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7日,山西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实验学校总顾问宋建龙先生在育英学校观“三标课堂”
编者按:山西省原平市教育局副局长宋建龙先生自2016年6月在山东淄博与孟国泰先生结识后,便开始了长达5年的“追孟(梦)之旅”。2021年9月,宋先生“追孟(梦)”成功,孟先生与山西教育同仁开始在三晋大地创办第一所“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实验学校(育英学校)”,宋建龙先生任总顾问。9个月后,育英学校实现华丽蜕变,五年级参加原平市统测,有6人进入全市前10名;9年级中考,有2人进入全市前10名……2024年10月17日,宋建龙先生用电脑(为三标专学)一气呵成地写下了《三标缘》,让人不仅感受到了教育的温度,更感受到了教育的宽度与高度。
一、缘起
缘起(1)
初识——2016年初夏,齐国故都山东淄博,遇孟国泰先生,缘起。孟先生乃亚圣孟子70世孙。从其身可感其先祖之贫民情结与浩然正气,并有发扬光大之势。孟子,字子舆,鲁国邹城人,有“关注民生”“民贵君轻”“舍生取义”“舍我其谁”等思想为儒家之重要支柱。孟国泰,云南昭通人,有“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大众教育学”“顶天立地人字图”“三标课堂”等思想和实践为当代新教育三大体系建构者之一。
又见——2021年初夏,从初识到又见,相隔5年,同仁曰“追孟五年”。孟,梦也,思贤之梦,教育之梦,创新之梦,发展之梦也。
梦之缘起,可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
1995年,笔者(宋建龙,现任山西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实验学校总顾问、育英学校项目负责人、顾问),曾担位原平市实验中学副校长,加盟过由山西省教研室组织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提升中学生学习质量联合革新计划”——"JlP",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形态,“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概念首次进入视野、融入实践。2003年任校长后,学习洋思经验,引进杜郎口模式,实施新课标背景下的“以小组为核心的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2007年,忻州市学校管理现场会和山西省课改现场会相继在学校举行,学校跻身全省初中名校。2011年,担任原平市教育局副局长,起草、出台《中共原平市委、原平市人民政府关于振兴教育的十三条意见》,在全市实施“名校+”战略。作为敎育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受益者、管理者,改革范围由个别学校到全市区域,不能不慎之再慎,必须行稳、走实、做深、做好;不能不思考:名校+,加什么?于是,“国家意志、政府组织、专家引领、加盟引进、植入推广”便成为在全市“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实施名校+战略”的基本思路。
孟国泰先生的“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以下称“新教育”)和“三标课堂”,自其提出以来,逐渐在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国内主流媒体的集中报道大约从2016-2018年开始,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实践和推广这一教学方法,相关报道也逐渐增多。通过媒体的广泛传播,更多的人开始了解和认识“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和“三标课堂”,其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也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到国家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副司长郑增仪等一大批领导、专家、学者的评价和赞誉,到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等主流媒体的报道,孟国泰先生及其“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和“三标课堂”,不断牵引着我们踏上了“追孟(梦)”之旅。于是就有了2016年的淄博初识和2021年的原平又见。
三标之缘起于山东,结于山西,圆于育英。玉成于汝,幸莫大焉。
缘起(2)
从育英学校校门照壁说起。
正面:“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孟子·尽心上》。
背面:孟子三乐: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育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021年6月,期待已久的孟国泰教授,终于应邀首次跨过黄河,携《德育报》总编、社长张国宏先生来到山西省原平市并赴育英学校考察。未进校门便被门内照壁上的题字所吸引,连呼妙哉。缘结于此,亚圣与今孟不期而遇,冥冥之中,仿佛一根命运的丝线在牵引着,又有谁能道尽其中机缘?五年追孟(梦),就此释怀。
细细想来,"孟子三乐"道出了"乐"之真谛:无论何人,家庭平安堪无忧,问心无愧方安宁。而"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之"乐",则为师者所独享!家庭、自我、社会三大乐事,构成一个完整而立体的人生。而"新教育”的人字型教育体系,巧妙而有机地将教育的"五大要素"和人字的构型相结合,由此生发出的孟师"五乐",不正与孟子“三乐"神韵暗合?
