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反击战日记】(3) 商立民
1979年3月8日 星期四
这里是金朝的发源地,到了清朝政府又对这里进行了开发,但是在这座山里找不到任何痕迹。
七律·金朝都城旧址(中华新韵)
我绕泉溪婉转行,高山韵秀有奇峰。
清流白浪阿什水,黄岭金朝世代情。
帚扫辽都王府地,鞭扬河岸洛阳城。
靖康之变铭千古,车马招摇囚宋廷。
【注释】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完颜阿骨打所建。西与西夏、蒙古等接壤,南与南宋对峙。共传十帝,享国119年。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1115年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县 )立国,国号金,建元“收国”。 1125年灭辽朝,1127年又发动靖康之变灭北宋。1130年,宋高宗赵构向金帝上降表称臣。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中都(今北京)。金世宗、金章宗统治时期政治文化达到巅峰,金章宗在位后期急剧由盛转衰。金宣宗继位后,内部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外受大蒙古国南侵,被迫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123年,金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于蔡州。
金朝奠定了中国北方的疆域,对于确定后来中国北方的版图起到了奠基性作用。金朝鼎盛时期疆域包括东北、华北、关中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南至大散关至淮河一线,与南宋对峙;西北与西夏并立;东北地区达外兴安岭,东临日本海。
1979年3月9日 星期五
据说史上金朝建都就在阿城,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位于黑龙江省阿城县南郊,阿什河左岸,上京城是金朝修建的第一座都城 ,是满族的先世女真族所建金朝的早期都城。
金上京会宁府遗址由南北相邻的两个长方形城池组成,平面呈曲尺形,全城外城垣周长约11076米,含腰垣城垣全长约12708米。金上京会宁府遗址是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金代都城遗址,对于研究东北地方史,民族史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七律·女真人
沃土绵延人马欢,奔驰疆野守丘峦。
躬耕游猎生骄子,交集平和藐冽寒。
黑水深层藏霸气,白山强弩挽狂澜。
儿孙繁衍精文武,逼到临安半壁残。
【注释】女真:别称朱里真、女贞、女直,今称满族,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至唐时期称黑水靺鞨,辽朝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 基本形成民族形态的时期大约是在唐朝时。“女真”一名最早见于唐初。古语有“女真兵若满万则不可敌。”
辽朝女真有生女真、熟女真之分。1115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在会宁府(哈尔滨阿城)建立金朝。金朝灭辽、灭北宋,占领中原地区后,贞元元年(1153年)迁都于燕京,实行“南迁北徙”的政策,女真人最初迁徙到燕山一带。以后定居在华北地区,而汉人逐渐向北迁移。定居在中原的女真人,在汉族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逐渐与汉族融合。
明初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 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女真诸部。1616年,努尔哈赤在新宾县二道河子畔的赫图阿拉城称汗建国,国号称为“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清太宗皇太极在盛京(沈阳)改族名女真为满洲族。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大金为大清。1644年,满族建立的清朝入主中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统一的王朝。
七律·黑龙江阿城阿什河
千秋逝水紫光摇,并聚湖溪逐浪高。
几度沧桑刻今古,中流咆哮领风骚。
黎民滋润乐耕野,将帅旋回洗战袍。
悦意载舟浮比比,祥云化雨助滔滔。
【注释】阿什河:松花江干流南岸支流,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流经阿城,清初称阿勒楚喀河,1725年改称阿什河。阿什河流域是金朝的发祥地,金朝前期都城上京城建于阿什河左岸今白城村。并于白城西开凿运粮河(俗称金兀术运粮河)西通松花江,长96.5公里,为金代都城漕运河道。清代建有阿勒楚喀城。
