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浅谈婚俗礼仪
作者:朱万祥
审稿:杨新文
中国婚俗应知晓,
婚俗新风皆重要。
紧跟社会莫跑调,
与时俱进赶新潮。
古今婚俗学问深,
贵在学习当认真。
男婚女嫁古传今,
婚俗礼仪与时进。
我国古今婚俗,礼仪是中国婚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承办婚庆的关键,常言道:"水涨船高",并要"与时俱进"。所以,我们都要学会"紧跟社会不掉队,与时俱进当先锋",人生在世,正常人婚礼一生一次,恩爱夫妻过日子一生一世。为此,男女适龄青年提前学一点婚庆礼仪知识是完全必要的,男女家庭也要提前多学习一些婚庆礼仪小常识很有必要,虽然说是"车到山前必有路",但是,不如多学点婚庆礼仪常识,当自已用时,或给儿女操办婚庆大事时,可以做到"胸有成竹"或叫"哑巴吃饺子,做到心中有数",当对方提出问题时,您就可以回答自如,自感有风度,我为让男女适龄青年和男女家庭共同学习,提供方便,我随心写一篇《浅谈婚俗礼仪》一文,仅供各位读者参考,并请读者结合当地婚俗礼仪,且记不要死搬硬套,古人云:"三里五乡改规矩,十里八乡不同俗",所以,请君要视情而定,入乡随俗,灵活掌握。
2024年5月6日,我撰写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一篇文章,在“杏坛读书"网站发表后,转发到朋友圈引起了热议和好评,自感欣慰,觉得传播古今社会婚俗礼仪正能量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由此,忙里偷闲,今天我想再写一篇与“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一文相配套的一篇文章,因我在职与退休后,经常担任"婚庆老懂"一职,我对婚庆礼仪并不陌生,记忆当时我为满足诸多适龄青年及男女家庭的学习和实际操办婚庆需要,我专门撰写了一本"婚庆礼仪"一览表的小册子,曾刋印200余份,分别赠送给亲朋好友传阅与参考,记忆仅剩一本时,我到新乡市凤泉区″紫龙广告"店复印时,恰巧碰到一位快要结婚的凤泉区小伙子张某一眼看到,他拿到手简单翻阅后,心情激动又高兴,认为这本小册子对他结婚很有帮助,拿回家可让家庭父母为他办婚事作参考,于是他就向我开口索要,常言道:"开口容易闭口难,积德行善留美谈″,所以,我即答复送给他一本,他拿到那本“婚庆礼仪"一览表小册子,连声说道:谢谢,谢谢!并又随手从兜里掏出一盒精装牌"红旗渠"喜烟高兴地离开了紫龙广告店……
间隔时间不长,我的小孩他姨宋玉荣,来我家商量她闺女董文宝出嫁有关礼仪问题,我即顺便把我身边仅剩的一份小册子,让她拿回鹤壁市去使用作参考,当她把闺女文宝出嫁一事办妥后,她给我说:您给我送的"婚庆礼仪"一览表小册子很好,这次文宝姑娘出嫁,感谢您可排到大用场啦,当其男方到我家提定亲,迎娶,商量喜宴安排等事议时,我照小册子有关要求,给男方一一说后,他们却都全部照办啦……看来,您写的这个《婚庆礼仪小册子》很棒,不但适合新乡地区乃至鹤壁市地区男女婚庆也可以参照使用……
为此,手中参考资料没有,只能凭自巳大恼记忆,并回忆结合本人操办两个儿子的婚庆礼仪实践撰写而成,如有不妥,敬请指正,如有错误,欢迎批评指导,借此,鞠躬致谢!
笔者原意是想把此文内容写在"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内发表的,但又突然想起,那样做,文章篇幅过长,而又显得主题不突出,为此,我又临时决定,两文分别发表为益,既利于学习,还利于传阅,并可加强记忆和操作。
所以,本文以"婚俗礼仪"为主题,全面阐述婚庆礼仪的全过程。其目的就是"传承婚庆礼仪正能量,纠正与取缔婚庆礼仪旧风俗",并倡导婚俗新风,新事简办!
