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历代名人赋
吴家春
乾坤毓秀,江淮涌乎英流;岁月凝华,皖地腾其俊彩。星分斗牛之墟,地接吴楚之域,山川灵韵,代育贤才,故援翰作赋,颂彼勋名。
若夫洪荒之世,涂山有女娇者,大禹之妻也。协理水事,贤德昭彰,助禹功成,启华夏之基。其风范熠熠,如启明之耀北辰,为皖史之先声,实巾帼之伟绩。
至于春秋之期,管仲者,颖上人也。其佐桓公,尊王攘夷,展经纶于齐邦。富国强兵之略,若邓林之蔽日;九合诸侯之功,似沧海之扬波。管鲍相知之谊,高山仰止;鲍叔荐贤之德,景行行止。二者同耀于史,为千古之楷模。
庄周生于亳州,为道家之圣。其思也,若鲲鹏之翔于天地,逍遥齐物之论,汪洋而恣肆。启人心扉,如醍醐之灌顶;遗世之篇,烛照千秋,润泽华夏之思想,犹春雨之润花。
秦末汉初,英布起于六县,勇悍绝伦。初从项羽,后归刘邦,战功赫赫,封淮南王,名震遐迩。其勇似虎豹之怒,其猛若雷电之击。汉之华佗,亳州神医。创麻沸散,启外科之先,解病者之苦,如甘霖之救旱苗;编五禽戏,倡养生之法,健黎庶之体,似暖阳之照寒林。医术精湛,妙手回春,惠泽苍生,为医界之宗,真乃仁人之范。
三国之时,曹操谯郡雄起。其才略非凡,横槊赋诗,有气吞山河之势。官渡一役,破袁绍而奠北方之基,若神龙之击蝼蚁。麾下荀彧、郭嘉,智谋若神,为其股肱,如良木之支大厦;夏侯兄弟、张辽等,勇冠三军,威震八方,似猛鹫之震群禽。建安之文学,曹氏父子领衔,诗风慷慨,尽显英雄之概,犹江河之奔涌,不可遏止。周瑜舒城之英,辅佐孙氏,赤壁纵火,大败曹军,谈笑间立不世之功。其风姿俊朗,如玉树之临风;名垂千古,似繁星之耀空。鲁肃定远之贤,胸怀大略,联刘抗曹之谋,高瞻远瞩,若灯塔之引航船。
两晋之际,桓温谯国之才,威震江左。北伐之志,虽未全酬,然其英武之姿,若霜天之劲鹰;气节之高,似苍松之傲雪。
隋唐以降,文风渐盛。张籍和州之才,乐府之章,清新自然。心系民苦,如寒士之悲秋;针砭时弊,似良医之祛病。为唐诗之璀璨之星,耀于文翰之空。
宋之包拯,庐州青天。其性刚正,面如铁色,执法无私,不畏权豪。审案断狱,公正廉明,百姓咸颂,清官之范,永世流芳。其德如清风之涤尘,其行若砥柱之镇流。
元末,朱元璋凤阳举义,起于微末,志在天下。麾下徐达、常遇春等,皆安徽豪杰。徐达之能,军事卓绝,平乱御敌,功高盖世,若麒麟之助圣主;常遇春之勇,冲锋陷阵,所向披靡,似雄狮之驱群兽。共助洪武,成大明之业,开一代之盛,如朝阳之照九州。戚继光定远之英,抗倭名将,沿海驱寇,十载有余,大小百战,终靖倭患,保家卫国,民族之魂,若长城之护邦国。
桐城张氏累世贤能。张英为康熙朝大学士,学养厚、品行正,受康熙称赞,父子贤名传扬。其子张廷玉更出众,康熙三十九年进士,入值南书房,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历任礼部、户部、吏部尚书等要职。他参与修订诸多重要典籍,在文化传承方面贡献巨大,选拔人才公正,改革吏治、完善制度,于朝政建树颇多,文学成就亦高,有诗作、文存流传,堪称名臣、学者典范。
至于近代,安徽贤达辈出,风云际会。李鸿章合肥之臣,洋务之魁。办厂兴学,建水师,图自强,虽负毁誉,亦有近代化之功,如破冰之船,虽历险阻,终启新程。陈独秀怀宁之杰,新文化之旗手,《新青年》之创,倡民主科学,播马克思之学,醒民众之思,建党之功,永铭史册,似洪钟之警世,振聋发聩。胡适绩溪之才,文学革命之先锋,白话文之倡,著述斐然,于学术多有建树,思想之辉,照人耳目,若慧灯之破暗。冯玉祥巢县之将,爱国之忱,北伐抗日,勋劳卓著,如苍柏之经霜,愈显坚韧。陶行知歙县之师,教育救国,倾心平民,无私奉献,育桃李于天下,若春雨之化育万物。卫立煌合肥之帅,抗日名将,战功赫赫,为抗战之胜利,贡献非凡,似利剑之破敌阵。孙立人庐江之英,抗日战场,扬威异域,仁安羌之捷,声名远播,若大鹏之展翼,翱翔万里。洪学智金寨之勋,征战南北,抗美援朝,后勤之功,保障有力,两次上将,功垂军史,如磐石之固根基。邓稼先怀宁之星,核武之英,隐姓埋名,献身科研,两弹功成,国防固若金汤,其绩不朽,似丰碑之立云霄。
嗟乎!安徽历代名人,若繁星之璀璨,似江河之奔腾。或为帝王将相,或为文化宗师,或为科技巨子,或为爱国英烈。其德其功,永镌史牒,其风其范,长励后昆。千秋之颂,传
之无穷;万代之名,光乎苍穹。
