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水有墨,空壳树最浓
文/熊玉平
我最早听到空壳树的名字,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讲述者推测,故事发生在1914年前后。
有空壳树人来到龙潭坪棕包水井,想会会熊渭清(1891—1972)。熊渭清的父亲经商赚了很多钱,大量置地,并为长子聘请住家师傅,当时已达约二十年。虽考取秀才,因国家变乱,未得功名,在当地属凤毛麟角的青年才俊。熊渭清爱好游学,到过空壳树。
空壳树因当地一棵古树得地名,古树高大茂盛,树下中空,能容一张牌桌及四人围坐打牌。古树中空,却繁茂数年未衰,堪称奇观。远近慕名而至,来往络绎,其中不乏见多识广、才气卓绝之辈,使其地文风鼎盛,人才辈出。
才子文斗,首选对联。对联本含“作对”之意,镌刻于门楣称为楹联,便赋予典雅之味。熊渭清出联:空壳树无心必死。但凡生物,生死原是自然规律,所以合情合理。但此时以来人家乡为题,明面是自然合理,但暗含唱衰贬抑之意,有较强的攻击势头。面临不怀好意的攻击,应对之策,能显示一个人的才学和风度。
来人确非等闲之辈,名叫陈图南(1887—1927),长熊渭清四岁。陈图南父辈家境也极殷实,空壳树文风繁荣,私塾遍地,不需家养,陈图南入私塾稍晚,但其成长经历,却是熊渭清无法匹敌的。
稍长就读常德县省立第二师范。留学日本,文武兼修,加入孙中山中华革命党。随黄兴参加武昌起义。出任《国民》编辑。1913年任少校军官,受孙中山委派为湘鄂川黔联络使。1914年介绍贺龙加入中华革命党。贺龙曾加入龙潭坪竹垭黄德清为首的哥老会,竹垭与棕包水井邻村,熊渭清与黄德清交往密切,与贺龙便有了结识。陈图南为募集人才,来到棕包水井。
陈图南见熊渭清出联不俗,暗含锋利,想要给自己下马威,略思片刻,对出下联:棕包井有水常干。熊渭清顿时钦佩不已。
陈图南联对之句,正中熊渭清心坎。棕包水井,因棕榈繁盛,中嵌一井得名。偌大一个村庄,就一个水井,水量不大,春夏雨季尚不能满足生活所需,秋冬枯水季节更为饥馑,可谓当地最大心病。陈图南初到此处,竟能巧妙地另辟蹊径,抽出地名中的“水”字,给出合理对句,其还击之力,较上联有胜之无不及。棕包井,如篮打水,纸包火,一语中的;几乎脱口而出,且虚实平仄,对仗极为工整。
陈图南没有因为年长、博学、识广而盛气凌人,只凭真才实学从容应对,令自视甚高的熊渭清,不能不深为折服。陈图南后来成为贺龙革命领路人和文化师傅,熊渭清与陈图南以联相会的故事,常在后人论及空壳树盛名时提起。
我在八十年代听到这段往事,不是巧合,因为我1987年从龙潭坪中学考上桑植一中。
龙潭坪和桑植所有山村一样,皆堪因地灵而人杰。遗憾的是,恢复高考后,在我之前,龙潭坪中学考上高中的学生,屈指可数,考上一中,据我所知,没有先例。龙潭坪的学生去外地读书,升高中,升一中,才会显得人才济济。我入职教师行业后感叹,再好的苗子,没有好的园丁,很难长成出色的风景。
我考上一中,多年后回头看,我确实不算优秀。我的幸运是,赶上了龙潭坪中学分配来第一位大学毕业的师范专业老师。陈克林老师,毕业于吉首大学生物化学系,空壳树人。对于那个时候的我,吉首大学是未知的存在,空壳树是遥不可及的远方。
多年后回忆,小学阶段的我,学习算是出色,但从没考过满分。到了初三,我化学竟考过三次满分。这是我后来成为化学老师的主要原因。我当了老师以后,会揣摩曾经陈克林老师能让调皮好动的我考满分的原因,为我教育我的学生提供指导方向。
