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经友人推介做了林府的西宾,成了林黛玉的老师。“本自怯弱多病的”林黛玉在丧母之后,因“哀痛过伤”,“触犯旧症”,“遂连日不曾上学”。贾雨村“闲居无聊”便在“风日晴和”之时“出来闲步”。一日,“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的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庙门前匾额上题着“智通寺”三个字,门旁有一幅旧破的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贾雨村看后想到,“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
正如贾雨村所言,这幅对联字面意思“浅近”,好理解。
“身后有余忘缩手”,暗指死后的财产都还有剩余的人仍在贪得无厌;“眼前无路想回头”,指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才想起来回头是岸。
而“其意则深”,则是值得重点讨论的。
贾雨村见冷子兴应该是他命运的转折,因为在跟冷子兴高谈阔论之后,又意外地见了“当日同僚一案参革的号张如圭者”,是张如圭向他通报了“都中奏准起复旧员”的信息,接着冷子兴献计,让他马上去找林如海疏通关系。这才让贾雨村二度为官。
为什么在此之前,先让贾雨村进了“门巷倾颓,墙垣朽败”的“智通寺”?又为什么在“智通寺”门旁又看到了“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的这副破旧的对联?
曹雪芹先生如此安排,并非闲笔和横生枝节,而是刻意为之。“智通寺”的破败环境应该是为了点化贾雨村功名利禄终究是一场幻梦,遨游宦海期间要学会居安思危、淡泊名利,利欲熏心最终只会断送自己的前途。
如此说来,这幅对联针对性是很强的,说白了就是给贾雨村这些当官的看的,因为只有当官的才有贪得无厌的可能,所以,某种意义上说,曹雪芹是专为当官者设计了“智通寺”这个场景,并准备了这幅对联,以此警醒当官者要懂得谨慎行事,悬崖勒马,及时止损。
遗憾的是,贾雨村“智”没有“通”,他只懂了“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副对联的字面意思,而没有真正懂得其深意和警示作用,以致“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其实更令人遗憾的是,二百多年后的今天,贾雨村后继者们的“智”,非但仍没“通”,而且更加利令智昏,“致使锁枷扛”。
看来,“智通”还是很难做到的。
2024年10月27日早
卢祥云,在多年老干部工作和老年宣传工作中,喜爱《红楼梦》,曾任辽宁省铁岭市《红楼梦》学会副会长,多次参加全国《红楼梦》研讨会,发表多篇论文,其中《红楼梦时代背景新考》发表于《红楼》杂志2002年第一期;《从端木蕻良细说红楼梦看端木先生》发表于北京曹雪芹研究会编辑出版的《曹雪芹研究》。与女儿合作出版《梦回人生》,在网络发表多篇读《红楼梦》随笔,疫情期间用书法抄写完120回《红楼梦》。现又开始抄第二遍《红楼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