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微小说
花婶
文/沈五群
花婶不姓花,也没有花花肠子花花心。只因她天生丽质貌美如花,加上丈夫家里的辈份大一点,因此才被近门一家中那些跟自己年龄大小差不多的侄子们,半是尊重半是调皮地戏称为花婶。
花婶其实才21岁,被人称呼“花婶”时,心里总有些不自在。一听本家大小侄子们叫花婶,她的脸上瞬间便红成了一朵花。
这样一来,花婶就更加名副其实了,而且名号越叫越响,渐渐成为全村上下公认的花婶,甚至连白胡子爷爷们也这样称呼她。
春山家和花婶家偏对门,住在同一个巷口,都临大街,门却一左一右都朝巷子里开。
出门往南走80余米,就是一座小石桥。
小桥下清水长流,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都很喜欢来这里浣洗衣服。
这天艳阳高照,春光明媚。妩媚的花婶便与春山妈搭伴,蹲在桥下石头上洗衣服。
春山妈把一件衣服在水里揉搓一番,便放在一块光溜的青石上,抡起棒槌有节奏地上下捶打。然后她把棒槌放在一旁,双手抖开衣服在清水中漂摆。
婀娜的花婶悄悄瞥了一眼春山妈的棒槌,顺嘴冒出一句:
“恁家的棒槌,咋和俺娘家的一模一样?"
大大咧咧的春山妈,说话更是直白不拐弯。
她一听花婶这样说,张嘴接道:"天下的棒槌都是一个模样,没有什么奇怪的。"
花婶听了楞怔了一下,噗嗤一声笑得前仰后合。
受其影响,春山妈和另外几个洗衣服的村妇,全都哈哈大笑起来,直笑得一河碧水涟漪起伏,哗啦啦跳跃添趣。
春分时节,花婶的母亲突然病重。花婶匆匆赶去照料。
在娘家陪娘一个多月,花婶悉心体贴,也没有感动牛头马面,还是把娘拉向奈何桥,阴阳两隔。
转眼进入雨季。接连几天忽大忽小的降水,令人心情异常烦闷。
直到第五天早晨才雨过天晴。
春山妈望了一眼墙角椅子上脏衣服,决定趁天好去一趟河边。
可她把家里家外找了一个遍,也没有找到那柄常用的棒槌。
"莫非花婶拿走没有及时送?”春山妈大步流星便去花婶家里找。
听到春山妈在院里找棒槌,花婶赶紧从屋里走出来笑脸相迎。
风风火火的春山妈往窗台一看,便发现熟悉的棒槌就搁在哪。
她紧走两步近前,抄起棒槌扭头就走:"俺家里的棒槌果然在这里啊!"
花婶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一个字还没有说出口,只见春山妈已快步走远。
花婶无奈叹了口气,心里"咯噔"一下,意识到有点不对劲。
花婶的母亲撒手人寰,她的老爸便把家里的棒槌,送给花婶留念想。
刚才春山妈不问青红皂白,竟把娘家的棒槌伸手拿走,听口气好像是那是她家的棒槌。
第二天,花婶忐忑不安地走进春山家,试图要回娘家的棒槌。
一听花婶来找棒槌,春山妈面无表情,指一下鸡窝说:"在那里呢,拿去吧,记着使完送回来。"
尴尬的花婶苦笑了一声,无奈拎起棒槌出门。
在桥头碰见春山,花婶得知春山妈为找棒槌生了气,认为花婶借用没有及时还,害她翻箱倒柜找了大半天。
春山的话证实,他家的棒槌确实无翼而飞。而春山妈却错认娘家的棒槌就是他家的。
花婶本来打算前去找春山妈说明情况,可又怕越描越黑说不清楚,反而为一个小小的棒槌伤了两家的和气。
左思右想,花婶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
她特地进了一趟城,在一家杂货门市,购买了一柄梨木棒槌。
"老嫂子,恁看这样好不好,这柄梨木棒槌放恁家,那个柳木的放俺家,这样使用都方便。"
春山妈奇怪地看了花婶几眼,不知道她葫芦卖得什么药。她仔细审视了一下花婶手里的梨木棒槌,感觉很不错,又碍于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情面,便顺水推舟说:"好啊,好啊!"
花婶把娘家的柳木棒槌拿回家,心里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一晃三年过去。二十挂零的春山,已长到了该结婚说媳妇的年岁了。
春山妈果断决定,趁现在家里有腰劲,赶快把旧房翻盖一下,好为春山娶个跟花婶一样漂亮的媳妇。
说干就干。春山立马找人帮忙拆旧房,为瓦匠进场作准备。
春山和几个发小拆掉老门楼,开始清理下水道的旧砖。
在过道旮旯拐弯处,春山意外发现了一柄沤得发霉的棒槌。
春山妈把这柄棒槌清洗干净,认出正是过去常用的柳木棒槌。
蓦然回首细细思索,春山妈恍然大悟: 棒槌卡在下水道,肯定是那年瓢泼大雨捣的鬼。
意外找到这柄棒槌,春山妈终于明白,花婶家的棒槌,肯定是从娘家拿来的。
思想了半天,春山妈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幡然醒悟,知道那年找棒槌误解了花婶。
春山妈赶紧找来花婶那柄梨木棒槌,心情复杂地去找花婶。
春山妈心直口快,舌头下压不住一粒米。她把找到棒槌的蹊跷事一说,弊屈多日的花婶,情不自禁潸然泪下。
春山妈真诚向花婶道歉:"都怪嫂子我鲁莽啊!不问三四就拿走恁娘家的棒槌,害得恁平白受弊屈。恁也真是,当初咋不和俺说明情况呢?"
花婶一听破涕为笑: "一个棒槌算个屁呀,过去的事情划个句号就行啦!"
春山妈上前紧紧拉住花婶的手,感动得连声说好。
此时此刻,春山妈倏地发现,花婶不但人长得好看,而且善解人意心灵更美,美得好像一朵带露盛开的牡丹花……
作者简介:
沈五群,河北邢台人,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旅游协会会员、河北省音乐文学学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邢台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邢台市诗人协会会员、邢台市信都区作协理事。著有《太行追梦》《美在太行》《萤火集》《河北名胜小西天》等书籍。
2010年7月,被《邢台县志》编辑部聘用特邀栏目编辑,具体负责综述、文化、教育、旅游、人物等栏目编写和修改。
2018年被原邢台县委组织部聘为《党史第三卷》编辑,独自撰写 45 万字党史初稿,后在有关领导指导下,压缩为25万字,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填补省内一项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