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来生龙活虎 老去威武悠雅》
文/山里布衣
电影《英雄儿女》中的师政委王文清,在战前动员时,有几句很给力的话给笔者印象极深。他说:“活着就要象条龙,不能象条虫。为了胜利,披霄烟冲锋,踏血泊斗争,彻底消灭敌人,坚决完成战斗任务”!这几句话,是对本文命题最精当的诠释。
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啼哭开始,就注定了在岁月的长河大海里乘风破浪搏击漂流,开始了风雨兼程,泥沙俱下,波澜起伏的人生旅程。
由弱懦幼稚无能靠父母抚育,到七尺男儿顶天立地“翅膀”变硬,走向社会独当一面的这个阶段,上有祖辈呵护,下有父母照顾,家里大活儿不用操心,小活儿不用伸手,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无虑无忧的怡心日子。
面对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空杯心态一清二白,对大自然莫名其妙好奇尚异,几乎全部精力都在追根溯源寻根觅迹,“打破砂锅问到底”,不求出甚解不肯善罢甘休的状态上。
这个时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读圣贤书”,“躲进小楼成一统,莫管春夏秋与冬”。思想最单纯,思维最敏捷,态度最端正,读书学习最专注认真,分心最少,接受知识最快。少有怨怒懊恼,多是无忧无虑,难遇爱恨情仇。吃饱喝足写作业,困了累了卧床榻,不管柴米油盐事,满是憧憬笑语欢声,是塑造“肉体外型”的黄金时期,是由引而不发的“儲蓄势力”时段,走向作为期的前夜。
随着时空延伸,我们渐渐骨强肉雄胸宽体阔长大成人,幼稚成谈资,单纯成回忆,此时“三观”尚未完全定性,跨越到了人生十分重要的“精神成型”和“可塑性强”的阶段。
著名民族英雄岳飞(字鹏举),自幼成长在忠君爱国,重义尚礼,要求严格的家庭环境中。为鼓励塑造他完美的人格魅力,父母除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外,其母用火笔在岳飞后背烫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把父母根植于心的爱国情怀,通过刺字这个外在表现,渗透到岳飞的灵魂深处,把内外环境的影响有机融合在一起,营造健康成长,生发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并身体力行识文习武,忠君爱民,报孝家国。
长此以往的耳濡目染,心感体触,在岳飞心里深深地刻上了忠勇兼备,奋不顾身,赴汤蹈火,铁血冲锋,保卫大宋的烙印。不仅他自己智勇双全,英勇无畏,浑身是胆,而且打造出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岳家军”,敌人闻听“岳家军”,就吓得失魂落魄,望风而逃。
作家柳青在《创业史》一书中有一段很著名的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之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经过时事的造就,环境的熏陶,艰苦的磨砺,人生一般呈现四种状态:一个是风毛麟角,功勋卓著,惊天动地,事业辉煌,引领历史航船行驶的走向;一个是虽做不成人杰,但也敢争天下先,敢于发明发现,勇于创新创造,虽不耀辉煌,但也要闪光发亮。虽名不见经传,但也要有所贡献。虽不能顶天立地,也要脚踏实地,把酒持螯,有所作为;再一个就是蹉跎自误,浮生若梦,碌碌无为;第四是极少数人走上邪路沦为“渣滓”。
