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目送最后一抹秋色
文/ 何俊锋
进入十一月,秋天即将离去,如水的光阴似水流年。岁月匆匆,暮秋已经迟暮,秋色却总让人惆怅中憧憬远方。一念秋风起,一念相思长,喜欢秋,因为人间醉美是清秋。秋天如春的美丽,也将告一段落。虽然,它有忧伤的一面,当它把季节走完,还是很多人恋恋不忘,依依不舍。秋天有更多的景色和更多的思念,让我们去沉思,让我们去追忆。追忆的是那美丽的景色,犹如一幅幅精彩的画面,虽然它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般的短暂,但它却是永恒的记忆。
风劲处,秋林飒飒,满树秋叶纷纷飘飞,片片叶儿奋不顾身地投入尘泥。谁也不知道,它于生命的解读是皈依,是流离。而我于风景中,满怀温柔相看,更有一份怜惜,心疼着每一片无从挽留的凋零。不慌不忙的日子,秋色已倾城。霜寒之期,岁月的颜色,俨然是熟透的老成。于是,不觉地思念起那些新生的青嫩,和旧时光里相望无语的欢喜。许是因了性情使然,每个季节转换之初,总感觉有些无所适从,等到习惯时候,季节便已深了。
暮秋,拾一片火红的秋叶,嗅着一缕沧桑的味道,跟随一卷秋风逆流而下,寻觅秋水孤鸿的隽美。霜降后的家乡晴空万里,暖阳高照,好似回到了夏末。然时过几日,温度骤降,天气渐寒,一度晴朗的天空突然低沉了,随之飘起雨来,为季节添了几分萧瑟的凉。秋雨无殇,只将天地间尘埃细心涤洗,擦亮每一寸途径的光阴。一场暮秋的雨,听见时令依依道别的缠绵耳语。但念,我们流年中的心事,不会被秋雨沁凉,亦可遇见适合自己的一款心怡风景。
深爱,秋日静美,与秋眉相顾之时,就像面对一个独具气质的人,冷静,平和,谦逊而成熟的底蕴,散发着迷人的沉香。暮秋之暮,一树火红,时光深爱,一切相安而生的情愿,都在漫不经心中低调,珍存。总认为,一个悦纳秋景的人,便是一个阅尽世事沧桑,亦是一个满心释怀的人。在暮秋临冬的午后,静静地穿过黄叶婆娑的小径,满天飞舞的金叶轻轻洒落在肩上,只有籁籁的声音,闭上眼,听风吹动,落叶拂过脸颊,阳光披满身上。
一个人,一座树林,一场落叶雨,缓缓伸出手掌,落叶飞过头顶,飘进手心。老了,万物都老了,曾以饱经风霜的磨砺,装点漫山秋景瑰丽,而后寻找自己的归宿,踏上归途,安静而执着地飘落,完成生命的轮回。绿叶,黄叶,红叶,泥土,每一片落叶都是生命的一个缩影,淡然,坚定,美丽,深情。这一季,经历了时光惊艳,历经了色彩斑斓五彩缤纷醉染流年。岁月如歌,时光如水,人生如梦,光阴的手终会把所有的惊喜和伤痛,封存在记忆深处。
所有的错过,总会在另一个跨越的时空,再次邂逅。行走在秋天最后的时光里,听一路秋声,赏一路秋景,闻一路秋香,醉一路秋光。目送着即将远去的最后一抹秋色,这一抹秋色醉染流年,惊艳了时光,是大自然的告别之歌,是我们心灵的感慨之声。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季节的生命和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也让我们深刻地理解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予示着让我们走好自己的人生路,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暮秋,在叶飘叶落中渐行渐远,冬踏着清冽的风即将翩然。
立冬将至,山恋的轮廊勾勒出坦荡柔和,裸露出亘古的宁静庄严。苍松迎着清寒,依然苍翠挺拨。时光带走的是记忆,留下的是温暖。一叶知秋不问世事,捡拾一叶满手是秋。若将岁月开成花,人生何处不芳华。站在暮秋的拐角,心怀一抹温暖,静看芦苇翻飞,淡看秋色染香,不言沧桑,只说温暖。向前看,阳光明媚,岁月共暖,让喜欢的事成生活,余生,愿以温柔,等花开,愿以慈悲,等风来。
立冬吟
文/杨烈焰(陕西)
′ (一)
稻穗躬舞身靓闪,
丰收喜悦洒金光。
秋枫点景催播种,
南国秋冬竞芬芳。
(二)
旷野枫韵周原至,
冬麦露珠映彩光。
果香柿红多如意,
频赏家乡景美章。
2024.11.6增城
书一笔风卷残云的笑颜写一卷暗香如故的情意
文/何俊锋