我清楚地记得,陈老师给我们上第一堂课我并不喜欢,因为他的白族话口音,很难听懂。我还记得,他把我叫到办公室,办公室前是一个新挖的水塘,我站水塘边,面对老师即将到来的责罚,将无处可逃;但等到的不是责罚,而是温和友好地引导。当时有个想法:“原来老师还可以这样教!”继续的想法:话都听不懂,还能让我考满分,以后我也这样教,一定能教出很多好学生。多年后教学改革,倡导因材施教,赏识教育,而我早就提前受教育了。
我觉悟了老师教育学生,不是只有词严令色、打骂惩罚,还有明以规矩、确以理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的学生可以为我作证,我曾经很久都表现过“青出于蓝”。
因为我成为最早从龙潭坪中学考上一中的一员,才从别人的赞美里,听到关于我曾祖父熊渭清与陈图南斗联的故事,也成为我与空壳树联系的发端。
2000年,我在河口中学教书。我的同事好友朱才迎来一位客人,是他的老师王成均。在当时社会上,有“桑植四支笔”的传说。余晓华、石绍河、谢德才、王成均,都因为写作,从乡村调进县城,被人们并列,传为美谈。
因为朱才的引荐,我把旧的习作拿给王成均老师查看,寻求指导。王成均老师的评价是:你的文字水平,要在朱才之上。但你的文章思想格局不高,需要通过学习,达到一定的思想境界,才能公开发表。
用贬抑自己学生的方式给予我赞美,让我感受到亲切和真诚,我知道那是一种特别的鼓励。我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学上,因为少了阅读,所以疏于写作,但无论后来怎样的意气风发或者低迷沉沦,都会偶尔缀句成篇,不辍笔兴,延续至今。后来的文字里,多了沉稳,少了乖戾,也便渐渐多了被看到的机会。
后来知道,王成均老师,是空壳树人。
2009年,我调到四中,瑞塔铺。某天收到邀请,宴席上有我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认识的是瑞塔铺常被人说起的,不认识的是常被人说起但我不知道的。组织宴会的是我高中同学彭毅。因为我初到新码头,彭毅把他的朋友介绍给我,希望我多认识些朋友,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多些方便,少些为难。
高中毕业后,我们几乎没有再见。突然在异地他乡,受到这样的爱护,心里会有忖度:同窗之谊可以深厚,但并不是同学之间都能这样深厚的。后来的事情,更深切了我的感受。
因为在郊区工作,所以同学聚会就多了些。某次聚会,某位同学带了两瓶酒。我没有酒瘾,没有酒胆,主要酒量不大;但我有酒兴,因为总是热爱朋友相聚的情景。后来再次遇到彭毅,彭毅夸奖我喝酒表现不错。我意犹未尽,兴致陡生:好多名酒,比如茅台、1573、酒鬼,我都喝不习惯,大概酱香类型吧。我喝酒表现好曾有一次,喝的是五粮液,但这次喝的武陵酒,感觉比那次更好,喝醉之后,杯在嘴边,酒是香的。彭毅说,好喝那就下次再喝。我说,这酒我们这里没见有卖,再说也不便宜。彭毅说,包在我身上。
趁着兴致,说些热闹话,生活中我遇到的多。但对于他,我倒有些期待,一方面我是个较真的人,另一方面是他给予我的友好,是有前情的。但在名酒这里,价钱不是小数目,没有特别需要庆祝的缘由,于我们来说,未免过于奢侈。所以,更多还当说话助兴对待。
虽不常见,却常能见。再见我时,他马上提起:我说的话,没见你没想起。随后马上打电话,托他朋友,买两斤。第三天,电话约我拿酒:送给你,你想跟谁喝就跟谁喝。不知过了多久,多年不见成都工作的同学回桑植,这两斤武陵就成了很好的酒兴。
