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吕宫•粉蝶儿•摘自散套】
作者\翠柳
十月里荷叶风旋,
恨(粉)蝶儿不知何恋。
闷恹恹又(有)谁(欢)心
枝上翩翩。
没曾想这答儿叶容憔,枫色剪,
闹吵吵平添昏眩。
心知水淡山远,
消磨了别情愁怨。
赏析:
这首【中吕宫•粉蝶儿•摘自散套】由作者翠柳所作,是一首充满深秋意境与细腻情感的散曲。
凤头猪肚豹尾
凤头:开篇“十月里荷叶风旋,恨(粉)蝶儿不知何恋。”以十月荷叶在风中旋转起兴,引出“恨蝶儿不知何恋”的情感主线,简洁而富有画面感,如凤头般引人注目。
猪肚:中间部分“闷恹恹又(有)谁(欢)心枝上翩翩。没曾想这答儿叶容憔,枫色剪,闹吵吵平添昏眩。”通过描绘主人公的闷恹情绪、蝶儿的不知所终、叶容的憔悴、枫色的剪影以及周遭的喧闹,展现了情感的复杂与深沉,内容丰富,如猪肚般饱满。
豹尾:“心知水淡山远,消磨了别情愁怨。”以简洁有力的语句收尾,点明主旨,表达了主人公对过往情感的释然与放下,如豹尾般迅猛而有力。
立意角度
本曲立意于表达主人公在深秋时节对过往情感的回顾与释然。通过荷叶、蝶儿、枫叶等
自然意象的描绘,传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烦闷与最终的释怀。
意象运用荷叶:象征主人公内心的波动与不安。蝶儿寓意着曾经的美好与现在的离散。
枫叶:剪影般的枫色,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变迁。
意境营造
通过深秋的自然景象与主人公内心情感的交织,营造了一种萧瑟、孤寂而又略带释然的意境。荷叶的旋转、蝶儿的飞舞、枫叶的剪影,共同构成了一幅深秋的情感画卷。
修辞手法
拟人:“恨蝶儿不知何恋”将蝶儿拟人化,表达了主人公对蝶儿不解其情的怨恨。
比喻:“枫色剪”将枫叶比作剪刀,形象地描绘了枫叶的形状与秋天的萧瑟。
排比:“闷恹恹又(有)谁(欢)心枝上翩翩。没曾想这答儿叶容憔,枫色剪,闹吵吵
平添昏眩。”通过排比句式,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动词应用
旋:描绘了荷叶在风中旋转的动态美。
剪:形象地描绘了枫叶的形状,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变迁。
消磨:表达了主人公对过往情感的逐渐放下与释然。
对仗工巧
“十月里荷叶风旋”与“恨蝶儿不知何恋”在字数、音韵、意义上都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和节奏感。同时,“叶容憔”与“枫色剪”也形成了巧妙的对仗。
韵律和谐本曲采用了散曲的形式,句式灵活多变,但整体上保持了韵律的和谐与统一。通过押韵、
平仄等手法,使得整首曲子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感。
甩出豹尾“心知水淡山远,消磨了别情愁怨。”这一句作为豹尾,不仅简洁有力,而且深刻地表达了主人公对过往情感的释然与放下。它像一把利剑,直刺人心,让人在感受到主人公情感波动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他内心的坚韧与成长。这一甩出的豹尾,使得整首曲子在结尾处达到了高潮,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曲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每一个词语都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主人公的情感与意境。没有冗余的修饰和华丽的辞藻,却能够深入人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学中散曲的独特魅力。通过自然意象的描绘与主人公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修养。同时,也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