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文化研究第四十四期专刊《九九重阳作赋诗》
主办单位
吉林市诗词文化研究会
九洲诗词文学总社
吉林永吉星星诗社
总 编:曹艳玲
主 编:于江龙
本期组稿:周睿华
编委会成员:姜福荣、王伟力、杜丕权、于江龙、李成库、李春标、王久洲、闫桂伟、高中鲜、董会荣、于海艳、郝淑香、李洪祥、裘 燕、孙天英、何海红、周睿华。
近体诗词作品名单:
张兴军、曹艳玲、静 川、周睿华、曹卫正、闫桂伟、陈曙流、李玉文、倪传德、赵德君、张生平、王素琴、全桂华、贾成富、李成库、程兆奎、妙 华、吴兆阳、石殿阳、墨舞清风、吕仙草、筑梦人生、赵永衡、王慕君、江 涛、王为民、贾建山、方少春、刘玉超、悠 然、刘海芹、黄士寿、李振汉、卜富枝、雨载英、赵忠全、张兴华、陈继英、丁 星、孙成良、云卷云舒、乔大庆、时明生、李东明、胡万钢、刘耀南、李平来、吕万昌、芳草萋萋。
新诗作品名单:
张生平、李洪祥、笔 墨、王培顺、王伟力。
书画作品名单:
张立新、王为民、王旭东、庄砚田。
本期全文点评:《重阳诗心大展评点》静川
九九重阳
作者.张兴军
入秋几日又重阳,九月霜清硕果香。
尽染层林枫火艳,还看篱菊绣园芳。
登峰极目人间美,临海观涛世态凉。
但遣诗情融晚景,心随雁字共天长。
七律.重阳节游玄帝观
作者.曹艳玲
金秋时节庆重阳,喜聚同游北武当。
漫步亭台风景秀,撩人历史盛名昌。
神奇建筑传千载,独特精雕誉八方。
庙宇成群峰险峻,悠悠古迹吉呈祥。
注:北武当指吉林玄帝观。
七律.重阳游玄帝观
作者.静川
玄帝观中岁月悠,吉林八景誉千秋。
悬梁巧构惊尘世,吊柱奇姿解众忧。
古殿香烟萦紫气,仙坛法雨润心头。
传奇故事今犹在,胜境灵光永不休。
重阳登玄天岭
作者.周睿华
时逢九九敬重阳,登高赏菊览故乡。
一岭红枫书锦绣,半川秋韵炫霓裳。
辉宏观宇玄天矗,紫气祥云北武当。
莫负流年无悔日,夕阳有乐祝安康。
作者.曹卫正
拾阶回首九龙山,今谒玄门真武观。
老子骑牛方下岭,晴空无忌正登坛。
松涛仙气吟风雨,道法人心顺暖寒。
红叶凝光秋意醒,骋怀纵目视垠宽。
九九重阳登玄帝观感赋
作者.闫桂伟
又逢时菊秀篱边,诗友登高眺远川。
迢递石阶崇壮丽,深严道观接云天。
两仪四象平台列,八卦五行与世传。
雨后凭栏秋景赏,归来乘兴赋新篇。
梅弄影•重阳
作者.陈曙流
竹林边上。碧水轻舟荡。还与天高气爽。借得秋风,菊篱凉影撞。
了无惆怅。几许安闲傍。万籁斑斓同酿。那好心情,欣之花怒放。
七绝·重阳节沈阳中山公园赏菊
作者.李玉文
中山阆苑度重阳,赏菊观光恋旧香。
游兴来时拦不住,老翁些许少年狂。
东辛百叟度重阳
作者.倪传德
东辛百叟度重阳,旧友新朋聚一堂。
共话家园良策献,齐歌农场稻花香。
宜居村镇谋规划,洁净街区绘画廊。
霞景桑榆人敬老,中华美德国弘扬。
七律·九九重阳
作者. 赵德君
重阳暮上玄天岭,喧闹游园喜气洋。
五彩缤纷风景美,千波幻影散银光。
辉煌武庙烟缭绕,威震炮台火炬浪。
九九金秋年锦绣,苍生长寿梦幽香。
七律.重 阳 节
作者.张生平
时光瞬逝又重阳,望远登高秋溢香。
叶落风敲南去雁,荷残雨打北留霜。
无情岁月催人老,有味诗词著作章。
笑语欢歌多浪漫,夕霞照晚也辉煌。
七律.重阳感吟
作者.王素琴
金风送爽又重阳,举酒盈杯醉意长。
满目秋光无限好,衣襟晚照有余香。
登高望远情怀荡,。谈笑欢声逸兴杨。
莫叹人生皆易老,且将岁月赋纷芳。
重阳节
作者.全桂华
和风气爽过重阳,望远登高遍野黄。
茂树枝头结硕果,丰田稻谷入粮仓。