南宋名将文天祥,在人生的紧要处走出的几步,千年尘埃不知覆盖了多少名人轶事,可他依然十分鲜活地活在人们的心里。文天祥从小家境贫寒,一贫如洗,靠沿街乞讨维持生计,常常遭到纨绔子弟和混混小丑的欺侮漫骂。苦难屈辱的生活环境,锻炼造就了他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从军后,他精读兵书战策,善于排兵布阵,苦练杀敌本领,计压群芳,勇冠三军,身经百战,克敌制胜,终于成为了一代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后由于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大义凛然,昂扬豪迈,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在敌人多次劝降无效的情况下,英勇就义。临刑前,他写下了《过零丁洋》的千古不朽诗篇。大江东去不复返,年轮转过近千年,但“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字铿句锵,寰宇回荡的诗句,不知鼓舞了多少有志儿女创立了保卫祖国,戍边守关,建功立业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文天祥就是“高山上挂喇叭,名声在外”,响当当、硬棒棒、顶呱呱的第一种精神状态的人。
按人生发展轨迹和成长规律,呈现出的状态是“两头小中间大”。笔者认为:人生应作超出一般人的特殊努力,成就出人头地出类拔萃的辉煌,驾驭历史车轮的走向。作上等的奋斗,成就人生的中间状态,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行业的领军人物。应努力避免第三种状态,甘愿平庸无所作为。绝对不要误入歧途,走到第四种状态上。环境不能决定人的成长走向,但楚人戎言,墨子弃丝,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环境却能影响人。
中国文化的“主将”鲁迅先生,最早是一名中医,从事的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高尚职业。可当他看到军阀混战,倭寇横行霸道,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痛苦之中,而尚不清楚是为什么,且心甘情愿任“天命”愚弄的时候,鲁迅先生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识:国人不是“东亚病夫”,是思想有病。于是,他毅然决然投医从文,用独到的远见卓识,辛辣的笔尖,锐利的语言,一篇篇战斗檄文,如刀剑似投枪,把个旧世界剖析、揭露、剥离的淋漓尽致,体无完肤。他发出“墨写的谎,绝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的铿锵豪迈之声,似洪钟大吕,震耳发聩的警世醒言,启发国人思想解放,鼓起斗志,拿起刀枪向旧世界宣战。鲁迅先生与众多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仁人志士万众一心,携手并肩,创造形成了众志成城,坚不可摧,拉起铁滾碾碎旧世界的人文环境。这种环境,影响了千千万万人,唤醒了各界有识之士,拿起刀枪向着旧世界勇猛冲锋。
鲁迅先生的文章告诉人们:旧时的世间,万般皆苦,无边无际。要脱离苦海,走向新生,就必须自立自强,自己渡自己,方可铲除荡涤如影随形的军阀混战,倭寇横行泼洒喷燃的尘埃黑雾,横扫妖孽鬼怪刮来阴森恐怖的血雨腥风,方能推翻旧制度,扫清千障暗,和平幸福的方舟才能甩远痛苦的深渊,抵达亿万民众翘首期盼的光明彼岸。
人生,是饱含风和日丽又夹杂狂风暴雨,且又五味杂陈的一场盛宴,是一个无实体纯虚拟却又胜过实体存在的大舞台。每个人在这个舞台上扮演着不同角色,是一部写好的剧本“台词”,但每个人在登台演出时,台词却只能仅供参考,不能照本宣科,很多台词需要即席发挥,许多事情需要深思熟虑三思后行,有的事情需要当机立断,不能优柔寡断,不能安步就班一承不变的表演。
生活给我们印刷的“节目单”有的可预见,可有不少节目往往出乎意料。要求我们认清形势,驾驭主流走向,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应有松柏坚韧的品格,遇风不摆,逢浪不摇,站稳立场,忠贞不渝,矢志不移;在具体环节上要有杨柳的灵活,适应环境顺应规律,借风借力顺势而为。
生活是一幅“变脸”剧,美的、丑的、扭的、曲的,虚的、幻的、真的、假的、善的、凶的,如同餐桌上的六大菜系和满汉全席,酸甜苦辣咸,凉热涩霜寒,应有尽有,一应俱全。我们在这一道道生活“菜肴”中品味人生,笑中有泪,悲中见喜,每一次舌尖的尝试咀嚼,都是对生命力量,生活意义深刻的体悟。所有的只争朝夕,都为的是日新月异。
