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征文
我与农行共成长
文/刘忠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从23岁走进农行的大门起,不知不觉中已走过了36个春秋,其中的苦辣酸甜只有置身其中的人最清楚。
时光如梭,回首一路走过来工作的艰辛五味俱全,但更多的是踏实与欣慰,因为农行已经发展壮大起来了。作为农行的普通一员,让我们沿着时间的脚步捋一捋吧,这些年我们的代步工具都发生了哪些变化?随着交通工具的步步升级,当年我所在的农行营业所各项业务指标也蒸蒸日上……
我是上世纪八十年末大学毕业后进人河北省康保县农行的一个偏远乡村营业所的,房屋都是五十年代的破旧砖瓦结构,门是若大的两扇大厚木门,窗户上是木头做的用合页穿的长条木板防护窗,由于年代久远失修,经过风吹雨打,日光曝晒,已经看不出原来油漆的颜色了……
刚刚走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大学校门,环境简直是天壤之别,来到这样一个破旧不堪的小山村营业所上班,想想可能一辈子就在这里工作、生活,心情一下子失落到了极点,当时给我的感觉仿佛回到了万恶的旧社会……走进营业所办公室,铁栏杆儿护窗更是把营业室遮得黑咕隆咚,几十瓦的电灯泡即使白天着着也不亮,连主任加起来才7个人,但是管理辖区的4个乡100多个小山村,方圆600多平方公里,连个最起码的交通工具自行车都没有!近处的村庄,只能步行下去催收大集体留下的小额农户贷款,远处的村庄,就去邻里乡亲家借量破旧的自行车,当时年底了各项存款余额仅仅28万余元,集体旧贷款105万元,新贷款一分也不放!
刚上班不久,所主任就让我守库值班,由于人员少,守库值班就我自己。当时正式春季,我们这里春天还是冬季,气温仍在零下二十度左右,营业所守库室临街,夜晚大风雪天把营业所窗户外面早已破旧不堪的木板护窗刮的咔咔地响,在守库室内,我拿着半自动步枪、子弹也在旁边,屋里黑灯瞎火的,因为当时经常停电,夜晚拿着一把手电又不敢开,生怕外面有歹徒看见我自己值班突然强闯进来,由于当时年龄小、胆子更小,有时听见外面的汽车声、脚步声,一夜都不敢合眼……就这样自己守库值班半个多月,胆子也大点了,下乡收贷款的外勤人员也陆续回来了,值班守库的人也多了!
记得还有一次,上班第一年的冬天,响应上级行及当地政府的号召,开始了冬季依法收贷大会战。县农行成立了几个依法收贷清收组,行领导认为我是大学生,业务素质高,我有幸被抽出去成为清收组的一员。我所在的组由县农行副行长带队,成员有法院的庭长、检察院的科长各一人,正好一小车,就到全县欠集体旧贷款比较多的、信用度不好的比较大的村庄进行依法收贷。记得有一次,在一个比较边远的村庄收贷款,结束时已晚上11点多了,由于村里条件太差没有住处,他们又都住在县城就都坐车回家了,因为第二天还要来村庄收贷款,行领导就让我先住在村委会里。话说那个村委会在村庄的最前排,有七八间乱土房,当时该村还没有电,看门的老人因为我在住,他就没地方住回家了。我自己在村委会住的。住的屋子有一支着着零星火苗的蜡烛,生了个炉子四处冒烟,窗户是用塑料纸糊的,一出屋子是几间黑洞洞的掏空房,我用一把铁锹把门顶住,外面下着大风雪,黑咕隆咚的,在屋里又不敢睡觉,炉子里也不敢加煤了,生怕煤气中毒,当时年轻体壮冻半夜也无妨,一夜没睡熬到天亮……
就这样上班一年多过去了,有一天下午,老主任叫我去他办公室一趟,他高兴的告诉我:“小刘,告诉你个好消息,明天你们三人年轻人坐班车到县农行一趟,行里给咱们所里分配来3辆新飞鸽牌自行车,你们去骑回来,以后下乡就方便了!”听到这个好消息,我激动得几乎一夜没合眼,第二天上午,我们3个年轻人就到了县里,每人骑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离县城近100多里的山路,我们几个高兴得一路欢声笑语,不知不觉就骑回了营业所。从此,每天下乡走之前,把各自使用的自行车擦拭得倍儿亮,车钥匙上还带着五颜六色的装饰品,那时候人们的出行工具基本上都是自行车。下乡路上若是碰到亲朋好友,或寒暄几句,或一路同行欢声笑语……若是碰上雨、雪天,会看不清哪是沟哪是路,更要倍加小心,慢慢前行,人年轻不怕把自己摔到,唯恐把自行车跌坏,既是辛苦的,又是快乐的!
