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的国画老师
文/李立群
山川焕绮——刘继庄艺术行思六十年展即将临沂市美术馆开幕,是向祖国75周年华诞的献礼!先生受邀欣喜若狂,推掉周末琐事,和我欣然前往。刘继庄老师曾经是先生和凤砚的国画老师。先生曾经的山水画和素描很棒,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专心管理工作势必就荒废了绘画。凤砚兄在书法篆刻上建树很高,颇有名气。许多景区、学校、店铺有他题写的。
爱好写作的我也喜欢书画,能陪先生看恩师的画展是很有意义,也很有收获的事。
天公作美,白云在蓝天上挥毫泼墨,造型很写意,像极了水墨画。书圣阁大气磅礴地屹立着,行走书圣阁下,先生说:“可以跟皇城根相媲美。”
我没见过刘继庄老师,我天马行空的设想刘老师的样子。艺术人穿搭与众不同。我在人群中寻找哪个可能是刘老师……忽然先生告诉我:“那就是刘老师。”
魁伟的身形,深蓝的棉麻唐装,阔大的额头,额头后及肩的银发增添了刘老师的艺术形象。
刘继庄,别署老庄,斋号“诘人堂”,临沂人,1948年生,美术批评家、书法家、山水画教授,山东省政协书画院画师,2016年上榜《美术报》当代山水画。“沂蒙画派”最早创始人与践行者。
最初刘老师可是鲁南偏远山村学校的体育老师,篮球打的特别棒。凤砚兄介绍说。刘老师魁伟的身型吻合体育老师的形象。
“犹记得刘老师自行车把上挂着陶罐来给我们上写生课的情形。”凤砚兄回忆道。多么艰苦朴素的往昔,多么敬业的老师。尽管条件简陋,一样可以教出优秀的学生。
刘老师的画展主题"山川焕绮"可以看出刘老师曾几度深入蒙山、泰山……用空军政治工作部文艺创作室原副主任王界山的话说:“刘老师能静下来,潜下心,能超然物外,静水流深。刘老师五上泰山,三登黄山,四入太行,两赴云贵,跋山涉水,餐风饮露,寄宿农家,孑然一身。在山里一待就是几个月,不仅观察白天的山,夜晚的山,以及春夏秋冬的山。临摹与写生双管齐下,读书和创作一路同行,才绘画出震撼人心的作品。” 作画也是揉面的过程,有的人水多了,放面,面多了放水,那样活出的面做不出可口的面食。只有把面揉到极致,做出的面食才会劲道好吃。揉好了面,也就作好了画。
来之前先生告诉我:刘老师的画风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变。刘老师近期的画有黄宾虹、李可染两位大师的影子。
刘老师自己也说:艺术最悲哀的是没有创新和突破。艺术要集大成,集众家之长。
刘老师最初的画受刘鲁生、刘宝纯的影响较大。1989年刘老师的画展在山东省美术馆举办,济南的很多名家都出席了画展。山东电视台、大众日报,齐鲁晚报都做了报道。
刘继庄老师羡慕黄宾虹大师有不断发现美、挖掘美、创造美的一双眼睛。他说:“没有积学大儒的文化铺垫,是不可能学好黄宾虹的。”刘老师佩服李可染先生对恩师黄宾虹美学理念的深刻领会,倘若在恩师的画法上没有突破,也不会有“李家山水”一枝独秀。
刘老师对李可染大师的积墨山水画情有独钟,他认为黄宾虹老师的画既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集大成者,也是传统写意画的历史终结者。刘老师充分发挥了自己中西美学兼通的资源优势,一改黄老师的心灵语言味觉审美,为视觉语言的形式,成功构建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刘老师的画用了自己独特的画法,他的画从阴阳虚实的国粹美学出发,利用阴阳互彰,虚实相映的“美美与共”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在相互关系的互补中强调和光同尘的光感。刘老师的画虽然不如西方素描那么视觉强烈,却具备自己的“气韵生动”。
我们细致的观摩画展中的画,同行的建波兄说:不了解刘老师的人会以为是两个人的画展,毕竟风格的转变很大。前期的工笔素描清秀婉约,后期的积墨风格狂放洒落。
“大老板不太可能买刘老师的画,他们看不懂。”建波兄调侃地说。
你看那么多人画“梅兰竹菊”唯有刘老师的特别:“松的遒劲,梅的桀骜,竹的瘦,兰的秀。”有段时间刘老师特别爱看《芥子园》,“梅兰竹菊”四条幅的确有《芥子园》的影子。
“这一定是老师酒后创作的,老师酒后能画一夜。”建波兄比较了解刘老师。
果然那幅画作天马行空,用笔洒脱狂放,用色大胆。
看刘老师近期的画作,幅幅气势恢宏,层次深远,手法独特,个性强烈。《蒙山秋色》大量的红色,让画面热烈奔放,让人感受到了收获的沉甸甸,以及喜悦。 “视觉语言”在欣赏刘老师的画时有明显的感触。有点画在彰显杜甫的诗境,有的是抒发画家自己的心境,有的是采风收获的风景……
中国山水画,以艺术家人格气象为支撑,它强调一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厚德载物的质朴方正。
观赏刘老师的画,你会发现,他的画已经从现实中的大美沂蒙,上升到了中华美学,大国风范的高度。
刘老师认为:“一个地方的风情地貌,如果仅限于表现美的表象,是远远不够的。真正需要揭示的是其骨子里的内在精神。与青春永驻的艺术生命力。”
对于中国画,石壶说:“中国画近看是书法,远看是绘画。”这是对中国画最高境界的“化境”,最概括的诠释。
总之看刘继庄老师的画,就是一场艺术盛宴。
作者简介:
李立群,山东兰陵人,中共党员,山东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临沂校园文学创作委员会委员,戴荣里原生态文学院学员,成立“兰花草”文学社,主编校刊《兰花草》,散文集《兰陵染香》获沂蒙文艺奖。现任苍山街道小山子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