最喜欢早起的时光,把自己丢在文字与禅乐的缥缈里。缠绵的音乐如水般柔柔的划过心底,在我的心上留下浅浅的吻痕,轻轻的,任淡泊在静谧的清晨盛开出如莲般的娉婷。闹市的喧嚣还没有开启,只有我心底的清澈幽静。在流沙般的岁月里,芳华渐渐流逝,用梵音渡魂,打捞善良的初心,沐浴岁月赐予我的福泽。坐在桌前,抛开世俗的樊笼,煮上一壶自己喜欢的养生茶,与文字邀约小酌,用一笔潦草书写短暂的思绪自由。
我在文字里尽情流浪,看春花秋月,赏夏风冬雪,做普通的俗人,用文字自渡,用指间的葱茏,去生成一种意境,或有风,或有雨,不必把纠结与释然,刻意的书写。用呢喃在唇边的语言,去轻触一段流年,或精致,或平淡,或清晰,或阴暗,让它们去丰盈心灵的半亩花田。剔尽了所有的繁华,我在属于自己的一米阳光里,书一笔风卷残云的笑颜,写一卷暗香如故的情意。有一份思念透过时光,总会在心底激起涟漪,经过万千碾转,荒芜的心田总算开出了鲜花,漂泊的灵魂也有了停靠的港湾。
窗外,十月的深秋云淡风清,冷风送来了缕缕暗香,和着养生茶的味道,自成一段不曾邀约的美好。用一脉浅浅温婉的心音,润一枚清欢,微笑着,将无言的落花写意成一笺静水流深的晨韵。眸里,日渐丰盈的光阴,先让它慢慢丰盈着。我只需执左手烟火,右手诗意,于四季的时光里,不紧不慢,不慌不忙的沉淀一份禅意,安静而从容的走过每一个晨钟暮鼓。红尘漫漫,不张扬,从容悠然的人生静好无恙。就这样,把岁月过老,任双鬓染了白霜,让幸福快乐在我与文字的相守中漫溢,剪下一盏初升的冬阳,装饰文字的意境,纵使老去,我依旧轻扣静好,看万家烟火,写意自己的时光。
流年辗转,将温柔的初心摇曳成笔尖的曼妙,在生命的枝桠葳蕤,让所有的眷恋在清晨的暗香中飞舞。在这样美好的时光里,我用墨香,茶香,花香与时光共舞,与生命温存。冬日渐深,阳光藏起了四溢的光热,落叶一片接着一片,载着岁月留痕的脉络悠悠飘落。仿佛眨眼之间,四季就完成了一次轮回,凝眸窗外,已没有了往日的葱茏。草木萧瑟,寂寥了自然的空旷,季节赐给我的已完全是冬天的模样。时间,一路摇摆,总是将季节的脉络生生的分散。
活着的时光不仅仅给我们带来欣喜,还有疼痛,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别人无法感知的一份痛楚。此刻的我栖于冬的眸底,撰一卷暖意的光阴,闲品岁月,漫煮时光,享受生命带给我的一切欢喜忧愁。在烟火的光阴里,轻嗅着冬的味道,删繁就简,温婉清宁。阡陌红尘,拾取一路风景,折一叶小舟,划开忧伤,顺流而去。无论岁月赋予我肩头多重的责任,我一定会淡定而沉稳地面对。在沧桑的岁月里,把日子过得云淡风轻。
文书秋意,字染秋香
文/ 何俊锋
岁月忽晚,人间深秋,浅冬带着清寒正一步一安然地与秋交接。秋天的况味,亦在文字的馨香里,渐渐变浅;秋天的深情,却在文字的诗意里越发厚重。文书秋意,深深的话,正浅浅地说与岁月听;字染秋香,浓浓的情正悄悄地氤氲着流年里的清幽。秋沐着岁月的晚风,凝白露成霜,于蒹葭苍苍中,轻歌在水一方的诗情,伴光阴起舞在秋天的文字里,书秋意深浓情更浓,染秋香馥郁心安然,聆听秋声远。
将秋天的思念寄语星河璀璨与明月清辉,温暖似水流年的静美。己心温暖,则世间温暖;己心妩媚,则世间妩媚,心中充满阳光,你的世界就是明媚的。流年不负秋色,岁月不曾惊扰时光,四季迭新,在每一段光阴的故事里,总能在文字的深浅中,寻到昔日过往,滋养出崭新的希望。文书秋意,字染秋香,深蕴在忽而远去的暮秋里,辞旧时而豁然,迎新季而欣喜,精心雕琢每一寸光阴。
秋在花落中起笔,于字字含情中,轻书秋意,字染花香。晚秋在岁月的韵律中,见证着万物的盛放与凋零,丰盈与萧瑟,让生命归于淡然平和,于秋冬的拥别中,寂静成诗,静美如画,在深秋浓念的款款情深中,落落而安于寻常的温暖,典数春华秋实,规整秋收。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象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想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着碧海想看见一片白帆。
