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海泛舟
——一组诗人的作品欣赏
上刊诗人:
曹达环 谢巴特尔 泽民 于智慧 独舞风铃 苗 童华 包彦军 苦觉 太平王子 狄安娜 黄胜富 张凤春 李家伟 长城 黄葵 郭万升 罗忠义 高桥 王禄渝 郝津谷 黄海伯 孟义 蔡春德 冯德章
1.落雪
文/曹达环(江西)
天灰蒙蒙的
一朵朵棉花被风裹挟
倦缩在墙脚下
或瘫倒在路边
大地银装素裹
看不见别样颜色
圣诞老人也不另外
顽童的头发是白的
棉袄也是白的
唯有那双手是红红的
爷爷带着孙子
无限地发挥想像力
砌长城 堆假人 搭房子 做动物
无所不能
2. 秋天里的流浪……
文/谢.巴特尔(内蒙古)
/ꡚ·ꡎꡝꡉꡖꡘ
一枚,秋天里的
一一一落叶
寻觅,熟悉又陌生的
大漠长河
用最后的流浪,去体验
余晖的
一一一倩影
……
去远方,去远方
那不是
一一一去流浪
是为,心灵归宿的
一一一梦想
……
一枚,秋天里的
一一一落叶
踏上,天涯海角的
一一一远方
完成精神,最高境界的
一一一诗行
……
一枚,秋天里的
一一一落叶
热爱坎坷
一一崎岖
……
一枚,秋天里的
一一一落叶
沿途风景,在为你
一一一送行
……
一枚,秋天里的
一一一落叶
你并不孤单
……
一枚,秋天里的
一一一落叶
有一群朋友
一一一陪伴
远方,只是风雨中的
又一个
一一一驿站
……
3.屋顶上的白麻斑猫
文/泽民(广东)
初冬的阳光,依然喷火
就要沉没于楼顶的那一抺夕照
最后的光芒,轻抚着这只猫
它,斜躺的身姿
是懒人最典型的例子
它,神情贯注。心思一个同伴
牵挂着往时交往的情景
有些枯萎的茅草,渴望的姿态
经不住西风的摇弄,左右张望
天色的阴暗
一弯钩般的月儿
沉静停在半空
直至我离去片刻
猫,依然保持原模样
心事重重
或许,它约了谁
必定等到相约到的那时刻
4. 吟冬
文/于智慧(新疆兵团)
西北的季节脱掉绿装
胡杨 又跟冬天相遇了
雪在初冬里格外的醉人
洁白如婚纱
让兴奋的麻雀欢跃
秋季很匆忙
忙的人们忘记穿上厚重的衣裳
雪悄悄摸进黑夜的窗外
天亮就开始铺开宣纸
写一首大气磅礴的飞雪之歌
其实我还没准备好过冬
酸菜炖肉也才准备一半
即然这冬的脚步迈进了咱家的门
那就让我吟一首小诗
把它写进了童话里寄给你
写我和谐的农场正在建设新的科技
汇报一下群众的幸福指数
各族人民为了团结心连着心
当秋天的故事遇到冬季的行情
窗花绽放出农场人最美的笑容
5. 挑着旧时光走路的人
文/独舞风铃(内蒙古)
古城的河,浑浊、干渴
无力再驮起一片渔舸
秋光瘦弱
几株草,在岸边石缝间斑驳
只有民宿,舒展着筋络
欢揽着一波又一波的游客
他从这里走过,抓着一把日落
草帽、扁担、竹筐、簸箩,是随从
他们用沉默,颤抖着
把瘫倒在地里的残颗,拣起、抚摩
就像年迈的王
捧着失而复得的国
6. 冬韵
文/苗(四川)
秋风循序渐进
敲开了寒冷的大门
只见冬小妹慢慢走出门来
很开心地在人们面前现身
当你吹一声口哨
这人间便不再是爽意的气温
这是一种不是很满意的感觉
这种感觉的定义叫寒冷
可是人们都无所畏惧
因为大家都会把你随顺
人们会随着你行进的速度
