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话说西安明德门
江其田(陕西西安)
我家在西安居住的地方,离长安明德门遗址公园不远,不用坐地铁,也不用乘公交车,早晨去菜市场买菜,长安明德门遗址公园是必经之路。所以,我随时都可以用相机或手机,就可以拍到长安明德门遗址公园的照片。当然,如果想写一篇文稿的话,那得从《西安市地理志》等古旧书籍等,查找一些资料的。

西安明德门遗址公园,位于西安市朱雀大街南段的杨家村南,是隋唐京师长安城的正南门,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年),唐永徽五年(公元654年)重建,是唐长安城的正南门,东西长55.5米,南北宽17.5米,门洞各宽5米,深18.5米,是当时朝廷举行重大国事庆典与外交活动的重要场所,被称为“隋唐第一门”。
明德,即指光明之德,美德。明德门的名称,出自于《逸周书·本典》:“今朕不知明德所则,政教所行,字民之道,礼乐所生,非不念而知,故问伯父。”在《史记·五帝本纪》也有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谢雨文》曰:“吏无明德,但知告其困急於神。神既赐之,其尚终惠。”孙枝蔚《春木》诗之四:“愿崇明德,以娱高年。”
然而,遗憾的是,西安明德门唐末毁于战火。据考证,明德门就是因为再遭火烧后被废弃的,这不仅与大明宫各门址和宫殿所遇相同,在废弃时间上,它们也似乎相去不远;根据当年的发掘报告,门址所堆积的砖瓦遗物皆为唐代,据此推测,明德门的烧毁废弃,时间很可能是在唐末朱全忠劫持唐昭宗李晔至东都洛阳的前后。
明德门是隋大兴城和唐长安城正南城门,亦是隋唐长安国门,还与皇城朱雀门、宫城承天门,构成了长安城南北中轴线,西安明德门是外郭城中城门。
明德门为五门洞,“天子五门道”,寓意“九五”之尊,门道各宽5米,进深18米,门道之间的夯土隔墙厚约3米,墙面用砖包砌。当时,明德门的门楼建筑是相当的宏伟壮观,明德门和长安城皇城门朱雀门、大明宫丹凤门一样,是都城建制的最高等级五门道。
明德门在唐代扮演着重要角色,每逢新皇登基,在冬至、正月上辛与孟夏之时或重要节日,当朝皇帝每逢登基,都会从大明宫出发,都要在明德门沐浴斋戒,亲率百官从远在长安城北的宫殿,一路浩浩荡荡,沿着朱雀大街往南经过明德门,在明德门外的圜丘坛,举行祭天活动仪式。礼毕归来,复入明德门,鼓乐高奏,导引回宫。在隋唐时,明德门除了是天子参加祀典的必经之门之外,还是民间为禳除灾害,经常举行大规模祭祀的重要场所。
据《新唐书·五行志》记载,唐天宝十三载(754年)与咸通九年(868年),因长安久雨不晴,民众都曾在明德门举行过“禜门”祭祀乞晴传统仪式,其中天宝“十三载秋,大霖雨,害稼,六旬不知止。九月,闭坊市北门,盖井,禁妇人入街市,祭玄冥(水神)大社(社稷),禜明德门”。《新唐书·五行志》记载“咸通九年六月,久雨,禜明德门”。
隋朝时,杰出的建筑家宇文恺在建筑形制上,已对此门采取了罕见的五门道设计,而其余八座城门都是三个门道。明德门遗址对于研究唐代城门形制、唐代建筑制度、唐代礼仪制度、交通制度等都有重要价值。有趣的是,唐长安城的交通制度,从明德门发掘时的门址痕迹也可窥见一斑--在五个门道中,只有东、西两个门道有车辙,不少车辙是从中间三个门道的前面绕至两端门道通行的,可见,当时中间三门是不准行车的。而从车辙绕门而行的方向,还可看出当时“凡宫殿及城门,皆左入,右出”的“交通规则”。据此,明德门的五个门道,两端二门为车马出入通行,其次二门是行人出入,至于当中一门,是专供皇帝通行的御道。因此,唯有这个门道内的石门槛极其精致,上面刻有流畅的卷草花纹,线雕鸳鸯,顶面还有浮雕的卧狮。
关于明德门的复原图,最被公认的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我国著名建筑历史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傅熹年先生,根据当时的考古发掘结果,以及初唐建筑特点画出的“五门道”同宽同高,各由十五对直立的排柱和十五道木梁架构成梯形城门道顶。门楼数为东西十一间,南北三间,城门外并有门外廊。另一个则为我国建筑考古学的创始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鸿勋先生,根据遗迹线索,同时取材于敦煌壁画中最高等级城门形象,绘出的“主殿+两侧挟屋”的城观形制。