争妍满岭丹枫艳,竞秀篱边菊蕊香。
感慨深情挥妙笔,铺笺作赋润诗章。
五律.重阳
作者.贾成富
九九阳威去,长空凌气旋。
望乡频筑梦,念旧又撑船。
秋雨裁惆怅,狂风剪斐然。
举杯邀岁月,一醉再童年。
重阳节游玉渊潭公园
作者.李成库
飘零岁月又重阳,老骥开缰欲上冈。
荷叶干枯逢恨露,蔷薇失色遇怜光。
鸳鸯蹲日游人诧,夫妇临风稚子慌。
白发虽从双鬓涌,菊花仍在眼前香。
重阳节感吟
作者.程兆奎
岁又重阳气爽时,难堪此际却来悲。
西风落木催鸿雁,钩月怜人白鬓髭。
远眺故园汾酒醉,心牵兄弟夜眠迟。
惟求那日邯郸道,但喜乡音一路随。
喝火令·重阳
作者.程兆奎
雁影穿云邈,秋声绕枕凉。菊英噙露又重阳。风抚满川金蕊,霜色沁幽篁。
旧梦犹难续,新愁未易偿。独凭高阁忆吾乡。望断归槎,望断酒盈觞。望断锦书迢递,落寞对残阳。
长生乐•重阳
作者.妙华
久别相逢菊正黄。风送桂花香。恍然如梦,不见少年狂。执手无言凝噎,难诉衷肠。模糊泪眼,浮世那堪满头霜。
题诗一首,把酒千觞。豪情溢出心房。同祝愿、福寿万年长。举杯高枕明月,知又醉重阳。
甲辰九九
作者.吴兆阳
何以姗姗缓桂香,原来属意在重阳。
登高云淡寻归雁,唯念茱萸插四方。
七律.重阳节
作者.石殿阳
红雨飘零近晚秋,黄花吐艳编金瓯。
登山望景阡如画,会友观菊蕊胜馐。
敬老开怀精气爽,重阳谈笑语言幽。
百年曲路从容走,千载浮云尽览收。
七律.重阳吟
作者.墨舞清风
欣逢九九话重阳,欲寄相思含泪觞。
雁过千峰云入梦,枫燃万树露生凉。
登高极目江川阔,望远抒怀风月长。
惟插茱萸寻旧事,且斟美酒敬秋光。.
七律·今日重阳节感怀
作者.闾山草
重阳节里重阳好,百梦国中百梦红。
喜至闾山高圣境,欢来北镇美顽童。
盈怀雅趣飞云海,满盏风流洒月宫。
纵使余生灵气少,依然落笔爱心隆。
重阳节抒怀
作者.铸梦人生(北京)
五更又泛过江风,一夜笳箫吹断篷。
笑对残阳空有赋,苦吟新岁杳无功。
年高难做儿孙主,少小焉知耄耋翁。
文字不随尘外客,丹青长醉日边虹。
青玉案.重阳清晨登高(贺铸体)
作者.赵永衡
人言重九秋光好,月桂去,黄花到。逝去年华无苦恼。花前月下,体形衰老,难见当年俏。
登高携友多情调,承学骚人雅儒效。一路闲谈开口笑。云山山顶,云烟缭绕,此刻行人少。
七律.重阳节赞老一辈创业者
作者.王慕君(山东)
拼将热血写青春,报效国家献陋身。
旷野千军篝火旺,雪原百战矿油喷。
手持焊把攻绝技,脚踏荒山育慧根。
霜鬓犹思天下事,殷殷寄语后来人。
沁园春.情寄重阳节(苏体)
作者.王慕君(山东)
喜盈重阳,稻谷腰弯,枫染群山。看溢香丹桂,农家小院,傲霜金菊,绿竹墙边。童子温诗,翁妤晒谷,苹果房前枝坠弯。秋阳灿,望鸥亲水碧,南雁声寒。
常思人世千般。多诚信、善行举手间。有社区志愿,老年学校,街头纾困,霜鬓专班。社会和谐,全民共建,情寄桑榆霞满天。多奉献,助复兴圆梦,万众宁安。
七律·重阳
作者.江涛(了凡)
登高顿觉九天凉,诗上云端未敢狂。
目尽山遥叹缺月,风清菊紫憾蒙霜。
已无桓景驱邪佞,更少白衣偕酒香。
偏是重阳怜楚客,一杯入口即愁肠。
甲辰九月初八参北武當
作者.王为民
兴会诗人玄帝观,朝时润雨午即晴。
登阶拜道无为祖,斗姥神尊启圣明。
五律•重阳节
作者.贾建山(郑州)
佳节重阳日,登高望远天。
层林枫叶赤,曲径水流前。
再见秋疏影,相逢菊斗妍。
今时翁发白,往事历云烟。
岁岁重阳今又逢
作者.方少春(南京)
故人天上忽经年,此日登高感慨然。
满地黄金堆落拓,一江白鹭立孤烟。
西山不负诗千首,东海徒傾词百篇。
最是秋风吹客去,独搔短发向谁怜?
