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艳:用诗歌书写人生的退役军人》
文/静川
革命军人家庭出身的石艳,成长环境和军旅生涯赋予了她坚韧的品质和广阔的视野。家庭里,红色基因传承和绿色情感滋养下,造就了她博大的胸襟与刚毅坚定的性格;军队中,她接受了纪律和责任的洗礼,培养了顽强的意志和爱国的情怀,这些特殊特定的经历成为她人生宝贵财富,为她的诗歌创作注入了深沉的力量。她投身企业单位,在领导岗位上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和社会洞察。企业中的拼搏与奋斗,让她更加理解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多元。退休后的她,终于有了更多时间与内心对话,诗歌成为了她表达自我、抒发情感的最佳方式。她将过往的经历、对生活的感悟、对家乡的眷恋、对亲情的珍视以及对时光的思考,都融入到了一首首诗歌之中。
如今,石艳已成为吉林市雪柳诗社的新任社长。她肩负着引领诗社发展的重任,相信在她的带领下,雪柳诗社将为江城的诗歌文化发展做出更多贡献,为这片土地增添更加绚烂的诗意光彩。最近,我又集中阅读了石艳新创作的现代诗,写了以下的个人感受,也算是我茶余饭后静心修己的嗜好。
一、家乡情怀的诗意倾诉
石艳的诗作中,家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心灵的栖息之所。在《感恩初冬遇见》里,诗人用优美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令人陶醉的初冬的景象。诗中“一场纷纷扬扬的雪,如同梦幻的帷幕,将那片纯净无瑕的树林,轻柔地送至我的眼前”,以生动的具象描写,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雪花飘舞中树林的纯净之美,这恰似家乡冬日里那熟悉而迷人的雪景。“就在此刻,时光仿佛被精准计量,不多一分,不少一秒,这个宁静的清晨,宛如被时光定格”,精准地传达出那一刻的珍贵与永恒,就像在家乡,那些美好的瞬间总是被深深地铭记。“你精心泡好的那壶茶,热气袅袅升腾,萦绕不散,那在清冽水汽中翩翩起舞的,想必是你前世历经轮回沉淀的缕缕茶香”,此句通过对热茶的细腻描绘,营造出温暖的氛围,令人联想到家乡中亲人相聚时温馨的场景,茶香里蕴含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初冬伊始,正适合煮上一壶悠悠岁月,让生活如沸水般热烈翻腾,让那弥漫的气息,都盈满对你的深深念想”,展现了诗人在初冬时节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那弥漫的气息仿佛就是家乡熟悉的味道,充满了无尽的牵挂。整首诗借助细腻的具象和独特的意象,将初冬之美与对家乡的深厚情怀交融,使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对家乡那份炽热而深沉的爱。
在《秋忆故乡》里,“梧桐叶落,故土就抖了,于是,泪的滴雨,不息地滚下,千滴,万滴”,梧桐叶落这一细微的自然景象,却引发了故土的“颤抖”,那如雨般滚落的泪水,饱含着诗人对家乡无尽的眷恋和深沉的爱。这里的家乡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存在,更是情感的归宿和灵魂的寄托。在《老屋》中,“破旧的门帘,卷起往事,望不见夕照。那些飘摇于尘世间的,浓浓淡淡,从这头飘到那头”,老屋的门帘仿佛是时光的帷幕,掀开它,往事扑面而来。诗人通过对老屋的描绘,抒发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深深牵挂。老屋承载着家族的记忆和温暖,它的每一块砖石、每一片瓦砾都诉说着曾经的故事。