【“三标课堂”乐育宣言:人生有乐,分为三等。小乐为己,中乐为人,大乐为公;教育有乐,成长为乐。乐分五种:体乐,五乐之基础,体之不乐,他乐焉存(体质良好、体格健全、体重均衡、体态优雅、体魄魁梧);智乐,五乐之特质。乐亦多矣,唯智乐不群(注意集中、观察敏锐、记忆快准、思维灵动);情乐,五乐之精髓,诸乐之乐,莫先乎情(志向远大、情感丰富、意志坚强、性格迷人、气质高雅);创乐,五乐之灵魂,拔其萃者(个性鲜活、勤于实践、有所创造、不断创新、人格独立);和乐,五乐之终极,如川之入海(和谐和睦、和平和气、和真和善、和合和分、和美和畅)】
二、缘变
缘变(1)
育英学校,地处原平市崞阳镇(1958年前县治之地),是一所以农村家庭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从2000年建校至今二十五年来,为社会培养了2万余名中小学毕业生,为忻州一中、忻州市高级中学、本市省级示范高中范亭中学、原平一中以及城区优质初中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让多少农村家庭实现了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改换门庭的愿望,众多农村贫困家庭的子女在学校的资助下完成了学业,广大家长同时享受学校提供的九年义务托管服务,安心创业、放手拼搏、营造幸福家庭。
由于受区位、经济、文化等乡镇学校共同面临的不利因素的制约,虽办学规模位列全市民办学校前三,但多年来一直在低水平、低层次徘徊,虽苦苦追寻仍不得突破之道。
也许是被董事长张保生先生荜路篮缕的创业精神和"五年追孟"的执着信念所感动,抑或是为先生“不择学校、不选教师、不看生源”、“以天下为己任”的平民大众教育思想和精神情怀所驱使,一天的考察结束后,育英学校成为黄河以北、山西境内第一所“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实验学校。
缘变(2)
育英学校,这所在生存发展泥沼中困苦前行20多年的乡镇民办学校,在民办教育大改革、大规范、大变局的前夜,在新课程标准即将颁佈施行的重要时刻,与三标结缘,缘起缘变中,作出了关乎生死的抉择!
培训、学习、研讨、交流;写心得、谈体会、搭平台、定规划。轰轰烈烈的实验动员、准备工作如同当时的天气一样,于2021年8月隆重启动,"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三标课堂"正式落地原平!
截至2021年11月底,历时110天,经历了自主培训、示范指导、三标入门三个阶段。期间,教师撰写读书笔记159本、心得体会154篇、反思、感悟104篇,北京头条、都市头条等刊发作品20余篇;学生体会、感想、"从个体出发新教育"文化学习、观后感160余篇,写作"我的五点四题"、"高快演讲"稿2009篇次,各类头条刊发作品20余篇。
可以这样说:拥抱“新教育”,就是拥抱“让每一个孩子充分享受充满生机的教育”;牵手“三标课堂”,就是牵手每一个孩子带着梦想飞的更高更远;实施“新教育“,就是为师生提供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可以这样认为:实施“新教育“,就是要围绕”从个体出发“这个新理念、新要求、新内核,构建学校新文化、新课程、新课堂、新管理、新质量五大教育教学体系。在专家引领和指导下,学校组织、师生参与、逐步摸索、全面实施,实现教师由教到导、学生由从到主的转变;
就是要全面建设学校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逐步形成鲜明的学校文化特色,使之成为师生行为的引领和学校发展的动力;
就是要重塑学校管理体系,形成自下而上的”个体-对子-小组-班级-学校“的管理体系,通过学生管理体系、学习方式的重构和教师知识、经验、行为模式的重建,实现师生自主、自育、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
缘变(3)
三个半月的学习、准备、探索,实验入门阶段结束。"新教育"实验正式进入"三标课堂‘’达标建设阶段。
"三标课堂‘’之"确立目标、达成目标、反馈目标,是一种逆向设计的概念和方法。格兰特·威斯金【美哈弗大学教育学博士】《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有详细论述。这种目标引领、聚焦结果的方法,避开了传统教学设计中的两大误区一一聚焦活动的教学和聚焦灌输的教学。
前者没有明确的学习体验,如何帮助学生达成"目标‘’?后者则缺少明确的"大概念"来引导教学,缺乏为确保学习效果进行整体设计的过程。
“三标课堂"要求教师在考虑如何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先要努力思考学习要达成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评估目标的达成度。而目标的确立又必须以课标为依据,符合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的内在要求。同时,在明确目标的同时,必然要对具体学情进行分析,对探究过程和途径方法进行设计。这一双重要求的推进,势必会引发一系列实际教学中关键而有价值的问题。
新课标实施后,在“教、学、评、导、学、考一体“的特点更加凸显的前提下,这种从目标出发,聚焦学习结果的方法和体系,使得目标的达成与考试的结果紧密地联结在一齐,从而使得"三标课堂"不仅成为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教学,同时也为思考和探索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路径提供了启迪!