慢慢地把你适应
看那每一个广场
每天清晨都不乏锻炼的人们
他们激情放歌 舞动身体
焕发着自己的青春
再看那些农民在农田里挥舞银锄
挥舞辛劳 挥洒汗淋
看那麦苗儿和豌胡豆苗儿已泛着绿意
仿佛是把落叶树的使命继承
那山菊花更是特别
偏要在冬的山野里戴银穿金
仿佛冬天是它们的黄金时段
尽情地盛放着自己的神韵
冬小妹最青睐的是北国
他早早的就带领雪花在天空里飞奔
也许因为孤独而把冬梅和腊梅呼唤
其实也是让她俩感召来年的春景
在九叶花那里更无所谓严寒
哪里都有他们健康的身影
他们只顾尽情地开放
因为 在他们的概念里只有四季如春
7. 秋生凉,愿你安康
文/童华(四川成都)
日已落,也已到了尽头
晚风摇曳着枫叶的红
芦花舞雪
秋风飒爽,白露生凉
草木染露,山河焕新
岁月缝花,时光煮茶
一帘秋水悠悠,盈盈脉脉
望穿万里卷舒的云涯
你从远方给我寄来了一封信
夹在里面的还有一枚枫叶
你说人间忽向晚
山河已染秋
落叶铺小径,凉月生白露
你说一风一念夜醉月
一朝一夕雨打荷
我读着你的来信
山溪素月,篱笆小墙
冉冉秋光落叶下
蒹葭苍苍露为霜
秋生凉,愿你安康
8. 酒歌飞扬
文/包彦军(内蒙古)
(一)
丰菜满桌,
举杯开喝。
好酒不醉,
幸福生活。
(二)
宾朋聚酒楼,
举杯喜泪流。
欢歌荡楼外,
曲曲放歌喉。
(三)
再约去酒楼,
诸位喜心头。
美酒喝过头,
就是不上头。
(四)
好酒好菜好酒楼,
好人好事好兆头。
今生今事永不忘,
友谊之路铺丝稠。
9. 空中之禅
文/苦觉(曼谷)
木鱼悟空了
没有游走
禅说:我很穷
没有空也没有色
檀香亮着红星星
渡没有开悟的思想
10. 那是我最好的发小
文/太平王子(吉林长春)
天下没有比他那么实诚厚道
家境不太富裕放学还得割草
家里养几只小灰兔等待换钱
逢周日小集市挣来青蚨小吊
穷人娃早当家天生吃苦耐劳
下乡回城立业未觉日子煎熬
朋友来了打酒炖肉热情招待
生怕自己兜里还剩三瓜俩枣
那年休假归来大院撒满欢笑
盛大节日降临就差鸣放鞭炮
四兄弟南湖泛舟大酒店炫酷
兄弟将攒一年私蓄全都报销
想不到一路小跑先过奈何桥
为兄空叹息只能朝阳沟吊孝
应记得发小耳畔那个栓马桩
儿时戏谑情景化作泪雨飘飘
11. 我要离开这里
文/狄安娜(北京)
我要离开这里
在花草的寂静中舒展身体
听水声
鸟鸣
变成瓜田里酣睡的虫
12. 萝莉
文/黄胜富(河南)
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岛
她的名字叫萝莉
听说景致很美丽 入画的色彩能夺目
那是富豪的天堂
有权力的人儿上岛如串门
保洁和安全人员
必须有一等一的学历
岛上石头能唱歌
下雨的风会翩翩起舞把人儿摇
魂牵梦绕的地方
好姑娘一群一群在上面
这么美 这么俏
其实里面很肮脏
权色交易的萝莉岛啊
多少美娇苦不言
表面上都是慈眉善目
暗地里勾当
那可是杀人于无形的刀
萝莉啊萝莉岛
名字起得多秀气
男盗女娼的套路
可是不能饶
挣扎的性奴 垂死的鱼肉
哀号得悲惨
在强食的人眼里不会有怜悯
13.步李家伟老师:无题【同韵四叠】
文/张凤春(黑龙江)
一
常同日月对欢歌,
不奈时光却倦磨。
