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修
文: 郭有三
古往今来,有高尚之品德,方有高尚之人格;有高尚之人格,方有高尚之行为;有高尚之行为,方有高尚之人生。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修行,生活中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语无二三。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每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就要努力做到修身、修德、修心。
一曰修身。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曰: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人在肩负重大使命之前,往往需要经历一系列严峻的考验与磨砺.这句话既是历史长河中的智慧瑰宝,又是现代人追求卓越、攀登高峰的精神指引。毛泽东主席胸有大志,投身革命,大公无私,一心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一生。青年毛泽东既有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又有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决心和勇气。那时期,毛泽东冬天坚持游泳、洗冷水浴,曾说过,在冬季坚持冷水浴确实不容易,但只要下定决心,难关是可以突破的。他认为冷水浴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并能强壮筋骨;二是可以培养勇敢无畏的气魄和战胜困难的精神。坚持不懈地锻炼为他以后从事革命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曰修德。修行先修德,德是做人修行的首位。在儒家思想中,修德被视为人生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所以真正干事与干成大事的人都是德能兼备之人。三国时期蜀国政治家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告诫其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意思是说: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坚定明确,不安定宁静就不能刻苦努力而实现远大理想。《诫子书》对我们今天任然有教育意义。三曰修心。修心是提升个人精神境界和心灵平和的重要途径,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中,人们常常感到疲惫不堪,无法真正放松自己。但我们要认识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不管苦涩还是美好,都要学着自己承受。人活一辈子,无论得到的还是失去的,都别太计较。心情无论悲喜,都要往前看。日子无论贫富都要安然过。我们要学会在繁杂的世事中体会心灵全然的喜悦和极致的安然,在喧嚣中寻一份心灵的宁静和安详,这便是修心的最高境界。希望我们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雨之后,能以一颗平常心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从而强大自己的内心,活出全新的自我,实现豁达的人生。

作者简介:郭有三,笔名安乐书生,现居住于洛龙区安乐镇,现在农行洛阳分行工作,是一个有一定金融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金融工作者。参加工作后,长期从事于市场营销、信贷管理工作,其撰写的《信贷资产良性循环的实践与探索》一文,在河南省农行交流学习,关于信用卡、零售业务、信贷方面的工作心得在农行总行发表,在省市级媒体发表宣传报道及文学作品多篇,是一个知行合一的业余文学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