中国的婚庆礼仪习俗,历史悠久,并源远流长,而又博大精深,错宗复杂,礼仪繁多,因此,礼仪好写,礼金的数量很难掌控,请天下父母给儿女承办结婚,积极响应当地政府倡导婚俗新风,并要做到与时俱进……
婚庆礼仪,操办子婚,他是人生之大事,为此,要办好这件大事,倡导文明婚俗新风,紧跟时代发展!
倡导文明婚俗新风,办好婚庆礼仪,首先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婚庆老懂,给已当好参谋,婚俗新风,新事新办,父母脸上有光,婚庆老懂也好当!
根据婚庆办事的大小,鉴于董事长的建议,还要找些帮忙的人员,如:迎亲车队(含彩车,放炮车,及八辆黑色轿车,另有中巴车或大轿车)婚庆公司(含摄相,婚礼主持》礼桌会计及现金保管,烟酒仓库保管,过去迎亲还有专门提收录机的,现在都改革了,放炮车上还备有音响等。还要找一些帮忙打杂人员若干,男方找好伴郎与女方找好伴娘,男方还要找好儿女双全的娶女客等,过去还要找好背包袱的,当所有人员找齐后,即可成立婚庆礼仪董事会,根据婚庆老董的建议,可定时安排会客事宜。
所谓的会客,是当男方父母给其儿子办婚庆,定婚宴全部就绪后,男方父母诚邀女方主要亲戚管事的人员和男方婚庆所有帮忙的所有人员在一起坐一坐吃顿饭,其目的就是围绕八个字进行《试桌品菜,喝酒说事》,所谓的"试桌品菜",就是婚庆当天用的婚宴标准上菜,征求女方管事人员的意见,所谓的"喝酒说事”,就是围绕婚庆礼仪礼金一事相互沟通,达成共识,从而使婚庆迎亲一帆风顺……
回忆我的两个儿子结婚的全过程,让我对婚庆礼仪有所认识和理解。借此,我要感谢长子朱云峰儿媳妇孙晓前之父孙印宗,次子朱献峰儿媳妇冯玲之父冯和平,感谢我的两位亲家翁和亲家母生了一个好闺女,而又变成我的好儿媳……因两位亲家翁的宽宏大度,而且又明事礼,我的两个儿子及两份彩礼加起来不足两万元,此事,我给任何人讲,他们无一人相信,但是,这是个实事,好啦!闲言少叙,言归正传,下边分别对婚庆礼仪有关内容进行回忆撰写。
为什么说婚庆礼仪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呢?这就是说古今皆有"同乡不同俗,十里改规矩"的说法,甚致有的一个大村,东头与西头,前街与后街有些旧俗也不一样,不过不外乎有《,迎亲,定亲,探路,吃饺子,看婚房,听新房,看媒人,送好,喝交杯酒,改口礼,(有双也有单)新娘拜礼钱,初六叫客(住13天19添汤,添人进口)等。三天回门,会客,敬酒,照相,上轿与下轿礼,叫门礼,拿鞋礼,给娘家人封小礼等初六叫客时,男方好友拿拜礼钱等等。
笔者下面根据新乡有关婚庆习俗随心谈一些婚庆礼仪问题,但重点叙说礼仪,因地区不同,风俗不同很难把控,请读者自行掌握致谢!