苦忆倾心辜缱绻,
偏愁入梦费蹉跎。
伤心总赖天怜少,
憾事诚须神与多。
渴愿年年收硕果,
狂思岁岁荡春波。
二
人生宕路自成歌,
亦有心欢亦有磨。
自恋殷勤曾落魄,
那堪寂寞费蹉跎。
消魂雅韵凝馨远,
入梦幽香聚乐多。
自信天苍酬砥韧,
桑榆尚可浴春波。
三
敢傲人程此段歌,
谦卑苦砥忍消磨。
管他雾雨摧容改,
顾我风雷授意多。
暮至冯唐非虑老,
寒生李广莫蹉跎。
寻欢自找阳薰处,
觅趣愉中踏暗波。
四
凭栏远眺诵心歌,
慨记今生千百磨。
蜀道人归知岁苒,
衡阳雁去晓年跎。
秋江碧水苍天尽,
暮霭青云炫彩多。
忆起匆匆辛践夙,
夕来梦里旧时波。
14.李家伟老师原玉
无 题【同韵四叠】
文/李家伟(黑龙江)
一、
谁家楼里奏欢歌,
应是情怀万感磨。
泪洒江湖同缱绻,
心悬岁月独蹉跎。
思来只怨余生半,
想去常怜琐事多。
翘盼一年春讯到,
流光溢彩动千波。
二、
来时荜路已成歌,
半是心酸半是磨。
白发谁人无怅望,
红尘几个不蹉跎。
壶承天意留香久,
笔解民风聚墨多。
史迹螺旋终向上,
江流曲折见清波。
三、
欲谱人生一段歌,
甘将忍字苦研磨。
纵然岁月朱颜改,
有感音容白发多。
财至流年需俭克,
运临顺势勿蹉跎。
但期早日云烟散,
好遣征帆踏浪波。
四、
八旬还有几回歌,
任尔重新刀斧磨。
秋水一汪凭荡漾,
暮烟千缕任蹉跎。
当初未识尊容雅,
白发空悲老态多。
正是欲归眠不得,
何时再现那时波。
15. 大海一样的情怀
文/长城(浙江)
地球深爱着海洋,
海洋拥抱着地球。
生命的故乡,
哺育了九洲。
海风吹长了发丝,
浪花洗去了污垢。
护送着海鸟,水族远行,
牵手激励着,百舸争流。
纵然生出乌龟王八蛋,
也绝不让它冒犯海鸥。
心地善良的胸怀,
容忍着太多残留。
(20241109于杭州。母亲的爱,像大海一样深沉宽广,养育着儿女,培养子女成才,对不成才的儿女,也一样不离不弃,容忍承担着一切责任和义务。)
16. 诗的裸奔
文/黄葵(北京)
即兴小酌,随意写诗
把杨贵妃心跳
写到56度
烫红一张怀春的老脸
杯子还在手上
歪诗来不及丰乳肥臀
就带着立冬的寒意
和牛栏山二锅头
在中诗网上
马拉松裸奔
17. 乡村巨变.(一)通讯
文/郭万升(河南)
子女皆在外,
父母留家中。
山水千万重,
互相咋勾通?
一是写书信,
送进邮政筒。
多日才能到,
还得有人送。
问候千万言,
全在一信封。
电话虽然有,
很少有人用。
不管村大小,
一部孤零零。
来电怎么接,
广播叫姓名。
白天无所谓,
晚上令人窘。
一人接电话,
满村人吵醒。
音质还不好,
通话意朦胧。
长途话费贵,
花钱人心疼。
如果发电报,
也有大弊病。
字多花钱多,
字少意不明。
让人捎口信,
得有好记性。
说了多少话,
谁能记恁清?
……
以前是这样,
现在大不同。
手机大普及,
老幼皆适应。
亲人离再远,
视频见真容。
犹如在眼前,
互相诉苦衷。
微信发语音,
文字表心声。
电报己淘汰,
座机进冷宮。
写信人了了,
邮局信凋零。
唯有智能机,
如今成新宠。
国强人民富,
变化永不停。
每隔不多日,
就上楼一层。
前有毛主席,
后有习近平。
一心为人民,
才有盛世景!
