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立冬】
作者\翠柳
秋黄静扫傲霜枫,
水色轻冰镜面同。
一路看花何处好?
随君雪后赏梅红。
赏析: 这首诗《写在立冬》以立冬时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冬交替的画卷,蕴含着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知与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下面从多个角度进行赏析。
起承转合
起:“秋黄静扫傲霜枫”,开篇即以“秋黄”点明季节特征,用“静扫”一词描绘出秋风轻拂落叶的宁静景象,而“傲霜枫”则展现了枫树在寒霜中依然挺立的坚韧之美,为全诗
定下了清冷而又不失生机的基调。
承:“水色轻冰镜面同”,承接上文,进一步描绘立冬时节的自然变化。水面开始结冰,冰层轻薄如镜,与周围景色相映成趣,既表现了季节转换的微妙,也增添了画面的静谧与纯净。
转:“一路看花何处好?”此句笔锋一转,由自然景色的描绘转向诗人内心的思考。诗人似乎在寻找一处最佳观赏点,以欣赏这秋冬交替的美景,同时也隐含了对生活美好瞬间的追寻与向往。
合:“随君雪后赏梅红”,作为全诗的结尾,诗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雪后赏梅。梅花在严寒中绽放,象征着坚韧与高洁,诗人愿与友人一同欣赏这份美丽,不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也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意象应用
诗中“傲霜枫”、“轻冰镜面”、“雪后梅红”等意象,均富有季节特色与象征意义。枫树的坚韧、冰面的纯净、梅花的高洁,共同构成了一幅立冬时节的美丽画卷,也寓意着诗人对生命坚韧不拔、追求美好的精神追求。
意境描写
全诗通过细腻的笔触,营造了一种清冷而又不失生机的意境。秋风扫落叶的宁静、水面结冰的纯净、以及雪后赏梅的期待,共同构成了一个既真实又富有诗意的世界,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季节变换的微妙与生命的勃勃生机。
修辞手法
对比:诗中“秋黄”与“傲霜枫”、“水色”与“轻冰镜面”等对比手法,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与立体感。
设问:“一路看花何处好?”以设问的形式引出下文,增加了诗歌的互动性与趣味性。
象征:梅花作为全诗的重要意象,象征着坚韧与高洁,也寓意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动词选用
静扫:用“静”字修饰“扫”,既表现了秋风的轻柔,也突出了落叶的宁静之美。
轻冰:用“轻”字形容冰层,既表现了冰面的薄与透明,也增添了画面的轻盈感。
赏:作为全诗的点睛之笔,“赏”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喜爱与珍视,也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韵律和谐
诗作的平仄,押韵都处理的恰到好处,使得整个诗词流畅自然,读起来朗朗上口。
在全诗三个押韵处,阴阳搭配。如:“枫”(阴平)、“ 同”(阳平)、(除第三句,好字不押韵外)“ 红”(阳平)。韵脚如小河流水波浪起伏,错落有致、非常和谐。
《写在立冬》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立冬时节的自然美景与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起承转合的巧妙布局、意象的精心选用、意境的细腻描绘、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以及动词的精准选用、韵律的和谐处理,使得全诗既表现了季节转换的微妙与生命的勃勃生机,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