凭我的工资,对等的礼尚往来,不知延期何时。我姑且知道他是空壳树的人,在我的感情里,对空壳树的好意,又加一分。
2022年,陈家坪桑植民歌寨即将举办桑植民歌节,时任桑植县文联主席陈智慧组织采风活动,我如约成行,结识了很多桑植民歌传承人,尚生武、张家庆、熊廷发等等。在陈主席带领下,去上洞街桑园、陈家河蟠桃园、人潮溪溇阳村、走马坪阿巴砦、仙辰岛,都有或诗或文留下,唯独桑植民歌寨,总觉该有大作才能不负笔酌,这毕竟是陈主席的家乡。自我支起好高骛远,更觉笔力不够担当,迟迟没有留下文字,每当想起,不免惶然。
同年六月,张家界市影视家协会组织龙潭坪镇溪口村采风,党组书记彭义带队,我作为龙潭坪人,接近向导身份。我本尽地主之谊,却赢得彭义书记好感。八月份市文联组织采风,由市文联常务主席彭义带领,我受邀参加,从刘家坪红二方面军出发地到洪家关贺龙元帅故居,从廖汉生将军故居到芭茅溪盐局“两把菜刀闹革命”旧址,最后回到陈家坪桑植民歌寨。连续的相处,彭义主席给予我更多赏识。第二年,彭义主席推荐,张家界市诗词楹联协会提议,桑植县诗词楹联协会支持,我成为桑植县诗词楹联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对于自己在文学上的积累,我并不自信我有多少才气。再次来到空壳树,仍然没下定决心写出关于空壳树的文章。彭义主席的家乡也是空壳树,情义的再度叠加,增加我的负重感。
2024年8月23日,张家界市文联“百名文艺家走进空壳树”活动如期举行。我因压力而回避,没有报名参加。但彭义主席第一时间把我拉进采风交流群,也把我的心再次拉到空壳树。与其说我是被推着走,不如说我内心的期待被唤醒,我开始积极关注群里出现的每一条消息。
最让我震撼的是,其中有一位自称务农的陈克军先生,他的博学,成为我进一步读懂空壳树的窗口。空壳树的农民,竟有如此博闻强识之士,正好契合我对空壳树的期待,逐渐升华我关于空壳树,乃至桑植文化的想象。
陈克军为代表的空壳树人,讲述了空壳树的许多过往,我断定这仍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仅仅这一部分,就已经呈现给我,空壳树的历史天空,星光熠熠,浩繁璀璨。由此我做出推测,空壳树应该是桑植县文化浓度最高的地方。
在可考的历史中,彭姓和陈姓两族,是空壳树历史文化的主角。这两族水乳交融,相互辉映,生生不息。
明朝朱元璋洪武四年(1371)前后,土家族土司首领覃垕被女婿朱思济出卖,擒拿邀功,大女婿彭伯恒诛杀朱思济,迁居空壳树,成为空壳树历史的忠义始祖,也是桑植军家文化重要的源始之一。
清朝咸丰年间的彭仕鸿(1824—1899),是彭氏繁盛的典范。19岁进士,钦点翰林,24岁任澧州训导。生有五子,其中彭峻玠、峻璞、峻琛为文庠生,彭峻琢、峻瑜为武庠生;其弟彭士惠、其侄彭峻理,均为文庠生。被后世美称“彭氏八秀才”。长女彭碧筠是著名女诗人,开创桑植女私塾,嫁陈广汉生陈凤楼、陈芹楼,均为人中翘楚;次女彭春芝生陈图南、陈震南、陈池南,均为人中龙凤。其中陈图南,为中国革命史桑植重要人物。皇帝赐匾“满门文采”,夫人及母亲封“诰命夫人”。五子两女,均为人杰,堪为世范。
近现代空壳树彭族,有两位重要人物。彭石渠,18岁中秀才,20岁入职澧州,1925年5月被澧州镇守使贺龙任命为石门县长。同年10月,随贺返桑,脱离仕途,立志教育,先任达泉乡(现空壳树乡)中心小学校长,后任桑植初级中学教导主任,多次拒绝官职邀请,致力教育,诗酒相伴,成一方名士。