……
微恙来输液,
左手挂吊瓶,
右手不失闲,
比划手机屏。
农村变化(一),
终于写成功。
发到微信群,
优劣众人评。
18. 胜者为王
——有感川普竞选胜出
文/罗忠义(内蒙古)
穿行在周遭的目光里
很难走出他人的设计
分不清踏着谁的鼓点
陶醉扭动自己的身躯
阳光的温暖早已麻木
雪中送炭却感恩泪涕
赢局的棋盘一步步地走
命运的罗盘一次次地拨
梦想的方向都是伊甸园
现实的远方何惧罗刹国
空有热血少壮待哺卧
不及八旬老翁残烛火
19. 出门向南
文/高桥(广东佛山)
等你回来吃腐竹猪肚
蒜蓉炒菜芯,深井烧鹅
以及清蒸桂花鱼
我知道你不为此感动
你沉迷于你的故事
旁若无人般讲述
我像个睿智的闲听者
黑袍里竖起尖耳朵
我听懂的故事幻化无常
时男时女,点石成金
事先毫无知觉
秘不可示人的私情
借一支芙蓉王点燃开
我该表露多少倾慕
方好让你心意足
小雨霏霏,出门向南
我已为你筹备好救心丸
待到你泪流满面时
20. 初冬寻梅
文/王禄渝(重庆)
昨日入冬心所醉,
久念寻梅,
草堂亭?
雁丘北?
倚栏远眺青山翠,
红叶若云落霞晖。
愰然所悟,
笔下有,
天地间,
心中梅。
21. 初冬所想
文/王禄渝(重庆)
冬闲所欲万念藏,
养晦书斋懒梳妆。
楼外青山覆大雪,
吾心书田尽春光。
东风一枝梨花白,
笔下有,
桃花红,
菜花黄,
杏花香。
22.初冬雨
文/王禄渝(重庆)
沥沥一夜雨,
潇潇玉珠斜。
一帘幽梦一帘纱。
残红败绿无情,
唤醒冷艳梅花。
本是冬令客,
领箭赴天涯。
润土三寸育梨花。
玄英挥泪化雪,
何羡秋实浮华。
23. 论美
文/郝津谷(河北邯郸)
女人因贤良而貌美,男人因浩然正气而英俊。猫与虎相似,猫因益于人而被爱戴,虎因害人而被远离;狗与狼相似,狗因忠诚人类而被接纳,狼因吃人而被人憎恨。外貌丑陋,内心良善人会近之,外表貌美,内心丑陋人必远之。药虽苦口,能治人病;良言逆耳,利于行动。所以,天下君子以利天下为美,天下小人以利己为美,君子与小人之所以不同道,是因为对美的看法不一样,道自然就不会一样了。
24. 如果特朗普够聪明
文/黄海伯
由于这个世界够大,中美双方的距离也够远,为什么不能有兩个第一呢?一是发达国家的龙头,一是发展中国家的龙头,共同治理这个世界。任何一方独大都谈何容易?也必将经历一場你死我活的斗争!
自古以来 “伐谋” 之事,均以“远交近攻” 为不变法则,在中美双方的兢争格局上我们换个思路;特朗普已经决定要加大开发石化能源,如果双方都免除贸易税,美国把我们最需要的石化能源及大宗农产品大量销往中国,换取价廉物美的轻工产品,及以互惠的方式获取美国内部的基建更新工程和高铁项目合作,双方都是可以互蒙其利的。另外,在科技发展方面双方各擅胜场,相互合作共同发展,中国收回台湾,可以將台积电送给美国,双方共同精进科技发展,带领世界进步、消灭战乱、造福人类!试问如果真如此,大家还需要动用武力或金融斗争吗?
我相信以特朗普商人的敏锐,加上马斯克天才式的高瞻远瞩,这不是没有可能的!