1979年3月11日 星期日
由于回沈阳的专列需要等待,等待期间比较轻松。这里边没有城镇,没有市场。今天,和几个战友没有目标越过泉水流下去的小河去爬山,碰上了一个砍柴的老夫,年龄应该在五十多岁,他说前一段时间由于战备,上级是不允许他们进山的,现在刚刚放开,柴火不够烧,只可以砍伐已经死了的树木,如果砍了活着的树木是会被罚钱的。交流中他告诉我们山里的一种树叫王八骨头,中心质软,经加工,可把内心掏空做烟嘴;还有一种树叫老鸪眼,“老鸪”是当地人对乌鸦的叫法,把这种树的表皮去掉以后,里边会出现很多像乌鸦眼睛一样的图案,他们都拿这种木头做擀面杖送亲友。还拿出他手推车上不是很粗的老鸪眼树截成几段送给我们,回去按照他教的办法做了擀面杖,确如其言。这种树也有叫“麻梨疙瘩”“火琉璃”的,学名叫鼠李木。我们又在灌木丛中找到了王八骨头树的枝干做了烟嘴,也如其诉。还和这位老夫拉了很多家常,然后依依别去。
七绝·千古泉溪
小溪无怨泄春泉,百汇清流涨作川。
咆哮九湾翻白浪,余波离岸入芳田。
七绝·玉泉山上老鸪眼树(中华新韵)
古生灌木老鸪眼,默守宫墙薄暮烟。
万斧千刀还耸立,半窥半闭数江山。
五律·玉泉山上王八骨头树
乳白骨头硬,心柔腹不空。
天昏通晚籁,日晓伴晨风。
叶密生春色,枝疏摇帝宫。
时光成荏苒,墙壁盼涂红。
七律·农夫心声
早春一片雪茫茫,可见农夫有感伤。
烽火高台烟雾少,阳光老岭米粮昌。
山川百里炮声响,村镇千家心绪慌。
祈祷丰年无战乱,欢欣饱暖梦悠长。
1979年3月14日 星期三
我也和大家一样,收拾一下自己的行装,还是像来的时候一样简单。机房里边的事不用我们管,指挥部会安排专门人员留下来处理。
七绝·告别
时近春分冬未歇,古都清静日光斜。
只怜瑞雪三千树,不得随身带上车。
1979年3月15日 星期四
今天早晨,我们乘装载电台的通信车,摩托化行军到达到哈尔滨,又将汽车装上火车,第二天中午回到了沈阳。结束了四十三个日夜的全部征程。
排律·玉泉行人
弓也张开箭上弦,老山昨夜举狼烟。
身随令走奔前指,志伴车行临玉泉。
刚见湍流水波起,又闻快报耳机传。
南方炮弹翻尘土,北极棕熊闹界边。
遂道光华无日月,寝床梦幻有云天。
高低频率全时守,胜负军情一线牵。
轮值当班总拘谨,悠闲赏赋却安然。
昆明伸出鸣金手,多少狂疯喜泪涟。
【注释】老山:位于于中国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天保镇,是一座与越南交界的山,位于天保镇驻地船头村以西,面积8平方公里。1979年2月17日至1989年3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对不断武装侵犯我国领土的越南地区霸权主义者进行了自卫反击。
昆明:别称春城,云南省省会。一九七九年中越自卫反击战南方前线作战指挥部设在此地区。
1979年6月5日 星期二
回到沈阳一段时间后,听部队的一位湖南战友探亲回来讲述他们村里边的一个战士,在老山自卫反击战牺牲后,遗属的真实状况。
排律·遗属真情
南疆有令已收兵,乡下农夫思不平。
连日嚎啕领遗物,老山陵寝刻儿名。
心中独秀传承子,户内未休哀叹声。
祖祭堂前语咽哽,谱无嗣后意孤清。
今朝勇武成悲壮,逾世门楣谁掌撑。
害怕坟头须厚土,怀疑病榻少真情。
东邻先送几包纸,西院还端两婉羹。
民政人来钱八百,姨妈坐炕怨三更。
村翁队长同光顾,斗米只鸡申挚诚。
勉强起身寻自慰,擦干泪水向余生。
【注释】钱八百:当时在前线因战牺牲的烈士统一由地方民政部门发给一次性抚恤金八百元人民币。
队长:农村有生产队,成员为社员,最高领导就是队长,由社员选举产生,上一级行政机构是生产大队,设有党支部书记和大队长,再上一级行政机构是公社、县政府等。
阵亡状况:根据当时《解放军报》的一篇军事报道称:我军伤亡人数合计4000多人,歼灭敌军七万余人。
但是在战后,解密档案中给出的我军伤亡人数是六千余人,伤患两千有余,这和我们公布的官方数据相差并不很大。而且与我们当时北部战区前线作战指挥部个别人,根据每日南部战区前指传来的战报记录累加,六千多人是偶合的。
七律·清明节怀念一九七九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烈士
1999.4.4
春江静静载方舟,舱底深深总带愁。
父母当年含泪水,伤悲少妇泣坟头。
三千敬挽高山怨,八百金钱幼子谋。
不晓遗妻定居处,村村是否有丰收?
【注释】八百金钱:一九七九年中越自卫反击战之后,拍了一部反应自卫反击战情景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一个牺牲的副连长的原型,留下了妻子和两个孩子,领到了八百元的遗属抚恤金,这些抚恤金还没有还上生前为母亲治病欠下的一千多元的债务。
【作者简介】:
商立民,满族,原籍:黑龙江省肇东市。现任沈阳市诗词楹联协会书记兼会长。编写出版了《中国传统楹联分类汇编》,并获得了2016年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二等奖;编写出版了《<新刻对联从新>考注》,该书获得了2017年国家古籍整理全额补贴;编写了《曲律讲义》《诗律讲义》《词律讲义》《对联创作及诗联对仗规则》(初级版、中级版、研修版)等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