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醒
2024年10月20日,一名医技精湛的全科老中医,为了弘扬中医,悬壶济世披挂上阵,退休不褪色开设诊所,再次在平江县城平江首府小区引起居民一片赞许声。
他是一个赫赫有名的老中医,40年如一日,蜗居斗室,在遭受病魔的患者面前把脉号药,将诚挚的爱撒向需要救治的患者心中,他是平江人的骄傲,更是弘扬中医的荣耀,他曾出色地为原卫生部长崔月犁根治了胃病,享誉华夏医坛。他名叫冯根源,平江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骨质增生、胃病、头、颈、肩、腰腿痛全科主治医师。
上世纪70年代,他通过全市赤脚医生培训班学习,他很快掌握了扎针、号脉、听诊等行医技术,他做一行,爱一行,勤于钻研中医业务,并在乡村同行行医问诊中小有名气。
半道从医遇恩师。自此,冯根源成为老中医吴振华一名得力助手。吴振华视冯根源如爱子,悉心传授中医技术,为冯根源在日后中医行医中提供了有力帮助,他庆幸自己师出名门。
上世纪70年代在家种田的山里汉子以稳重、厚道、为人谦逊爱学习,思想上进被平江县安定区芦洞破例招录做了一名乡村赤脚医生,当时属典型的“根正苗红”。
头、颈、肩、腰、腿痛,跌打损伤患者,老年居民占了近八成,尤其是乡村农民耕田种地,体力劳动强度大,扭伤、跌倒、或受外力所至,其症状病疼多,轻者不能从事农业生产,重则卧床不起,不少患者不到迫不得已不住医院,强撑着致使病痛加剧,冯根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知根知底。
于是,他狠下决心,一定要在老中医吴振华的帮助下,攻克难关,为农民兄弟患者治病建功立业。他结合医学临床经验,利用中药配方为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使许多病患者走出病魔的阴影,冯根源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头、颈、肩、腰、腿、疼痛是居民患者的一种常见病,但由于腰部感受外邪,或因外伤,或由肾虚引起的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腰府失养所致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症。轻者时作时止,遇劳则剧,得逸则缓,重者腰部酸痛,头颈软弱,手足瘫痪,不能自立。
头、颈、肩、腰、腿痛是居民患者一种普通的常见病,由于腰部感受外邪,或因外伤,或由肾虚引起的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腰府失养所致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症。轻者时作时止,遇劳则剧,得逸则缓,重者腰部酸痛,头颈软弱,手足瘫痪,不能自立。
在临床研究中,他冲击以往头、颈、肩、腰、腿痛等对症治疗的常规方法,把局部病变与人体整体生理病理结合起来,创立了局部与整体同治、骨脉同治、颈脑同治、腰腿同治、颈胃同治、内外同治等一整套综合治疗的中医治疗新法。40多年的从医经验,曾在平江县人民医院享有良好的口碑,亦使一个个病疼患者得以康复。
何为明医?记者翻阅搜索相关资料,“明医”是指通晓医学、医术高超的医生。“明”有懂得、了解、通晓之义,引申为贤明、明智、明察之义,因此“明医”指的是那些医学技术精湛、治病思路清晰的医生。
“明医”的特点,医德高尚: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不计得失毁誉。
医术精湛:有起死回生的能力,能够解除病人的痛苦。
淡泊名利:一生致力于中医之道,朝于斯,夕于斯,无怨无悔。
如,元代《辽史·萧胡笃传》中提到:“曾祖敌鲁,明医。人有疾,观其形色,即知病所在。”这句话描述了一个名叫敌鲁的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的形色就能知道病情所在,体现了“明医”的特点。德高望重,谦卑礼让,以精湛的医技、医德、医风赢取民心。
据冯根源介绍,他退休后曾有多家诊所高薪聘请他坐诊,但他个性耿直,不愿随意被人摆弄,曾为十几块钱的中医处方,挨了受聘方眼色,第二天他就主动请辞了受聘。他说,如今年事以高,自己有退休金,不缺吃也不少穿,他开个中医诊所,既是传承中医国粹,又能在身体力行的环境下,帮助病人解除病疼就是莫大的荣幸,中医以传承中医,治病救人为荣!
老中医冯根源,在平江当地享有良好的口碑,居民纷纷称其为“明医”,即他通晓医学、医术精湛高超,能手到病除,当地人得悉他开办中医诊所,其同学、同行、亲人、朋友纷纷为他老当益壮开办中医诊所送来祝福、祝贺,藉以此表达对老中医冯根源的信任、尊重、敬畏……
摄影/苏醒
责编/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