25. 国学英才教育之经典篇
文/孟义(安徽合肥)
《孟子》读后感
进步之道,在于减少人欲,复得天理。
《孟子》—第850篇分享
原文:
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孟子说,世人都知有性命,但君子和众人所说的性命则相反。众人皆认为天性是本体,务求必得;众人皆认为天命是气数,而不肯用功。
君子和他们相反,口、眼、耳、鼻、身,都是人的形体,各司其职,嘴巴之于美味,眼睛之于美色,耳朵之于好听的声音,鼻子之于芬芳的气味,四肢之于安逸舒适,这些爱好是人在出生时,上天赋予人的天性,但能否得到却在于命运。
所以君子并不把这些作为天性的必然,不会去务求必得,更不会去强求。
君子把众人眼中的天命作为天性,比如仁主于爱,存属于父子之间;义主于敬,存属于君臣之间;礼以恭为主,存属于宾主之间;智慧以甄别为主,属于贤者;天道属于圣人,这些能够实现与否,也属于命运。
但君子更把这些看作自己的天性,而去顺从和实现,不把它们推诿给命运。
孟子的性命之论,理解的关键点在于性、命。
《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命,就是命令,天命,就是上天的命令,它赋予万物天性。比如水在零度结冰,100度会汽化,这是上天赋予水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这是水的天命天性。对于其他生命体,就是指它的禀赋、基因、性格等,这些是天性。
人的天性是什么呢?儒家说人之初,性本善,孟子说的赤子之心,这些是人的本,率性而为,发挥这个善,就是道,就是天道。
所谓道不远人,就是道在每个人出生时是自带的,也就是王阳明说的良知,或者说所谓的自由意志。率性而为不是任性而为,就是不被外物所移,始终保持真我的修养。
从这个角度来说,性和命是一体,性格决定命运,只要改变性格,就能改变命运。
但除了命之外,决定你的穷富贵贱还有运气,而运气是上天决定的,不是个人能改变的。我们个人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天性。
普通人把口、目、耳、鼻、四肢之欲,当作天性,作为主体,把道当作命运,当做客体。
把欲望当作天性本体,人就容易沉溺其中,一直不断的向外索取,因为口腹之欲必须要向外所求,所以贫贱时思富贵,富贵生骄奢,最终无所不为,无所不至了。
君子直接把天道当作天性,作为主体,把身体之欲当做命运,做客体。
把天道义理做作天性本体,因为这些都是自带的,只有不断的向内求,只关心自己的进步,所以能做到安贫乐道,不为外物所移。
所以朱熹提出来:"存天理,灭人欲",就是保留我们天性中的义理,减少口腹之欲的影响。这是我们普通人进步的方法。
后来王阳明说:"天理即人欲",就是天理和天性是一回事,就是达到孔子所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状态了。这是圣人的境界,也是普通人进步的目标。
王阳明说过:“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的一分人欲,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
所以想要进步,就要和自己的欲望做斗争,减少被欲望控制。
26.那一年 1尺7寸布票
《那年那月 故乡那些事》七十三
文/蔡春德(河南)
那是60年代初经济最困难时期的一段往事,成为人们难以忘却的历史记忆。
那一次,公社在大礼堂召开民众大会。我去参加了那次会议。会议上,除了安排农村经济工作以外,一个重要的事情被宣布,就是当年所发的布票标准是1尺7寸。
这一消息的正式公布,引起大家的唏嘘不已。
1尺7寸布票,这是历年来最低的标准(往年发布票,从来不用在大会上宣布,今年是特殊情况)。因为比往年少的太多了。
在那个年代,大家都还能理解,国家正处在经济困难时期。但是这1尺7寸布票,具体到我们居家生活中,人们又怎么利用?怎么生活呢?
