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宅土窑赋】
作者\翠柳
甲辰之秋,自驾漫游。
山西沁水,郑庄河头。
黄土侧畔,历史悠久。
我的故乡,映入眼眸。
山高水长,丹青绘就。
秀水灵山,民情弘厚。
见祖籍之土窑兮,
情神为之而一抖。
口吟颂兮,以表感受。
即兴赋兮,赞不绝口。
祖辈所栖兮,乃河畔郑庄。
河头之地兮 ,藏我祖籍之窑乡。
观其地貌兮,黄土巍峨土色苍苍。
沟壑纵横兮,天赐之基土石壤壤。
掏土凿壁兮,成兹窑洞之模样。
源远流长兮,岁月绵长,
祖辈耕耘兮,在此一方。
忆往时昔兮,祖辈之辛锵。
双手如铁兮,锄刨土扬。
黄土为壁兮,苍穹为窗。
深挖细筑兮,窑洞生光。
凿壁而栖兮,窑洞身藏。
外设阳台户牖之框兮,
内设炉灶与土炕。
安全舒适,冬暖夏凉。
窑面砌以青石,錾以花纹,
文理绚烂,平整美观。
牙檐铺以石板,采自深山,
修凿齐整,既结实而耐用,
又遮阳以雨挡。
远而瞩之,线条舒展,
有凌空飞举之态。
近而察之,四方雅正,
现庄重轻巧之姿。
窑顶饰以头戴,
或青砖,或鸱吻,
左右对称,上下庄谐,
睹之动容,气派轩昂。
春夏时节:院内植以葱韭柿椒之蔬果,或种野菊玫瑰等花卉。牵牛满墙,倭瓜挂壁,红黄绿紫,细香沁脾,蜂飞蝶舞,嘤嘤成韵。
秋天到来:天高云淡,凉风瑟瑟,碧空云端雁阵惊寒,山凹田野金穗翻浪。院内果实,累累枝头,赤橙黄绿,勾人涎虫。
再看窑面上、窗棂档:红彤彤,那是辣椒串儿;金灿灿,必为玉米挂儿;鲜艳润泽,光华耀眼,一派丰收景象。
冬日小院:素雅干净,安谧和祥。或在热炕头静看雪花轻舞,或于墙根下独享暖阳。
黄犬静卧,花猫酣睡,
生活乐趣,自在悠扬。
虽无金碧之辉煌兮,
却藏质朴之韵味酿。
观其形也,或圆或方。
或深或浅,依水山傍。
错落有致兮,石砌之壁墙。
坚固稳重兮;土夯之顶强。 厚重而安全兮,洞内生光。
微光闪烁兮,月色清爽。
居此窑洞兮,远离尘嚣之荒唐。
心静如水兮,怡然自得之安康。
晨起耕耘,日落而息。
生活简朴,乐享其芳。
邻里和睦,守望相助,
情如手足,友谊天长。
冬来白雪皑皑兮,
窑洞内温暖如春上。
夏至绿树成荫兮,
窑洞清风徐来送爽。
冬暖夏凉,避风遮霜,
简朴之中,蕴深意长。
祖辈智慧,巧夺天工,
黄土之下,安乐无疆。
四季更迭,窑洞依旧,
见证岁月之流转,
承载历史之厚重。
别有天地,洞外风光。
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晨钟暮鼓,岁月安详。
祖辈劳作,勤勉自强。
土窑之内,灯火辉煌,
欢声笑语,暖意洋洋。
代代相传,窑洞为房,
血脉相连,情深意广。
然时光荏苒兮,世事沧桑。
社会变革兮,春风荡漾。
虽社会变迁兮,天翻地覆,
楼房崛起兮,换了模样。
昔日之窑洞兮,今已非旁,
村民奔走兮,迈出新章。
然心中所系兮,未敢相忘。
祖辈遗风兮,永志不忘。
土窑虽旧兮,情深意长。
思念祖先兮,泪湿衣裳。
回首往昔兮,感慨深长。
祖辈艰辛兮,今人承当。
黄土高坡兮,窑洞心仰。
祖辈足迹兮,铭记心房。
虽然时移兮,世易人迁。
窑洞之情兮,永驻胸膛。
愿我故乡兮,繁荣盛昌。
土窑虽破兮,精神乃敬仰。
世代传承兮,根本不忘。
此乃我祖籍窑洞兮,
愿诸君共赏。
山西沁水,郑庄河头,
吾之老家,情深意长。
嗟乎!
窑洞者,非仅栖身之所,
更乃心灵之家园。
生于斯,长于斯,情系于斯,
铭记历史,愿吾辈初心不忘。
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祖先之遗训,犹在耳旁。
愿以此文,纪念我家之土窑,
思念我们之祖先,
怀念逝去之时光。
赏析:
《祖宅土窑赋》是翠柳对山西沁水郑庄河头祖籍土窑的深情颂歌。文章以自驾漫游为引,细腻描绘了故乡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生动展现了土窑的质朴韵味与实用美感。从掏土凿壁到青石錾纹,再到窑顶装饰,每一处细节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艺术的韵味。同时,作者通过四季景色的变化,进一步凸显了土窑的宜居与和谐。
文章更深处,是对祖先的深深敬意和怀念。作者深情回忆了祖辈们的艰辛与智慧,以及他们在黄土高坡上创造出的美好生活。这种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不仅体现在对土窑的描绘中,更贯穿全文,成为文章的灵魂。
尽管时光荏苒,土窑已逐渐淡出视线,但作者在文中深情表示,对故乡和祖先的眷恋永驻心间。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纽带,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乡愁与怀念。
《祖宅土窑赋》以其深情的笔触、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土窑的独特魅力和作者对故乡的无限眷恋,是一篇值得品味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