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海泛舟
——一组诗人的作品欣赏
上刊诗人:
于智慧 谢巴特尔 曹达环 泽民 独舞风铃 张兴瑜 童华 张占云 包彦军 苦觉 太平王子 江帆 狄安娜 张凤春 杨建军 肖向红 郭万升 黄海伯蔡春德 冯德章
1. 向冬天出发
文/于智慧(新疆兵团)
漠风伴着雁归起舞
寒霜在路上晃悠
田地耕平完毕
我们踩着秋的尾巴向冬天出发
西部的冬季过去在酒桌上
如今却转移到冬季培训课堂
一群人追着岁月邀请好日子
惊喜都來自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新疆的雪有着温暖的气息
洁白的故事里有羊群的澶香
昆仑山的和田玉在雪下珍藏
她等待着春天的太阳
冬天是团场人修生养息的好时光
也是心灵洗礼的好磁场
厚重的追求被雪水浸泡成希望
挂在远处的胡杨树上
2. 《岩画上的阿尔泰粘着语早期象形文字符号研究》•契丹语
文/谢.巴特尔(内蒙古)
/ꡚ·ꡎꡝꡉꡖꡘ
大风起兮问辽阔
史语契丹今谁说
业以生涯问豪迈
精于心营我邀卓
3.心与心的距离有多远
文/曹达环(江西)
尺子作为古老的丈量工具
己经被岁月的木箱收藏
感情的测算距离
被心与心取向
年龄的风车随月落日升渐行渐远
转眼间黑发变成了白头
白天你在天涯海角
晚上一直在我心里徜徉
我问你累不累
你问我想不想
校园里的青春仍保持原样
缘分却令人至今迷茫
说好了的永远在一起
无奈遭遇了棒打鸳鸯
我知道你心里仍然有我
我也一直把心交付给了你的心上
4. 瓦
文/泽民(广东)
不问它的出处
只是,给他人遮风挡雨
叩醒岁月匆匆的留痕
从出生那一刻
心,笃定为他人谋所需
从不背离初衷
即便残酷的诱惑
依然淡然一笑
四季里,经历风吹日晒雨淋
练就一身傲骨雄心
看惯了繁华隐藏的悲凉
两袖清风卷帘海棠红
5.一枚枝头燃烧的火
文/独舞风铃(内蒙古)
东山,日渐短
许多附身的斑斓
一夜,竟抽身去远
他们深谙,高处
扛不住呼啸而来的苦寒
你拽去蜷缩的枝蔓
如勇士般,着一袭单薄红缎
把自己高悬,与季节对抗
誓言,如火焰,将世俗点燃
沸腾中,做了秋的嫁娘
我目睹了整场事件
老旧的躯干,擎不住你铸铁的胆
一滴滴清澈的愿
带着疼,挂于眉端
6. 朝霞
文/张兴瑜(黑龙江)
甲辰农历十月七,
立冬六点零二十。
撩开窗帘看户外,
林城朝霞百重衣。
7. 水饺
文/张兴瑜(黑龙江)
东汉医圣创水饺,
羊肉拌馅葱姜调。
穿越唐宋元明清,
万代传颂功德高。
8. 落叶与初雪
文/于智慧(新疆兵团)
院子里那棵老榆树
在初雪前褐去全身的叶子
那是对故土的思念
悬着的那棵心终于落地
雪来了 轻轻盖上白被
唱着摇蓝曲
乡野的风又吹起
爱 梦的很真
9.2024年的第一场雪
文/于智慧(新疆兵团)
二零二四年的第一场雪
比去年晚了一些
不知刀郎是否还在新疆
再续一曲这洁白的力量
雪盖住了丑陋的落叶
也包裹了青绿的麦苗
轮回中还在回忆秋日的爱
可那是终纠回不去的事情
现在初雪落下 干涸的土地再无忧伤
司马义买买提掏出珍藏的酒
在雪地里仰脖喝了一大口
朝着远方大步走
10.秋韵
文/童华(四川成都)
杏花败,桃花开
芳草淡,老树青
朝朝,藤椅随着晨风轻摇
夕夕,晚霞不愿抹去白天的盛会欢畅
那些成熟的果实,硕果累累
天高云淡,凉风送爽
秋韵,正是赏桂的黄金时节
这时,简静的时光
不像春天那样张扬
也不似夏日那般热烈
秋天的美是内敛的
透过树叶的缝隙
把琐碎的烦恼送给秋风
让秋风带走那些忧愁
这时,秋光如画
万里江山多锦绣
潺潺光阴
依旧有阳光落下
斑驳光影交错
似流水般从四季悄然划过
心底藏着的是一份淡然和从容
在秋韵里