从入门进入达标建设,第一段的实验为学校带来了全方位的改变:
实现了学校管理部门、管理队伍、管理架构、管理制度等学校管理体系的"从个体出发"为核心的重组重建;
组建了专家引领下的专业顾问团队和学科教研体系、质量考核、激励评价体系;
形成了以小组为核心、对子为支撑、个体为根本的自主、合作学习成长共同体;
构建起以"确立目标、达成目标`、反馈目标"为基本环节,以"从个体出发新五育"、"963核心竞争力体系"、"限时测评改"、"高快读写讲"、"高快学习、备考方略"等10余项受知识产权保护的三标课堂理论、操作体系为支持的课堂教学模式;
建设了包含师生精神、言行、帮扶、成长、组规、组训、组徽、中西方文化坐标、新教育思想历史文化图板和长廊以及班级"三榜四图"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新教育文化体系,带来了师生精神风貌和学校文化面貌的巨大改变。
缘变(4)
"三标课堂"实验进入达标过关阶段的同时,迎来了期中考试。从考试成绩看,初一至初三,(初一22科次,占比52%、初二25科次,占比52%、初三12科次,占比28%)近45%科次及格率不达60%;优秀率普遍不达30%,与示范高中平均40%的录取率存在巨大差距,实验的效能尚未在教学成绩上得到印证和反馈。
专家、顾问团队和学校管理部门通过座谈、诊断、听课、问卷等形式了解情况、查找症结、研究对策,形成了第二阶段实验工作总体思路:
1、转变观念、价值引领,坚定信念、突破阻力。
首先要意识到、预见到,改变和蜕变,一定会伴随着痛苦与挣扎、矛盾与挑战。打破平衡,必然会带来不舒适与不确定。无论是思想、行为还是秩序,由传统的"聚焦于灌输‘’的教,转变为"聚焦于理解"的学,理念确立、意义认知、角色意识、行为改变、经验主义与全新实践凡此种种,如果不能深刻认识、主动改变、及时适应,极易流为表演、配合、应对的秀场,“新理念开启新天地"并非一句话那么简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价值引领,一是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师生的行为。个人价值的实现、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的点燃,学生人生目标的实现、学校社会价值的彰显,不作改变、不靠改革成吗?二是对项目本身价值的认识。此"三标"与彼"问题、任务、环节“是否只是"换了个马甲"?
2、对思想的洗礼、行为的冲击和能力的挑战要做好准备。徒羡形式而能力不足,实实在在的行动换来的可能只是热热闹闹的形式;新课标理论短板叠加课程理论知识欠缺和能力不足,导致目标设置平面化、平庸化,不能起到导向和引领,不会促进迁移和生成。"半拉子”、"夹生饭”、"穿新鞋走老路",将"玉如意弄成了鞋拔子“,诸如此类,闭着眼睛都能想到。
3、对教师地位和作用由主体到主导再到引导,由主变从,心存不甘,对"学生是知识建构者"和"知识建构在互动中完成"的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存在认知盲区。
4、人为地将"应试"与改革对立存疑。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督促学校和教师履职尽责,提高质量,而“应试”在不知不觉中己然成为了借口,都为应试所累,都不想这样却一直都这样!殊不知,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极大地释放出蕴藏于学生身上惊人的"应试"能力。
信息时代,知识爆炸,我们却总希冀把所有教材内容作为必须"讲完”的任务,以致于压力山大。"用教材教"一一将教材作为教学资源之一,目标统领、科学处理、有所取舍、深度学习、重视输出、交流转化,才能使自己从随意的、分散的、碎片化的、割裂而缺少关联的"灌输”中解脱出来,进入创新教学的新境界。
诚然,确立目标、创设问题、设计流程、反馈评价、分析反思,每一步都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一要智慧地工作,不盲目努力,不艰难耗时。只有摒弃灌输锢疾,养成研究习惯,进行教法、学法研究与实践,通过管理保障支持,才能收获成果、共享发展!
