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传递黄河故事的时代价值和艺术魅力
李毅然
山东作家李恒昌近年来积极关注治理黄河的现实题材,潜心创作了长篇小说《大河赤子》、长篇报告文学《大河安澜》和《大河涅磐》,这三部作品均牵涉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载着作者对母亲河的深厚情感。就近期出版的《大河赤子》而言,这部作品以深沉蕴藉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河的敬意,艺术再现了生发于现代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黄河故事,使读者对该小说的时代价值及艺术魅力有了具体而深刻的理解。
首先,小说忠实展示了党和政府治理保护黄河的经验和成就,蕴含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提醒人们一定要守护好共有的生存家园。
泱泱黄河,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沛的水资源滋养了无数生灵,成为中华民族的根与魂。“黄河宁,天下平”,如何治理保护好这条母亲河,是事关安民兴邦的千秋大计。品读《大河赤子》可以得知,历史上黄河频繁改道,入海口稳定是一个巨大难题,而黄河口的稳定与否,又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建成渤海市、确保利华油田的安全发展、开发黄河三角州和促进“海上山东”建设。小说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创作主线,通过一幕幕当代治理黄河的生动场景,展现党和政府将黄河治理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相联,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努力打造一条以防洪、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黄河生态绿色廊道,其间揭示了治理黄河口所面临的水利技术、生态环境集中整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重大问题,以期唤起全社会对治理保护黄河问题的真切关注。
其次,小说集中反映了众多黄河儿女的传统美德和时代风采,尽可能地把本色本真的人物形象展示出来,有助于累积前行的精神动力。
在《大河赤子》中,可以看到渤海市市长张五魁、黄河口河务局局长王长河、油田副局长尚铁流、槐树庄村民张虎林等一系列优秀人物形象,他们身上呈现出勤劳善良、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以及守正创新、笃行致远的时代精神。小说以大量笔墨书写了张五魁治理河口、保护六百年大槐树、推进黄河滩区迁建的动人故事,以及他在社会环境、生活条件、精神追求等方面的选择及成长,较好地把握住了其中的主题走向。张五魁的最大贡献在于找到了锁定黄河口的成功经验,即通过在莱州湾发现的M2无潮点,巧用海洋动力输沙入海,实现了黄河入海口在一定程度的稳定。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人民公仆的美德,作者尽可能地把一个本色本真的张五魁展示出来,以此实现对这位黄河赤子的尊敬和讴歌。同时,作者还倾情书写了河务局局长王长河的感人事例,王长河带病坚守在工作岗位,直至光荣殉职,无愧于一名称职的治黄人员。另外,作品还试图反映青年农民张虎林的心理演变及创业之路,他最初只是想着自家致富,在哥哥张五魁的正确指引下,他很快转变了想法,努力尽个人力量改变家乡面貌,最终带领全村实现了共同致富。
从艺术表达层面讲,小说大多围绕着生存发展、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问题展开,切实表达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深层内涵。李恒昌坚持从写黄河滩区的现实入手,力求反映黄河口的治理、油田的发展和农村基层的生存状态。小说中不乏矛盾冲突的些许描写,其间既有人与自然的冲突,也有人与人的冲突,但作者本人的立足点,是要在本质上寻找一种共生与发展的和谐。比如,槐树庄村民张志善一家人在无声的古槐而前所引发的悲喜,他们能否保住这棵百年大槐树,成了小说中的紧张环节之一。一众活生生的个体,为一棵槐树值得吗?这直接牵涉到小说家的价值立场。值得一提的是,李恒昌较好地把握住了分寸和尺度,古槐的意义没有被消解,张志善一家人在槐树面前生发出的光泽,为争取它能存活所付出的努力,在小说中皆以温暖的、真挚的基调保留下来。从这个层面讲,小说人物的灵动与鲜活,故事的质感与真切,与作家在分寸感的把握上有着必然的和谐相联。
作为一位初涉治黄题材的作家,李恒昌力求将这部入选中宣部2023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的作品写好,他既要通过治黄史料来达到切近黄河的目的,又要通过获取到的优秀人物资料,努力走近核心人物张五魁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呈现这位黄河赤子的性格特点及感人故事。治黄题材的叙述及其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视为作家的一个创作难题,而李恒昌为这个难题做了认真并成功的解答。
作者简介:
李毅然,山东日照人,作家、文学批评家。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山东作家培训班学员。作品刊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百家评论》等多家报刊。曾获第六届日照文艺奖(文艺评论奖)。著有长篇小说《闪光的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