更富传奇色彩,影响更大的是彭九南(1893—1974)。父亲彭贤岸,生6男4女,1924年在中华苏维埃政府专职游击大队长,1936年与从事地下工作的次子彭辉兰、三子彭辉同被国民党陈兴儒抓捕,杀害于瑞塔铺。
彭九南为长子,跟贺龙赶骡运盐就在一起。芭茅溪两把菜刀砍盐局后,贺龙为讨袁总指挥,彭九南负责警卫、马夫、医官,一直追随。南昌起义、桑植起义、下洪湖、守澧州、红二长征、赴延安、驻晋绥、一野后勤、西南军区,成为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中的“最美马夫”,蹇先任称其“同生共死的战友”。47岁在山西兴县,接受组织安排,娶妻尚秀玉,生育三子彭继雄、彭继业、彭继荣,均为当代俊彦。
彭九南精通医术,机智英勇,是桑植在新中国硕果仅存的优秀革命者。他与贺捷生、蹇先任、贺炳炎、袁任远、关向应、王震、萧克、廖汉生、甘泗淇、贺学祥等革命前辈的熟识,为后辈研究者提供了鲜活而丰富的革命史料。
空壳树的陈族,与彭族姻亲相连,水土相生,文昌武盛,星光璀璨。“陈氏六拔贡”和“陈氏九南”是陈族崇文尚武、重医博雅最突出的体现。
清乾隆年间,陈昌祉武功高强,豪爽宽厚,锄强扶弱,打抱不平,人称“义侠”。其子陈立秋,考取秀才,生五子:长子陈名馥,武秀才,精通医术,为桑植医术泰斗;次子陈名蒹,武秀才,高大威猛,力大无穷,只身护弟拔贡,恶人闻名而走;三子陈名芹(1814—1890),清道光丁酉拔贡,候直隶州判,读岳麓书院,世称奇才,回桑植龚家峪创办私塾,精研医学,“陈氏六拔贡”其五出其门下,当地得“文圃”之名。四子陈名䭲,道光己酉拔贡,读岳麓书院,擅长书法。五子陈名复,武秀才,能手劈木柱。
陈名馥之子陈天心,与胞弟陈天恩,于四叔陈名䭲拔贡年考取廪生。陈天恩,辛酉拔贡,效力曾国藩,改奏折“屡战屡败”为“屡败屡战”传佳话,后辞官塾课,游学四方。陈名芹之子陈天与,酒量惊人,武功高强,手推房动,飞檐抽瓦,对战慈利神兵,举资兴学。
陈天成,清同治癸酉二等拔贡第一,任山西周至知县,官声至洁,传颂至今;陈天瑞,清光绪乙酉拔贡;陈才高,清宣统己酉拔贡,候补江西直隶州判。
“陈氏六拔贡”是空壳树陈氏引以为自豪,与同乡“彭氏八秀才”媲美的文化盛况。“陈氏九南”是陈氏后辈陈淑南敬仰彭族前辈彭九南,给陈天与一家生九子(五男四女),九子俱出众的美誉。男子陈少南、陈光南、陈馨南、陈仲南、陈季南,女子陈健南、陈侠南、陈淑南、陈才南。且举例其中最出色的几位。
陈馨南,省立第二师范毕业,考上北京大学,为桑植第一个北大生。返乡后受贺龙感化,弃政从教,出任龙虎山中心小学校长,为桑植教育事业立下不朽功勋。他在自家门口巨石撰写斗大“南村”二字,立志为教育奋斗。
陈侠南,1926年为桑植农民运动首任县妇女协会主席,1927年创办龙虎山三民女校,成为桑植首任女校长。陈才南,1942年为桑植县初级中学教导主任。陈淑南,桃园女师毕业,后为丈夫国军空军副司令、三军副总参谋长陈有维之高级参谋,1992年回乡为龙虎山学校捐赠。
彭陈两家姻亲相连,山水相依,同时也互相比较,角逐竞力。宗族内部,兄弟之间,也是慕强而生,向好而长。使得空壳树各族人民在文化、武功、医术、雅德各个方向互慕互仿,竞相绽放,繁荣昌盛,绵延更替。比如天与公,武功高强,文才稍逊,就大力兴学,把自己的子女九个悉数培养成优异人才。旁系旁族竞相效仿,且说与“陈氏九南”同辈的,也有多位,以堪比“九南”为自豪。