重 阳
作者.刘玉超
诗来江上一帆风,人在柳边疏雨中。
清韵夕晖香桂子,玉姿寒露滴梧桐。
晴揺落叶乡情动,秋映衰颜酒颊红。
逗弄小虫归舍晚,玩心乍起复儿童。
【仙吕.游四门】重阳
作者.悠然
风梭织就五花秋,稔色漾温柔。外踱方步夕阳美,重九信天游。牛,惬意好风流。
七律.九九重阳
刘海芹(吉林)
百鸟合鸣歌序曲,秋风化语动诗情。
红颜竞喜登峰乐,鹤发争传振步轻。
早放菊花藏艳蕊,新开桑叶告佳名。
重重直上凌云路,九九攀高爽气生。
鹧鸪天.重阳感怀
作者.黄士寿(江苏)
金风气爽菊桂香,三秋将尽度重阳。登高枫叶层林染,望远茱萸曲径霜。
忆往昔,续新章。白云依旧鸟飞翔。花前月下成嘉事,岁月匆匆已正常。
七律.重阳节随笔
作者.李振汉
韶辞淡至又西风,去雁声声坠碧穹。
水练蜿蜒分野绿,云霞慢卷饰旻红。
烟凝塞草三秋色,日映枫林二月容。
四季年年周复始,人生序逝再无重。
七律.重阳抒怀
作者.卜富枝
眺望大雁竞飞翔,落叶秋风日渐凉。
岁岁重阳花相似,年年双九世无双。
天含星斗有容大,地纳山峦无欲刚。
利禄功名如草芥,一堆荒冢久眠藏。
七律.重 阳
作者.雨载鹰
澹荡烟波向九重,豪心问道紫金峰。
云缠半岭堆岚气,霜冷深秋减翠容。
柱杖今游名胜地,题诗不见古人踪。
趋于险处宜安稳,小驻无谁笑懒慵。
七律.重阳节吟作
作者.赵忠全
晨起迎风玉露凉,古稀谁与咏重阳。
红枫吐火心花放。黄菊吞金笔墨狂。
渺渺飞鸿藏画卷,纷纷落叶蕴诗章。
登高观景情归晚,幻影长生梦更香。
减字木兰花. 花甲逢重阳有怀
作者.张华兴(山西)
重阳岁岁。千里风光秋已醉。今又重阳。一路行吟发亦苍。
方才寒露。难说年华留得住。天地同歌。旧事纷纷逐逝波。
采桑子 .重阳节
作者.陈继英
金风玉露重阳至,老友安康,新友安康。恭喜家人大吉昌。
敬君一盏黄花酒,酒味回肠,肴味回肠。难忘无眠忆故乡。
重 阳
作者.丁星
枫红菊开绽芳香,久久相逢又重阳。
身在他乡惦亲人,异地祝福身安康。
七绝•醉吟重阳
作者.云卷云舒
晴暖重阳雁叫天,最听浪稳细如弦。
追寻过往芳华事,问字宽心老晚全。
甲辰重阳
作者.孙成良
十载重阳客异乡,而今故里过重阳。
闲身偶做村头望,红蓼菊花争比香。
重 阳
作者.乔大庆(安徽)
红叶涧溪秋色满,遥山来客道重阳。
枝间小鸟嬉三五,头顶鸣鸿越几行。
霜径去年钗遗泪,露阶今日袖留香。
白云何晓游人意,片片迟迟不过梁。
感慨重阳节
作者.李东明
古往今来敬重阳,蹬高望远奔吉祥。
人间美好扬真爱,岁月如歌福寿长。
重阳节王成永老师授课《滕王阁序》
作者.时明生
滕王阁序伴重阳,唱和吟诗课正常。
秋水长天歌胜景,渔舟唱晚妙文章。
行香子 · 重阳赏景
作者.胡万钢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登高赏景乐颠狂。茱萸插髺,山野飘香。看荷池清,枫林赤,菊花黄。
田间老叟,挥锄垄上,汗水如雨湿秋裳。辛勤耕作,除草消荒。盼来年富,体康健,谷盈仓。
水调歌头.重阳寄怀
作者.刘耀南(黑龙江)
不作悲秋客,携酒上山冈。登高望远空际,大野蕴苍茫。鸿雁声声嘹呖,菊蕊欣欣馥郁,枫叶自芬芳。水阔云深处,色彩醉林霜。 风月情,江海梦,度重阳。神清气爽,黄花时节碧天长。看淡是非功过,笑泯情仇福祸,世事总难量。篱畔招陶令,共与诉衷肠。
七律•重阳登高
作者.李平来(双辽)
又是重阳谷菽香,秋残叶落志怀霜。
妪翁相约陵岗醉,信友陶欣野菊芳。
敬老人文情喜健,仁心祖德意欢祥。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重阳登高
作者.吕万昌
京西登岭不辞劳,豁目开胸情自豪。
峰上凭栏诗寄兴,林中把盏酒翻涛。
霜融寒雨丹枫艳,日剪秋云银燕高。
醉卧花山搜雅句,纵无妙笔也风骚。
重阳节有感
作者.芳草萋萋
金秋送爽又重阳,菊韵飘香岁月长。
登高远眺山河秀,思绪如潮忆过往。
茱萸遍插祈安康,敬老之情心中藏。
桑榆未晚霞满天,余晖脉脉韵悠扬。
重阳情思
作者.张生平
九九重阳
今现重阳
秋雨落叶凉
登高望远
极目远方
父母在天堂
天地阴阳
思念泪伤
亲情日月长
恨有头霜
无情菊黄
活好当下强
老有所养
医卡闪光
老年有保障
今又重阳
作者.李洪祥
枫红菊黄,稻谷飘香
季节的变化如此之快
仿佛,在一瞬之间
——今又重阳
早起推开窗子 ,秋雨绵绵
冷风萧瑟,由衷地感叹
秋天总是那样深情脉脉
缠缠绵绵
携一众好友,登玄天岭
吟诗北武当
山峦重重,浓妆艳抹
置身其中,男女老幼
莫不醉眼朦胧
重阳佳节,原来这般美好
真应该细细品味
那就用心用情
度过重阳节的每一寸时光
重阳感怀
作者.笔墨
正直好时节
秋天伴着菊黄灿灿
既将落幕