三国刘备手下“五虎上将”之一的黄忠,久战沙场,忠贞不二,出生入死,九死一生,立下许多战功。七十二岁时,在定军山斩杀了曹操得力的青年猛将夏候渊。七十五岁还披挂率兵出征。他声如洪钟地在两军阵前对敌方兵将说道:只要我还有一口气,谁也别妄想踏进长沙一步!足见老黄忠不仅能吃饭,而且能双臂开弓,宝刀未老,英雄气概,气冲霄汉,威风八面。令青年强将也逊色三分,刮目相看。谁敢说“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人生履历多簸挫不测,少安逸享乐,多风吹浪打,少丽日风和。命运的船泊难免驰上旋窝,遭遇灾祸。有的人在多劫的境遇里,跌倒爬起来不停脚步更加顽强的拼搏,有的向劫难“伏首称臣”,卑怯躬身,屈膝求生,两种世界观,导致不同的命运。
两汉时的司马迁(字子长),因替李陵败降之事争辩而受到宫刑,身体遭到极大摧残,险些丧失性命。但他以坚韧不拔,顽强不屈,刚正不阿极其顽强的刚性毅力,接续父亲的事业,以究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称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光荫飞渡,年轮频转,乌丝少年的发梢转眼就落满霜雪,步履蹒跚,桔皮皱褶松胯,似与肌肉不相连,最终要夕阳下山回归自然。往日助推历史车轮滾滾向前的你、我、他,也总有一天会老态龙钟,齿豁头童,逝影匿踪,由生龙活虎无所不能,衰竭成无能失能什么都做不成。在这一天到来之前,自己曾经的厉兵秣马,不凡功勋已化作飘远的烟云,如戈壁滩里的旋风,似是有型可触可收,可是难以捉摸的虚幻无型。此时,白眉银发长须的我们,对社会还要再尽一点点责任义务,这就是把自己的经历、经验给后人传承。若有直接作用,则让金童玉女们如虎添翼,为发挥他们聪明才智而锦上添花;若没直接作用,或许为后辈人起到抛砖引玉,少走弯程的作用。正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要老的悠雅,去要去的尊严。
东晋末期南宋初期诗人、散文家、文学家、词赋家陶渊明,主要代表作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归来兮辞》等。青年时做过县令等小官儿,年老辞官回乡。
在穷乡僻壤的深山背后,他每日与好友二三人,在“三经”里种菜种花养鸟,下棋打牌品铭,横忆童年往事,纵谈今昔上古,闲说轶闻趣事,淡论平凡人生。
笔者也学着陶渊明先生说一段耳顺之年的话,找回那时的情境一起重温,莅临其境分享陶醉那时的精彩纷呈。分享先生谆谆教诲,感触远古老君的耳提面命。邯郸学步,班门弄斧,比葫芦画瓢地曳上几句:
乳嗅未干时有入乡随俗的气韵,本人的天性是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可不经意间上了仕途,转瞬即逝已快到五十个年头。曾经的自己已不是血气方刚的小青年了,如今已是皮皱肉松白发满头。我不再有舞枪弄炮的粗拳壮腿,但我愿在家乡山角下开垦一片荒地,穿着汗味熏人的旧衣衫,保持着拙朴农性归耕田园。亲和绕房宅周围的左邻右舍,欣赏那八九间老屋檐口上的貔貅。静享桐椿树洒下的凉荫,笑看闹春的桃李满院纷呈。好奇地眺望远处邻村亲戚住过的老房,嗅观村落里飘荡着的袅袅炊烟。偶听深巷中传来几声犬吠,桑树顶雄鸡不停啼唤,让我感知今天幸福的“三感”。一有空就打扫庭院,不让那尘杂打扰心烦。静室里飞龙走蛇,脑海波涛腾翻,把妙言巧句见诸笔端,写成文篇让更多人阅看,营造出忙碌中的安适悠闲,描绘出活泼好动里的岁月静安。久困樊笼里的鸟啊,今日里又归返茶寿庄园。
亲爱的读者,黄忠老将军,是否给我们构略出了一幅年老时波澜壮阔的英雄形象?陶渊明老先生是否给咱们刻划绘就了一组笑看夕阳红的宏伟画卷?笔者上边的一段话,是否多少也有一点现代版的温馨恬淡?
……
故事各异,不同千秋。信念似铁,忠魂如血。万事尽心,不枉此生。外部归因让我们经受历练,体壮身健,内部归因让我们精神强大,康强逢吉,老当益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