在《落叶回家》里,“天亮了,心也亮着,家门敞开。漂泊已久的叶子,虽然疲惫,依然有春的足迹,落户东家”,落叶象征着漂泊在外的游子,家门的敞开则代表着家乡永远的接纳和等待。无论漂泊多远,家乡始终是心灵的港湾,这种对家乡的归属感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读诗还是喜欢具象描绘,不太喜欢天马行空的那种摸不到边的诗写。在《我与树》中,“做一棵树,就站在那里,所有生命,都被我伸展的枝叶护佑,日光下的肺叶,就这样均匀呼吸”,她将自己化作一棵树,这棵树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存在,更是家乡的守护者,其枝叶如同温暖的怀抱,护佑着家乡的一切生灵。这种具象的表达,让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那种默默守护、无私奉献的深厚情感。在《那年模样》里,“村头那棵老槐,更秃了”,老槐树这一具体的形象,承载着岁月的沧桑和家乡的变迁。它不再繁茂的枝叶,似乎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和人们对往昔的怀念。还有“那个书童还会端来,一碗水吗?”这简单的一句,通过书童端水这一具体的场景,勾起了我们对家乡中那些温暖而又熟悉的人事的回忆。
一首好的诗歌,意象的运用也很重要,譬如她在《帆影及其它》中,“坐在帆船上,背靠青山,有燕归来,把我剪成一幅,与碧波相融的——画卷”,帆船、青山、燕归来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家乡图景,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乡的宁静与祥和。燕归来这一意象,更是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回归的渴望。在《立秋寄想》中,“秋天人们开始挂念,他乡的亲人,花草树木随年龄,愈发沉积,雨水冲刷墨迹,逐步惊醒”,秋天、花草树木、雨水等意象,交织出一幅充满思念和岁月沉淀的画面。秋天象征着收获与思念,花草树木随年龄的沉积,寓意着家乡在岁月中的变迁,而雨水则仿佛是诗人思乡的泪水,不断地冲刷着内心深处的眷恋。
诗里有了好的具象和意象还要营造诗的意境,意境仿佛就像一片深邃的海洋,让我们沉浸其中,感受着家乡情怀的波澜壮阔。在《时光》一诗中,“似乎还没有写完,剩下的时光,让时光清浅,也真实,我坐在时光里。笔尖流淌的记忆,是清凉的溪水,让我见底”,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意境。诗人坐在时光之中,笔尖流淌的记忆如清凉的溪水,让我们感受到她对家乡时光的深深眷恋和对过去美好回忆的珍视。在《行走的思念》里,“在一处大街上,独自行走。数着时间,你会从哪个路口,突然出现。故居的大门,敞开亲情,在他乡与故乡之间,在光明与黑暗之间”,诗人独自在大街上行走,数着时间等待亲人出现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充满期待的意境。这种意境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在他乡漂泊时对故乡的深深牵挂。在《曾经叫故乡的你》中,“病了,药片正在溶化,沉于江底,守望秋天落叶,夕阳,是我的归鸿”,将故乡比作生病的人,药片溶化沉于江底,夕阳成为归鸿,这样的意境充满了忧伤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现状的担忧和对其美好未来的期待。
