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黄昏,雨倾长春。夜雨稍歇,再添阴云。路灯下,波光粼粼,流水绕膝。台灯旁,刚返回家中的我,文心荡漾,思绪万千。
早晨的天,真不错。没有下雨的迹象,但心中确实经历了一场雨。7时许,因有急事外出,乘出租车前往。司机很健谈,兴致也很好,一路行,一路聊。长春的街路,堵车是常态,不堵车是“新常态”。但今天,在往常堵车难行区——东桥洞,顺畅的,前边连一辆车也没有。司机兴奋的差点鼓掌。
往常,坐在出租车,我是愿意玩手机的。今天,把玩手机的茬忘了——我们是很投缘的。下车时,互问一声好,期待有缘再见。
到达目的地,想用手机联系事项的一刻,一个不吉信号波冲进脑海:坏了,手机不见了。第一反应就是赶紧给自己的手机打电话。嘟,嘟,嘟……手机是开机通着的。但连续打了10余次,依然是通着,依然是没人接。手机本身是没多少钱,但日常联系的电话号码都在里呀,一些相关的重要信息也在里呀。带着焦灼之心,想到了求助相关部门的手机定位,想到了调取路灯监控……但今天是休息日呀。特别是这么点小事,何必劳师动众……
手机不见了,但事得办。带着送给亲属的相关资料,转至火车站。按照预定的地点,附近,四周,就是不见亲属人影。可能是我记错地点了?还是亲属临时出了什么状况?带着疑惑和不安,火车站旁几个通讯商店闯进眼帘。第一处店门开着,但没人,但确实没敢冒然进去。等了一会儿,一个小伙子的声音在我身后传来:“有事吗?”“想请帮个忙,给联系不上的亲属打个电话。我正常给你费用”。迟疑了半天的小伙子甩出一句话:“10块!”“这不是打国际长途呀,你这不是讹人呢吗?”人虽文弱但有时被“冲动”绑架的我,直接就与之理论起来。
在“帮你是人情,不帮你是本分,我就是不帮你能咋的”的谩语笼罩中的我,把希望放在了第二个通讯店。答复是“不论多少钱,就是不给你打电话。请到别处的话吧打。”看到室内穿着“警服”的一位,我像是遇到了救星。急问:“您是警察吗?”“我不是警察。”“不是警察怎么穿警服呀?”无语而出的他,还有我。门外,他在那搬着货物…… 我似有所解。
第三个通讯店,像是母子俩在坐堂。小掌柜的非常爽快:“可以打电话,交100元。”我怒目而视,话竟说不出来。一如旁边的女主一言不发。我不知道我当时的脸是什么颜色的,只觉得头发往起立,心脏往出跳:“你们这是什么做买卖的呀,做通讯的,卖手机,卖手机号,我请求帮忙打手机电话,又不是不给费用?但我不能做出打个电话花100元的事吧。我是连手机都用不起、买不起、丢不起的人吗?”在听到“我们手机通讯店没人会让你打电话的”“真情告白”后,我简直懵了:“手机通讯店都在遵循这样的商业规则呀……”
有理、无理,谁能理呢?可做,可不做,谁能做呢?帮忙的是候车室外一位戴眼镜的兄弟。他帮助拨打了我提供的亲属的两次电话……但一直无人接听。直到一位年轻的瘦弱的女子领着孩子走到他面前,他们三人才离开。
一直无人接听电话的,还有我遗失的手机。离线的风筝,离家的孩子,是什么境遇心情呢?等人时,找人时,又是什么境遇心情呢?
亲属最终联系到了已经怒而折返的座机旁边的我,并租车取回他的资料。此时的我,如临阵之逃兵,若迷途之羔羊。
新的任务,我还能逃吗?按照前言,接一位知遇老者赴我们共同之约。这事,我没忘。出门迎来一辆出租车,司机摆手说:“我去买瓶水。你等一下吧。”我不知哪来的灵感:“我去给你买!”跑进身旁的超市,直到拿着两瓶冰镇矿泉水出来,估计也就几秒钟。我应该是百米冠军的料吧。送老者至几公里外的目的地,司机却收了几块钱车费。他只说了一句:“你们有急事,收几块就行了……”
几块钱,这不是钱的事呀。亦如,回到家中仍然惦记抛弃自己的手机的我,也从来没把钱当回事,尽管自己从没富裕过。跟自己过苦日子的妻子也从未埋怨过,这次也一样。只是,这次,她把我丢手机的事,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发布了“紧急通知”:我夫手机丢失,如以其手机号发借款或其他方面的信息,请留意,切勿上当!朋友们在群里纷纷表达对这一提醒的感谢之情。有的告诉手机丢失后,怎么做好善后处理,才能更为稳妥安全。有的一次又一次打听“手机找到了吗?”有的很打趣:“迎接嫂子给买的新手机……”微信群,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安静,是理性的一面。不安静,是感性的表现吗?路遇老人“扶不扶”的问题,是考验理性呢,还是考验感性呢?身份证丢失的卧病在床的老人,由家人抬着到某办事窗口办理业务,是在体现某些流程的公正呢,还是体现某此环节的严格呢?“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的伟人之语,回响在耳畔。
又响起来的遗失手机铃声的那一端,一种厚重而急切的声音在耳畔跃起。这是下午4点零几分:“你的手机终于接起来了!我交班时,发现在座位下的你的手机。但由于手机设置了开机密码,难以回拨,我现在家中照看小孩,你到我这边来取手机吧……”
此时,全家为之一振,尤其是我,尤其是年初以来第二次在出租车上遗落手机失而复得的我。再次走进出租车的我,一路上,手里一直是拿着妻子刚给我买的手机。取手机的地点——吉林大路与东环城路交汇处,这是一个聚人心、暖人心的地方。身旁就是公交车站点,一名出租车司机正搀着一位老大娘走下车,又扶着送到公交车上。愣愣的我,正在感受着眼前的温暖。前边急驰而来的大哥向我招手,急切和微笑写在脸上:“兄弟,咱们有缘。早上我们在车上相遇,晚上,我们在这里相遇。你的手机一直是静音状态,乘客没发现,直到交接班时的车内例行检查,我才发现。”说着,把一部白色的手机递到我面前。白色,一尘不染,是妻子喜欢的颜色。接在手中辗转一天在外的这部白色手机,依然白晰无暇。显然,在车上,它也是享受着净洁的空间。在司机大哥手中,也是无滑无碰无尘。手机兄弟呀,你不是丢了,而是跑进幸福包围圈享福去了呀……
又一辆出租车,载着手里曾漂泊一天的白色手机的我。一直送到大雨倾盆下的家门口。
家的感觉真好。回归的感觉真好——家的回归,人心的回归,人性的回归……
雨停了。窗外,很静。远处,一辆又一辆出租车急驰而过。早点回家吧,妻子、孩子在等你们平安而归……

作者 | 艾草青青 本名 | 艾 青
经妻鉴定,智商为零。游走于诗梦江湖,以中国散文学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会员为荣,惭于作品寥寥。
经友测评,情商为负。流浪于心幕天涯,以吉林省作家协会、吉林省散文学会、吉林省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为傲,叹于笔滞文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