。更登高,放声吟唱,达宇寰,洗净碧云霄。加油干,手书新梦,笔绘多娇。
三、梅花引 • 颂天桥诗词村
郑振华
残墙土,浓荫树,安陂遗址引人注。四千年,写巨篇,出土文物,皋陶法教宣。
桑田沧海虽巨变,文化传承不曾断。古文明,续文明,天桥诗会,名片亮丽呈。
四、鹧鸪天 • 赞豫东南高新技术开发区
郑振华
框架延伸起紫烟,新区建设火荼燃。配齐硬件根基奠,汇聚人才高技攀。
从未有,盛空前,理工学院建潢川。全新时代宏图展,古豫东南绘巨篇。
临江仙·游双桥诗词村有感
刘友瑞
小村幽静藏佳气,传承大雅功隆。访寻流韵意无穷。墨香盈巷陌边风。
笔底春秋凝妙句,画中诗赋情浓。人心向往意融通。桃源寻梦醉其中。
梅花吟·豫东南高新区发展迅速
刘忠全
春风渡,纵横路,豫东南地新篇谱。蓝图巍,引商归,产业集群,科技绽光辉。
理工学院已经用,智慧人才锋芒纵。智潮奔,业潮奔,宏图大展,辉煌耀世尘。
祝英台近·赞县政协书画院开办
刘忠全
墨香飘,宣纸展,书画院新灿。妙笔生花,神韵意无限。政协助力情真,群贤毕至,共描绘、艺坛宏卷。
古风挽,传承文化初心,精神永彰显。雅韵悠长,佳作众人赞。且看艺海扬波,丹青焕彩,展风采、声名遐远。
宋小湾新貌
刘忠全
宋村优雅焕新妆,湾小水清诗意彰。
青瓦粉墙书画绕,花田柳岸墨香藏。
亭台错落迎朝日,阡陌纵横沐晚阳。
盛世桃源今胜昔,风骚独领韵登堂。
野望
刘振芳
密密修篁隐小桥,棱棱缃菊傍篱娇。
川原野绩分阡陌,寻遍桃源在咎陶。
(注:咎陶,皋陶的别称)
大别山行
汪玫婕
落日衔山远,云霞散碧空。
忘机良久瞩,翠柏与丹枫。
访安陂故城
汪玫婕
故国城垣老,重阳野菊新。
风吹黄土矮,草暗瓦陶湮。
次第皆高树,淹留谙世尘。
行吟多墨客,惜别叹遗珍。
信阳市各县区吟友参加“第三届安陂古城(潢川县)诗词文化交流会”活动观感
李正煊(壹瓷)
酒醉重阳节,同台赋锦篇。
天桥流韵合,村市惹人怜。
画馆展风采,古城思圣贤。
登高看菊桂,意气动潢川。
天桥村重阳节文化交流活动赞
刘友瑞(罗山)
重九秋光漫野长,天桥村里意洋洋。
菊香盈路添佳气,雁影排空带细凉。
雅士同吟新韵妙,村民共赏古风扬。
此中盛景应堪赞,欢乐今朝狂且狂。
念奴娇·参观豫东南高新区
刘友瑞
金秋时节,看高新园地,无限风光。科技先行,凭智慧、赢得声誉隆昌。网络联通,云端探秘,成果惠城乡。精心营造,千般韶景无央。
遥想创业郊荒。虽经风历雨,志气如钢。探索前沿,凝众力、欣悦功绩昭彰。产业腾飞,复兴圆梦,豪气震穹苍。宏图初展,再书强县华章。
新诗部分
来世还能走进安陂城吗
作者/姜舟林
来到安陂城遗址,才看清
自己的前生,一只城外流浪的犬,抑或
弋水中一尾游动的鱼,作为人
穿上树叶做的衣裳,如同面具的镜像
阳光炽烈,挥杵的手僵硬
杭育之声让城墙颤抖,四千年后终于倒下
葬了石器、陶器,也深埋了我的身子
重新来到此处,残垣萋草,已认不出我
我也叫不出它们的名字,世上一切莫不如此
只看到我当年劳作留下的绳纹
清楚自己家与皋陶住的很近
皋陶何时回家,无处可问
时空早已沉睡,泪水
打湿衣衫,来世我还能走进安陂城吗
九月九日访安陂古城
文/谢旭晴
上古的风扶起重阳的阶梯
古城墙便长高了三寸
几千年梦回安陂
哪里寻得一片旧时的陶片
一群人打开历史的版图
古国今犹在
酝酿在光阴中的故事
五千年的厚度
在残垣断壁中珍藏
青山依旧在
古城长出新村
绿树、青瓦,白墙
清水满陂塘
文明的种子发了芽
喷薄出诗词的力量
村子的围栏上,墙上
都盛开着诗词之花
登高的日子,高处有风,有云朵
我戴着高处的阳光
用脚丈量古城墙的芳草
我不采风,也不采云
只想在宋小湾醉人的清风里
采一朵诗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