石艳的诗歌中,家乡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存在,更是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家园。在《留念》中,“我在时光里,站立,回望。有大地和海,走兽,鱼、鸟,有天空和天体,森林、山川,有清晨、傍晚,日出、月落”,家乡的一切元素在诗人的笔下汇聚成了一个完整而美好的世界,这里有大自然的壮丽,也有日常生活的点滴,无不展现出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留恋。在《夏日寄想》里,“我把家乡,勾勒成会作画的眼睛,挂在你时间的河流”,家乡被勾勒成会作画的眼睛,这一独特的想象,让家乡变得生动而富有生命力,仿佛能够洞察一切,见证时间的流淌和变迁。在《老地方》中,“告别,一双空荡荡的鞋,脚有些痛,心一颤,悬挂在墙上的老物件,又沉了一沉”,空荡荡的鞋和墙上的老物件,营造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过去家乡生活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她的笔触深情而细腻,把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捕捉的诗里行间,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被她对家乡的深情所打动。她用真挚的情感、生动的具象、丰富的意象和优美的意境,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家乡。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她的诗歌让我们停下脚步,重新审视家乡的意义,让我们明白,家乡永远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灵魂的栖息地。
二、亲情纽带的温暖描绘
亲情在石艳的诗歌中如潺潺溪流,温暖而持久。《那盏灯》里,“还记得当初,油灯下的主人,幽光,敷上面膜,苍老的颜色,那些剪刀,茶饭,针头线脑,默默消损于老去的日子”,油灯下的主人和那些平凡的生活物件,共同构成了充满温情的画面。这些物件见证了岁月的流逝,也见证了亲情的陪伴与坚守。在《我拥抱远方》中,“你,又远行了,背影,把思念拉长,将诗写满家的味道,裹在你的梦里,故乡的路口,时常有我,把你的乳名呼唤”,亲人的远行让思念蔓延,家的味道和乳名的呼唤,充满了浓浓的亲情。远方的亲人虽不在身边,但亲情的纽带始终紧紧相连,牵挂与思念从未间断。在《一杯温热的水》中,“每晚放在我床头的,那杯温热,再也不见了,背影走了,也把那杯水,连同我的故事,一起带走了,带到了天上的街市,凉成滋润的雨,从此大地的歌声,不再枯萎”,那杯每晚的温热之水,象征着亲人无微不至的关怀。水虽不再,但亲情的滋润永远留在心中,成为生命中永不消逝的温暖。在《晨间曲》里,诗人以清晨穿过树林的经历为引,描绘了自然中的和谐与美好。那疏密有度的鸟鸣、飞来聆听的蝴蝶,都象征着生活中简单而纯粹的幸福瞬间。这里的家乡情怀是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纯朴自然环境的眷恋。而其中隐含的亲情,或许是诗人对儿时与亲人在自然中共享美好时光的回忆。还有《效应》,以“老家的笔”速写“一亩三分地”,探讨汗水与收获的关系。其思想内涵是对劳动价值的思考,对生活不易的感慨。家乡情怀体现在对老家土地的关注和深情,而亲情仿佛隐藏在那期望用努力为家人带来更好生活的渴望之中。以及《松花湖,慢下来》,通过对松花湖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悠闲时光的向往和对生活节奏的反思。松花湖的宁静与美丽,象征着内心深处渴望的精神家园。家乡情怀在对这片独特自然风光的赞美中得以体现,而亲情则隐含在希望与亲人一同分享这份宁静与美好的期待里。