有一年冬天,我和主任及一位同事骑自行车到离营业所十多里的村庄收贷款,整整收了一天,效果挺不错,吃完晚饭就开始骑车往营业所赶路,那天的风雪更大,越到晚上下的越大,我们骑一会儿,走一会儿,天越来越黑了,后来骑不动了,大雪把路也埋平了,我们也找不到路了,只好三个人相互鼓劲,心想这条路太熟悉了,无论如何也能回到营业所,其实我们转向了,走一会儿停下来辨别一下方向,结果回到营业所已凌晨三点了,当时就占了个年轻人火力壮,天不怕、地不怕,本来半个小时不到的路程,整整走了六个小时!因为当时没有任何通讯工具,更不可能定位,假如当时掉到地里的大口井里也不会被发现!现在回想起来还心有余悸……经过二年多的共同努力,我所各项存款余额已达60多万元,旧农户贷款已清收回40多万元!
90年代初,摩托车开始风靡,县农行为了改善大家的下乡条件,给我所配备了两辆摩托车,且是日本产的发动机,京城铃木100,当时在县域这是最好的摩托车。有了摩托车以后,自行车基本上不用了。骑着摩托车,后面载着同伴下乡,风里来,雨里去,好不快活,若是天公不作美,就很容易被淋成落汤鸡……
这年底,各项存款已达300多万元,旧贷款已收的所剩无几,也开始发放了400多万元新的助农贷款。90年代中期,随着各项业务的进一步发展,营业所的人也多了,管理的区域变成了7个乡镇,近200个村庄,方圆1200多平方公里,县农行给配备了小汽车,与自行车和摩托车不同的是,汽车能遮风挡雨,车行速度快,下乡的人也载的多,下乡更方便了,工作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通过四五年的努力,业务指标突飞猛进,对于一个乡村营业所来说,各项存款已达3000多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400多万元。这些儿数字对于现在来说,看上去微不足道,但对于20多年前的深度贫困县乡村营业所来说,取得这些成绩实属不易!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我出生在河北坝上农村,小时候在村里住的时候,家家户户有一个大院子,土坯房土坯院墙,院里有块儿小菜园,种些蔬菜之类的,供家里人夏秋季享用。闲暇时你可以沿全村几条街道溜达一下,虽然都是土坯房土坯院墙,有的看上去很舒服,房屋、院子里干干净净,各种农具摆放得整整齐齐,不用问,这家家长肯定是有谱的人,孩子们也一定错不了。反之,一看他家的房子破烂不堪、院墙东倒西歪、猪乱跑、鸡乱飞,又臭又脏,院子里的农具横七竖八地乱放着,同样不用问,这家大人一定是不成气的讨吃货,孩子们大多没出息……
一个县支行好比一个大家庭,行长好比家长,“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作为行长的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一视同仁。只有兄弟姐妹和谐相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才能使家庭兴旺发达起来。反之,今天大哥和二弟打了一架,明天三姐和四妹吵了一架,作为家长,你要一碗水端平,不要拉偏架,本来大哥有理,你却不问青红皂白就训斥了大哥一顿,他能服你吗?“十个手指伸出来都不一样长”,子女的能力肯定是有大小的,作为家长,一定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欺软怕硬,更不能鞭打快牛。
农行的发展,短期靠目标,长期靠文化,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以家园文化为基础,通过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采取相应举措,促进全行上下级之间、各部室之间加强沟通。员工之间相互信任、理解和支持,懂得感恩,乐于奉献。
制订切实可行的员工考核办法,经职代会充分酝酿,听取各方面的合理化意见建议,职代会批准后方可实施,达到奖勤罚懒的目的。常年不休息、不休假的员工,要按照现行工资管理规定,给予加班费及适当的物质、精神鼓励,让优秀员工干得心情舒畅,不要心里憋屈,干好干坏一个样,甚至干多的不如干少的,实干的不如溜须拍马的,这样就会严重地挫伤了努力干工作员工的积极性。
在比较大的节日,比如中秋节、春节,给予优秀员工父母或配偶适当地发放节日慰问金或礼物,生病时适当地慰问一下,让父母或配偶感到你在农行工作很自豪,一定会更加努力地支持你的工作。儿童节给员工的孩子们发些小礼物,给考上好大学的孩子们适当的奖励,这样肯定会激励员工更加忘我地工作。
