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月印记中的古砻谷事
文/蔡章元
走进浙江庆元县江根乡坝头村的吴忠茂家,一股朴素而深厚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在这份浓郁的乡土气息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焦点——一个独特的土砻。它静静地立在那里,仿佛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岁月的沉淀。
在解放前的乡野之间,稻谷脱壳是乡间农人繁忙的时节之一。那时候,吴忠茂老人家的砻,如同古老村庄中的一座小塔,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它并非仅仅是碾磨稻谷的工具,而是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坚韧的象征。
砻,也称碾米石,它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看似简单的工具,其实内藏玄机。形状如桶,中部隆起,巧妙地分为上下两部分。它的内部结构细致入微,如同精密的钟表一般,让人惊叹不已。
土砻的内芯,是由细腻的泥胎填充,增加了其稳固性和耐用度。更为引人注目的是那些按照八卦阵图案排列的栎竹片,人们亲切地称之为砻齿。这种设计不仅增加了砻本身的重量,使其在砻谷时更为稳固,更关键的是,八卦阵的排列方式赋予了砻独特的艺术美感。
每一片栎竹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打磨的。它们紧密有序地排列在一起,犹如古老的阵图,既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又展现了艺术美学的魅力。每一片栎竹片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勤劳与智慧的故事,让人感叹中华民族古老工艺的无穷魅力。
在吴忠茂老人的家中,这个土砻不仅仅是一件农具,更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展现。它见证了农村的历史变迁,也见证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努力。每一次稻谷的碾磨,都是对过去的一种回忆和致敬,也是对未来的期盼和憧憬。
看着这个土砻,仿佛能看到那些年代久远的岁月,看到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看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是一个关于乡村、关于传统、关于智慧的故事,是一个永远不会被遗忘的传说。
砻,古农之瑰宝,为稻谷铸精工魂。瞧其独特结构,谈其传统之韵,仿佛听古人用双手挥舞于田间。它有着谷口与门户之称——砻口或砻囤、砻斗。入口之大意,乃稻谷往来之通道,谷粒于此间轻盈跃入加工之地。
砻之中部略偏下处,立着一根名唤砻手的木条,似琴上的琴弦,农人之手便于此间舞动。操作时需一人或双人并肩作战,手握砻勾手把,推挽之间,使其旋转如风轮飞轮转般矫健。巧者如吴忠茂老人,犹如古籍中的匠人,手持砻钩手把稳如泰山。他双腿叉开,身姿稳健,动作均匀如韵律般有节奏。
瞧他紧握砻钩的瞬间,似乎掌控了时间的节奏。一推一挽之间,砻盘似被他之力量驱动,飞速旋转于田野之上。谷粒在砻内翻滚,受摩擦之苦痛而坚强。米粒与谷壳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如清泉涌出砻口,流入时光的长河。这过程不仅仅需要农夫的力量与汗水,更多的是对每一个细节的掌控和把握。在这熟悉的农田上,一个优秀的农人如同一座精巧的钟表匠,丝毫不差地完成每一个动作。
吴忠茂老人的智慧不仅体现在他操作农具的技巧上,更是他对这片土地的敬畏和尊重的体现。他的双手如同历史的见证者,代代相传的不仅仅是农具的使用技巧,更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农作物的敬畏。每一次推拉收送之间,都仿佛在诉说着古人对农事的那份执着和热爱。这样的传统智慧和文化传承,如同古老的诗篇,流传千古而不衰。
细探其源流,砻之制造乃仿照鸟禽消化谷粒之奥妙,可谓古人之大智慧。透过此传统工艺,劳动者之才智与辛勤展露无遗。世人但知砻谷之数道手续,却不知其背后蕴含之深厚知识,岂非辜负先民之心血?
经谷砻打磨后,欲得纯净米粒,需历数重精细之步骤。初时,借手摇风车之力,巧夺天工,借风而去谷壳,留存基础之米粒。米粒犹似沐浴初露,尚未展露真容。
继而捣米之举,似匠人之手抚琴,温柔而精准。此后,米粒需经过糠筛之炼,犹如古代之美人沐浴,去其杂质,更显纯净。此过程中,风车再次施展神通,更有效地分离米、米粞与粗糠。每一次的风吹、每一次的筛选,皆是向纯净之米的致敬。
最终,那旋转的米筛见证了最后的考验。此古老的加工工艺,不仅是对劳动者技巧的考验,更是对他们对品质追求的极致展现。每一步骤都如诗如画,精雕细琢,无非是希望确保那最终产品的质量与纯净度达到完美。
说它是一次生产活动,实则是智慧与努力的一次完美舞蹈。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劳动者的汗水与期望。如此工艺,真可谓天人合一,智与力的结晶。
解放之后,随着现代化的碾米厂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传统的碾米方式似乎已被人们淡忘,成了历史的记忆。但在吴忠茂老人的家中,却仍保留着那份古老的碾米记忆。
这种古老的砻米方式不仅是一种工艺的传承,更是一种劳动精神的传递。看着粮食经过一道道工序,逐渐蜕变成细滑的米饭,仿佛看到了古人智慧的结晶。这种体验让人们更加珍惜粮食的来之不易,更加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每当人们走进这个充满古意的空间,都能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文化氛围。那是岁月的沉淀,是历史的痕迹。在这里,人们不仅能体验到传统的砻米工艺,更能感受到劳动的力量与魅力。看着吴忠茂老人熟练地操作着工具,仿佛看到了老一辈人的身影,他们不辞辛劳,默默付出,为了生活的温饱而努力。
现代化的进程固然令人欣喜,但我们也应铭记传统,珍惜那些即将消失的文化遗产。在吴忠茂老人的砻米坊中,我们得以重新审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传承文化的重要性。让我们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不忘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和精神价值。
作者简介:
蔡章元,男,主任编辑,现供职于媒体单位从事记者、编辑工作,曾有多篇作品在地方文艺杂志上发表,并入选有关书籍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