陈兆南,1916年任讨袁军贺龙总指挥麾下第五路司令,1923年任贺龙川军混成旅旅长治下江津县县长,1940年回空壳树研究“大同圣药”、“木瓜丸”,在桑植医药事业上做出重要贡献,是桑植医药行业上的奠基人之一。
陈震南,省立第二师范毕业,1925年贺龙任澧州镇守使时,被委任湖北松滋县县长。
陈图南,是中国革命史中的重要角色,是空壳树陈族中最广为世人熟知的人物。他是空壳树彭族份量至重大儒彭仕鸿的嫡外孙,是彭陈两族的重要桥梁。他的名字,与早期的贺龙紧密联系在一起。他选择的道路,直接影响到他侄子陈策勋、陈佑清(陈黑)与贺龙、与中国革命的关系。
陈策勋(1900—1950),1927年以前,与贺龙是亲密战友,之后成为贺龙革命道路上的强大对手。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背叛革命,4月20日,在陈图南组织下,陈策勋参与刺杀贺龙,正式决裂。在贺龙领导的声势浩大、宏伟壮阔的革命斗争中,陈策勋依然一路晋升为国军师长,可见其彪悍顽强,为革命增加了多大阻碍。文韬武略上,陈策勋是桑植几乎唯一能匹敌贺龙的虎将。如果当年陈图南换成周恩来般的远见,如果陈策勋没有与贺龙决裂,桑植革命必定是另外一番势头。但历史没有如果,在漫长的历史中,道路选择决定命运,岂止如他。
撇开陈策勋的韬略和道路,他对中国革命对桑植仍有巨大贡献,那就是他在1938年创建的空壳树生药厂。
在我对桑植文化并不算深的探索里,我发现桑植先辈的文人,大都对医学和药学有不同程度的研究。就我个人讲,我读高中时就为同学治过蛇斑疮,后来这同学当了医生,我用的是祖父传教的草药。我父亲治漆疮,在当地很有名。据我母亲说,我曾祖父(熊渭清)有条皮带,一旦人有伤口出血,只要在皮带上刮点灰敷上,立刻止血,很快痊愈。我曾祖父有很多医术和药方,可惜越传越少。
扩大到我所在的龙潭坪,当年跟贺龙交好或参加革命甚至后来参加长征的,许多都是名医,毛垭(现红军村)的向慈臣、杨云阶,三合界村的肖云清,溪口村郭玉成、邓云衢,这些仅是我已知的。在空壳树的前辈中,可知极著名的彭九南、陈名馥、陈名芹、陈兆南、陈策勋。
在我的理解中,类似我曾祖父熊渭清等前辈文人,长期读书,劳作无力,不事生产,行医问药便是他们辅以谋生的手段;在野兽横行、兵荒马乱的年代,也是自保的技能。尚武者好斗,免不得受伤,医术和药功,常是文人结交武士的本领,也是武士结交文人的必需。由此我想到,为什么桑植的先辈中,很多外地军家愿意流落到桑植这块荒野之地。“山是万宝山”,在今天看来似乎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恐怕是我们眼拙,不识金镶玉。中国那么大,桑植成为中国革命的策源地,应该不是上帝指定,不是偶然,桑植本来是有文化的。而这桑植文化里,很深厚的,应该包括医药文化。人所共知,茶文化源于药文化。我们引以为豪的桑植白茶,其文化内涵,还应该在桑植药文化里面去找。
大多数文人,都意识这一点,但做出重大成就的是陈策勋。1938年,武汉保卫战的残酷,给了陈策勋创建药厂的契机。至1941年,三年为抗战输送药品2万多斤;至1945年,四年输送药品5万多斤。“空壳树生药厂”闻名中外,陈策勋被选为湖南省中药协会主席,国际医药研究会委员。就像国民党抗日之功不可否认一样,陈策勋为抗战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
