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事故的回忆》
张文平
岁月悠悠,不知不觉中,“11.8”重大交通事故已经过去了三十九年。三十多年中,人们会忘记许多往事,在我的内心,永远不能忘记那一刻!
那是在上个世纪,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八日。那时候,我还是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我们部队正面临着要开赴云南老山前线,去参加对越防御作战。在这样的非常时期,我非常有幸,得到一次回家探亲的机会。十天的 探亲时间很是短暂,我匆匆走访了重要的亲 戚和朋友,带着一份悲壮、一份牵挂、一份 兴奋、更带着一份激情,踏上归队的征程。
那是一个初冬的早晨,我五点就起来,收拾完毕,在我们家就近的外贸局大门外,等候开往临汾的公交车。大约六点半,一辆公共汽车开了过来,我同父亲挥挥手,就登上了汽车。车厢里的人不是很多,我在门口的一个位子上坐下。窗外昏暗,通过街边的路灯,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跑步、晨练者,我很仔细的向窗外搜寻,最终也没有看到那份期待。
汽车一路颠簸前行,不一会儿,汽车就到柏树葱茏的柏山寺,这座柏山 寺,在我的心中永远是那样的亲切,每每从她身旁经过,我的内心里总会有一种不同的感受,在归途中,她是到家的感觉,因为,每当车行到她的身旁,家就在前方! 然而,这一次,我的心情不由得沉重了许多,毕竟,我们将要开赴战火纷飞的南疆战场,如今一走,不知道何处是归宿?
汽车继续向前,当一缕彩霞升起的时候,行到断山岭,断山岭又名油峰岭,是周围大山的一个制高点,在这里一眼望去,霜后的红叶在霞光的照耀下,绚丽 多彩,如果能将此景定格,拍摄下来,那该是一幅多么美妙的风景画面。然而,那个年代,照相机还是一种奢侈品,所以,也就只能“望洋兴叹”的深表遗憾了!
公共汽车一路前行,台头、光华过后,车厢内的乘客也在不断增多。当汽车开始爬向秦王山的时候,汽车已严重超员,拥挤的车厢内,简直就是一盒“沙丁鱼罐头”一般。路边飘来“北坡池”几个字,我不由得回头多望了一 眼,我们特务连总机班的战友杨林平,就在这个村里的人……
突然,我感觉车体在向右侧严重倾斜!糟糕!汽车要翻了!我想……
我最先由一个玻璃破碎的车窗钻出,定了定神,感觉到嘴里面有一股 咸咸的味道,我吐了两口,是血!我想,大概是嘴里破了!一阵山风刮了来,我又感觉到右面的脸上有点疼,用一摸,也是血! 我就急忙从裤兜里掏出手绢,折了两折,夹在大檐帽的帽墙下 面,略微护住我的脸。此时,一阵阵的呻吟,从车厢里传出,我就急忙冲着车内大喊:“大家不要慌,顺着这个窗口往外爬!”。我一边安慰着慌乱的大家,一边伸手搀扶着大家,从窗口爬出。不一会儿,附近村庄里群众也闻迅赶来,他们看到我一身制服,问我怎么办?我就指挥老乡,把乘客们搀的 搀、抬的抬,全部转移到山坡上的公路旁, 并拦停了几辆经过的卡车,将乘客们安排到车上,看到大家都安顿好了,我还不放心,又回到事故现场,全面查看了一 遍。在车体翻滚的过程中,有几位乘客被甩了出来,只见山坡上横七竖八的躺着五名乘客,我一个个查看了一下,都已没有了生命体征!其中还有一个,是政法部门的干警,腰带还佩戴着手枪。车下还压着一位乘客,他的腰部以下被压,上半身上满是的油污……
经过全面查看,现场已没有遗漏的乘客和伤员,我就匆忙向路边的老乡们致谢、道别,乘座一位老师傅的大卡车直奔临汾。飞驰的卡车将我直接送到临汾地区人民医院,我又和司机师傅们一 起,将重伤员抬到急诊室安排就医。登大家都安排就绪,我再走出急诊室的时候,送我们到医院的几位汽车司机师傅们,都已悄然离去。现在回想起来,我依然在为没有能当面向几位司机同志致谢,而感到遗憾!