有趣的是,唐长安城的交通制度,从明德门发掘时的门址痕迹也可窥见一斑,在五个门道中,只有东西两个门道有车辙,不少车辙是从中间三个门道的前面绕至两端门道通行的,可见当时中间三门是不准行车的。而从车辙绕门而行的方向,还可看出当时“凡宫殿及城门,皆左入,右出”的“交通规则”。据此,明德门的五个门道,两端二门为车马出入通行,其次二门是行人出入,至于当中一门,是专供皇帝通行的御道。因此,唯有这个门道内的石门槛极其精致,上面刻有流畅的卷草花纹,线雕鸳鸯,顶面还有浮雕的卧狮。
明德门虽然在唐末毁于战火,但它的遗址在20世纪70年代,被考古专家发掘出来,并得到了很好的修复和保护。1972年10月~1973年1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工作队考古工作者发掘了明德门遗址,第一次勘察确定了唐长安城及其各城门的位置。1996年,明德门遗址作为“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2014年,受西安市文物局委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古迹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了“明德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方案设计工作。2015年,杨家村拆迁工作全面完成。2016年,明德门遗址保护展示方案经国家文物局原则通过。2017年,修改后的方案得到了省文物局核准通过。2000年前后,明德门遗址所在区域发展迅速,形成新的城市建成区。
在保护形式上,依照国家文物局将明德门遗址区域作为城市文化公园建设的要求,西安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遗址周边城中村改造、市政道路建设进行统筹部署,将遗址周边30亩土地性质调整为文物保护用地,并将此项目列为2018年西安市重点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项目。根据规划,保护工程将以明德门遗址保护展示区为核心,依托隋唐长安城历史格局形成城市开放空间。向北重点构架隋大兴唐长安城的中轴线;向南以写意山水的画卷,传达走出城门的空间意象以及古人象天法地的自然山水观;东西疏通唐城墙遗址公园,展示城门、城墙、城壕三位一体的城防体系。
遗址本体展示设计结合明德门遗址及相关环境,包括明德门城门、城墙、城壕、朱雀大街、御沟、坊墙及路沟等,从整体上考虑明德门遗址区环境营造,凸显其作为隋唐长安城中轴线之正南门的地位和作用。
此次遗址保护工程将对明德门城门墩台本体采取原址覆土覆盖保护,城台形制标识、城门异地立面标识展示方式,局部可视性较强的遗迹部位采取室外玻璃覆罩并模拟展示方式。地面标识明德门五个门道,门址东侧设置明德门遗址保护展示厅,展示明德门数字化复原研究成果及门址演变历程。
明德门遗址公园的建设,建筑恢弘大气,布局合理清爽,集历史考古遗址、城市绿化美化、休闲娱乐于一体。如今, 明德门遗址,已然成了一个环境优美,集考古、休闲、文化价值于一体的遗址公园,它以全新的面貌重现着昔日长安城的辉煌成就,为西安人又增添了一个寓美丽西安地理标识与市民休闲娱乐的城市公园。

作者简介
江其田,吉林省白城市国土资源局退休;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名人》杂志社记者;白城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文学评论委员会主任;白城市政协文史专员;大安市政协文史专员。创作体裁以散文为主,兼写杂文、随笔、诗歌。研究国学、史学。出版散文集《其田其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