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苏技术侦察日记】(2) 1984年6月20日 星期三
短波侦察队是对苏军电台语音通话的监听,该队的侦查人员全部是经过专门培训,刚刚毕业的俄语专业人员。编制是在队下设区队,每个区队再设侦察台。工作任务是摸清苏军电台的工作规律、通话内容及电台位置。如果是在战时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实施干扰或清除性破坏。电台位置的确定,是靠测向仪器来完成,测向仪器可以测出电台信号的方向。用两台测向仪在两个不同位置同时得到的同一部电台信号方向的坐标交汇点就是这部电台的位置。单独的一部测向仪或两部测向仪的位置与发射信号的电台在同一条直线位置上的时候,是不能测出电台位置的。这些人由于刚刚介入侦听工作,俄语水平参差不齐,业务能力亟待提高。这些问题只能在工作中摸索并不断学习。
搜索
电台信号在苍冥,彼此潜心探隐情。
机上波长连日月,星辰陪伴过三更。
1984年6月21日 星期四
这里的天气变化很快,刚才还晴空万里,阳光明媚,转眼间,从西北方向飘来一块黑云,立刻狂风暴雨。一会儿又是晴天,令人感到惊奇。
气候多变的老黑山
稀疏营帐立山颠,风雨飘摇在眼前。
清早隔窗瞧远树,瞬间变脸化朝烟。
晴观茁壮成新色,暑伴蒸腾听暮蝉。
燥热轻霜到冰雪,岩松昂首总依然。
1984年6月28日 星期四
今天夜间临睡觉前照例到各帐篷巡视一遍,走到炊事班帐篷外边时,看见有灯光,就前去敲门,开始没人回答也没有开门,直到我报出自己的名字才由炊事班长把门打开,进屋后看见桌子上摆了两盘子煮熟的肉,还有两瓶酒,炊事班长解释说:“一条狗钻进了厨房,我只想把它赶出去,不小心给打死了,我们就给煮熟了,刚要吃你就来了。”在部队,打死了老百姓的狗,就违反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条款,要被追查责任的。我看了一下,炊事班的全体人员,还有司务长都在场,司务长主动说:“狗是我打的,和炊事班其他人没关系,酒是我自己探家带回来的,也不是炊事班的。”我对他们说:“听说这山上有熊有野猪还有狼,你们打死的到底是狗还是狼。”大家都说像是狼,我说既然是狼,大家就没有打错,倒酒庆祝胜利!从司务长、班长到战士一下都兴奋起来了。因为连队的伙食很不好,每人每天只有四角九分钱的伙食费,还要用来买煤、买粮、买油盐酱醋,每人每天最后用到买菜的钱只有几分钱,平时很少能吃到肉,每天只能吃一顿细粮,所以吃一顿肉还能喝酒,对大家来讲胜于过年。我在离开炊事班时对司务长说:以后注意不要把狗当狼打了。
狼肉
夜晚巡查炊事班,有人灶上弄鱼盐。
开门可见盘中肉,可否只在狼犬间。
1984年7月3日 星期二
老黑山座于中苏边境,而且常有各种猛兽出入,也不允许当地居民到山上活动,加之山地多雨气候,所以植被品种繁多,生长特别茂盛。如果雨后在路边看到被风折断而腐朽的一根柞木,可以在上边采到几斤湿的野生山木耳。如果采了木耳,回帐篷用开水烫一下,加一点盐,常常成为我们小聚的好菜。部队只有在过年过节的集体会餐时可以喝酒,平时是不允许喝酒的,由于在山头上,谁也离不开这个枯燥的山头,而且一呆就是几个月,所以不论是谁弄到木耳就用盐拌了,或是弄到一条蛇就用电炉子加大茶缸子加点盐煮了,都会与左邻右共享。
老黑山上植被多
野境苍茫树满山,天人呵护少枯残。
发芽种子须温润,出土秧苗怕落干。
遇到风狂常损毁,袭来虫害亦艰难。
春秋百转成梁栋,再助新枝避署寒。
1984年7月5日 星期四
上山已经一个多月了,每天的活动空间就是在这几个帐篷之间,打开从营房带到山上的电视没有中国的电视节目,全都是苏联用俄语播出的电视节目。星期天,我跟随炊事班下山购买给养的解放车第一次离开这个山头,到了东宁县老黑山公社政府所在地,还去了一个豆腐坊,做豆腐的老师傅对我非常客气,拿出了酱油拌豆腐,还有虎骨鹿茸泡的酒来款待我们。他说山上的地不让种了,过去靠伐树维持生计也不允许了,我没办法靠做豆腐维持生存,很多人还不知道怎么往下维持呢。还告诉我们他的很多直系亲属都在对面的苏联远东地区,因为这里原来是可以往来的边界,现在虽然离的很近,但多少年都很难见到面了。
边界
峰峦不可阻行云,疆界空灵隔至亲。
梦里相牵夜归早,山中偶遇泪倾频。
岭连林野原无境,狐睡边陲两做邻。
谷划鸿沟鸟来去,碑生怨恨草期春。
失业农民
依山饱暖百年情,收尽林田弃农耕。
队长天天讨新业,只寻途径富苍生。
1984年7月5日 星期四
从山下返回的途中,看见路上有特别多的木耳养殖场,好奇的停下车来走进了养殖场,养殖场的主人很欢迎我们,交谈中知道养殖场就是用干透了的柞木打孔加上菌种后每天浇水,木耳长大了,踩了木耳继续浇水,循环运转。这就是这里农民除少量粮食种植以外的经济作物的生产方式。这是以山林砍伐为经济收入的转型。
欢乐农家
谷前松柏色苍苍,风雨摧残也栋梁。
放倒原林换粳米,打来猎物祭蒸尝。
山珍偶获充年夜,皮货深藏做嫁妆。
世代安然承祖训,今操新业守家乡。
1984年7月8日 星期日
中午,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山上气温已近三十度,突然一片云气从山边飞来,霎时间狂风骤起,瓢泼大雨倾盆而下,气温直降到零上七八度,有的人在帐篷里甚至穿上了绵大衣,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日出云散。过一会,带解放车下山到老黑山公社所在地买菜的炊事班长刘凤军和上士回来说:只看到山半腰以上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但距离老黑山不到四公里的山下,依旧天晴日丽,气温也没有任何变化。
山村遥望
一村平坦几峰围,此处初来知甚微。
仰叹山头云怒泻,回观檐下燕常飞。
边防线内柏松茂,猎户房中鹰隼肥。
种地人家无垄亩,已成规矩本难违。
1984年7月18日
刚刚上山的时候,只是怕蛇,现在越来的时间长了,对山上的野生动物了解的更多了,大家的胆子反而更小了,晚上一个人一般不敢离开帐篷。
熊
山头林荫处,熊迹已寻常。
天黑人来去,携枪弹上膛。
【作者简介】
商立民,满族,原籍:黑龙江省肇东市。现任沈阳市诗词楹联协会书记兼会长。编写出版了《中国传统楹联分类汇编》,并获得了2016年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二等奖;编写出版了《<新刻对联从新>考注》,该书获得了2017年国家古籍整理全额补贴;编写了《曲律讲义》《诗律讲义》《词律讲义》《对联创作及诗联对仗规则》(初级版、中级版、研修版)等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