石艳通过这些诗作,生动地展现了亲情的温暖、牵挂和永恒,让读者在平凡的生活细节中感受到亲情的伟大力量。
三、生活的洞察与热爱
石艳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和真挚热爱。譬如在《家》的一诗中,“清晨,敞开家门,一股寒风进来,抖掉了桌子上的一束香灰,我踱步,抚摸一缕柔和的光”,清晨敞开家门迎来寒风这一日常场景,被诗人敏锐地捕捉到,寒风抖落香灰的细节,展现了生活的真实。而诗人踱步抚摸柔和的光,则体现了在平凡生活中寻找希望与温暖的积极态度。在《松花湖,慢下来》,“松花湖,慢下来,几只野鸭,啄食水草的动作,有我曾经的,悠闲”,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松花湖的宁静与野鸭的悠闲,让读者感受到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美好瞬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中宁静与美好的向往和追求。“阳光投射到心里的暖,我把它送给土地,之后我变成石子,每颗石子,都来自远古,又被人类占据,哦,我不变,我成为白玉”《石头》,在这首诗中,石艳从阳光的温暖联想到自身的坚守和对纯粹的追求。即使历经沧桑,依然保持内心的洁白如玉,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石艳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感知,揭示了生活中的平凡之美和深刻哲理,让我们学会在琐碎的日常中发现美好,珍惜生活的每一个瞬间。
四、时光信念的执着坚守
石艳的诗歌中蕴含着对时光深处信念的执着坚守。《时光里》中的“月牙,住着一颗,心和岁月一起磨”,月牙成为心灵的栖息之地,心与岁月一同被磨砺,体现了诗人在时光流逝中的坦然和坚定。尽管岁月无情,但信念在磨砺中愈发坚韧。
在《红帆,金帆》中,“把七月圈成,流光溢彩的一个圆,去探寻丰厚的原野,关注树木飞转的年轮,那是无数烈马奔腾的旗,明亮的绿洲,咆哮的黄河,奏响了红色金色交响曲,用火炬和酒,点亮了,激情奔放的年月”,诗人以激昂的笔触描绘了对时光的赞美和对理想的坚定追求。时光流转,但信念如旗帜飘扬,永不动摇。
石艳在时光的长河中,坚守着内心的信念,不断探索和前行,这种精神给读者带来了鼓舞和力量。
五、隐喻表述诗以外的思想和情怀
石艳的诗歌常常运用隐喻含蓄地表达更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怀。例如在《他是一个普通的人》中,通过对“他”的手、脚、眼睛和心的描绘,隐喻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和担当。“他有一双普通的手,这双手握住农民的手,握住大山,握住灶堂的炉火,和喷香的米饭,握住千万条河流,袅袅的炊烟”,这里的手不仅仅是身体的一部分,更象征着力量、关怀与责任。在《云记》中,“我身体里,长出一朵朵云,飘着无常,渐渐漫延,我看到了,老母亲,长出了弯曲的,那片黑白”,身体里长出的云隐喻着内心的不安和变幻,而老母亲弯曲的黑白头发则象征着岁月的沧桑和母爱的深沉。在《赶山》里,“如今,住在大山里,那些赶山人,是否又做回山的子民,山头有炊烟升起,穿过古老的井,我无法给出准确答案,只有故土扑个满怀”,赶山人、炊烟和古老的井等元素,隐喻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碰撞,以及诗人对故土变迁的复杂情感。在《冬天的雪》中,吞下的雪和对红紫的渴望,隐喻着对生活的期待和对温暖的向往。家乡情怀是对北方冬天的独特感受,亲情则可能是在寒冬中与亲人相互依偎的渴望。在《青苔》里,长满青苔的石头和被水冲击的样子,隐喻着岁月的侵蚀和对过去的回忆。家乡情怀是对家乡石头和山水的熟悉与热爱,亲情则是在这熟悉环境中与亲人的温暖瞬间。
