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黄骅两日游
散 记
文/军
近日和老伴参加了沧州黄骅
两日游。
大巴车经过7个多小时穿雾改道长途跋涉,下午到达沧州中捷产业园区,下榻宝新大酒店。
中捷产业园区前生叫中捷友谊农场。它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1955年朱德率团访问捷克斯洛伐克,该国赠送可耕种7000顷土地的670台现代化机械设备。1956年周总理亲自命名为“中捷友谊农场”。经过近70年沿革变迁,2007年,中捷更名为“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中捷友谊农场名称仍保留至今。
餐后散步大街小巷,中捷友谊中小学,中捷友谊公园,中捷行政管理部门等随处可见。
翌日上午9点,乘大巴车向黄骅港进发。公路两旁,一堆堆如白色小山的海盐,一排排鱼虾贝孵化大棚,一片片滩涂太阳能发电板…使人目不暇接。
10点抵达黄骅港“许家堡”渔家码头。码头上一字排开十几艘喷有编码的小型机动船,船头国旗迎风招展,场面庄重气派热烈。
游客14人为一组上船,说是上船,不如说是下船。由于海潮初涨,船低于码头平台,一条长长木板架在码头平台与船中间,我们颤颤游游如履薄冰地下到二号船上。
船仓有十几个座位,配备有卡拉0K和麻将桌等娱乐设施。驾驶仓有父女二人为正付驾驶员。据身材魁梧中年船老大讲,此船为个体小型机动艇,集旅游观光捕捞为一体,购船办证等化费60多万元。
10点多,海水涨潮开始涌动,它不象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是先缓慢逐渐加速上涨。随着汽笛一声令响,一排机动船在机器轰鸣声中鱼贯出港,破浪前进,阵容尤为壮观,站在甲板上极目望洋兴叹感概万千!
从码头到捕捞海域有一个多小时航程,游客有的在唱歌,有的在玩牌,有的在甲板上观光拍照侃谈阔论,游船在欢声笑语中驶向远方。
11点半到达离岸1O海里的海域,船老大把带有大红塑料球和两块大铁板的绿色大网娴熟地撒下大海沉入海底。机动船在捕捞区缓慢绕圈作业。站在船尾,茫茫大海,海天相连,唯一见到红球(鱼网标志)在白色浪花中起伏飘摇跟随。
12点左右,开始收网。父女俩身着防水衣站在船尾,一人拉着一条粗绳向船上拉网,为加快速度和减轻劳动强度,采用机械滑轮绞绳收网。最后父女俩奋力把一网鱼虾拽拉到甲板上的不锈钢容器里。
也许是捕捞频繁,也许是季节使然,捕捞到的鱼虾贝类数量少且个头小,使人多少有点失望。但第一次看到在大海里捕捞到的活蹦乱跳的鱼虾貝类时,还是引起游客的好奇和兴趣。大家围在容器周围,欢声笑语,纷纷下手挑捡出较大的皮皮虾、螃蟹和蛤蛎等放进大锅。
可能是掌握了捕捞规律,或许是嗅觉灵敏的缘故,此时发现海鸥在尾随跟踪,并且从两三只逐渐增多到七八十来一群海鸥在船尾低飞盘旋,伺机抢偷措物,当放生小鱼虾时,海鸥箭一般潜入海中。
船老大把大铁锅架在液化器的大灶上,加上淡水,不添加任何油盐酱醋和佐料,原料原味烹煮。
在返航途中,大家围坐在长条桌旁,小心轻轻地剝开皮皮虾、螃蟹和蛤蜊的硬壳,尽情品赏原计原味的海鲜!说也奇怪,没有海腥,唯有淡淡的鲜美清香味。
下午2点左右,游艇缓缓驶入港口。水涨船高,游艇高昂着头骄傲地停在码头旁。游客居高临下踩着小梯子小心翼翼地下到码头平台上。
再见了渤海,再见了黄骅港!2点半乘坐大巴车离港返程。途中在河间和武强服务区作短暂停留。河间驴肉名扬九州,可贵的乍舌。武强服务区装饰别具一格,充分展现了蜚声中外的武强年画的特色。
平原落日圆,广袤夕阳远。大巴车沐浴着夕阳余晖,载歌载舞返回邯郸。
2024.10.31
制作都市头条编辑刘海生
联系电话15100074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