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著作《持枢》篇俗解
鬼谷子的系列著述中,《持枢》篇很短,通篇63个字,却独立成章。
唐朝前期,我们山西省翼城县有个叫尹知章的著名学者。他在朝廷做官,但号称精通六经,尤其对《易经》《老子》《庄子》《鬼谷子》的读解有其独特风格。民间流传很广。尹知章说到鬼谷子的《持枢》篇,觉得篇幅太短,行笔仓促,似乎意犹未尽。他说,"此持枢之术,恨太简促,畅理不尽。或编篇既烂,本不能全也。"老尹怀疑鬼谷子的持枢或是没阐述完整,是个说了半截子话的道理。二是猜测在鬼谷子文字在历史流传的过程中被人做了手脚。也许是掐头去尾,或断章取义。

尹知章是千年前的古人,今天只能说他目光短浅。那时科技落后,对天地的认知有限。现在我们重新拾起《持枢》来研习,已有更开阔的视野,广博的知识做背书。
鬼谷子《持枢》篇全文如下:
"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复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
持枢,持,守住,持有,不放弃。
枢,汉语直译是门轴。泛指关键性的决策中心,极其重要的,如铁路的枢纽,古代政府机关的枢密院,枢要。核心中的核心。
鬼谷子为什么将63个文字单独列为一篇,可见其对此观点的认知份量。语言某种程度很苍白,表答太有局限性。不能写透体悟岀来的那份真实感觉。大概鬼谷子也如此。弄岀个没有眼球冲击力的柔软"持枢",不至于引起人的专注。
持枢,是告诉我们,人活一辈子,万物一个段落的轮回,所有生命的轨迹不外如此,紧紧的绕着这条轴线转吧。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能翻江倒海,直至今天的人可以登月球,上火星,又能怎么样。大无其外,小无其内,都得绕着这根老天的轴转动,概莫能外。
什么是"枢"呢?根本不需要墨水稀释,不用什么专家学者咬理。连老农民也明白。
持枢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
许多人忽视了。以为一向称为智慧绝圣的鬼谷子也不过如此。谁不知道,春天播种了,然后是漫长的发育期。种子发了芽,岀了土。然后是夏天,悠悠的长大。经历若干的风吹雨打,昼夜交替,禾苗长大长成,逐渐进入到成熟期。秋天来了。处暑不岀头,割了喂牲口。淘汰掉无果的废材,植根于土地的庄稼及草木到了结果期。然后瓜熟果成,秋收是收获的季节,带着喜悦完成了收割。紧接着,秋风萧瑟,万物凋零。严寒来到了,朔风浩荡,地寒天冷。植物藏根于冻土之下,动物或猫在洞穴,或龟缩在阳坡下取暖。这叫冬藏。藏不是生命的枯萎,是积蓄能量,为了春天到来时又一次爆发。

这也算是深刻的道理?鬼谷子说,对头。大道至简,"天之正也"。老天爷就是这么规定的,宇宙就是这么运转的。正,天底下只有这一条正道,别无其它。这是天地人运行的法则,是客观规律,是绝对的真理。包括日月星辰的旋转,万物轮回与更新,是人文世界的大道理,生命的运行轨迹。你的心情,你的意志,都在枢轴的范围内无穷的变化。老子叫天道,鬼谷子叫天枢,都是解读宇宙及万事万物的法则。
"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
枢就是道。日月星辰,春夏秋冬,黑夜白昼,周而复始,永恒的轨迹。谁有能量颠覆这一切呢?"不可干而逆之",干涉,干预,外力作用。逆之,不是顺乎方向,朝着相反的运行。鬼谷子的意思是那些对"枢"持有怀疑的,反对的,不在乎的,甚至于唱对台戏的人,会有什么结果呢?逆之者,想倒行逆施的人,"虽成必败",就是取得了成功,胜券在握,如果和"枢"唱反调,最后也会败的一塌糊涂,苦果自尝。宇宙法则是神圣的,顺之昌,逆之亡。隔开夏天,到不了秋天,没有了冬藏,未来的生命将不可持续。
千百年老人们沉淀下来一句话,慢慢来。慢慢就是待时而动,顺应天时。
"故人君也有天枢,生,养,成,藏,亦复不可干而逆之。"
照着宇宙规律,日月星辰的运转如此。我们呢,"人君",无论普通人还是上等人,包括君上,皇帝及达官贵人,"也有天枢"也必须遵从天道,无一例外。
鬼谷子揭示了最普通的天枢,天道,"生,养,成,藏",与四季大轮回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是这么一个过程,春天一样萌芽产生。养就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生到熟。孩子由婴儿到成年,小草大树,人畜虫鸟,概莫能外。成,是辉煌期,是生命的旺盛期,也是极限期。事情经过了长时间的孕育和准备,可以落地了,办理了。庄稼熟了,该收割了。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万物生命普遍的规律。"藏",是一个轮回的末端,又一轮回的肇始。前一个循环完了,准备孕育下一个新的生命。人也如此,老病死生,就是藏的阶段。到了老龄,风烛残年,这一生要完蛋了。新的生命又在孕育,不过是扔了一个旧的躯壳,灵魂又会寄居在新的壳中新生。物也如此,成住坏空。好东西必然变成旧东西,坏东西,最终氧化成泥灰,又孕育岀新的生命。
天下的万事万物都绕着天枢,无休无止的旋转运动。