新乡人结婚都有早婚的习俗,男孩儿一般在20多岁,女孩儿甚至有18岁。(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男女结婚年龄逐渐会晚一些)习俗上讲婚姻须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婚礼上还有很多的讲究。那么,咱们新乡市都有哪些特别的婚礼习俗呢?今天笔者就跟大家数一数:随便聊一聊婚庆礼仪的主要习俗:
一、议 婚
初议婚,家长先托媒人,经媒人往来通话,了解对方属相,按阴阳学的迷信说法看双方属相的冲合。犯冲的属相有鸡与狗、龙与虎等,最合的属相为龙与兔,称之 为“龙缠兔辈辈富”。女方年龄也可大于男方两三岁,但不可大一岁,民间说法:“妻大两,黄金长”,“妻大三,做高官”,“女大一,没饭吃”。
但在封丘一带,一般来讲,男方比女方大两到三岁,这就是古今传说的,大姑娘,小媳妇的传说。在河北唐县一带,一般要求女方比男方大三岁,并有″女大三抱金砖″的传说。还说什么,"女大一常生气”,"女大两黄金长″等等。
上述是以前婚俗的做法,而现在侧是,经人介绍,透露给双方手机联系方式即可自谈成婚……
二、相 亲 (又称见面)
在相互探问对方家境后,进行相亲。
双方约定相亲日期,女方由媒人导引,与陪相人一同前往,到男方或媒人指定的地点同男方见面,媒人当面介绍双方情况。看相后,男方给女方见面礼。如双方均满意,由媒人通信,为初定婚约。
以上是过去传统的见面方式,而现在侧是媒人引见后,两人觉得合适就可以往下进行……
三,相家院(古称相家眼)
通过小见面,相互了解之后,相互有好感,女方会派员到男方阴名暗访男方父母及家境情况,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女方的大娘,婶婶带一块布料,假装卖布的人员,也会亲自到男方家里问有些情况。还会通过街房四邻问男方父母为人处事的有关情况。
以上是老的传统相家院的做法,而现在是信息化时代,通过熟人得到手机号码,即可获取男方及家庭有关信息,这就是新事新办的见证……
四、定 亲 宴(古称大见面)
选择吉日,男女双方父母商定结婚日期,并报知亲友时,由男方负责设宴,诚邀女方主要成员在一起聚餐,商定与结婚的有关礼节。
五、套 新
男女双方各自准备被褥及床上用品,做被子也很有讲究,过去做被子会让有儿有女的女同志帮忙做被子,做被子应为《两床,四床,六床,八床,十床,十二床),不准做单数被数。
男女双方的新被褥和新枕头须由子女双全和夫妇双全的妇女缝制。缝制前先由婆婆抓三把棉花铺平,然后,抓一些"红枣,花生、桂圆,生瓜籽",撒在上面,由缝制中缝入被褥中,意为“早生贵子”。
男方准备被裖是结婚新房新床上用品,而女方准备被褥,是为了赔送嫁妆之用。另一层含义是,出嫁闺女送被子之意,意让闺女与女婿过″一辈子"之意……
以上是旧的传统双方各自准备被褥的做法,而现在还有商场与超市都有现成的被褥,所以,就不需要这个程序啦……
六、压箱礼