竹暗闲房雨,茶香别院风
我们奉一盏清茶
茶香袅袅,不仅仅是口中的滋味
更是心灵的寄托、生命的承载
在秋韵里,我们宛如优雅的使者
充满了自然的香气和宁静的时光
11.风退潮了
文/张占云(甘肃)
没有一片叶子
黄昏
把一棵树的孤独
留给荒野
瓦罐碎了
抱瓦罐的手
把破碎声
铸成一枚羽毛
12.最后一页
文/张占云(甘肃)
字迹很模糊
已看不清名字
内容也需要
半推半猜
碑旁
是土堆
如果不是碑
也不会想到
它是一座墓
13. 今日立冬
文/包彦军(内蒙古)
立冬独居家,
悠闲品红茶。
激情撰诗稿,
平台放光华。
立冬冷风刮,
辟寒呆在家。
弹琴心舒展,
优扬飞天涯。
立冬望朝霞,
寒气袭农家。
太阳中天照,
身暖顶呱呱。
14.回家
文/苦觉
一双鞋子一条竹脚
在路口敲醒不回家的斑马
带活弯弯的小巷
转动旧钥匙打开门打开墙
回到
他自己的故事里
15.立冬
文/苦觉(曼谷)
雪白的宣纸上
乌鸦用行书为冬天签到
16.有感替班
文/太平王子(吉林长春)
此一时彼一时那时不让多生
一颗独苗犹如黄山的迎客松
咋看咋好那造型翩翩易浮想
到了大厦将倾才知支木难撑
步入老年社会欠缺服务功能
平时尚可周全就怕风吹草动
上班挣钱请假尽孝两难选择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无法任性
铜镚不爱阮囊铜山喜欢邓通
商品交换谁不势利爱富嫌穷
老干部住高级病房啥都报销
钱雨无情不会淋湿普通百姓
抱团取暖穷哥们来自聚义厅
大碗喝酒不假小秤分金梦中
草根肝胆相照见证青山不老
绿水长流诉说绵绵的石化情
17.【仿古体新诗】.立冬
文/江帆(新疆)
季节转換时令更
霜降过后天渐冷
百花调谢枝叶枯
唯菊盛绽暗香浓
北风吹
露结晶
侯鸟南飞尽
碧空无雁声
粮满仓
硕果盈
柑桔频点头
柿树挂灯笼
享受收获
休养生息
安安心心度寒冬
18.海的过去
文/狄安娜(北京)
这场雨
诉说着海温暖的过去
只有流浪的蒲公英才能懂得它的心
所以开出黄色的小花
向太阳致敬
19.立冬(新韵)
文/张凤春(黑龙江)
观天仰月亮如初,
魅影投湖看却无。
水冷生冰花朵炫,
平湖大镜碎银铺。
20.立冬(新韵)
文/张凤春(黑龙江)
红消唯剩盏菊黄,
霸气秋终饰野昌。
送暖迎梅花够傲,
临冬怒绽朵犹香。
21.立冬(新韵)
文/张凤春(黑龙江)
西风夜冷送秋归,
晓醒银霜把绿围。
诧见山林白素染,
松青戴帽雪翩飞。
22.立冬(新韵)
文/张凤春(黑龙江)
风揪落木己终秋,
摆浪狄花乱点头。
雁阵高天翔竞远,
黄衰冷瑟诱心愁。
23.立冬(新韵)
文/张凤春(黑龙江)
叶落积堆聚满沟,
追风引瑟柳秃头。
经年转瞬余三月,
幻里嘘惊过九秋。
24.冬至的祝福
文/杨建军(陕西西安)
冬至悄然露凝霜,
流年好运身无恙 。
享落天涯共此时,
寒意渐浓天变长。
25.今日立冬两鬓白
文/肖向红(黑龙江)
秋天以漂洋过海远去
汤旺河水一瘦再瘦
蓝天白云 躲在山的那边
一夜之间 洁白飘落瑶台
旧时光到处寻觅着
南飞大雁的鸣叫
马蹄声声的奔驰
闭上眼睛守住沉默
和那昼短夜长的交替
落尽的墨绿 形成的红地毯
被初雪无情的掩埋
仅剩下高挑着枯黄的叶子
在风中摇曳 在雪中搜索归处
只有青山不老
叠翠的山峰不摇
白雪立足各个角落
自豪高傲 铺盖全城
高举透明的高脚杯
与秋天告别 与冬天握手
一口饮尽雪的洁白
浓烈的酒香通向全身的温暖
今日立冬两鬓白
抒情的呼出一口清幽
青霜渺渺 大地颤颤
是谁染白了林都的大好河山
26.立冬
文/郭万升(河南)
前天还是着秋衫,
今日人们皆穿棉。
步行感觉还不大,
骑车只觉双手寒。
日前早餐店外坐,
今晨都不坐外边。
原来商店大开门,
现在塑簾遮得严。