“空壳树生药厂”不仅有巨大的抗战之功,更有文化传承之功。主要药品品类中,“生药”是主打产品,招牌药品,主治枪伤,对其它伤口愈合也有奇效,主要功能是“活血生肌”。“救驾星”治疟疾,“一天膏”治毒疮,“痔疮粉”治痔疮,“痢疾饼”治痢疾,“泗泗水”治中暑,都针对当时主要易发病症研发药品,且具有止血快、镇痛快、消炎快、愈合快的特点。药饮补酒“百根冰”酒,健脑定眩、祛风镇痛、滋阴壮阳、强精补神。
研发过程中引进很多优秀人才,其中就包括“南北大侠”杜心五(1869—1953),武术鼻祖自然门二代掌门人,曾是孙中山、宋教仁的保镖。杜心五出任“百根冰”酒厂训练所所长,为桑植培养了很多武术人才和医药人才。类似人才很多,为繁荣桑植的武术文化和医药文化积累了精神和实体的重要依据。这也是“空壳树生药厂”留给桑植的文化遗产。曾在药厂工作的彭长竹,仍健在101高龄,是这一重大功勋的见证者。
陈族前辈中,还有几位后世流传,值得书写的。湘西统领府秘书长陈去华,1922年创办“龙虎山勤业小学”,是桑植城区外第一所新学,培养了陈士伯、陈慕贤等能人志士。国军营长陈士伯在浙江组成抗日游击纵队,腹部中枪后仍手捂伤口继续冲杀,直至肠子流出失血牺牲。海宁县马桥乡建“陈士伯纪念堂”,并改名“士伯乡”,成为桑植人扬名四海的榜样。陈慕贤,洛阳军官学校毕业,淞沪会战升营长;1942年在湖北桔子园战斗中,背负军长夏楚忠冲出重围,升团长。
贺龙义父陈莫如,清朝庠生,开馆收徒,兴教办学。言传身教,七个孩子有三个追随贺龙革命。遍访县内外名士,廖家村尚星衢、尚凤衢兄弟曾创办桑植县高等小学,河口沙文清是中国书法名家,洪家关谷梅桥是书法名儒,龙潭坪熊渭清是民歌名士,都曾与其访学,使其堪称桑植文坛一代领袖。
走近空壳树,看到一幅绚烂多彩的历史画卷,我能捕捉的,只是彭姓和陈姓两族最精彩的局部。空壳树,有土家族、白族、汉族、苗族、壮族、黎族、侗族、布依族八个民族,闪耀在这幅画卷的杰出人士灿若繁星。当代后辈中,经纶翘楚,才学栋梁,济济盈累,不胜枚举。一条浣水,九个村庄,地域不算大,人杰却极多。如果桑植的水中,融有墨的话,空壳树的前溶浣水,无疑是最浓的。
感谢彭义先生,不吝提携,促成这次邀请。让我走近空壳树,看到桑植文化的宽广,看到桑植文化的幽深。空壳树,有我的执业恩师,有我的厚爱挚友,有我的引路前辈,有我的知遇贵人。空壳树,更是我与祖辈相遇的桥梁,是我与桑植家乡相知的向导。空壳树,激荡了我的心潮,让我有机会恣意泼墨。
回想最初听到空壳树的名字,他因中空却能茂盛,生命力强大而闻名,而吸引人才。古树虽然不在了,那是他已完成生物使命,只留下精神,所以地名依然历久弥新,名气盎然。前辈的对联,只会因为戏谑而生情趣,而生流传,不会造成任何损害。如果棕包水井,也能有条浣水,或者能看到那样多的星辰,我曾祖父就不至于总往白竹坪、往空壳树跑了。地名,终归要因人而闻名,就像桑植因贺龙元帅闻名一样。所以,谁会质疑这个名字,谋图更改,我会规劝以慎重。
桑植有没有在文化、武功、医术、雅德各方面跟空壳树媲美的乡镇呢,这是我想继续探索的,也是向桑植志同道合者发出的呼唤。
我希望我更有才华,更有名气,这样才会使我对空壳树的赞美,除了深情,更多厚重;才能让更多的朋友,感受空壳树的悠久,及这悠久里蕴含的崇文、尚武、重药、博雅的桑植风情。
作者简介:熊玉平,13574412123,土家族,湖南桑植人,桑植四中教师。湖南省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协教师分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