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文字将秋的美,融进岁月的朝朝暮暮中,如诗如画,如人生迟暮之花,绚烂而不乏淡泊。采撷秋的明媚,在岁月静好中,辗转光阴里清幽,研磨成时光里的香墨,用枫红和黄叶浅蘸,文书秋意,字染秋香,轻描回忆里的斑驳,浓墨未来里的希望,臻善着心绪,纯澈着心境,在晚秋的多彩斑斓里,祈人间无恙,岁月安暖。
告别秋天
文/屈军强
秋风秋雨,秋叶秋景,秋意盎然。秋之韵味在于品,品色,品味,品实,品勤,品金秋的天高气爽和田野丰盈。喜悦中,辛苦者有了快乐的定格镜头!
一位名人说:“人生,一岁有一岁的味道,一站有一站的风景,你的年龄应该成为你生命的勋章而不是你伤感的理由。纵使眼里写满故事,脸上依然不露风霜,你吞下的所有委屈,终将喂大你的格局。”人生就是这样,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辛苦,有自己的快乐,更有自己的人格魅力!
一季一风好美扬,一诗一韵一秋芳。一天一爽一福乐,一世一情一泰祥。景、物、色、声、福、乐,一场面,一情深,谱写成一首独具的诗意经典蒙太奇,画面中有永远的故事,有永远的无悔!
秋天的美,秋天的情,是缘分,是快慰,是播种的希望,是耕耘的汗水,是友情的谦逊与开心。人生的意义只有四个字:珍惜、感恩。
白云、蓝天、旷野、庄稼,一切的一切,都收进我的镜头中,有特写的笑容,有恢宏的全景,有情义的中景,镜头外的语言是:素心安然,人生悠远。
一壶茶,万般情,写红福愿长寿,说古道今,喜怒哀乐,伴岁月感慨万千,观秋景如诗如画,忆往日时光流逝,我用真、草、隶、篆,祝愿朋友,你平安,我健康,一切善良的言行都有回报,我们点赞真情!
出席三原书法群英大会归来谢赞
题记:三原县首届书法艺术周期间,中省市部分书协主席、全国书法之乡书协主席、陕西各县区书协主席270人受邀,余忝列其间,载誉归来,本协会并众友人咸庆点赞不已,诗以答谢。
翟功印/2024.11.5
华夏文脉,首推关中。
文化重镇,池阳称雄。
右任故里,八方朝宗。
群英盛会,一洗前空。
兰序雅集,岂有斯隆。
三百会首,笔下舞龙。
幸甚至哉,忝列其中。
家人咸喜,缘膺殊荣。
热赞滚滚,温情融融。
余庆绵延,勖我新功。
幸甚至哉,感念于中。
携手奋进,见证初衷。
藉以翰墨,兴我扶风。
书坛添彩,威我神龙。
幸甚至哉,醉似擎盅。
青铜器之乡——扶风
文/屈军强
我的家乡在关中扶风,是一个文化大县.古有周礼和谐,今有美景无限,法门佛都,俊贤浩气,都在历史上写下了重重一笔。
特别是家乡出土的青铜器在中国文化艺术画廊光彩夺目,在研究古文化和书法艺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青铜礼器,古时称为“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刚刚铸造完成的青铜器是金色,但因为出土的青铜因为时间流失产生锈蚀后变为青绿色,被称为青铜。
中国青铜器开始于马家窑至秦汉时期,以商周时期的器物最为精美。在中国仰韶文化早期和马家窑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中国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我们扶风县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卫盉》造型生动,文字优美;《墙盘》双耳圆口,铭文古雅;《伯公父固》纹饰精美,曲线文妙;《一式钟》云文漫卷,篆书遒劲;还有《几父壶》《冬方鼎》等等,都有文化气息和艺术魅力。
金石永年,文化灿烂,礼器之韵,金文之质,文化象征,艺术美感,值得我们回味。青铜器造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字体设计新颖,真率稚拙,花纹繁缛富丽,富有节奏感。
器古,美妙,图纹品,篆字临,寄情怀古,古风盎然。纵观中国文化史,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5000多年青铜发展的高超技术与民族文化的艺术风格,让我们为之自豪和骄傲!