一阵阵秋风
带着四季的颜色
飞向有你的世界
最美是重阳
而美则是一份思念
思念则是一个
断了线的风筝
带着长长的归乡之情
追随你的足迹
那是你家乡的味道
正直重阳
思念如花般绽放
这份最美的景致
是对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九九重阳
秋风很是凉爽
步步登高开视野
年年重九胜春光
就让那些远去的鸿雁
捎去对你的思念
秋风已插上理想的羽翼
一起飞向诗和远方
重阳节回忆
作者.王培顺
说来
我对重阳节的深刻认识
是缘于一个人
古人登高望远
醉饮菊花洒
免不了
一丝丝忧伤和悲凉
而我说 今人不同
他会把这个季节
说成“不似春光 胜纵春光”
把火药味说成浓浓的野菊香……
我一生不能轰轰烈烈
也缺少豪迈 激情
我仆倒了
他让我站起来
站成一个人 平平淡淡的
饱食人间烟火
九月的重阳
红叶烂漫 黄花布锦
空旷而又肃穆的四野
抑止不住地要喊出自己的心情
一一自然 这个节日
我们“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会真情地邀请他
和我的家父一起
回家过节!
重阳节感怀
作者.王伟力
走在九月九
思绪在深秋里畅游
满坡满岭的五花彩叶
酿就着清香的美酒
一缕情思
一脉乡愁
在重阳节染重的心事里
浓烈浓稠
数数岁月的年轮
在生活的大海上风雨泛舟
记忆的晨钟暮鼓
叠加成一路的芳华悠悠
步履还那么翩翩
雄心勃勃依旧
我巳乘上秋风
追撵着曾经的风流
晚霞映照这颗年青的心
在快乐中游走
书画作品欣赏:
张立新作品
王旭东作品
王为民作品
庄砚田作品
本期作品评论:
《重阳诗心大展评点》
文/静川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在这金风送爽、菊桂飘香的美好时节,吉林市诗词文化研究会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重阳节诗歌大展。
重阳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它不仅是登高远眺、赏菊饮酒的日子,更是尊老敬老、感恩怀德的时刻。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吉林市诗词文化研究会的诗友们满怀激情,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抒发对重阳节的独特感悟,描绘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重阳画卷。
吉林市,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为诗人们提供了无尽的灵感源泉。松花江畔的秋景如画,北山的红叶灿烂,玄天岭的道家文化,处处都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氛围。诗人们或登高望远,感叹岁月的沧桑;或低吟浅唱,抒发对亲人的思念;或挥毫泼墨,赞美生活的美好。
此次诗歌大展,是吉林市诗词文化研究会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也是诗友们才华与情感的集中展示。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充满诗意的重阳世界,感受诗词的魅力,聆听诗人的心声。
以下是我对这期投稿作品的简短的评点,诗无达诂,这只是我个人的见解和赏读笔录,也算是研究会的本该拥有的相互交流的文本。
张兴军的《九九重阳》这首诗通过描绘重阳时节的自然景象和个人的感悟,展现出一种清新怡人的氛围。“入秋几日又重阳,九月霜清硕果香”开篇点明时节,“尽染层林枫火艳,还看篱菊绣园芳”以枫叶和篱菊的美景烘托节日气氛。“登峰极目人间美,临海观涛世态凉”体现出作者登高望远时对人间世态的思考。尾联“但遣诗情融晚景,心随雁字共天长”则表达了诗人将诗情融入晚景的豁达心境。
曹艳玲的《七律.重阳节游玄帝观》,此诗描绘了重阳节游玄帝观的情景,“金秋时节庆重阳,喜聚同游北武当”写出了欢乐的出游氛围。“漫步亭台风景秀,撩人历史盛名昌”展现了玄帝观的美景与悠久历史。“神奇建筑传千载,独特精雕誉八方”强调了其建筑的神奇和精雕细琢。最后“庙宇成群峰险峻,悠悠古迹吉呈祥”以景结情,凸显了玄帝观的祥瑞。