女方在出嫁的前一天,由新娘的嫂子或者姐姐将新娘的嫁衣装进箱子后,在嫁衣上面放压箱钱。新娘到了婆家后,婆婆要在此箱内放钱,且多于压箱钱数。出嫁前 一日或者当日早晨,由女方兄或弟将娘家所办嫁妆均插一柏枝,送至男方家中,意为万年长青。嫁妆送到后,男方家以酒席款待,由陪客人向送嫁妆人索取开箱钥匙,并给持钥匙者封红包,对方满足后才将钥匙交出。
七,娶 亲
娶亲的前两天,男方送通信盒给新娘,内装化妆品与上轿时的衣物(衣物必须成双成对)、首饰,另加酒一瓶,肉一块,米,面各一升。娶亲的前一天,男方整置洞房,当晚由新郎的小弟压床,且允许在新床上撒 尿。娶亲之日,男方备花轿四顶,一顶轿坐新郎,一顶轿坐新娘,一顶轿坐娶客,一顶轿坐压轿孩子。但这些规矩是古代的,而现在比较时尚《用八辆黑色轿车即可,亦称八抬大轿之意》。
八、迎 礼
引礼人引导新郎进新娘家,每一道门,引导新郎象客人作拜施礼,新娘家须给新郎和引礼人各盛一碗饺子汤,奏乐三遍,新娘方可上轿。
九,上轿礼(现亦称上车礼)
新娘上轿须穿蓝鞋子,此鞋不许再穿回娘家,上轿前,其母给女儿离母钱,并把婚书交于新娘,由新娘将婚书带至婆家压在床头,以示两家平安。上轿分大娶、小 娶。大娶,新娘上轿不踩地,坐在椅子上由四个人抬着上轿,小娶,新娘步入轿内,轿顶大升。途中若遇拦轿者,须落轿奏乐后放可再行。
十、下轿礼(现亦称下车礼)
新娘下轿前要梳头,边梳边说:“一梳金,二梳银,三梳骡马跑成群。”婿家还须给新娘增下轿礼,然后由扶客搀扶下轿。若遇瞎年(即年中无“立春”),新娘 下轿时须手持照明物前行,以示瞎年照生子女。新娘下轿后,脚不得烹、用蓝布自轿门铺
至天地堂,新娘脚踩蓝布,行至天地桌前,由男家礼一般。
十一、拜天地
拜天地为完婚仪式。天地桌上放一只盛满粮食的斗,用红纸封口,两边各放红蜡烛一只,斗前放几只果碟子。桌前铺红毡或席子一条,席前放盛花,花前放马鞍。 新娘要跨过马鞍,摸盛花,叫做“骑鞍摸盛”,以示家境平安,有余有盛。接着新郎、新娘立于天地桌前,面向天地神位,一拜天地,二拜父母,然后夫妻对拜。
十二,敬 酒
敬酒是喝喜酒的重要一环,当新郎与新娘拜过天地,婚庆仪式结束,喜宴开始!新郎与新娘开始敬酒,敬酒时应由婚庆老懂带领,如在喜宴大厅敬酒,为节省时间,由婚庆老懂说敬酒词,诸位共同干杯。包间敬酒与大厅内敬酒形式略同。新郎的父母按程序也应向来宾们敬酒……
十三,吃生水饺《寓意是生孩子之意》
当新郎与新娘敬酒结束,婚庆董事长安排餐厅后厨下饺子或下面条即可,婚庆老总要给后厨封红包,封多少凭心而定!有的后厨收不到礼封,故意将水饺或面条不做熟,由婆家嫂子端给新娘吃,而且要问新娘,"生不生"其意就是生孩子之意!“新娘应回答说:"生"(生小孩之意)。
十四,看婚房
看婚房是在酒宴结束后,娘家人派代表到新郎结婚房看一下,此时应由男方母亲陪同前往婚房。
十五、入洞房
拜完天地后,新娘入洞房,由小姑(婆家妹妹)端洗脸盆,水中放一个馍馍,一个硬币,新娘须将馍馍捞出扔至床下,再由小姑将水送走。然后,小姑把做熟的饺子送入洞房,让新娘子用筷子挤开给新郎吃。
十六,听洞房
所谓的听洞房,这也是古代的老习俗, 尤其是在农村辈小的家庭,晚上怕无人听房,就用一个扫把倒立到新房窗户下,而再用一顶帽子戴在扫把把上头,以示听房之意!