每年免费为员工及其配偶到市级比较好的体检中心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发现小病早防治,以防转大病,让员工身心健康快乐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建立员工阅览室,陈列各类图书。除员工日常借阅外,若有员工子女在幼儿园或小学读书的,员工或家人顾不上接送孩子时,单位可以安排司机接送子女,可以让孩子们先在单位阅览室看书、做作业等待家长下班,暂时由单位后台人员帮忙看护。
为工作达到一定年限或做出一定贡献的员工,或受到国家、省级、农总行以上表彰奖励的,必要时可以给他们奖金或奖品,还可以给予适当的一定额度的低息消费贷款。
定期组织员工参加集体活动及竞技赛,比如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赛,扑克牌、军棋、象棋比赛;歌咏、舞蹈、健美操、跑步、竞走比赛;文学、书法、绘画等赛事!给员工适当的物质奖励,放松一下心情,以便心情舒畅地做好下一步的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劳动技能,适应越来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环境,鼓励员工自觉地参加各类执业资格考试,各种有利于提升员工素质方面的考试,对取得各类资格证书的员工给予有差额的奖励。支持员工参加外出学习培训的积极性,变员工被动学到主动自觉学。
农行工作人员普遍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在对待员工的精神文化方面,希望单位一把手要始终把提高员工生活质量和健康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职工之家建设为载体,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让每一位员工上班时感到轻松快乐,下班时感觉依依不舍,对农行充满无限向往,对生活充满无限阳光!
我现在是县农行退休党支部书记,也是个比较大的支部,绝大部分党员都生活在外地,党支部的工作确实不好做!支部书记苦思冥想,如何才能把党支部要求做的工作做下去?因为他们都不在当地,大部分都在外省市,说实在的让他们在一起开个支部会都难!于是就及时地建立了一个“退休党员工作群”,每次把准备学习的内容整理后,都及时发到群里。当前,按照党中央部署深入地开展起来,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脉联系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党的确定的目标任务的迫切需要。主题教育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退休支部学习的内容很广泛,有《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二十大党章修正案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党内重要法规汇编》等,支部书记把以上内容随时发到群里,让党员们学习理解,并且及时更新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动员大家抽时间学习,他们在群里学习、讨论发言的积极性都很高!
党员们有什么要求想法,生活上的困难、身体上的毛病、思想上的顾虑等等都可以在群里提出来,支部就积极想办法帮助解决,支部解决不了的,随时向党委汇报,尽力为退休党员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这样坚持下来,支部党员的凝聚力、向心力就大大增强了,也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感到了农行大集体的温暖,虽然工作退下来了,但党组织的生活不但没有减少,而且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通过近几年的不断磨合,这个群办得有声有色,寓教于乐,得到了全体退休党员的积极拥护和一致好评。我们退休党支部计划在今年节假日期间,利用大部分退休党员能回来的时候,准备组织开展一些公益活动,比如向中小学生捐赠学习用品、捐款,去敬老院慰问老人等,贡献一份爱心,老有所用,做些力所能及的善事,这样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一伟大而又神圣的称号,无愧于一名农行退休党员的神圣职责!
