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李宸妃被“狸猫换太子”
作者:李铁
李宸妃是宋仁宗赵祯生母。
她本是宋真宗刘娥皇后的侍女。不知不觉成为民间传说“狸猫换太子”的主角。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家喻户晓。说刘皇后与太监郭槐将怀有身孕的李宸妃哄骗,在她诞下儿子的时候,用剥了皮的狸猫换走,假装是刘皇后自己所生。李宸妃后来被打入冷宫并流落民间。但这个狗血剧情并不是历史真实发生的事件。
宋仁宗登基时,他不知从哪听说自己母并非刘皇后,而是李宸妃,而她是被迫服毒身亡,是刘皇后害死的。宋仁宗因而挖掘了李宸妃的坟墓,开棺验尸,想要查明真相。
但打开棺材一看,李宸妃下葬是按照皇太后的礼制来的,而且她面色栩栩如生,根本没有任何服毒而亡的痕迹。
这件事情轰动朝野,一时成为“热谈”,每当后世提起这回事,人们也都以丰富的想象力来增加其传奇色彩。使得相关的文学作品对这件事持续加工,由此而来的“狸猫换太子”故事更是变得栩栩如生,有鼻子有眼。
元杂剧里,李宸妃诞下儿子后,刘皇后派宫女处死孩子,但这个宫女救了孩子并送人收养,后来这个孩子当了皇帝。
明朝戏剧中,是包拯偶遇李宸妃诉冤情,并克服了重重阻碍,最终帮助她认回儿子。
在清初的剧本中,刘皇后以自己所生的女儿,替换了李宸妃所生的儿子。后来包拯审理此案,真相大白,宋仁宗迎接李宸妃回宫,而刘皇后服毒自尽。
那时候, “狸猫换太子”的桥段并未诞生,直到清嘉庆年间,有小说第一次讲到刘皇后与太监郭槐合谋,以剥皮狸猫调换李宸妃刚出生的儿子。包拯审理冤案,刘皇后惊恐而亡,李宸妃还朝。在这以后,“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才初步定型并流传得越来越广。
所以,历史上 “狸猫换太子”故事根本不存在。而刘皇后对北宋发展有很大贡献。宋仁宗的生母李宸妃原来只是刘皇后的侍女,负责照顾刘娥的生活起居,宋真宗去刘娥寝宫时,李宸妃被临幸而怀有身孕。
刘娥是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被刚刚继位的宋真宗将招进宫并封为美人的。当时,刘娥特别会来事,侍候真宗原来的郭皇后十分殷勤,与其他嫔妃也相处得很好,另外加上宋真宗的宠幸,她在宫中地位不断提高。但是,刘娥内心深处却很紧张,因为她深知以色相侍君王,这个肯定长久不了,唯一的希望就是在皇家子嗣身上。自己必须有个孩子,而宋真宗此时也真的无比强烈渴望有个孩子。就在这时,刘娥恰巧认识了李宸妃,她见李宸妃举止得体,从容大方,便将她收为侍女。
李宸妃入宫后,经常伺候宋真宗入睡,没多久就怀孕了。后来李宸妃顺利产下一个男孩。宋真宗给孩子取名为赵受益,后来改名赵祯。
刘娥当时也很高兴,此时她已经四十二岁,虽然还没有被册封皇后,但自然明白这个孩子对她的重要性。立即李宸妃的孩子据为己有,兵严禁宫人向孩子说明真相。她对赵祯视如己出,悉心培养,十分细心。无论在学业还是德育上,从未疏忽。赵祯一直以为刘皇后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从小就叫刘皇后为“娘娘”。
宋真宗对她抱养李宸妃之子不仅听之任之,还给了极大的支持。把李宸妃这个孩子明令交给刘娥抚养。他对刘娥表面上的专宠,持续很多年、甚至是至死方休的。
但李宸妃比刘皇后去世得早,当时,刘皇后对李宸妃进行了厚葬,而年幼的宋仁宗对此并不知情。而且,包拯出来做官前,真宗、李宸妃、刘皇后都已经去世,戏剧中有关包拯的事迹,绝不可能发生。
文/李铁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作者李铁,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硕士毕业,在甘肃新华社分社担任10年一线记者,熟悉西北5省特别是甘肃一草一木,冒着生命危险去过甘肃很多偏远地方,2002年到北京工作至今。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
《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