看到急诊室渐渐稳定,我才想起来自己也应该请进行一下检查。经过诊断:我右耳朵的上方耳根部位,有两公 分左右的撕伤,医生给我清洗创口,缝合了三针,开了点药就没事了!很是幸运!
走出医院,我分别给部队和家里发了电 报,一时间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于是,就一路打问,到山西师范大学数学系,去找 文傲平战友的哥哥。傲发哥接待了我,并安排我在他的宿舍里住下。晚上,我们来到医院,探望住院的重伤员们。遇到县交通局杨局长,杨局长提醒我,给家里打个电话。随后,我就 给家里打了个电话,说明情况,请家里大人放心。父亲接到电话,还是很不放心,于是第 二天上午,父亲就和安根,东升一起,特地赶到临 汾来看我,我们在火车站匆匆见面,看到我也没啥大碍,也就放心了许多!我在卢小兵的陪同下,乘上了天津开往西安的261次旅客列车,在西安转乘上海开往西宁的177次列车,于十一月十日傍晚时分,顺利按时归队!
我归队后,马上又要面临下连队,那时,我有两种选择:一种 是去司训连学开车,要到次年三月份开始训练,这样的话,就不能随部队去云南前线参战;另一种是到技术连队学其他技术。最后,我决定选择到修理所。到修理所后,我被安排到一分队三班,汽车修理专业。一切好像平平淡淡,可是不久后的一天,团政治处组织股的毛干事,特意从团部赶到修理所,手持乡宁县人民武装部发来的一封表扬信,找到我,才又把这件事提起。县武装部的表扬信说我“在乘公共汽车遇到车祸后,能积极主动带伤组织群众抢救受伤乘客,在当地留下光辉的军人形象,对社会风 气好转,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同时,向部队首长为我请功请奖。我把事情经过给毛干事详细进行讲述,毛干事要求把事迹整理成书面材料,上报政治处。在张银民战友的帮助下,事迹材料很快就写好。上政治处后,部队首长研究决定,给我个人荣记三等功一次。庆功会结束后,组织股李股长将我的事迹进一步修改,成立一个小组,在全团所属各营,轮回作先进事迹报告。并被推荐我出席“兰州军区司令部庆功授奖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我又被军区 司令部:“树立为优秀义务兵”。
我觉得在车祸发生后,积极组织 救护受伤乘客的行为,只是尽到了一名 解放军战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我却因此获得太多的荣誉。我有一种“受之有愧 ”的感觉!这功劳应该记给附近村里参加抢救的群众, 他们才是抢险的主力,我要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 礼!同时,决心在即将参加的“老山作战”工作中,发扬成绩,再接再厉,绝不辜负部队首长的培养,故乡人民的期待。八六年三月,我们开赴前线,进行为期一年的轮战任务,于八七年四月胜利凯旋归。一年的轮战工作中,自己不怕苦不怕累,连续获得嘉奖三次,圆满完成参战任务。
“三等功”喜报
“优秀义务兵”喜报
前线某高地施工作业现场
前线某坑道内部留念
三次嘉奖,档案里只保留下一张
来自南疆前线的敬礼!向祖国、人民、故乡!
《 乡宁县志》1990年版
后记:
据《乡宁县志》(1990版,第276页)重大 交通事故一节里记载:“1985年11月8日,城关镇东廒村客运专业户陈永强驾客车,在临 (汾)宜(川)公路31公里25米处临汾境内 发生翻车事故,压死乘客7人,受伤11人。”
据我分析:在公共汽车向山坡下滚动的过程中,从车厢内一共甩出 七人,其中一人被完全压在车底下,当时没有被我发现。其他的受伤乘客,被及时送进医院,得到有效救治,除了一名乘客落下残疾,其他人都很快康复出院。
这次车祸事故,造成七人死亡,十一人受伤。是当时乡宁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交通事故!三十多年过去,这起严重的车祸事故,可能早已被人们所淡忘。然而,对于这起事故经历,我永 远难以忘记!
又是一年11月8日,我在内心里为了那七位逝去的乘客默默的祈祷!
愿大家珍爱生命,远离事故!
断山岭红叶
霜叶红于二月花
兴建的峰岭景区
峰岭秋色
极目远眺
峰岭景区
大山深处有人家
老兵不老,军魂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