我八十年代中期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当时地质矿产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广西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的是工程地质专业,一次去广东湛江实习,因意外事故退学,大学肄业;回来后又以数学满分的成绩考入农行,先后任康保县农行营业所会计员、坐班主任、主任、清非队长、会计主管、资产保全部、客户部客户经理、办公室劳资员、材料员、党务工作者、保卫干部、印章管理员、工会委员、纪委委员、党支部书记等。近几年在人民日报网、今日头条、都市头条、农村金融网、中工网、中国网、百度等各大知名网站及报刊杂志等媒体发表了360余篇文章,征文比赛屡有获奖。 现在我已经是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农业银行作家协会会员、世界汉语文学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世界汉语文学杂志顾问、当代新文学作家协会理事、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当营业所主任时,营业所年年是市、县行先进、有两年是省行先进,本人多次被市县行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我可以说是党员世家,我父亲是老党员已去世;弟兄5个全是党员,小女儿大二时就已入党,现在在中国革命圣地之一的西柏坡工作。从小受父亲思想的熏陶,因为他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对中国共产党、毛主席崇拜至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人民就不会翻身得解放……可以说小时候就得到了老父亲的言传身教,立志长大后早日加入这一光荣而又神圣的组织!入党30年来,我始终政治立场坚定,一切以党的宗旨为指导,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乐于奉献。经过多岗位、多部门的工作历练,一路走来,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工作中勇挑重担,思路开阔,善于学习,勤于思考,虚心向新老同志学习,不耻下问,以便于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坚决服从农行党委的安排,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岗就要爱岗,爱岗就要敬业”,这是我的职业理念。真真正正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工作中,一心扑在事业上,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在工作期间从不擅自离岗和请假。不管大小事情,我都认认真真地去做,而且做得非常出色,这种敬业精神,受到了单位领导和员工们的广泛赞誉。
特别是现在在办公室工作,县农行的办公室是个综合部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好像“日用杂货店”,“上面千条线,下面对一人”,日常事务多,起草上报各种文字材料、纪检监察、安全保卫、消防、人事劳资、党务、三线一网格管理、印章管理等等,无论有多忙,我都积极主动,任劳任怨,在我的亲力亲为下,康保县农行办公室的各项工作都有了很大起色,得到了上级行领导的高度赞誉。
多年来,摸爬滚打、苦干实干,无私奉献,凭着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执着的敬业精神,深深感染和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位同志,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我的工作及取得的一些成绩,并非惊天动地,但平凡孕育高尚,细小昭示伟大。本着对农行事业的一片赤诚融入自己的工作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一些成绩。
虽然今年已满58周岁,但一直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每天早上5:00准时起床,多年来已养成习惯,学习的内容很广泛,有《毛泽东选集》、《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谈治国理政》、《中国共产党党内重要法规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基层党务工作实用手册》《鲁迅文选》等等,抽出每天早上上班前的两个小时,看一些书,做一些笔记,写一些文章。始终加强政治思想和业务技能的学习,学习劲头绝不输给年轻人,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努力满足工作岗位和农行发展的需要。
现在办公室的工作千头万绪,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岗位,我没有因平凡而去摆老资格,也没有因年龄大了而自暴自弃,而是更加珍惜和同事们上班的每一天美好时光,绝不给发展拖后腿,更不给领导添麻烦。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可能有的工作干的不尽如人意,我会不断地学习,力争把工作干得更好,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一伟大而又神圣的称号,无愧于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农行是我的衣食父母,我会满腔热忱地认真工作,再有不到二年的时间就要退休了,站好最后一班岗。即使退休后我仍然会一如既往地为农行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我与农行共成长!
刘忠,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农业银行作家协会会员、世界汉语文学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世界汉语文学杂志顾问、当代新文学作家协会理事、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在各级报刊、杂志及各大知名网站上发表作品若干,征文比赛屡有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