晨练往往浑身热,
今早锻炼没出汗。
原来不知为什么,
认为一时天气变。
看了日历才知道,
如今已经到冬天!
27.贺特朗普
文/黄海伯
狮王奋进锥刺骨,
卧薪功成龙椅坐。
纵马回眸万箭来,
逐鹿中原千峰磨。
回旋之镖倚天剑,
风暴归来复仇火。
雷雨过后青山丽,
风起云湧秀川卧。
28.观孔子《君子有九思》之感
文/杨建军(西安)
孔子的“君子有九思″是一套全面的道德规范,涵盖了君子道德行为的各个方面。
“君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范畴,是数千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和推崇的人格规范模式,是中华民族理想而现实、尊贵而亲切、高尚而平凡的人格形象。“君子"的形象所代表的是仁爱、正义、礼仪、诚信、宽恕、恭敬、廉耻等传统美德,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滋养着中华民族,成为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
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道德标识,是中华文明道德精神的集中表现,它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
其君子的九思感悟如下:
①,视思明
即观察事物要全面、细致、无死角的思考,你才会明白;
②,听思聪
不论听到什么 要以自己的智慧去分辨、判断、取舍, 多听逆耳、远方之言,可以反思;
③,色思温
色:即脸色。一个人的脸色充分代表了这个人的内心情感,是和蔼可亲还是拒人千里;是不急不缓,还是烦躁不安;
④,貌思恭
貌即一个人的仪容、仪态,无论是言谈、举止、服饰、态度,在任何一种场合下要给对方以谦虚 、恭敬、尊重的感觉;
⑤,言思忠
“忠"首先要忠 于自已,不要做违背良心的事情。对任何事情要竭尽全力,言而有信。这是做人的根本,诚实是做人的态度;
⑥亊思敬
事,无论大小,要尽职尽责。既然选择了初衷,就要尽力去做,自然会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⑦,疑思问
遇到疑难问题要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便问,何耻之有;
⑧,忿思难
当你的怒火即将爆发时,要克制、制怒自己的情绪,想一下将要发生后果,以免招祸;
⑨,见得思义
遇到唾手可得的利益时,三思是否适宜、正当、合理,方才得之可也。
29.生地熟地,故乡那片热土
《那年那月,故乡那些事》之七十一
文/蔡春德(河南)
我的老家豫东,放眼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
可是在那个经济困难、一切都不发达的时期,加上自然灾害连绵不断,土地贫瘠。那个时段的我们是全国有名的重灾区。
当时的人们,也很想摆脱贫困。但,在那个一穷二白、底子簿的基础上,土地贫瘠,没有化肥,没有良种,文化水准很低,整个一个文盲、半文盲时代,又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60年代初。我们村不知怎么,也算心血来潮,开始种起了生地。
你知道生地是什么吗?生地是一种药材。像红薯一样,地下生出块茎。名字叫生地。其味道和地黄根差不多,大概药效也与野生的地黄根(药材,六味地黄丸中的药材之一)相似。