石艳的诗歌是她内心世界的真实映照,是对家乡、亲情、生活、时光的深情倾诉。诗歌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挖掘了时光深处的信念,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珍视。她用含蓄而富有力量的语言,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那份深沉而又真挚的情感。通过语言的内在隐喻,让诗歌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深远的意义,使读者在品读中不断思考和感悟,领略到诗歌背后隐藏的深刻思想和动人情怀。
石艳现代诗选集
感恩初冬遇见
一场纷纷扬扬的雪
如同梦幻的帷幕
将那片纯净无瑕的树林
轻柔地送至我的眼前
就在此刻
时光仿佛被精准计量
不多一分,不少一秒
这个宁静的清晨
宛如被时光定格
足以被永远珍藏在回忆的深处
你精心泡好的那壶茶
热气袅袅升腾,萦绕不散
那在清冽水汽中翩翩起舞的
想必是你前世历经轮回沉淀的缕缕茶香
初冬伊始
正适合煮上一壶悠悠岁月
让生活如沸水般热烈翻腾
让那弥漫的气息
都盈满对你的深深念想
他是一个普通的人
他有一双普通的手
这双手握住农民的手
握住大山
握住灶堂的炉火
和喷香的米饭
握住千万条河流
袅袅的炊烟
他有一双踏实的脚
他走进街道、工厂
走在边防线
走上军舰
走入人民中间
他用宏亮的声音说
“江山就是人民
人民就是江山
打江山、守江山
守的是人民的心”
他有一双锐利的眼睛
关注扶贫攻坚
展望一带一路
从民情到国情
为许许多多梦想不眠
他有一颗普通的心
与土地相连
像每个儿子一样
深记母亲的冷暖
他用心贴紧国徽党徽
他用生命书写
两个大字
中国
晨间曲
清晨 穿过一片树林
渐次掠过射来的光影
听鸟疏密有度地说着一段故事
蝴蝶也会飞来聆听吗
故事里有简单和幸福
远离了街市的喧嚣
趟一溜儿矮草
捋一下伸展的枝叶
一股朴实的味道飘来
树林的那头
长出故乡的村头
效应
老家的笔有点沉
速写一亩三分
那些汗水开垦的荒芜
是否能长出饱满
想必一定与下笔轻重有关
赶山
如今 住在大山里
那些赶山人
是否又做回山的子民
山头有炊烟升起
穿过古老的井
我无法给出准确答案
只有故土扑个满怀
松花湖,慢下来
松花湖,慢下来
几只野鸭,啄食水草的动作
有我曾经的
悠闲
岸边,挺立几棵树
有孤独者的
美感
我与树
做一棵树
就站在那里
所有生命
都被我伸展的枝叶护佑
日光下的肺叶
就这样均匀呼吸
时光里
月牙
住着一颗
心和岁月一起磨
那只手不肯分开
月光泡着诗人的往事
望远方
枯树之林
遮隐了灰土墙
城头有光
沉落寥寂
远方
在古钟里敲响
老屋
破旧的门帘
卷起往事
望不见夕照
那些飘摇于尘世间的
浓浓淡淡
从这头飘到那头
卡伦湖(组诗)
光阴
卡伦湖
感受你的心跳
你的呼吸
你的美留下我的吻痕
尽管我的脚印
一边走,一边消失
我的容颜
一边老,一边褪色
穿越之感
一艘帆船
一片湖水
一群文人雅士
构成了
同行的风景
卡伦湖
你把大明湖引来了吗
还是竹林七贤到访
我沉于古今
醉了自己
帆影及其它
坐在帆船上
背靠青山
有燕归来
把我剪成一幅
与碧波相融的
——画卷
卡伦湖的夜
这个夜晚
被月光
一针一线缝在湖面
焰火和篝火
阑珊的秋夜
幻成我与你
相依相随的
一个整体
云记
我身体里
长出一朵朵云
飘着无常
渐渐漫延
我看到了
老母亲
长出了弯曲的
那片黑白
那年模样
你已经离开村庄
很久很久
村头那棵老槐
更秃了
那个书童还会端来
一碗水吗?
那些根还在
方向 有些零乱
落叶回家
天亮了
心也亮着
家门敞开
漂泊已久的叶子
虽然疲惫
依然有春的足迹
落户东家