我自己的《玄帝观之悬梁吊柱》 我也自析一下,诗中“玄帝观中岁月悠,吉林八景誉千秋”描绘出玄帝观的悠久历史和其作为吉林八景的盛名。“悬梁巧构惊尘世,吊柱奇姿解众忧”具体描写了悬梁吊柱这一独特景观的奇妙。“古殿香烟萦紫气,仙坛法雨润心头”营造出古殿的神秘氛围和宗教的感化力量。“传奇故事今犹在,胜境灵光永不休”表达了对玄帝观传奇色彩和永恒魅力的赞美。
周睿华的《重阳登玄天岭》,“时逢九九敬重阳,登高赏菊览故乡”开篇直接点明重阳登高赏菊并思乡的主题。“一岭红枫书锦绣,半川秋韵炫霓裳”以红枫和秋韵展现出玄天岭的美景。“辉宏观宇玄天矗,紫气祥云北武当”描绘了玄天岭的宏伟和祥瑞。“莫负流年无悔日,夕阳有乐祝安康”则表达了珍惜时光、追求快乐和安康的愿望。
曹卫正的《重阳节前登玄天岭》一诗,以生动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登岭的所见所感。开篇“拾阶回首九龙山,今谒玄门真武观”,简洁地交代了登山的起点和目的,给人以溯源追古之感。“老子骑牛方下岭,晴空无忌正登坛”一句,想象奇特,将老子骑牛的典故融入其中,增添了神秘的文化氛围,同时“晴空无忌”又展现出登岭时的开阔心境。“松涛仙气吟风雨,道法人心顺暖寒”,通过描绘松涛与仙气,将自然景观与道家的哲理相融合,体现了对风雨冷暖、世事变迁的思考和顺应。尾句“红叶凝光秋意醒,骋怀纵目视垠宽”,以红叶凝光点明时节,“骋怀纵目”则将视野瞬间打开,展现出豪迈豁达的胸怀,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景交融,既有对历史文化的追溯,又有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闫桂伟的《九九重阳登玄帝观感赋》“又逢时菊秀篱边,诗友登高眺远川”描绘了重阳时节菊花开,诗友登高远望的情景。“迢递石阶崇壮丽,深严道观接云天”写出了玄帝观石阶的壮丽和道观的高远。“两仪四象平台列,八卦五行与世传”体现了玄帝观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雨后凭栏秋景赏,归来乘兴赋新篇”表达了赏景归来的兴致和创作的激情。
闫桂伟的《九九重阳登玄帝观感赋》“又逢时菊秀篱边,诗友登高眺远川”描绘了重阳时节菊花开,诗友登高远望的情景。“迢递石阶崇壮丽,深严道观接云天”写出了玄帝观石阶的壮丽和道观的高远。“两仪四象平台列,八卦五行与世传”体现了玄帝观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雨后凭栏秋景赏,归来乘兴赋新篇”表达了赏景归来的兴致和创作的激情。
陈曙流的《梅弄影•重阳》这首词上阕通过“竹林边上。碧水轻舟荡”等景象营造出轻松惬意的氛围,“借得秋风,菊篱凉影撞”展现出秋意与菊影交织的画面。下阕“了无惆怅。几许安闲傍”表达了心情的舒畅,“那好心情,欣之花怒放”以花喻心,突出了愉悦之情。
李玉文的《七绝·重阳节沈阳中山公园赏菊》,此诗以“中山阆苑度重阳,赏菊观光恋旧香”描绘在中山公园赏菊的情境,透露出对往昔的怀念。“游兴来时拦不住,老翁些许少年狂”表现出老者在游玩时的兴致高昂,充满活力。
倪传德的《东辛百叟度重阳》,诗中“东辛百叟度重阳,旧友新朋聚一堂”描绘了百位老人共度重阳的热闹场景。“共话家园良策献,齐歌农场稻花香”体现了老人们对家园的关心和对丰收的喜悦。
赵德君的《七律·九九重阳》,“重阳暮上玄天岭,喧闹游园喜气洋”描绘出重阳时玄天岭游园的热闹欢快。“五彩缤纷风景美,千波幻影散银光”展现了美丽的景色和波光闪烁的画面。“辉煌武庙烟缭绕,威震炮台火炬浪”描述了武庙和炮台的庄严与威严。“九九金秋年锦绣,苍生长寿梦幽香”表达了对美好岁月和人们长寿的祝愿。
王素琴的《七律.重阳感吟》“金风送爽又重阳,举酒盈杯醉意长”开篇营造出重阳佳节的愉悦氛围。“满目秋光无限好,衣襟晚照有余香”描绘了美好的秋景和温馨的感受。“登高望远情怀荡,谈笑欢声逸兴杨”体现了登高时的畅快心情。“莫叹人生皆易老,且将岁月赋纷芳”传达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全桂华的《重阳节》“和风气爽过重阳,望远登高遍野黄”描绘了重阳时的宜人气候和登高所见的黄色田野。“茂树枝头结硕果,丰田稻谷入粮仓”展现了丰收的景象。“争妍满岭丹枫艳,竞秀篱边菊蕊香”描写了枫叶和菊花的美丽。“感慨深情挥妙笔,铺笺作赋润诗章”表达了作者的感慨和创作的热情。
贾成富的《五律.重阳》,“九九阳威去,长空凌气旋”点明重阳时节阳气渐退,天气转凉。“望乡频筑梦,念旧又撑船”表达了对故乡和旧时光的思念。“秋雨裁惆怅,狂风剪斐然”以秋雨狂风烘托情绪。“举杯邀岁月,一醉再童年”体现了借酒消愁、渴望回到童年的心情。