生地不能入药,也不好存放。熟地才是药材。生地变成熟地,要在火上蒸烤,加工。蒸烤好的熟地,才能作为药材出售。
我们村是种生地最早的,应该是第一家。那时候没有管理经验,也不知道它的作用。只是盲目的种上了一块地。前期苗不足,后来又缺乏管理。因为种的不是好地,土质一般,又没肥料,自然生长不好。
首先,苗子就缺少了3/4,只有1/4存活下来,片片点点。因此,好像也懒得管它。到了秋后,确实也有少数长得大的。像红薯的块差不多。因为没有经验,也不知道怎么弄成熟地,到哪儿去买。就让它自生自灭了。
没有了收益,也就就此罢休,不再说种生地的事了。
两年后,我们公社西部的焦庄、祁庄等几个村子,种起了生地。那时农民有了自留地。可能是有人懂行,或者遇到了有心人。他们先选好肥沃的地块儿,把土地整理好。然后,再施大量的农家肥,加上除草、打药,勤于管理,所以生地长势非常好。
秋季,有了一个好收成,他们又把生地炕成了熟地。就有了出售的希望。
他们,得到了种生地的第一桶金。因此,也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有一两户变成了三五村。
在那个长期反对投机倒把(买卖经营)、割资本主义尾巴(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的年代,应该说他们因为种生地发展了起来。这使很多人看到了希望。
这时候,就像我们村才开始觉悟。从我们身边擦肩而过的希望,没有把握住机会。看到别人的成功,又重新拾起种生地的愿望。幸好,还不算太晚。有了前车之鉴。生地也种得像模像样。因为那时候,两分自留地,种上生地也很可观。
那时候种生地的多啦,供销社开始大量收购。因为经验相传,会炕生地的也多了起来。大伙都把种好的生地炕成熟地。上缴到供销社。
秋冬季,正是基层供销社收购熟地的旺季。
有一次我去供销社,看到卖熟地的人熙熙攘攘。一麻袋一布袋的从各地运到供销社。整个供销社大院布满了装有熟地的大包小袋。大家都准备着统一过称收购。
再看哪些熟地,不但块儿大,而且颜色好。人人都想争取卖个好价钱。因为货源多了,供销社收购也很拿劲,要分123等级的。
人们买了熟地,手里拿到钱。那个高兴劲儿,别提有多开心了。
后来。上级行政干预,停止了种生地的活动。
因为种生地,一部分人把好的肥料上在了自留地。交给生产队的少了。集体劳动的精力也被分散了。所以上级就干预这件事儿,不让这些农户再种植生地。只能种粮食作物。
就这样,两年后,生地又在我们那儿销声灭迹了。兴盛一时的生地之乡,成了昙花一现。
豫东,我家乡的这块热土。在那个经济困难的年代,没有化肥,没有良种,缺乏科学种田意识。农民原始的耕种方式,靠天吃飯,依旧守着和耕耘着这片热土,依旧过着贫困的生活。
人们期待着……期待着战胜自然灾害,期待生活的好转,期待有一个美好的前程。
我们多想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可是,那么多的可是……
什么时候才能改变那个穷困的面貌呢?
30. 爱如潮涌
文/冯德章(杭州)
爱如潮水般的涌来
让我无法抗拒,你炽热的挚情
点染着我迷乱的人生
从此寂寥的生活升起了绚丽的彩虹
每日快乐的听你小鸟依人的诉说
竟是那么的幸福,那样的激动
蔼然可亲的絮语撩拨着我的心弦
青春的记忆里留下最美的风景
依恋着你的漂亮与温馨体贴
拥吻着你绵柔的缱绻愚忠
触摸到你眉骨的诸多宅心仁厚
感受到了桃花十里承载的姹紫嫣红
啊,爱于光阴荏苒中慢慢沉淀
情在灼热的肉体里变的淡淡又浓浓
那扎根于灵魂深处的一线姻缘呵
该是多么的优雅纯色而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