在那个所有物品都凭票供应的年代,这每人1尺7寸布票,着实让人们犯难。因为吃饭要粮票,做衣用布票。这是计划经济,就连买斤糕点,也要几两粮票,买一支缝衣线,也要几寸布票。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生活用品的购物票证本,如煤、菜、蛋之类,自行车、缝纫机等等,都要凭几号几号票购买。没有这些票证,什么事也办不成。
再说这个布票之事。在那个经济困难时期,本来大家都不富裕,也没有更多的衣服替换。这样一来,就更加困难了。1尺7寸布票,三个人的布票加起来勉强够做一条裤子。一家人就省起来布票,给那个最需要穿的人做件衣服。
有些地方就干脆三个人做一条裤子,谁出去谁穿,谁最需要谁穿。这就是外国人说咱们三个人穿一条裤子的原由。我们为了脸面,说他们污蔑我们。但现实情况,却有这样的真实现象。
那个时期,我们大力提倡节约,也就是节衣缩食。大家勒紧裤带过日子,战胜困难,度过连续三年的经济困难时期。
有的家庭孩子多,有件衣服就先仅着大孩子或上学的孩子穿。小孩子就光着露着一点,也无所谓。有大的穿罢,小了给二的穿。排二的穿着小了,给排三的穿。这样论下去轮着穿一件衣服。有的穿着补丁摞补丁还在身上穿着。有的小孩子没有衣服穿,大人们就用几个手帕缝起来,可以做个小坎夹、小裤头之类,就度过了一个夏天。记得我家小妹穿的小上衣,就是母亲用手帕缝起来的。
可能有年轻的同志会说,那时有你说的那么穷吗?为什么会那么困难?可信吗?
我要说的是,凡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都知道。
至于说为什么那么经济困难?这里我可以给你摆出有好几个原因。
第一,我们建国时间短,经济基础簿弱。新中国是从那个一穷二白的破烂摊子上走来的。穷,是说我们经济不发达,物资馈乏;白,是说我们文化落后,一个村百十口人,没有两个识字的。
那时候,火柴叫洋火,香烟叫洋烟,就连洗手的肥皂都叫洋胰子。百废待兴啊!
第二,连续3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在那个农业生产没有化肥,没有良种,没有农业机械,依旧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靠天吃饭,广种薄收的原始农耕方式的时代,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粮食欠收。像我的家乡豫东一带,每亩地仅能产出几十斤粮食,经常吃国家的返销粮。政府为了不让人民挨饿,从全国各地调配能吃的物品,要知道,他们也不富裕啊!对此人们非常感动,也不会忘记。
就是说三年自然灾害,给原本就不发达的农业,带来了雪上加霜,也可以说灭顶之灾。那个时期,几亿农民在与天灾抗争。
第三个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勒紧裤带给苏联还债。中苏关系破裂后,他们处处卡我们的勃子。我们给他们还债,运去的苹果,他们用漏子漏、筛子筛。大的留下,小的不要。我们把大批的猪肉自己不舍得吃,整车皮整车皮的送给他们还债,他们还说三道四……当时,作为国家领袖的毛主席,平时最好吃的红烧肉也常年不吃了。他老人家也节衣缩食,多年来穿着有70多个补丁的睡衣。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带头自觉减少吃粮标准,体会人民疾苦。那个时期,全国上下确实都在勒紧裤带过日子,也要给苏联还债,为的是争那口气。
第四个原因,支持了抗美援朝战争,那几年,我们倾注全国之力,用上了我们国民收入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还要一边搞经济建设,这使我国经济的原始积累薄弱,经受不起挫折。
还有……这几种情况叠加在一起,考验着新中国的存在,考验着我们的党和人民的意志……
这些实实在在的情况,你们该相信,那个时期为什么困难?该有多困难了吧?
后来,经过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经济得到缓慢复苏。
接看有了化肥。也就是买到了日本尿素。使粮食和农业有些好转。
那时,人们突然发现,装有日本尿素的袋子是尼龙布。有的人就想起来可做裤子穿,是好材料。但那不是一般人能穿上的。只有当村干部的才能捞着。
当时农村流行一首歌谣说,我们村干部,一人一条尼龙裤,前面是化肥,后边是尿素。形象的说明了这件事。
时间到了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形势一片大好。我们从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型。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取消了票证,结束了一个时代的经济型制,朝着摆脱贫困、面向未来的方向前进,人们创造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27. 第一封情书
文/冯德章(杭州)
构思第一封情书的时候
月牙儿恰好钻进云层里去了
因而我没有觉得怎么害羞
只是选用的一些词句比较生涩
好像总也表达不出那份爱
满头的汗飘起了夜晚
一遍遍的书写,一遍遍的重来
这满腹的爱意呀,小小的废纸楼
怎么能够承载
直至喷涌的情思颤抖了多次
我那深陷泥潭的爱之谜
才在极度忐忑不安中
低吟浅唱桃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