李成库的《重阳节游玉渊潭公园》,“飘零岁月又重阳,老骥开缰欲上冈”表现出岁月流逝中又逢重阳,老人仍有登高的热情。“荷叶干枯逢恨露,蔷薇失色遇怜光”描绘了公园中荷叶和蔷薇的凋零景象。“鸳鸯蹲日游人诧,夫妇临风稚子慌”描写了园中的人物活动。“白发虽从双鬓涌,菊花仍在眼前香”表达了虽年老但仍能欣赏美景的乐观。
程兆奎《重阳节感吟》,“岁又重阳气爽时,难堪此际却来悲”在重阳时节抒发了悲伤的情绪。“西风落木催鸿雁,钩月怜人白鬓髭”通过西风、落木、鸿雁、钩月等景象衬托出时光流逝和人生的感慨。“远眺故园汾酒醉,心牵兄弟夜眠迟”表达了对故园和兄弟的思念。“惟求那日邯郸道,但喜乡音一路随”流露出对家乡的眷恋和渴望听到乡音的心情。还有他的词《喝火令·重阳》,上阕“雁影穿云邈,秋声绕枕凉。菊英噙露又重阳”通过雁影、秋声、菊英等营造出重阳的清冷氛围。下阕“旧梦犹难续,新愁未易偿。独凭高阁忆吾乡”表达了对旧梦新愁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望断归槎,望断酒盈觞。望断锦书迢递,落寞对残阳”以三个“望断”强化了盼望而不得的失落和孤独。
妙华的《长生乐•重阳》,上阕“久别相逢菊正黄。风送桂花香。恍然如梦,不见少年狂”描绘了久别重逢在重阳,闻到桂花香,感慨时光不再。下阕“题诗一首,把酒千觞。豪情溢出心房。同祝愿、福寿万年长。举杯高枕明月,知又醉重阳”展现了饮酒题诗、祝愿福寿的欢乐场景。
吴兆阳的《甲辰九九》,“何以姗姗缓桂香,原来属意在重阳”以疑问开篇,引出重阳的主题。“登高云淡寻归雁,唯念茱萸插四方”表达了重阳登高望雁、思念插茱萸习俗的心情。
石殿阳的《七律.重阳节》,“红雨飘零近晚秋,黄花吐艳编金瓯”描绘了秋景和黄花盛开的景象。“登山望景阡如画,会友观菊蕊胜馐”写出了登山望景和会友观菊的愉悦。“敬老开怀精气爽,重阳谈笑语言幽”体现了重阳敬老的欢乐氛围。“百年曲路从容走,千载浮云尽览收”展现出豁达的人生态度。
墨舞清风的《七律.重阳吟》,“欣逢九九话重阳,欲寄相思含泪觞”在重阳之际表达相思之情。“雁过千峰云入梦,枫燃万树露生凉”描绘出大雁飞过和枫叶经霜的画面。“登高极目江川阔,望远抒怀风月长”体现了登高望远时的开阔心境。“惟插茱萸寻旧事,且斟美酒敬秋光”通过插茱萸和斟酒敬秋光的举动,抒发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秋景的赞美。
闾山草的《七律·今日重阳节感怀》,“重阳节里重阳好,百梦国中百梦红”开篇强调重阳的美好和国家的繁荣。“喜至闾山高圣境,欢来北镇美顽童”描绘了在闾山和北镇的欢乐场景。“盈怀雅趣飞云海,满盏风流洒月宫”展现出豪迈的情趣和洒脱的心境。“纵使余生灵气少,依然落笔爱心隆”表达了即使年岁渐长,仍有创作热情和爱心。
北京铸梦人生的《重阳节抒怀》,“五更又泛过江风,一夜笳箫吹断篷”以江风和笳箫营造出凄凉的氛围。“笑对残阳空有赋,苦吟新岁杳无功”表达了面对残阳的无奈和新岁无功的苦涩。“年高难做儿孙主,少小焉知耄耋翁”感慨年高难以掌控世事,年少不知老年愁。“文字不随尘外客,丹青长醉日边虹”体现了对文字和丹青的热爱。
赵永衡的《青玉案.重阳清晨登高(贺铸体)》,“人言重九秋光好,月桂去,黄花到”描绘重阳的美好秋光和桂花、黄花的盛开。“逝去年华无苦恼。花前月下,体形衰老,难见当年俏”感慨岁月流逝,容颜渐老。“登高携友多情调,承学骚人雅儒效。一路闲谈开口笑”描写登高与友同行的欢乐。“云山山顶,云烟缭绕,此刻行人少”描绘了山顶云烟缭绕、行人稀少的景象。
山东王慕君的《七律.重阳节赞老一辈创业者》,“拼将热血写青春,报效国家献陋身”歌颂了老一辈创业者的奉献精神。“旷野千军篝火旺,雪原百战矿油喷”描绘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中的奋斗场景。“手持焊把攻绝技,脚踏荒山育慧根”展现了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培育人才的功绩。“霜鬓犹思天下事,殷殷寄语后来人”体现了老一辈即使年老仍关心国家、寄语后人的情怀。还有他的《沁园春.情寄重阳节(苏体)》,上阕通过描绘重阳时节的美景和丰收景象,如“稻谷腰弯”“枫染群山”“丹桂飘香”“金菊傲霜”等,展现出节日的欢乐氛围。下阕“常思人世千般。多诚信、善行举手间”表达了对世间诚信和善行的思考。“社会和谐,全民共建,情寄桑榆霞满天。多奉献,助复兴圆梦,万众宁安”强调了社会和谐、奉献助力复兴的美好愿景。