2024年11月6日星期三晴
几时携手入长安
文/冯捷
腰疾拖至今日,不得不去做治疗,回来路过城墙一隅,坐下休息。看见秋阳下落英缤纷,想到古诗,云:“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再看看这遍野的菊花一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我爱极了这些诗句,我爱极了这座城市,以至于。
以至于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时,偶尔会把太阳遮住,使我产生幻觉一般,坐在城中不见城,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岂止是小小的我,喜她爱她?西安,古称长安,是千年古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不仅让古今中外的诗人墨客们纷纷用最最唯美的诗句描绘她的风貌,尚且都不够……
她本身,就是一座上天散落在广袤大地上的历史文化名城。她承载着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记忆和荣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脉之所在。
这座古城,就是一部厚重的史(书)诗!
你听:古老的城墙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
你看:斑驳的石板路印刻着岁月的足迹。
那么身处这座古城,就是身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腹地。眼前这秦砖、汉瓦、青苔、云阁等等等等诸多元素,既有唐宋边塞的金戈铁马,也有秦汉宫阙的雍容祥和,还有大明宫内的权贵和欲望,以及明清古都的日常纷杂,以及今日的突飞猛进……你只要举首投足,便能发现长安城昂扬阔达,深邃大度、丰富多彩、多元共生的文化特色。她们像高悬在空中的午阳,馥郁蕾诗,秋高气爽……不由得。
不由得使人感昔乐生!感慨生与斯,而思接千载,俯仰古今,念天地之悠悠矣……
后来,我走进一家书画店里,谁知?
谁知“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唯把旧书看,(身处长安想长安)几时携手入长安。”……
〈青嶂依溪图〉写意之感
文/李玉田
青嶂巍峨,是大地之脊,承载古今。溪流潺潺,似仙人玉带,舞动于间。树木葱茏,或苍劲或秀雅,错落有致。屋舍静谧,为梦中家园。墨韵之中,尽是自然之妙。此画乃心灵之舟,载吾于浮世,寻得一处清幽之畔。
秋消冬立寒云厚,红枫挂雪风盈袖
文/何俊锋
立冬的风,轻轻掠过岁月的琴弦,悠扬中透着时光流转的凄美,仿佛一瞬回眸,秋的绚丽华章便已轻轻合上,那斑斓的色彩尚还在眼底熠熠闪烁,却已然被冬的纯净素白温柔覆盖。四季轮回,秋尽冬来,那些欢笑与泪水,皆随风飘散,深埋于时光深处,难以唤醒,是季节脚步太过匆匆,还是岁月河流太过无情。曾几何时,我们还在精心细数春的繁花似锦,倾心聆听夏的蝉鸣吟吟,沉醉于秋的金穗翩翩之舞,而今,立冬的霜花已悄然绽放于窗棂,如岁月轻抚的神秘印记,深刻铭记着时光流逝的轨迹。
那些温暖的阳光、轻柔的微风、璀璨的星空,皆在记忆中渐行渐远,宛如远去的飞鸟,只留下淡淡的剪影,供人回味,秋尽冬来,过往时光如细沙滑落指尖,徒留满心眷恋与叹息。立冬之后,冬韵悠长,愿君心怀暖阳,步履轻盈踏雪行,银装素裹间,愿君的生活如诗,每一刻皆成画;愿爱与温暖如影随形,成就与喜悦在心间绽放,立冬之际,愿君晨昏四季,欢喜相依,诗意阅尽冬日之美,平安入冬,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