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海泛舟
——一组诗人的作品欣赏
上刊诗人:
泽民 谢巴特尔 苗 独舞风铃 张兴瑜 童华 包彦军 苦觉 江帆 狄安娜 黄胜富 思羽 张凤春 郑国辉 雪原 王宏宇 殷秀奎 孟义 蔡春德 冯德章
1. 三千年前的笛声……
文/泽民(广东)
欢喜,悲哀,凄美
关注笛声
仿佛梦魂归帝所
天上到人间
独有灿烂的笑容
如阳光普照大地
处处洋溢着
多姿多彩
长江,黄河,长城
仿佛笛声似的
屹立华夏
见证几千年
从兴旺走向衰竭
从衰弱前进强盛
又像文字承传
多少珍贵的故事
2. 长城长……
文/谢.巴特尔(内蒙古)
/ꡚ·ꡎꡝꡉꡖꡘ
西来浩气压东瀛
千古风云万里城
日后乾坤沿世变
天涯草木共春生
国残悲咏啊房赋
家破沉吟子美情
朽骨衰心千劫尽
登临一笑众山青
3. 褪色的风
文/苗(四川)
有人说你的色已脱落
我却不会这么说
因为你的本质一直没变
你只是为完成你的使命而工作
春天 因为万物的生发
所以 你会轻轻地把大地抚摸
这时的你 多么可爱
多么温柔 多么温和
夏季里 因为炎热了
人们总是把你盼着
可是你很少和大家见面
只是偶尔出来洒脱洒脱
等待夏日结束
你便又开始忙活
你拿出调色盘调出七彩
向着山川大地开泼
高粱红了 稻子黄了
银杏树满身着金色
果园飘出了芳香
枫树仿佛燃起了火
接着 你拿出磨了几个月的剃刀
把那些落叶树的头发挨个挨个剃落
然后再把那些你剃落的树叶卷入你的怀抱
舞出一个个立体的漩涡
你们好像玩得很开心
展翅高飞 从天而过
去你的上司那里再领使命
准备下一轮的工作
一转身 你又出现了
只见你在慢慢地把寒冷撒落
你在南方时还有些温柔
你最不待见的是那北国
这也是你的使命所致
人们都会理解你的所为所作
这个世界都在随顺你
因为我就是你 你就是我
4. 那就是我
文/独舞风铃(内蒙古)
没错,那就是我
阳光下,捧着闪亮的碗
小心翼翼,走向林木深处的我
戴上5D眼镜,靠近,再靠近一些
你会看到
薄薄的金箔,箍着易碎的瓷
裂缝与纹线纠缠
金属与瓷土触碰
矮小的我,步履蹒跚
三十厘米的内增高
硬生生,将我顶到了1米8
满脚燎泡,破口、跑调
却挤出一路欢歌
夜晚,才敢脱掉染尘道袍
如婴儿般,裸睡成一道月光
5. 晚秋
文/独舞风铃 (内蒙古)
一片片浮噪,脱落
这些曾被烈日烤焦的沉思者
不再耽沦枝头躺卧
他们紧贴地面
一边,翻阅着过往
一边,风干掺水的翅膀
轻盈的羽毛,由北向南,转场
声声嘹亮,唤醒清泠的梦
一场铺天盖地的白
正赶来
6. 雪(两首)
文/张兴瑜(黑龙江)
一
甲辰农历十月三,
迎冬首场雪漫天。
无风直落垂如线,
脚底似膏因不寒。
二
迎冬瑞雪铺林城,
剔透如玉脚下粘。
十月初七晨立冬,
满目梨花十月三。
7. 立冬
文/张兴瑜(黑龙江(
甲辰亥月七立冬,
依旧小阳春光融。
四十八时节序至,
再看气温降或升。
8. 秋天,落下一些诗行
文/童华(四川成都)
秋深了
微风轻拂
流云低垂
落叶如金
一片,两片
三片,四片
千片,万片
片片飞舞
片片摇曳
我在阳光下
在云下,在山野
看着残花与树
灌木丛与草
还有溪流
在无比宁静的山径
迸发出来
如山坡上花腾日喧的野花
烂漫之极、流溢满处
我在多少年的潜意识里
是最偏爱秋天
秋静默的姿态演绎
自己色彩斑斓的盛景
词语在叶片飞舞
秋天,落下一些诗行
似有生命般倾诉
若我化作一只蝶
便可随风自由翱翔
9. 咏冬
文/包彦军(内蒙古)
秋去迎立冬,
暮色看劲松。
白雪翩翩舞,
夜长睡梦中。
冬临寒气通,
冰封雪飞空。
人车行街道,
安全记心中。
冬天东方红,
阳光映苍穹。
大地显辽阔,
龙腾荡云空。
10. 秋冬相遇
文/苦觉(曼谷)
穿红妆的枫叶
又跟冬天相遇了
拥吻不放的醉了的雪
得意地想占有整个世界
路过的一首小诗
把它们的遇见写进了童话里
11.【仿古体歌诗】.醉金秋
文/江帆(新疆)
(一)
天高云淡气清爽
枫赤桂馨菊花黄
鹰击长空鱼跃舟
层林尽染着新装
着新装
馥郁香
石榴裂嘴笑
葡萄藤下藏
着新装
馥郁香
酥梨羞红睑
枣串枝头晃
适时釆摘善存储
送亲赠友先品尝
乐看硕果丰累累
春风满面喜洋洋
(二)
