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华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72)》「向未来挑战」(1756辑)
晨间寄语
人在记忆中看到许许多多的物事,来来去去,见证发生、也见证消亡。人从呱呱坠地,到青年才俊,然后又老去,直至垂暮。自己是感知,别人是直视,一年一年,又说四季轮回。小树在人的眼里长大,树叶春季发绿,冬天凋零,当树发参天,人便可以说,谢谢这个世界,然后离去。这既是自然规律,也在自知中明白,那一天是迟早的事情,所以才说,要过好每一天。
一对父子从1985年开始,以28年的时间,在中山广场的毛主席铜像前照相,记录了孩子的幼年、童年、少年、青年…。这位父亲十分用心,在引领中自豪,在自豪里感知小不点超过了自己。从2000年以后的照片中,自己矮了。曾经的英俊潇洒,换了角色,仰视儿子的同时,大腹便便,儿子成了自己的影子、自己的过去。父子都是主人翁,只是父亲已变老,头发白了。看着儿子西装革履,父亲当然骄傲。
这个广场有历史革沿,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中山路、南京街、北四马路3条道路交叉处。广场始建于1913年,时称中央广场;1919年称浪速广场;国民党统治时期,浪速广场更名为中山广场,沈阳解放后仍沿用此名;文化大革命时期称红旗广场;1981年又恢复了中山广场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如果这家人继续,待有了孙子,又从学会走路开始,祖孙三代又合影,一定会给所有看到这些照片的人、不尽的想像空间,犹如看得见的人世繁衍,平凡里的生生不息,血脉相连的代代相传吧!
人就是这样,从想看,到看见,见证发展与变迁,自己也在发展变化中了却心迹。心迹了却了,自然豁达,一切向好是心态。过多的奢求和舍不得,反而是对自己的残忍。有些东西可望不可及,放开了,才是老来人必须明白的道理。
那照片留下的,是记忆。记、忆,都在这个世界里。
新的一天,早安!
202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