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艺考生,在大学里这样实现了逆袭
作者 刘雪萍
“这是一份天花板级别的应聘书!”事后,招聘老师是这样评价自己招进来的新人:她的优缺点特别突出,优点是所有应聘人当中对招聘岗位流程知晓最全面,缺点是没有实践经验,仅仅只有几个月的实习期。即使在校期间个人有丰富的带队经验,曾获全国大学生创业基金奖,毕设作品在全国十四个城市巡展等等。
招聘条件原本要求社招,三到五年专业岗位工作经历,结果破格录用这位应届本科生,而且来自一所普通的双非院校。如果说第二轮线上面试,就顺利拿下offer是靠第一轮的“纸上谈兵”,那先看看这张应聘书是怎么写的个人经历。
大一,学生投入校内自发运营某文学公众号,撰写用户调研报告,收集用户反馈和需求,通过使用分析软件和数据,提炼出核心结论,每周复盘,清晰有逻辑为团队提供岗位职责建议。
同频共振,永远相信吸引力法则。和一群有共同爱好,正能量的人一起,会互相带动起跑。北方人到南方读大学,又和山东学霸一个寝室,有比你优秀的人,要命的是还比你勤奋。
求职简历中写到大三,进入某大厂教育频道实习,产品运营,量化拉新引流,推广优化内容,增强粉丝粘合性。电话线上线下策划营销,探究用户周期。
编导专业大学就读后会有两个方向的分歧,一种走戏文写作方向,没有研究生设置的普通院校,有的会和国内名校推出联合办学,有写作才华的学生会经过考试,被选送交流至联合办学院校同专业。疫情期间线上授课,相对时间自由,这些同学就写剧本杀,挣学费,新媒体网络小说的风靡,造就有天赋的人脱颖而出。
另一种学生的优势会逐渐在导演方向凸现,这类学生往往加持强沟通能力,强外联拓展能力,对器材操作敏感。跟拍摄影配文字,成了聚会、旅行、商务活动中的团宠,满足如今大众手机看图剪辑渴求。总之,多积累作品,不断尝试向外突破,追踪本校的优秀校友,持续会收获更多积极信息。
如果进入大学,不知道你想做什么,那你可以先了解众多社团你能做什么,然后主动做取舍。好过不知道有什么,最后四年中错过,留下遗憾。
大学四年,这个编导类的艺考生是这样度过的。专业过关,文化课未达线,带着与北电擦肩而过的遗憾,考生憋着一口气,进入南方一所综合类大学的人文学院。开学季,这名新人选择了能发挥自己特长的两个社团,学校的喜剧人剧社和文学社。自幼习舞,获过省级拉丁舞金奖的新生积极表现,很快在军训、社团展露头角,成为国庆联欢会的舞台主角,意料之中成功竞聘加入文艺部。
生存以上,生活以下。当年高考结束后,艺考生有感而发,创作了一首剖析心路的音乐作品,发布到当前有67万创作素人的网易云音乐平台。要过不被定义的人生,就像五月天歌词写到:我和我背后的倔强。借由音乐、舞蹈、文学赋予的力量,要构建自己的乌托邦。本科毕业季,选择了把爱好当做职业。
世间美好,环环相扣!所走每一步都算数,终将成就今天的自己!
图片由作者提供
刘雪萍,网名缓慢成长,70后。多年来,在纸媒《安康日报》《龙门阵》《华侨报》和中国诗词学刊,雪小禅微信公众号,吧啦原创文学,南麓北麓等公众号上发表过逾二十万字。曾获《城乡金融报》全国征文大赛二等奖。本为金融系统从业人员,喜欢户外活动和写作,喜欢有温度的文字,用我笔写我心。
主编 李汪源
校对 张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