上述也是旧的传统听洞房的做法,目前,农村早就不实行听房啦!城市都是楼房,也就不存在听洞房之说……
十七、宴 席
男家设宴席款待客人。开宴时由男方陪客领路,引礼人陪新郎至女方男送客前看菜,男方陪客好喊:“新郎看菜!”女方长辈回话:“省事三揖。”然后引礼入 陪,新郎作揖三个。待女方送客席毕,再由陪客领路,新郎长辈手托酒盘说:“酒寒席清,请亲家多多担待。”对方回答:“酒足饭饱,亲家办得满好。”新郎长辈 对说:“人盅酒你们先尝,俺娶媳妇你家忙。”对方答说:“都忙,都忙!”这套礼节俗称“安大盅”。
以上是老的传统做法,不予采纳,而现在举办婚宴都在宾馆与饭店,婚庆拜天地仪式结束后,由婚庆老懂发表简单的开席语即可开席……
十八、看新人
新娘的送客在宴席完毕回程前,要去看新娘,以示安慰。以前叫看新人,而现在又称看新房,莫管是看新人或看新房,其意就是对新娘的安慰。以前女儿出嫁,父母是不到男方参加喜宴的,而现在必须前往,否则,婚礼仪程就无法进行……这就是新事新办,应当提倡和发扬。
十九、拜长辈
送客走后,内容(新郎的亲友)、坐底客(本家长辈)齐聚,由新娘上拜,逐个磕头,受拜人均付给新娘拜礼钱。
以上是老传统,老习俗,而现在侧是由婚庆老懂介绍,新娘鞠个躬即可,红包到手。
二十、闹洞房
新郎的小字辈或同辈人进洞房嬉闹新人到深夜,有的用绳拴个苹果,让新娘与新郎咬苹果,其意就是他们接吻之意!有的家庭条件好的,当晚设小宴应邀同辈人在婚房内喝喜酒,意让新郎与新娘喝交杯酒等等。
二十一、婚 灯
新婚之夜在床头放桌一张,燃红蜡烛两只,俗称“婚灯”。新郎、新娘各一只,谁的婚灯燃的时间长,表示谁的寿命长。这个风俗有的地方不信这个,过去有的地方点煤油灯时,让新媳妇学吹灯,试看她是否是"小蜗嘴″……
二十二,回 门 与(叫客)
迎娶第三日,新郎陪新娘回家,娘家设宴款待,当日返回,称之“回门”。
封丘县老习俗过去年代一般进入腊月二十六或二十九办结婚(趁买年货多,方便,因无冰箱,还怕买食品坏,到正月初二认门,这一天新女婿坐正位,娘家人还要找人陪客。
一般都在正月初六叫客。这一天,新郎的父母诚邀主要亲朋好友前来参加宴席,当酒宴结束时,新娘要给参加宴席的长辈人磕头,受头者应拿拜礼钱给新娘,这个磕头钱归新娘所有……
二十三、叫 九
迎娶第九天,由新娘的兄弟接新娘回家住几天。过去会借助初六叫客之机,在娘家住13天,也就是到正月十九新娘主动回婆家,这一天为添汤节,其意就是"添人进口"之意!
二十四,谢媒婆(谢媒人)
当婚庆仪式承办完毕后,新郎与新娘在适当佳机带礼品共同前往媒人家看望。《古时讲媒人,说个媒成不成三两瓶,过去称谢媒婆,但此话不全面,如果是男的说媒,称媒婆有点不妥),所以,现改为谢媒人!究其带什么礼物,可凭心而论,也没有太多的讲究……
以上24项诸多婚俗礼仪大多都有现金小红包之意,所以,每项礼仪的红包数量,难以把控,因此,笔者在文中没有写具体数字,此事应由男女双方协商而定,但一旦双方商定的红包礼金数,就不得轻意变动,否则,就会因小失大,引起双方不愉快。
最后,笔者吟诗两首,作为此文的结束语:
婚庆礼仪说不全,
礼金多少凭心愿。
自由恋爱留美谈,
换位思考最关键。
婚庆礼仪学问深,
学懂弄通育世人。
入乡随俗与时进,
饮水思源不忘本。
2024年10月29日。
作者简介:朱万祥,男,中共党员,初中肄业,退休警官,原籍河南封丘,驻新乡市凤泉区,文学愛好者,擅长诗词自由体、散文等创作,近年上网发表文章58篇,退休13年,著书13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