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玉明(墨雅翁)
拒马河从深山峡谷中奔腾而行数百里,穿过永济长桥,绕过东汉卢氏发祥之地,从我的家乡村北,确切地说是从老家房子背后一二百米左右,拐了个胳膊肘弯儿,又向东大柳村方向奔去。
河的拐弯处,分出许多水网沟渠,滋养了河岸一辈又一辈儿女,母亲河之誉绝不过分。我常看到村里家家晒凉渔网,几乎家家会捕鱼,常在傍晚随父亲到河边撒网,一网下去,蹦跳的小鱼能装半网兜,我要迅速拣起,不然小鱼又会蹦回河里。
盛夏到来,粉红的荷花怒放,一人高的芦苇叶沙沙作响,那是包粽子的好材料。不远处打鱼的小船,船头模架着几只黑色鸬鹚,一声吆喝,黑乌们一齐钻入清波,瞬间叼着大鱼蹦上船来。
这一湾天赐的河湾有大片银色沙滩,每逢酷夏成了我们村里人优良的游泳场。
这河湾里,水流的速度很慢,温度很合适。男人们在这湾里洗澡游泳,男孩子们一丝不挂,在沙滩上折跟头,追逐嬉闹,放声欢呼,尽情释放自己的天性。有的孩子在水边摸泥鳅,时不时还能摸到甲鱼,不过常常被甲鱼咬住不撒嘴。有一回邻居二蛋真的被甲鱼咬上了,忍着疼上岸跑回家,把家人乐坏了。甲鱼血可是高级刀伤药,晾干的血敷在伤口上,几天就愈合,还白赚了一锅大补王八肉汤尝尝鲜。
在温暖的河水中游泳是一种享受,大人们凉快身体又显示矫健身姿。我年纪小不会游泳,总羡慕大哥哥们,一个猛子扎下去,二十米外钻出来,还冲我扮鬼脸,挠得我心痒痒。
一位大我几岁的同学,看着我真想下水,就在离岸不远的地方双脚踩水,立起上半身子,双手伸开,对我说:“下来吧,水刚到我肚脐眼,快下来!”
心里如猫抓一样的我,一下子就扑下水去,谁知立即双脚蹬空,河水从口和鼻子一齐呛进喉咙!这家伙在骗我!后悔有什么用?手脚乱扑腾又呛了几口水,才被旁边的大哥架上岸来。
有句俗话叫“不挨淹不会凫水”,打那以后,真的学会了游泳。经过不断练习,什么狗刨(蛙泳),甩手凫(自由泳),扎猛子(潜泳)都成了不压身的技艺,不久就变成了小泥鳅一样,浑身晒得黢黑,在别人面前也显摆过扎猛子憋气的绝技,有一回还救过溺水的村东头郑傻子,受到大伙赞扬呢。
艺高心就野,游过河到对岸探险,成为我心中下一个目标。
河面大概有七八十米宽,到中流击水,游过河去,对我一个小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体力和胆量必须同时具备才行。
沙滩上翻跟头、赛跑、扔贝壳,增强体力,争取游过河去!
这一天风平浪静,我和几个大一点的伙伴,乍着胆子向北岸游去!
河中部浪头比近岸大得多,亏了天气好,但无风也有浪,水也比较凉,浪拍打着双颊,真有点疼。咬紧牙关,跟着大伙伴破浪前进!当水温上升,脚下有水草并够到地面,才知已经到达北岸。
这岸上一大片桑树林,天然长成,没人看管。桑树高大枝繁叶茂,树上结满黑红的桑葚果,沙地上也有掉落的大桑葚,捡起来一尝,真甜。
这群光屁股小家伙,早听大人说过,对岸有好吃的,不想就是这天赐的大黑桑葚!
还等什么,上树吃吧!小家伙们从小练的爬村掏鸟窝的本事,这时用上了。噌噌噌四肢并用,爬上桑树,大快朵颐。甜美流汁的桑葚,对孩子们来说可是美味啊!甩开腮帮子狼吞虎咽,小肚子上树时划出的一道道白线,与嘴上黑色的桑葚颜色,形成鲜明对比,这桑葚大餐真是别有风味!
正在高兴时,惹恼了一群黄鹂鸟。它们是桑林的主人,看到我们这么无理,偷吃自己的果实,立即喳喳猛叫,扇动翅膀向我们猛冲过来,用双翅双爪向我们头上身上拍击,那叫声中似乎在骂:“咕咕咕!没羞没羞!吃了桑葚黑屁股!快滚蛋!”
突如其来的小鸟袭击,我们在高高的树上,自然也有些紧张,摔下去受了伤没办法跟爹妈交代,得,见好就收,反正吃个肚儿圆了,小鸟朋友对不住,回见!下树开溜!
游回南岸,正要穿衣回家,前面有人高喊:“来人了,先躲起来!”原来田里干活的妇女队伍经过,她们中的姑姑嫂嫂,也有大姑娘小媳妇,撞见不妙,先躲进水里猫会儿吧!
作者简介:张玉明,笔名墨雅翁,《解放军报》原美术编辑。曾荣获北京军区、卫戍区通讯报道一、二等奖。诗歌《战士的脸》荣获《文轩杯》全国诗词大赛优秀奖;国画《琵琶行》获全国“铁流杯”荣誉奖。国画《奇葩》获全国产业文联优秀作品奖,被中南海收藏。百米长卷《巾帼撷英图》曾在国家博物馆专场展出,并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现为北京市工笔重彩画会会员,中国地质美术家协会会员,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