5、挖潜、培基、塑行、提质。从教师抓起,向学生看齐。让新教育实验成果体现在每一个师生身上。改变"用身学习"的低效耗能,“授之以渔“,打破层级固化、打通师生向上突破和发展的通道,克服向上攀登过程中因缺少科学理论指引、科学方法遵循而带来的缺氧缺钙、犹豫徊徘。让师生不断体验突破与成长带来的愉悦和快乐!
缘变(5)
新教育带来新要求,新要求产生新方法,新方法开辟新途径。
"新敎育"讲的是"道”,"三标课堂"行的是"术"。以上五点主要解决"道”的问题,而"术"的问题,即"三标课堂"的实施,则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即想学、会学、学会。
1、想学:只有"想学"才会“能学”,即由“要我学“到”我要学“。想学,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发展与觉醒之上。”三标课堂“理论体系给我们提供了《自主歌》这把打开学生心扉的”金钥匙”。
每段《自主歌》只有简单的四句话,却涵盖了"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部内容,为后续的学习起到了奠基作用。
唤醒潜意识、激活动机、点燃自信是其主要功能。
学习的精神动力即成员发自内心的“自信"。是放眼未来、胸怀天下、敢于担当的自信。敢于承担责任,才谈得上自信。换句话说,自信是学生对达到自己人生目标的积极态度。
2、 会学:“通过”五点四题“,将”5R学习法“植入课堂,把记录、简化、背诵、思考和复习五个步骤结合起来,形成”输入+融合+输出“的完整的知识转化链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掌握学习内容,达到”会学“的目的。
3、 学会:①提供清晰目标,指明学习方向,理解任务要求;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掌握方法策略,反思学习过程,独立学习成长;③营造互动分享氛围,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主动参与学习;④亲师信道,尊重理解,关注需求和困难,鼓励提问和表达;⑤及时反馈评估,了解状况、发现不足、增強信心和动力,乐于参与和帮助。
“三标课堂“以费曼学习法为核心理论,以”对子“为支柱,以对学对教和”高快演讲“为平台,给出了“学会“的方法和途径。
学生学习成功的㊙钥在于“三学”。想学,是激发兴趣、提振自信、养成良好习惯;会学,是熟练把握学习过程和方法,形成学习策略;学会,则为掌握课堂目标要求的同时,具备输出扩展能力和活动实践能力。
三、缘结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而这也正是新教育实验和"三标课堂“带给学校变化的写照。一学期的实验,打通了师生精神和素质向上攀登的路径。就算今日登上的只是区区东山之丘,其眼界已足可以"小鲁",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师生的成长,"小天下"又有何难?一一孟教授如是说。经历"新教育”精神的陶冶,学校、师生的成长如翠竹拔节,育英学校这个以雄鹰为Logo的学校,己经展开双翅、作势腾飞!
2022年春季始,疫情形势愈发严重,孟教授和专家组只能通过线上指导实验,而全市小学质检考试和中考又日益临近,实验的结果增加了变量。
7月5日,随着成绩的揭晓,育英学校“新教育”和"三标课堂"实验的成果展现在世人面前:
全市中考(裸分)600分以上共12人,育英学校2人,占比1/6,肖冠宇同学夺得第二名;五年级质检全市前10名,前6名均被育英学校收入囊中,可谓是破天荒般地一鸣惊人!
……
“让每一个孩子充分享受到充满生机的教育”“让每一个生命都有出彩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国家最高领导人所讲的“每一个”,不正是“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中”的“个体”吗?一所农村民办学校的蜕变和重生,为“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和“三标课堂”价值作了极好的注解!
2023年8月,“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学校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正式启动,通过开展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四个一工程”和“基于ABA理论的学生核心素养行为模式建构”,育英学校开始了从个体出发新管理和"三标课堂"育英版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宋建龙(山西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实验学校总顾问、原平市教育局原副局长)
责编: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