神州锦绣披霞光
鸿雁传书南飞翔
拥抱自然醉金秋
乐乐陶陶把歌唱
醉金秋
把歌唱
稻菽千重浪
棉田白茫茫
醉金秋
把歌唱
禾垛堆成山
新粮溢满仓
敲锣打鼓庆丰收
手舞足蹈迎吉祥
幸福泪珠脸上挂
国泰民安盛世享
12. 痴女
文/狄安娜(北京)
暮年
苹果树下
我仍挽着少女的发髻
等你
你却变成一个又一个冬季
漫天的雪花
像是解释一个冬天寒冷的词语
13. 心馨语慧
文/黄胜富(河南)
有阳光的心态
和有灵性的语言
是上辈子积攒了多少善根
才出现一身光华
把凡尘俗子们羡慕得五体投地
一言一行都透露着气质
一笑一颦把融在一起的人儿感动
我不敢说这样的人是菩萨
但我敢说
这样的人一定很可爱
走到哪里
哪里就没有黑暗
温暖在血液里奔走
光亮折射出情趣
让许多迷路的人们不再徘徊
佛性驻扎到脉络里
每一次呼喊
都那么惊天地泣鬼神
每一次救赎
都是那么精彩十足心馨语慧
不会有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糊涂
不会有自欺欺人的胡说八道
低调到无人问津
还总能够默默无闻地大爱付出
我不希望把生存寄托给任何人
但要做一个对得起良心的那个人
感恩戴德去生活
用自信打败自行了断的懦弱
争取在有光的地方
也发一发自己那道光亮
上无愧于苍天 下不亏欠自己
别再自以为是 好吗
心馨语慧
是你我要追求的驿站
也是彼此之间应该鼓励的港湾
14. 遣怀
文/思羽(贵州)
鸿图卷里君非我,
碧玉歌中我是谁?
醉把柔情追雨雾,
狂将好句入疆陲。
逍遥自许青云志,
笑傲何须彩画帷。
若得平生随我愿,
登高俯首壮门楣。
15.诗人捐资有怀(新韵)
文/张凤春(黑龙江)
喜沐馨风漾四方,
诗仙勇跃助学忙。
捲幔无声培杏李,
捐金有道育强粱。
情深善举知时雨,
义重清扬暖日光。
但愿慈心结硕果,
人间处处溢书香。
16. 给 自 己 照 片 配 诗
文/郑国辉(吉林榆树)
一抹残阳照老态,
不服不行头认栽。
都道人生岁月短,
岂能青春又复来?
既成现实天经义,
笑傲江湖我自爱。
晚年手握一支笔,
写山写水写豪迈!
17. 打捞金币
文/雪原(吉林)
在江畔漫步
阳光金币般在水中荡漾
想发财的人,可以从江水中
捞出金币,你多富有
这条大江是流金淌银的
古往今来,养育了两岸万千儿女
生活在这条大江的两岸
多幸运,多幸福,拥有着泼天的富贵
我相信,一定有许多人羡慕
我能从大江中捞出那么多的金币
18. 立冬吟
文/王宏宇(辽宁)
大雁南飞 归心似箭
只在村口招了招手
一株枯枫在季节里依旧摇曳
凝视街灯奔赴另一程山水
喝酒的枫叶 醉红全身
一直醉到了今天
都市的夜晚车水马龙
像剧毒一样浸入骨髓
霜花开了却不是唯一的解药
野菊脱下暮秋的旗袍
冬的开场万物已没了浓妆艳抹
一只麻雀在寻找遗落的谷粒
围炉煮茶吟诗铁锅炖大鹅
把酒言欢 赏窗外陆续上演的写真
不忍翻译一场初雪听梅的绝唱
19. 华夏腾飞神舟连
文/殷秀奎(上海)
神舟十八号和神舟十九号太空交接,神舟二十号亮相酒泉
太空出差已半年,
新老交接在宇寰。
考月壤砖上班来,
着陆东风回家转。
上天入地一站近,
驾雾腾云万里远。
更有备胎正待命,
神舟二十亮酒泉。
20.国学英才教育之经典篇
文/孟义(安徽合肥)
《孟子》读后感
明知不可而为而为之
《孟子》—第849篇分享
原文:
齐饥。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殆不可复。"
孟子曰:"是为冯妇也。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ying)。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复为发棠,就是重新劝齐王打开棠地的粮仓赈济灾民。冯妇,是人名,姓冯,名妇。之野,是到野地。嵎,是山势弯曲险阻处。撄,是迫近。
当初,孟子初来齐国,碰到齐国闹饥荒,孟子劝齐王开棠地粮仓赈济百姓。当下,齐国再次闹饥荒,陈臻对孟子说:"齐国百姓,之前因为夫子一言,幸得赈济,如今再次饥荒,国人都等者老师您再次劝说齐王打开棠邑的粮仓赈济灾民呢,不过您大概不会再这么做了吧?"
