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中国文学史》第2专辑(16~34) 王秀英原创
16.【读书札记】——《中国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四章屈原与楚辞之
《九章》(通韵)
抽思哀郢苦回风,
惜诵涉江留美名。
橘颂怀沙惜往日,
九篇尽诉一生情。
17.【读书札记】——《中国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四章屈原与楚辞之
《九歌》(通韵)
祭祀诗歌动九寰,
神灵眷恋寄诚虔。
怀忧沸郁湘君恨,
绚烂多姿人鬼间。
18.【读书札记】——《中国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四章屈原与楚辞之
《招魂》(通韵)
一篇长赋唤王魂,
模仿习俗梦幻春。
仪式复杂情细腻,
文学影响刻人心。
19.【读书札记】——《中国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四章屈原与楚辞之
《天问》(通韵)
混沌初开人世间,
阴阳变化月缺圆。
兴衰战乱多疑惑,
求索其修敢问天。
20.【读书札记】——《中国文学史》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西汉前期至中期的诗赋与散文
帝王的歌(通韵)
楚汉当时正斗兵,
感怀出口是心声。
别姬垓下霸王死,
高祖还乡唱大风。
21.【读书札记】——《中国文学史》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二章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和《史记》(通韵)
隐忍苟活司马迁,
完成巨著史空前。
体开纪传波澜阔,
无韵离骚绝唱篇。
注:第一句“孤平拗救”。
22.【读书札记】——《中国文学史》第二编 秦汉文学第三章汉代乐府民歌之
《陌上桑》(通韵)
谁在高歌陌上桑,
诙谐喜乐曲悠扬。
罗敷巧把贵族戏,
自古民间多丽章。
23.【读书札记】——《中国文学史》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三章汉代乐府民歌之
《孔雀东南飞》(通韵)
徘徊孔雀向南飞,
娓娓言来字字悲。
凄美爱情催泪落,
诗歌叙事一丰碑。
24.【读书札记】——《中国文学史》第二编秦汉文学第四章西汉后期至东汉前期的诗赋与散文之
《汉书》(通韵)
纪传百篇朝代情,
中华大作后人承。
二十四史排前列,
承载兴亡留盛名。
注:第一句孤平拗救。
25.【读书札记】——《中国文学史》第二编第四章西汉后期至东汉前期的诗赋与散文之
《论衡》(通韵)
王充杰作物实篇,
擅辨哲学至理言。
微论细说诚透彻,
天平不朽史留传。
26.【读书札记】——《中国文学史》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五章东汉中期至后期的诗赋与散文
五言诗歌初盛(通韵)
东汉风格起变迁,
散文政论敢直谈。
五言冠冕古诗盛,
辞赋生成至理篇。
27.【读书札记】——《中国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之
建安诗文(通韵)
时代精神诗史称,
建安风骨短歌行。
三曹七子观沧海,
慷慨凄凉悲愤声。
28.【读书札记】——《中国文学史》第三编第一章魏晋诗文之
正始诗文(通韵)
正始诗歌感叹声,
谈玄真挚日盛行。
竹林名士咏怀愤,
独特光辉个性翁。
29.【读书札记】——《中国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魏晋诗文之
西晋诗文(新韵)
自负才华繁缛风,
追求词藻重抒情。
内容丰富讲形式,
辞赋惊人气魄宏。
30.【读书札记】——《中国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魏晋诗文之
陶渊明(通韵)
心系桃源也务耕,
田园诗派已形成。
采菊山下思归去,
五柳先生千古情。
31.【读书札记】——《中国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二章
南朝诗文与民歌(通韵)
南朝新变映千秋,
刘宋诗风有鲍休,
齐代梁陈文各异,
吴歌西曲韵悠悠。
注:鲍指鲍照;休指汤惠休
32.【读书札记】——《中国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三章
北朝诗文与民歌(通韵)
北朝诗赋意阑珊,
璀璨民歌质朴言。
敕勒木兰豪迈唱,
山河壮丽绽新颜。
33.【读书札记】——《中国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通韵)
魏晋华章情意浓,
志人轶事趣无穷。
灵妖怪异添奇幻,
古卷留香后代崇。
34.【读书札记】——《中国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诗品》(通韵)
中国名著伐山作,
百代之源诗品评。
独特风格意深远,
钟嵘影响准则行。
【作者简介】:王秀英1982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北京外国语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访问学者。曾任辽宁警察学院英语副教授。三级警监警衔。大连市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论坛大连版块顾问,《大连散曲》副社长。巴黎文学社永久会员,作品发表于新媒体头条,都市头条,《大连诗词》《中国诗词》《东北诗社》《华北诗社》《辽海诗社》等微刊及纸质刊物。著有《诗路撷英》《英宇绝句三百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