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孟领
她,1910年8月24日诞生于太行泉城美丽邢台。今年已然114岁的她,为邢台乃至全国培养了近20万工农商学兵人才,奔赴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鉴于其对邢台的贡献,人们习惯地称她为“邢台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这面鲜艳的旗帜,迎风招展,当空猎猎,飘香九州,情融华夏。
她,就是“直隶第四师范学堂”(现称作邢台学院),位于襄都区泉北东大街88号,现占地706亩,建筑面积30.1万平方米,在校生1.8万人,系国家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重点支持院校。
邢台学院是一所以师范类为主的、省市共建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可你知道吗?邢台学院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学校前身是直隶第四初级师范学堂(简称邢台四师),是河北省最早成立的四所师范之一。邢台四师,成立初期的100多年历史的学堂旧址,仍保留在花园式邢台学院——这座中西合璧的建筑,是个九进院式的坐北朝南的校园。大门正书“直隶第四初级师范学校”,上款为“中华民国元年”,落款为“傅增湘(直隶省教育厅一把手)书”。正门的顶部正中及两侧各有一方石雕图案,顶部是团花,两侧是梅花鹿、蝴蝶、古树等,都是我国传统的文化象征。大门的两侧,长石条倚柱凹凸装饰西式风格。石券门高3.05米,宽1.9米。门内侧柱高3.62米,门外侧柱高 4.548米,对称直立,引人注目。现存旧校址,位于原顺德府小黄河河伯祠及顺德府校场,仅有两排校舍和一个西屋。前排校舍长39米,12间房屋;后排校舍长48米,15间房屋。其余七排校舍年久失修,已不存在。但可通过现有建筑,反映出中西合璧办学思想。如今,老师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用品一目了然,艰苦破旧,非常简单。
“直隶四师”,1910年建校,到1937年邢台沦陷为日寇辖区,被迫南迁。这二十七、八年间,该校曾几易校名,六换校长。尽管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背景不同,办学宗旨各异,但该校满怀忧国忧民思想的进步师生始终走在时代的前面,无愧为当时冀南一带传播新文化、新科学和新思潮的重要基地,无愧为无产价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大熔炉,无愧为“三杆子”(会拿“笔杆子”,能写会画能宣传;会拿“锄杆子”,懂得生产能劳动;“会拿枪杆子”,掌握行军打仗的本领)标杆旗帜!
早在1914年,该校学生在新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在反对依附军阀势力的陈凯之校长大量任用不称职的教师,掀起罢课斗争。陈校长开除了罢课的学生,进而激发了全体同学反对北洋军阀政府专制独裁斗争的情绪,并引起广泛的社会同情。1928年北洋军阀倒台,被陈校长开除的学生又被全部召回复学。1925年,由于共产主义思想在全国各大、中学校的产泛传播,该校一些具有先进思想的师生,于年初成立了“学生自治会”,接着又加入了邢台各中学的“学生联合会”,不久加入了“全国学联”。同年5月,该校又组织了“文学会”,大量推销《向导》、《中国青年》、《语丝》等进步刊物,引导不少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
1925年8月,省立邢台第十二中学学生、共产党员沈国华到邢台四师发展了第一批中共党员,并建立了党支部。1927年国共分裂后,该校党组识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但仍通过学生组织继续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秘密发展党员,并引导学生运动积极开展工作。
1931年6月,该校师生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揭穿了反动校长胡勤业的阴谋诡计,冲破了反动警察的镇压,赢得了社会上广大群众和兄弟学校的同情和支持,坚持斗事两个多月,终于赶走了反功校长胡勤业,取得了这次学潮的最后胜利,在全国影响较大。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邢台四师学生涌上街头,游行示威,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并且联合邢台各中学的学生会,建立起清查日货机构,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抵制日货斗争。1933年,华北危机,该校学生不顾校方的阻挠和反动军政当局的镇压,冲向街头,与前来镇压的军警展开应用搏斗。
1935年,冀南一带曝发了农民分粮斗争,邢台四师党支部为了支援农民运动,先后派出学生党员,深入农村,参加斗争。 邢台四师1936年的罢课,是由于蒋介石政权根据《何梅协定》限制学生参加抗日宣传,学生们高喊“反独裁,反奴化,反军管,不允许干涉学生抗日活动,实行言论自由。”学生们的罢课斗争,义见反顾。
1937年10月15日,邢台沦陷,学校关闭。不得己,四师学生不少人去延安或太行山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和抗日武装、与侵华日军进行殊死搏斗;也有的留在沦陷区或打入日、伪组织,开展秘密地下工作,与敌人进行生命危险的斗争。
无论是在辛亥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在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邢台四师为民族利益和国家繁荣昌盛都做出了不可估量的重要贡献。因此,邢台四师旧址成了省级文物,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了师范教育的一面鲜艳红旗!
这才叫:
【邢】台名校红旗展,
【台】阁生风华夏卷。
【四】海五湖传三杆,
【师】出有名兹永叹。
【激】浊扬清反敌寇,
【情】有独钟泉城间。
【四】方之志忧国民,
【射】石饮羽在尘寰。
作者简介:刘孟领,笔名孺子牛,男,1954年生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原籍河北邢台巨鹿县。本人自幼爱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尤爱文学和书法艺术,现为《中国文学作家》签约作家,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邢台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大赛组委会授予“文化摆渡人”、“好作者”、入编当代文学网文化艺术人才库,北京巨匠丹青书画院授予新时代艺术先锋人物,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书画及文学征文写作技能大赛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