之前孟子做了,为什么如今陈臻说老师大概不做了呢?因为过去孟子和齐王的关系好,言听计从。如今蜜月期过了,齐王开始对孟子疏远,而且孟子也正准备离开齐国。
此时再去进言,齐王大概率不会听,这不是自讨没趣,自取其辱嘛。
所以孟子说,我这时候再去进言,就是冯妇了。
以前晋国有个人叫冯妇,善能徒手搏虎。后来悔悟,觉得争强好胜确实毫无裨益,就痛改前非,争做一个善士。
后来有一天,他行至到山野中,撞见一群人正在追猎一只老虎。那老虎也是急了,刚好躲在一个山角,负隅顽抗,一时间也没有人敢迫近它。
忙乱间,众人看见打虎英雄冯妇来了,都喜滋滋地小跑迎上去,邀请他出手。此时如果冯妇悔悟之意果决,就该当场谢绝,转身就走。
但冯妇身怀绝技,争强好胜之心再起,不免心痒难耐,于是卷起袖子就下车了。众人也都是欢欣鼓舞。
殊不知其他读书的知礼仪的士人,会讥笑他为善不终,可止而不知止矣。
这也是成语"再作冯妇"的由来。意思是金盆洗手之后,又重操旧业。
那孟子会不会再作冯妇呢?
按儒家的价值观,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我进言,你不听,我转身就走,不纠结,不死磕。相较于此,仁义更为重要,那就是要拯救一国灾民,自己的面子和尊严都不算什么。所以孟子即使感叹,会被人耻笑,但这些都不重要了,他还是会选择再作冯妇。
孟子也知道进言机会不大,即使如此,还是会义无反顾的去做,正如孔子明知道劝诫各国诸侯作用不大,但还是去做。这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
21.老井,那些水湿的记忆
《那年那月 故乡那些事》之七十
文/蔡春德(河南)
离我家不远处的那口老井,多少年来,养育了我们全村的老老少少。老井,成了人们永远抹不去的水湿的记忆。
这口老井,地处村西头,人们亲切的俗称它为西井。因为还有南井和北井。后来,因为它的主要作用,西字也去掉了,它成为我们全村人唯一取水用水的地方,它承载着人们多少昔日的故事。
我不知道它何年何月建成,今天因年代久远更无法考证。但从我3一4岁记事起,它就是一个必然的存在。
在以前那个农村没有自来水的年代,它养育了我们村100多口人。岁岁年年,生生不息。一代又一代人,人们感恩它的关怀和奉献。
这口老井不太大,也不太深。但是它的水从来没有干涸过。五、六十年代时,村民们为了感谢它,每逢年节,有些村民还给它送上三垅香,磕上几个头。以感谢井神的养育之恩。
井字是一个象形字。在那个年代,人们偶尔还可以看到井口上有一个方形的木制品镶扣在井口上。一是为了取水的方便,也是对井口的保护。我们应该从这里悟到,井字大概是源于这个。
在那些年代,修建水井的时候,一般要考虑它的水源,一般还要修一个井台,用以保持它的清洁。因此它的周围多为一个个坑塘。一是作为取土之用,更重要的是平时要存一些水,使井水有了更可靠的保障。还要修一条路,通往井上。这是一般的格局。在我们村的南面,还有一口井。也有了一些年代。人们通俗的称它为南井。实际上,它比这我家附近这口西井更有优势,因为它占有全村最好的位置。但是,不知为什么,人们并不太喜欢它的井水。越是这样,越很少有人理它。井台也不高,且在过路边。有时夏天里,就有屎壳郎推着粪蛋,推到了井里。形成了恶性循环。这口井基本上跟废弃了差不多。后来只有喂牲口的时候,就近打一些淘草水和牲口饮用水。
还有个村后的北井,基本没用,早就荒废掉了。
因此,我家附近的这口老井。多少年,多少代,担负着全村人、畜、禽、兽的全部饮用水任务。
那时打水,还不曾有过铁皮桶,用的是木梢(用木板砌成的水桶),湿时空桶也有20斤重,担起两桶水就更重了。并且,全村仅有这一付大木桶,经摔打,可用几十年,大家轮流用。方圆一里多的人家,都用同一付木桶,吃用同一个井水。有时打水,不知桶在谁家,在街上喊一嗓子,就找到了。当然,我家不出门就能看到谁家打水,这就方便了许多。
这口井不太深,但水质甘甜、清冽。特别是夏天,清凉可口。打出来直接喝上几口,那叫一个清爽谐意、沁人肺腑。
前些年,有时候我回家帮母亲割麦,常喝到新的井水。别看我在城市里生活优越,冬天有煤火、夏天有电扇,平常喝口凉水都肚子疼。但是回到故乡老家,就没有了这般娇情。割麦时天热,那叫一个挥汗如雨。过了一天我再喝那刚打出的凉水,一点儿事没有。有时候天太热,我和乡亲们一样,从井里打出来的凉水谁见谁喝,见谁的喝谁的。不知道一天喝多少次、多少量的凉水,这边喝下去那边就从汗水流出。从来没有肚子疼过。这大概是故乡的口味吧!
