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落雪的声音
文/乔言
一场大雪把山河大地染成了童话般的世界,温柔、绵软,银装素裹。
可惊雷伴随着簌簌落下的漫天飞雪,总让人们感受到冻彻寒骨得冷和内心的不安。但我总想起那些暖融融的,倾听落雪的时光。
小时候在老家,天欲来雪的傍晚,往往是寒风怒号,阴霾紧凑,冷气逼人。爷爷不断帮奶奶把烧火用的柴草都备好,放在屋檐下,以防被大雪覆盖。
稍倾,果然纷纷淋淋的雪花漫天飞舞,瓣瓣点点沾上睫毛,撒落双肩。晶莹剔透的雪花,是冰霜玉洁的产物,忍不住仰起脸,伸出舌头让落雪尽情地飘在脸上,落进嘴里,那是惬意的、纯净的享受。
吃过晚饭后,邻里之间的相互串门闲聊“熬黄昏”,是伴随雪夜故事的精髓。彼时,北方农村多是以柴禾取暖,太行山下,那漫山遍野的木材似乎取之不尽。几棵枯树,几背干柴就是一家人安以过冬,取得温暖,对付艰辛生活的最好犒赏。灶膛里是旺火,大锅里烧开的水,冒着热气,让整个屋子既温暖又湿润。老街坊们坐在土炕前,男人们在聊着世间的大事纪年、乡风民俗、年景收成、生儿育女的日常事务;女人们则利用这样的机会,用热水擦抹桌椅板凳,让锅碗瓢盆碰撞的叮当作响,也可以利用晚上屋里温暖的环境,和面发面,准备来日的全家吃喝。
夜渐深,积雪已经覆盖了小径,那一串串脚印踩在石板地面上就是一段段优美的旋律,里面有乡民们生活的故事,有人间烟火气的倾诉,声音直通人们的心田,经年不会忘记。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大家都要进入梦乡,我会陪伴爷爷去给家里的牛儿们添一次草料。我负责打手电,爷爷负责给牛筛草拌料,爷爷喃喃地会和牛儿们说话,叫哪个快吃、叫哪个靠边儿,有的牛儿舔他的手,有的牛会在他身上蹭来蹭去,有的牛不管不顾自己霸占大的地盘儿贪吃,往往会挨老汉两巴掌和一顿斥责才算作罢。
我看着那新垫过干土的牛圈、看到那草料堆,觉得很温暖。我会坐在草料上,把身子钻进那干燥的草粒堆中,看那夜空中纷纷扬扬飘落的雪花,把一切世间繁杂覆盖。天地之间,只能听见沙沙的、寂静的落雪声。面对这些,不由地让人心想,这人世间美妙动听的声音原来如此简单,如此唯美。
后来我在北京,大雪纷纷的傍晚我和友人围坐在炉边吃涮羊肉,和和美美,至今也十年有余,当年的小孩业已长大。每逢雪天,总会想起那有趣而回味的雪夜晚餐。
也有阴霾漫天、迷雾东升的傍晚,我待在小书店里买书。柔和的灯光下,一本本书吸引力很大。拿出不多的钱,买两本书回去静静地读,不得不说是当时最美好的回忆。文字一遍遍地在眼前流淌,故事业已深入,而雪一片片落下,心里似乎数着天上飘下雪花的数量,听落雪的声音真美,真好……
后来,我上了大学,在大学宿舍里看外面大雪纷飞,多想趁这样的天儿蒙头大睡啊!我在宿舍里度过千禧年的跨年夜,舍友们欢呼雀跃,欣欣向荣。姐夫那时也给我打电话致以问候,我一时心里不知道怎么表述。因为姐夫本身就一直在农村生活,他怎么能记起那所谓的“千禧之夜”呢?“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也许是亲情让相隔很远的家人,汇聚在下雪的晚上互相牵挂吧。
其实哪次大雪,哪次奔忙,不过都是人们在环境面前坚强地因时求生活,回忆时还有些诗意。
而今,我的孩子也在一天天长大。雪天的放学路上,愿她们也能理解那雪夜的静谧和落雪无声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