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良好家风发扬光大
文/郭有三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中国人历来有着极强的家族观念,人们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繁衍生息。有家就有家风,家族的兴旺发达,与家风传承息息相关。以勤治家、以俭持家,以和兴家、以德立家是优秀家风的核心内涵。
一生之计在于勤。“勤”是立家之本,“俭”是立德之源,勤俭持家是治理家庭的重要法则,是一个家庭兴旺发达的关键。培养子女勤劳的品格,推崇节俭的生活方式是我国历代先贤家风、家训中的重要内容。曾国藩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 后世称“曾文正公”。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常言道: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因为越勤奋,机会越多,也越可能抓住机会。勤奋养运气,勤奋是成功的最佳途径。
陈廷敬,是康熙皇帝的老师,顺治十五年进士,清代泽州(今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人。历任吏、户、刑、工四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良好的家风培养了陈廷敬“勤、俭、善、学、廉”的优秀品质。《清史稿》给予他“清勤”的评价,既清廉又勤勉。在他从政五十余年间,始终严于律已、清正廉洁、克已奉公,无论官居何职,都能身体力行,为同僚下属做出榜样。掌管户部时,他勤于职守,所辖事务一清二楚,钱粮法度一清二白。担任吏部尚书时,他曾告诚家人:有行为不端者或送礼贿赂谋私者,不得放入。到礼部上任之日,他便立下规矩:“自廷敬始,在部绝请托,禁馈遗”。由于他为官清廉勤勉,深受皇帝的重用。陈廷敬的品格和精神深受人们敬仰,他的反腐倡廉观念和措施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值得借鉴。
古语云:家和万事兴,和是家庭之魂。就是要处理好夫妻、父子、兄弟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处理好家庭中其他的人际关系,实现家庭和谐有序。从大家大族的家训、家谱到普通百姓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敬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尊师重教等传统美德都是和睦家庭建设的基石。幸福的家庭需要夫妻双方性格和生活习惯的相互接纳,并做出妥协和让步,珍惜对方的优点,相互理解和包容。让我们每个家庭都能以和兴家,以勤治家,以俭持家,建设和睦家庭,把良好家风发扬光大。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建设中知来处、明去处,自觉接受优秀家风文化的浸润,促进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是每一个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我们每一个人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良好家风家训传承下去。

作者简介:郭有三,苏秦故里一书生,60后,不年轻的年龄,不老的心。人生上半场,做了几十年金融,喜欢的却是文学哲学经济学。人生下半场,重启人生,换一种活法,把一辈子活成两辈子。关注我,让我们一起开启多彩生活,奔赴诗和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