大旱之年,能见到井水少了许多。有时候只有一桶水之深浅。但,依旧供应着全村人吃喝,从没有断过水。水少了,平时掉进井里的水桶瓦罐之类,都可以把他们淘出来,再把井底的泥瓦片之类的杂物清理一番。使井里有更多出水儲水的地方。
淘出来的那些桶桶罐罐,是我姥姥家的最多。因为她家离井近。邻村割草、干活的孩子们夏天打水喝,都从姥姥家里借水桶、瓦罐、茶壶之类。有时不小心掉到井里了,也就只好不了了之。姥姥心善,只要家里有,依旧不停的借给他们。
有时候坑里水少,我们就下去捉鱼捉虾,那叫一个好玩儿,是童年挥之不去的记忆。
我们有时在井坑里沤麻(含纤维的大青麻,埋在水淺的泥里,让其腐烂掉青皮),坑泥都被沤黑了。但是就在附近的井里的水,依旧甘甜。坑里没水了,我们就在周围种些耐水的作物。
雨水多的季节。这的周围是一片汪洋。个别时候,连去井上的路都被淹没了。很多时候,仅剩一条通往井上取水的路。井台,也就像一个孤岛一样。此时,井水很浅,手拿水桶就能打出。人们依旧从这儿取水吃。
有时我家和邻家的鸡也到井上去游玩,看风景,或者找一些吃的东西。这时候你要上井上去,就一条路,会把它们堵到那里。有时候把它们轰一下,这些鸡都会惊的四处乱飞。因为周围都是种的一些青麻、高粱等高植株作物,它们飞的高度和远程都超不过,只能扑拉拉掉到半路的水里。
人们说,把鸡赶到水里它们会怎么怎么荒塘,其实现实情況并不是那样。它们一点儿也不荒塘。有种既来之则安之的感觉,心平气和的像鸭子一样慢慢游到岸边。没有一个被淹着。看着这情景觉得得意和好玩。
在那个经济困难的年代,开垦小片可以利用的荒地,是人们的一种普遍行为,也为当时所提倡。于是坑底的那一块儿,也被我开垦起来。平时种了一些菜什么的。那一年,我种了一片大蒜。长势非常好,又粗又壮。虽然离井近,也不用浇水。看着喜人,平时也不舍得拔蒜苗吃。可就是在要出蒜苔的时间,也正是雨水多的时机到来。夜间一场大雨,下的坑满壕平。所有的蒜苗都被淹没在水中。
那时间水很凉,我试探着去捞蒜苗。拔蒜苗的时候,水已经接到了我的下巴。因为水凉,捞了一些就上来了。再看看蒜苗,仅仅泡了半天,就有了水死气味儿。卖也不能卖,吃也不能吃。怪可惜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前几年,农村安上了自来水。结束了人们去井上打水的生活。那口老井也就此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后来,等我再回老家去看到那口老井的时候,它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者,虽然依旧在那儿,已经基本上被荒废了。
触景生情,心中很不是滋味儿。
因为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啊,老井记录着我们多少童年的记忆!
22.那水,那月,那人
文/冯德章(杭州)
水中倒影着你袅娜的身姿
月下流漾着你娇媚的发丝
清清河面辉映着一对情侣
真挚情谊酿造出花样甜蜜
那是初夏时最舒服的节气
那水样柔情揣在你的怀里
于皎洁明亮的月光下漫步
那缠绵的爱情让我们沉迷
碧波粼粼烁烁的十分惬意
四周和谐安然的悄无声息
把手搭在我厚实的肩膀上
梦幻般的浪漫呀相偎相依
此情此景怎么也不能忘记
泼墨写下一首精致的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