江涛(了凡)的《七律·重阳》,“登高顿觉九天凉,诗上云端未敢狂”写出登高时的凉意和作诗的谦逊。“目尽山遥叹缺月,风清菊紫憾蒙霜”通过山遥、缺月、菊紫、蒙霜等景象抒发感慨。“已无桓景驱邪佞,更少白衣偕酒香”借典故表达对往昔的怀念和今时的遗憾。“偏是重阳怜楚客,一杯入口即愁肠”在重阳时节凸显了忧愁的情绪。
王为民的《甲辰九月初八参北武當》,“兴会诗人玄帝观,朝时润雨午即晴”描绘了诗人相聚玄帝观,上午下雨午后晴的情景。“登阶拜道无为祖,斗姥神尊启圣明”表达了登阶拜道的虔诚和对神灵的敬仰。
郑州贾建山的《五律•重阳节》,“佳节重阳日,登高望远天”开篇点明重阳登高的主题。“层林枫叶赤,曲径水流前”描绘了枫叶和流水的景象。“再见秋疏影,相逢菊斗妍”展现了秋景的疏朗和菊花的艳丽。“今时翁发白,往事历云烟”感慨时光流逝,头发变白,往事如烟。
南京方少春的《岁岁重阳今又逢》,“故人天上忽经年,此日登高感慨然”以故人已逝、登高感慨开篇。“满地黄金堆落拓,一江白鹭立孤烟”描绘了金黄落叶和白鹭立烟的画面,烘托出孤寂的氛围。“西山不负诗千首,东海徒傾词百篇”表达了对山水的诗意情怀。“最是秋风吹客去,独搔短发向谁怜”以秋风送客、独搔短发结尾,尽显孤独和无奈。
刘玉超的《重 阳》,“诗来江上一帆风,人在柳边疏雨中”以江上一帆风、柳边疏雨营造出诗意的氛围。“清韵夕晖香桂子,玉姿寒露滴梧桐”描绘了夕晖、桂子、寒露、梧桐的美好景象。“晴揺落叶乡情动,秋映衰颜酒颊红”展现了落叶引起乡情、秋景映照容颜的情景。“逗弄小虫归舍晚,玩心乍起复儿童”表现出作者的童心未泯。
悠然的《仙吕.游四门》重阳 ,“风梭织就五花秋,稔色漾温柔”以风织秋景、稔色温柔描绘出重阳的美好。“外踱方步夕阳美,重九信天游”写出了在夕阳下信步重阳的惬意。“牛,惬意好风流”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重阳惬意氛围的赞美。
刘海芹的《七律.九九重阳》,“百鸟合鸣歌序曲,秋风化语动诗情”以百鸟合鸣和秋风化语开篇,充满诗意。“红颜竞喜登峰乐,鹤发争传振步轻”描绘了不同年龄的人在重阳登高时的欢乐。“早放菊花藏艳蕊,新开桑叶告佳名”描写了菊花和桑叶的美丽与生机。“重重直上凌云路,九九攀高爽气生”表达了登高时的豪迈与畅快。
江苏黄士寿的《鹧鸪天.重阳感怀》,“金风气爽菊桂香,三秋将尽度重阳”描绘了重阳时节的秋高气爽和菊桂飘香。“登高枫叶层林染,望远茱萸曲径霜”展现了登高望远所见的枫叶和茱萸。“忆往昔,续新章。白云依旧鸟飞翔”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花前月下成嘉事,岁月匆匆已正常”感慨美好时光易逝,岁月匆匆。
李振汉的《七律.重阳节随笔》,“韶辞淡至又西风,去雁声声坠碧穹”以西风、去雁营造出凄凉的氛围。“水练蜿蜒分野绿,云霞慢卷饰旻红”描绘了水和云霞的美景。“烟凝塞草三秋色,日映枫林二月容”展现了塞草和枫林的独特秋景。“四季年年周复始,人生序逝再无重”表达了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感慨。
卜富枝的《七律.重阳抒怀》,“眺望大雁竞飞翔,落叶秋风日渐凉”描绘了大雁飞翔、秋风落叶的秋景。“岁岁重阳花相似,年年双九世无双”通过对比表达对重阳的独特感受。“天含星斗有容大,地纳山峦无欲刚”展现出天地的广阔和包容。“利禄功名如草芥,一堆荒冢久眠藏”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看淡。
雨载鹰的《七律.重 阳》,“澹荡烟波向九重,豪心问道紫金峰”写出了豪迈的心志和对紫金峰的向往。“云缠半岭堆岚气,霜冷深秋减翠容”描绘了云雾和霜秋的景象。“柱杖今游名胜地,题诗不见古人踪”表达了游览名胜却不见古人踪迹的感慨。“趋于险处宜安稳,小驻无谁笑懒慵”提醒在险要之处要安稳,不要被嘲笑慵懒。
赵忠全的《七律.重阳节吟作》,“晨起迎风玉露凉,古稀谁与咏重阳”以晨起的凉意和古稀之人咏重阳开篇。“红枫吐火心花放。黄菊吞金笔墨狂”描绘了红枫和黄菊的美丽,激发了创作的热情。“渺渺飞鸿藏画卷,纷纷落叶蕴诗章”以飞鸿和落叶蕴含诗意。“登高观景情归晚,幻影长生梦更香”表达了登高观景的陶醉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山西张华兴的《减字木兰花. 花甲逢重阳有怀》,上阕“重阳岁岁。千里风光秋已醉”描绘了岁岁重阳的美景令人陶醉。下阕“方才寒露。难说年华留得住”感慨年华易逝。“旧事纷纷逐逝波”表达了对过去的释然。