"逆之者,虽盛必衰。"
遵从天道,紧守天枢,是一切生命的不二选择。有人不信这个邪,试试看。与天枢唱反调的,个个败的很惨。虽盛必衰,就是自身拥有很大的能量,潜力股。认为自己有权有巨大的资源,甚至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想反自然运行脱离天枢,最后会死的很惨。有什么办法呢,人不灭,天会灭。
大家发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人上了一定的年纪,会有明显的改变,一是由不服气到服气,相信命运,相信自己的无奈。二是语言迟钝,也是器官老了,舌头是不硬的,但不想多说话了。许多老人家表答,说多少有什么用呢?为什么?老人家们清晰地观察了一生,碰壁了几十年,越发相信宿命论了。在老人的眼里,生命哪有什么奇迹。能循规蹈矩的绕着天枢。想闪光一下,只剩下一个坚持,把一件事儿做好。才会有与众不同的人生,才会真正意义上的长久。
灿烂闪烁的明星,坐上机会主义的快车,一鸣惊人的举动,刻意放卫星的愚蠢行为,最后收获的很悲惨。
商业模式最容易出奇葩,所以大规模的出产骗子和傻子。来的快也去的快。没有春生夏成就要丰厚的收成,等着后来补课吧。会付出数倍的代价。
"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
天道啊,草民怎么样,皇帝佬儿又能怎么样,都得走在道上。纲,是统领一切的东西,纲举目张。没有了纲,不循天道,世间的一切会乱套。普通百姓不遵天枢,危害不大,只是自己及家人遭天谴受害。如果皇帝佬儿不遵天道,擅自主张,胡作非为,那酿岀的灾难会祸及天下。甚至把历史拖入垃圾时间的管道内徘徊。
鬼谷子没象道家鼻祖老子那样,把道的皮层剝开,直到道的内核,一样一样的掰扯仔细。如道法自然,无为,不争,柔弱生刚强,反者道之动……。
《持枢》之中,鬼谷子只向人们说明独一个天枢,即天条。只要记住四季轮回,春,夏,秋,冬,无限的循环往复。这就足够了。大自然如此,人世间如此。能看到的物质世界如此,看不到的精神世界也如此。宇宙有秩序,万物有规矩,任谁都无法改变。大道至简。
持枢,观点说清了。还用具体解释吗?喜欢咬文嚼字的古代文士们不习惯这种反春秋的笔法,大概怀疑《持枢》是残篇,缺少一大堆论述来佐证。鬼谷子的文字特点是刀刀见血,一句废话不想讲。况且,天枢的出处与由来,许多个为什么,任鬼谷子十八个智慧脑袋也搞不清造物主的意图。天下讲清楚的道理都是小道理。大道是模糊的。我们短暂的人生只需要记住天枢,秉持天枢,这就是鬼谷子的王牌思想。
四季轮回不是鬼谷子自己讲出来的道理,是大自然的自发秩序。只不过鬼谷子天天晚上瞄着星空畅想,加上对万事万物的寻根究底,对人生的直接体悟之后,发现这一切的变化都逃不脱四季轮回的轴。无论是谁,包括人的精神,思想,意志,都有四季轮回的影子。老天爷就是这么安排,才使宇宙万物不知疲倦的运转下去。

许多人不禁会发问,四季轮回是童叟都知道的普通常识,怎么就描成鬼谷子的王牌思想了呢?是的,这就是哲学发现。存在是天然的,从存在中挖岀指导我们生命的内容,用文字表述岀来我们必须遵从的法则,这就是鬼谷子的哲学贡献。
《持枢》过多的不说,鬼谷子特别强调了两点,一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天道,顺之昌,逆之亡。二是人君行为的大纲,无论是凡夫俗子,还是皇亲贵胄,天道一律有效。这与老子《道德经》里的阐述一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没有一个人可以逆天道而行,不会漏网。
研读鬼谷子的《持枢》,区区几十个汉字,不须说更多的。鬼谷子节省笔墨,把思考留给世人,更把多余的功夫留给我们体悟。老人家很清楚,语言太乏力。既然道理是大白话,扯的多了更难懂。
一代代的人到了老年,快到冬藏时,快走到生命段落的末尾时,总喜欢说,凡事慢慢来,慢慢走,慢慢看,慢慢做。
想弯道超车,想跨过夏天直接秋收,想一劳永逸,想开心永远,想逃避讨厌的严冬,一年四季可以穿蝉衣,想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这些都属于美好的儿童梦。喊口号可以鼓舞人,愿心可以抱希望鼓劲自己活下去。但体验一样也不会少。有的人天资聪颖,家资丰厚,好活了多半辈子,过惯了春天的繁华,夏天的热火。最终呢,冬天会在远处等待你。因为没有准备,你积累下的冬天会比别人更难过。
古来凡成功者,无一不是紧遵天道,驾驭了无数个四季轮回之后,沉淀了智慧,道行圆满。硕果累累,寿终正寝。
鬼谷子就是这么的鬼,说到不啰嗦。持枢的哲理实在太丰富。要嚼岀个中真味,一边想着,一边体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