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敬和李振荣老师七律 •《聚会乐》
千言不尽同窗谊,万语难抒福寿心。
世事沧桑多变幻,真情缱绻共浮沉。
歌声诗韵盈庭院,月里嫦娥也笑吟。
—当年64班学生王瑞华
附李老师原玉:
七律•聚会乐
久别重逢发半衰,相瞄执手问名谁。
开怀各说同窗趣,痛快齐端福寿杯。
世事身家聊不尽,真情蜜意绕梁飞。
欢声笑语惊天地,寂寞嫦娥慕欲回。
— 李振荣
学生赏析:
李振荣老师在15年前与64班的同学聚会时,用中华新韵写的这首七律,充满了深情厚谊与欢聚的喜悦,下面是学生对这首诗的粗浅赏析:
首联“久别重逢发半衰,相瞄执手问名谁。”以久别重逢的场景开篇,通过“发半衰”这一细节,生动地描绘了岁月在彼此身上留下的痕迹。而“相瞄执手问名谁”则以一种略带幽默的方式,表达了重逢时因时光流逝而产生的些许陌生感,但随即被深厚的情谊所冲淡。
颔联“开怀各说同窗趣,痛快齐端福寿杯。”承接上联,描绘了重逢后大家开怀畅谈、共叙同窗之情的场景。通过“各说同窗趣”和“齐端福寿杯”,展现了大家回忆往昔、珍惜当下的美好情感。
颈联“世事身家聊不尽,真情蜜意绕梁飞。”进一步深入话题,谈到了世事变迁、身家经历等更为深刻的内容。但即便如此,真情蜜意依然如同绕梁之音,不绝于耳,体现了友情的坚韧与永恒。
尾联“欢声笑语惊天地,寂寞嫦娥慕欲回。”以夸张的手法,将欢聚的氛围推向高潮。欢声笑语之热烈,竟能惊动天地,连寂寞的嫦娥也心生羡慕,想要回到人间参与这场欢乐的盛宴。这一结尾既富有想象力,又充满了对人间真情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细腻的心理刻画,展现了师生久别重逢的喜悦与友情的珍贵。同时,诗中的语言流畅、韵律和谐,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原64班学生:王瑞华
2024/10/18
(二)
敬和李振荣老师七律 •《桃李笑》
窗情永驻心相系,友谊长存意自濡。
白发频生怀旧梦,夕阳焕彩绘宏途。
今朝桃李迎风笑,慰籍师恩感慨殊。
—当年64班学生王瑞华
附李老师原玉:
七律•桃李笑
燕岭别离惆怅中,前途自辟各西东。
窗情浓烈相牵挂,世事艰难共用功。
业立家成孙绕膝,神清体壮志存胸。
今朝桃李迎风笑,喜我心波十万重。
—李振荣
学生对《桃李笑》的赏析:
十五年前李振荣老师用中华新韵写的这首七律,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粗浅赏析:
首联“燕岭别离惆怅中,前途自辟各西东。”以别离的场景开篇,通过“燕岭”(即系马坡中学的“燕堆岭”),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同时,“惆怅中”表达了时任64班班主任的自己与学生离别时的不舍与茫然。而“前途自辟各西东”则展现了老师对学生离别后的信心与决心,预示着各自将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
颔联“窗情浓烈相牵挂,世事艰难共用功。”承接上联,进一步描绘了离别后的情感纽带。通过“窗情浓烈”这一形象化的表达,展现了彼此间深厚的情谊。而“世事艰难共用功”则体现了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团结与互助,共同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
颈联“业立家成孙绕膝,神清体壮志存胸。”通过“业立家成孙绕膝”这一场景,展现学生已经事业有成、子孙满堂的幸福生活。而“神清体壮志存胸”则表达了保持清醒的头脑、健康的体魄和远大的志向的重要性。
尾联“今朝桃李迎风笑,喜我心波十万重。”以桃李盛开的景象作结,象征着自己的学生的春天已经到来并呈现勃勃生机。同时,“喜我心波十万重”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激动,这种喜悦不仅来自于眼前的美景,更来自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细腻的心理刻画,展现了离别、牵挂、奋斗、愿景等多个层面的内容。同时,诗中的语言流畅、韵律和谐,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原64班学生王瑞华
2024/10/18
个人资料
王瑞华,笔名草根华叔,曾任深圳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十余年,工程师。酷爱摄影和诗词。现任广西玉林市老年大学学委会秘书长,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玉林市摄影家协会会员,玉林市玉州区摄影家协会理事,《新华文学社》驻社会员,玉林市诗词学会会员、玉林市老年大学金秋诗词学会副会长。在《中国词网》、《新华文学社》、《万花楼》、《金秋雅韵诗词》期刊、《邕州文苑》和青岛头条《东崂文学社》发表过二百来首作品。曾获玉林市第十一届多彩金秋摄影作品二等奖,汉瑄文学全国诗词大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