陈继英的《采桑子.重阳节》,“金风玉露重阳至,老友安康,新友安康”表达了对朋友安康的祝福。“恭喜家人大吉昌”体现了对家人的美好祝愿。“敬君一盏黄花酒,酒味回肠,肴味回肠”描绘了饮酒尝肴的温馨场景。“难忘无眠忆故乡”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丁星的《重 阳》,“枫红菊开绽芳香,久久相逢又重阳”描绘了重阳时枫叶红、菊花开的美景。“身在他乡惦亲人,异地祝福身安康”表达了身在他乡对亲人的惦念和祝福。
云卷云舒的《七绝•醉吟重阳》,“晴暖重阳雁叫天,最听浪稳细如弦”描绘了重阳的晴暖天气和雁叫浪稳的景象。“追寻过往芳华事,问字宽心老晚全”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寻和晚年心态的平和。
孙成良的《甲辰重阳》,“十载重阳客异乡,而今故里过重阳”通过对比过去在异乡和如今在故里过重阳,表现出对家乡的眷恋。“闲身偶做村头望,红蓼菊花争比香”描绘了村头红蓼菊花的香气,充满田园气息。
安徽乔大庆的《重 阳》,“红叶涧溪秋色满,遥山来客道重阳”以红叶和涧溪的秋色、来客道重阳开篇。“枝间小鸟嬉三五,头顶鸣鸿越几行”描写了小鸟嬉戏和鸿雁南飞。“霜径去年钗遗泪,露阶今日袖留香”通过对比去年和今年,表达了时光的变化。“白云何晓游人意,片片迟迟不过梁”以白云不解游人意结尾,增添了一丝惆怅。
李东明的《感慨重阳节》,“古往今来敬重阳,蹬高望远奔吉祥”阐述了重阳登高敬节的传统和对吉祥的追求。“人间美好扬真爱,岁月如歌福寿长”表达了对人间真爱的赞美和对福寿长久的祝愿。
时明生的《滕王阁序伴重阳》,这首诗简洁地描绘了在重阳节讲授《滕王阁序》的场景,以“秋水长天”“渔舟唱晚”点出王勃文章的美妙,展现了对经典文学的传承和重阳雅集的文化氛围。
胡万钢的《行香子·重阳赏景》,上阕通过“岁岁重阳”的重复,强调了重阳的重复性和人们一如既往的欢乐,用“茱萸插髺”“山野飘香”“荷池清”“枫林赤”“菊花黄”等丰富的意象,生动描绘了重阳的美景。下阕则将视角转向田间劳作的老叟,展现了辛勤与对未来的期盼,整首词充满生活气息,情景交融。
还有黑龙江刘耀南的《水调歌头·重阳寄怀》,开篇营造出登高携酒的洒脱氛围,描绘了鸿雁、菊蕊、枫叶等秋日典型景象。下阕抒发了对世事的感慨和豁达的胸怀,邀陶令共诉衷肠更增添了一份超脱与诗意。
还有双辽李平来的《七律•重阳登高》,描绘了重阳时节的谷菽飘香和秋残叶落之景,展现了老人相约登高的欢乐和对敬老、仁心等传统美德的弘扬,最后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表达了豁达的情感。
吕万昌的《重阳登高》,诗人登上京西之岭,通过“峰上凭栏诗寄兴,林中把盏酒翻涛”等句展现出豪迈之情,“霜融寒雨丹枫艳,日剪秋云银燕高”描绘出优美的秋日景色,整首诗体现了重阳登高的愉悦和洒脱。
芳草萋萋的《重阳节有感》,诗中描绘了重阳的秋景,表达了对过往的回忆和对敬老的重视,同时也提到了老年保障,展现出对老年人生活的关注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另外还有张生平的《重阳情思》,以简洁而深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已逝父母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当下生活的坚强态度。李洪祥的现代诗《今又重阳》,通过描绘秋天的快速变化和重阳的景色,展现了与好友登山吟诗的欢乐,表达了对重阳佳节的喜爱和珍惜还有笔墨的现代诗《重阳感怀》,将重阳与思念相结合,以秋风、归乡之情等意象表达对亲人的深深眷恋,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包括王培顺的《重阳节回忆》,借由对一个人的回忆,阐述了对重阳节的不同理解,强调了其积极向上的一面,以及这个人对自己的鼓舞和影响。
以及王伟力的《重阳节感怀》,在重阳的背景下,诗人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虽有风雨但雄心依旧,展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未来的向往。
这一期重阳节作品佳作很多,质量上乘,虽然我花费了一天的时间阅读,收获是丰盈的。
2024.10.12.于通潭西区半间闲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