谁醉
喝过老白干
喝不醉我自己
喝过北方
醉倒在一场雪
心境
你宁静
我知道
那是阳光
晒红了我的血
蒸黄了故乡
落叶后的
安详
一杯温热的水
每晚放在我床头的
那杯温热
再也不见了
背影走了
也把那杯水
连同我的故事
一起带走了
带到了天上的街市
凉成滋润的雨
从此大地的歌声
不再枯萎
家
清晨,敞开家门
一股寒风进来
抖掉了桌子上的一束香灰
我踱步
抚摸一缕柔和的光
念想还在
窗前轻扣心扉
只为容下这场飘雪
秋忆故乡
梧桐叶落
故土就抖了
于是,泪的滴雨
不息地滚下
千滴,万滴
那盏灯
还记得当初
油灯下的主人
幽光,敷上面膜
苍老的颜色
那些剪刀,茶饭,针头线脑
默默消损于老去的日子
冬天的雪
在老北方
吞下一场雪
素色的样子
渴望,寻找到
那些红紫
海影
月光投向大海
我站在岸边
身影迅速放大
潜入海底
等待一年中
每个黎明
另一个声音造访
我们一起来过
深海斑斓的梦
石头
阳光投射到心里的暖
我把它送给土地
之后我变成石子
每颗石子
都来自远古
又被人类占据
哦,我不变
我成为白玉
时光
似乎还没有写完
剩下的时光
让时光清浅
也真实
我坐在时光里
笔尖流淌的记忆
是清凉的溪水
让我见底
走进你
翻越一座山峰
到另一座山峰
然后
听高山流水
老树
刚学语的时候
枝丫翘着绿
时光碾着白
我编好了一场雨水
在上面吟诵
喊醒了
村头的老槐
在下面
躲雨
留念
我在时光里
站立
回望
有大地和海
走兽,鱼、鸟
有天空和天体
森林、山川
有清晨、傍晚
日出、月落
还有那样一个冬天
让我热切
让我冷凝
切换
最后一次呼吸的春天
怀着雪分娩
上天没有给你太多眷顾
只有吐玉的花草
给你鹰一样盘桓的心
带着你自由高悬
黑与白
独享,我的黑发
每一缕黑夜
如椿萱
一直漂到白发那头
梳理好的人
老地方
告别
一双空荡荡的鞋
脚有些痛
心一颤
悬挂在墙上的老物件
又沉了一沉
立秋寄想
秋天人们开始挂念
他乡的亲人
花草树木随年龄
愈发沉积
雨水冲刷墨迹
逐步惊醒
在南方大部分叶子还在
北方窝在心里
像没有散落的碎片
时间给出诗文
写着写着
从一处到另一处
丈量日子
行走的思念
在一处大街上
独自行走
数着时间
你会从哪个路口
突然出现
故居的大门
敞开亲情
在他乡与故乡之间
在光明与黑暗之间
曾经叫故乡的你
病了,药片正在溶化
沉于江底,守望秋天落叶
夕阳,是我的归鸿
叶子上道道纹路
是家的路
清晰透明的光阴
故土哽咽
成熟果实沉默和呼唤
我挂在树上
把自己挽留
青苔
石头长满青苔
斑驳的部分
和岁月一起磨
那细如丝的部分
是缕缕乡愁……
凭借那山和旧时光
真性情的我
放肆地
与你相拥
突然看到
你被水冲击的样子
你如水
我也如水
夏日寄想
我把家乡
勾勒成会作画的眼睛
挂在你时间的河流
连绵的景色
穿透我身体
潜入我细胞
大千世界何等壮观
我用它装点身体的宇宙
道道经纬
老院前的井绳
一圈一圈
一年一年
总也绕不完
我拥抱远方
你,又远行了
背影
把思念拉长
将诗写满家的味道
裹在你的梦里
故乡的路口
时常有我
把你的乳名呼唤
一切,是那么的清晰
而你,却不能依约而来
遮住视野中的山林
将童年的记忆
书写成天涯
我掬来月光为你引路
踏着冻僵的土地
吱吱的雪声
便是家的安慰
回来吧,与我一起
点燃生命的红蜡烛
红帆,金帆
把七月圈成
流光溢彩的一个圆
去探寻丰厚的原野
关注树木飞转的年轮
那是无数烈马奔腾的旗
明亮的绿洲,咆哮的黄河
奏响了红色金色交响曲
用火炬和酒,点亮了
激情奔放的年月
满江红啊!把七月凝结成
激扬嘚嘚马蹄
多少次在泥水面前
撑起钢的脊梁
多少次在火山口
燃烧风浪
我的那些战友
你们无数镰刀锤头
挖掘地火中的红宝石
用赤心和忠诚丈量出
魅力四射的集结号
把七月浓缩成
充满升级的草绿
弥漫在寻常巷陌
挥洒在参天楼阁
荡漾在碧海长空
这一切回响在大地舞台
无数的红
扛起新一轮
梦的缆绳,帆船上
都是壮烈的阳光
清澈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