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左水田 图/周进献 陈江河 李德臣

秋风送爽漯河行,麦苗初露待来春;
沙澧河畔景观美,更恋乡愁南街村。
漯河市,古称:河上街(隐阳城),位于河南省中南部。京广铁路,107国道穿城而过,北与许昌市交界,东与周口市相邻,南与驻马店市相连,西与平顶平山市相望。国家内陆特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食品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更是我从军报国的第二故乡。我与漯河市文友周进献、陈江河、刘小奇、李德臣、王定山、孔令波一起探寻漯河福地。
来到闻名暇尔的都市乡村南街村,映入眼帘的是东方红广场巨幅汉白玉雕塑毛主席像,数百名中外游客在此打卡,拍照留念。
文友们向我介绍:南街村读懂了共同富裕,农业集体耕种,工业集体经营,生活集体分配,工作集体安排,村民集体教育,学习集体组织,风险集体承担,困难集体解决,发展集体决策,全体村民免费入住。
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大学就读全部费用皆由村里解决。村民新人结婚,每对夫妻分得一套新房,其电器设备、衣柜及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全村人实行生活物资供给制。全村无一人打牌、赌博、吸毒等违法乱纪行为。
南街村人信奉共产主义、毛泽东思想,集体化道路。说着聊着,李德臣指着错落有致,一排排豪华公寓说,那里就是南街村村民居住的地方。

文友们接着说,南街村党委一班人秉承“傻子精神”为民谋福利,村干部与村民同工同酬,村党委书记、南街村集团法人王宏斌坚持每月只拿工资250元,而村两委带领全村实现了幸福安康生活。来到郾城区城关镇西关沙河堤上,我们看到镇河铁牛,这尊铁牛铸于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由郾城县第22代县令傅鸿邻督导铁匠用生铁铸造而成,铁牛高1.5米,身长1.2米。呈俯卧状,四肢盘杵、翘首静卧,双目疑视河面,气势威而不露。
相传至今,铁牛肚子里有颗避水珠。能调节河水,旱天吐水灌溉,涝天防洪。
告别铁牛,我们一路沿河提向京广铁路慢行,时儿看到秋泳者在河里戏水打起水仗,时儿看到水鸟在河上空翱翔,时儿看到对对情侣、双双游人在沙澧河两岸赏花。有全神贯注读报、看书者,有游人在景区内窃窃私语,有一群阿爹阿婆在景区里漫舞,有市民在景区里放声高歌,数十位南拳北腿者少林武、钢柔合力太极功……好不幸福、温馨。
沿途看到沙河澧河上12座跨河大桥和4座浬河桥浩似16条玉带撒向对岸,成了两岸市民和中外游客的连心桥。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我们来到汇源区交通路与人民路交叉口北新天地美食街,这里是美食天堂,更是人们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街两旁摆满了各种各样美食,灯光辉煌,人声鼎沸,“漯河烧鸡”,郾城豆腐盒,“舞阳杠子馍”,“炒沙河粉”“芝士玉米粒”等数百种美食,使人看到吞口水,一对年轻美女走到李氏摊位前动情的说,看到就好吃!

街上食客川流不息,街中张刘工位警察,为各摊主和食客保保驾护航,浩似与大武汉吉庆街美食街赛繁华。我们走进杨姓摊位后餐桌围坐起来,摊主为我们送上十多种漯河美食,文友们席间开启漯河酒文化“划船”、“猜谜”、“敲老虎杠”战斗作诗吟赋,话古论今,好不开心。
文友们热情款待,我顿生回家的味道。第三日,文友们纷纷赶来我所住凯悦大酒店,话别、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